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中叶,出现了“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五霸争长仍然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同样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些现象()A.表明分封制尚未瓦解 B.彰显了周王共主地位C.维护了周朝的统治秩序 D.说明周王权威未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体现了当时很多重大活动需要得到周王的认可,由此可见当时周王仍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项正确;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表明分封制已经走向瓦解,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周朝的统治秩序已经被破坏,但周王在当时仍具有天下共主的象征意义,排除C项;当时周王权威已经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2.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此处孔子强调A.爱惜民力 B.以身作则 C.有教无类 D.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自己带头端正,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谁人敢不走正道呢?由此可知,此处孔子强调以身作则,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爱惜民力,排除A项;材料与有教无类无关,排除C项;“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史记·商君列传》中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 B.打击了旧贵族 C.革除陈规陋习 D.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中国)。根据题干可知在商鞅变法中实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措施,通过奖励军功,使贵族没有军功的不得为属籍的方式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B项正确;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的是废井田,开阡陌,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题干中奖励军功的政策并非革除陈规陋习,排除C项;奖励军功没办法强化社会控制,商鞅变法中强化社会控制的是什伍连坐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关下侧汉代画像石纺织图解说,正确的是()A.中国出土最早的纺织工具 B.纺织工场出现规模化C.民间棉纺织技术逐渐普及 D.展现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纺织业。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画面上有一架织机的图样,根据这一图样可知,其展了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D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无法说明“最早”,排除A项;图中只有一架织机,不能说明“出现规模化”和“逐渐善及”,排除B、C两项。故选D项。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被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因此,〖答案〗为B;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排除CD。6.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上述做法体现了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答案〗D〖解析〗北魏统治者将自己的血统与与华夏族始祖黄帝挂钩,并且部分帝王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这种行为意味着鲜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体现了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正确;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而非鲜卑族的始祖,因此材料中的祭祀行为不能作为宗法观念的体现,排除A;家国同构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鲜卑族认祖归宗至黄帝与国家统一趋势无关,排除C。7.唐初,三省长官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光宅元年(684年),政事堂迁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堂后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这表明,“中书门下”()A.严格控制官员的铨选 B.使得三省职权逐步统一C.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D.将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政事堂迁于中书省”“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可知,中书门下兼掌决策、行政和执行,使三省的职权逐渐统一、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问题,排除A项;中书门下作为中央机构,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8.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 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材料强调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并未强调征税时间,看不出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排除A项;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并未征收货币税,并不会直接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两税法对新的经济因素的推动因素,且其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B.政事堂处于中央权力中心C.三省六部制初步创设 D.分散中枢权力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分散机构权力以加强专制皇权,设立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D项正确;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诸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政事堂为宰相集体办事的场所,并不是中央权力中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宋代官员主要由科举出身的士大夫担任。他们一方面秉承皇帝的意志,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从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约束皇帝权力的制度和章程。这表明宋代()A.专制皇权受到严重削弱 B.官僚政治制度开始形成C.士大夫政治进一步发展 D.门阀等级观念比较淡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文治国”,士大夫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约束皇帝权力的制度和章程”,这体现出士大夫在宋朝政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C项正确;宋代专制皇权有所加强,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官僚政治制度形成于秦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门阀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11.10—14世纪,有一座城市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它是宋元时期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窗口,它见证了积淀并传承至今的多元共荣海洋商业传统,千年海丝、闽南文化是它的根和魂。这座城市位于如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0—14世纪”“东方第一大港”“闽南文化”等信息可知,这个城市应该是福建的泉州,③是泉州,C项正确;①是南京,排除A项;②是上海,排除B项;④是广州,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西夏和辽统治者创造的本民族文字。这两种文字字形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C.书法艺术雅俗共赏 D.思想文化控制严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夏文字和契丹文字都是模仿汉字创造出来的,体现了汉族与西夏、契丹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A项正确;西夏和契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北宋,不能说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西夏和契丹都创立本民族的文字,不能体现书法艺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思想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据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B.成为有清一代的主要机构C.易于得到汉族官僚的支持 D.实际权力等同于明代内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很大权力,由其决定的事,连“至尊”也难以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A项正确;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除,排除B项;该机构的组成人员均是满族上层贵族,不易于得到汉族官僚的支持,排除C项;议政王大臣会议与明代内阁的权力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4.近代上海是“一市三治”,分为华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近代上海()A.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B.不利于革命活动开展C.无产阶级队伍集中 D.法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近代上海被分为华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一市三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A项正确;租界的出现,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活动的开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无产阶级队伍相对集中,排除C项;虽然有单独的法租界,但不能说明法国势力最为强大,排除D项。故选A项。15.“洋教闹中原,佛祖受欺压,圣贤亦蒙羞。佛法五常不再尊,天地一怒止住雨,八百万神兵下天庭,除尽洋教送甘霖。”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材料“洋教闹中原,佛祖受欺压,圣贤亦蒙羞。佛法五常不再尊,天地一怒止住雨,八百万神兵下天庭,除尽洋教送甘霖。”反映的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6.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各幕标题。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近代化开端 D.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从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等内容可得出其与辛亥革命有关,而对联的内容则体现的是“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因此主题为“走向共和”,A正确;军阀割据与对联无关,排除B;C项是洋务运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统一,排除D。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结合该学者观点可推断这一时期中共执着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力量强大 B.农民尚未动员 C.仿效俄国革命 D.城市经验成功〖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主要是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即中共早期革命道路带有仿效俄国革命色彩,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工人数量相对有限,工人力量不够强大,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就已经开始,因此“农民尚未动员”说法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早期提出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使革命面临困境,“城市经验成功”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8.如图所示是1944年古元创作的木版套色新门神年画。该作品重在()A.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激励军民参与根据地的建设 D.反映群众革命英雄气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两幅年画中表达了“讲究卫生”“人兴财旺”的愿望,这说明民众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B项;这两幅年画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是在激励军民参与根据地建设和反映群众的革命英雄气概,排除CD项。故选A项。19.1956年5月,浙江温州永嘉县燎原社试点“包产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将之称为“包产到户”,到1957年4月,燎原社85%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这表明()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地完成 B.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C.部分干群的创造激发了生产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内容可知,1956年浙江温州永嘉县实行包产到户,结果是1957年农户增加了收入,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由此说明包产到户这一创造性变革激发了生产的活力,C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就已经完成,排除A项;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BD项。故选C项20.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第一个五年计划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答案〗B〖解析〗根据“1950年10月上半月”“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极为有利”联系所学可知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25日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答案〗为B;1950年6月实行土地改革,是为了消灭国内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与材料“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没有关系,排除A;1953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与题干“1950年10月”不符,C错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标志是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与题干时间“1950年10月”不符,D错误。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声明:“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A.延续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 B.扭转了外交孤立的窘境C.维护各国在华的外交利益 D.开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准备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这说明新中国开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项正确;材料的体现的是新中国开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没有延续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扭转了外交孤立的窘境,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维护各国在华的外交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2.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户”应运而生。在北京前门,大碗茶青年茶社搭棚盘灶,在安徽芜湖,年广久开始了“傻子瓜子”的规模经营。这表明()A.城镇就业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重大突破C.所有制结构的改革稳步推行 D.公有制经济优势地位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个体经济,这是对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说明所有制结构的改革稳步推行,C项正确;“得到根本解决”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完成,排除B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并不会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23.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提交宪法委员后讨论通过,然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了2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宪法委员会对原草案再次进行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A.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制定过程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D.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了2个多月的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与题干所表达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但是与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龟甲上的文字”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字母文字 B.都产生在亚洲C.诞生于大河流域 D.保存于史诗之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板上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人创造的,“纸草上的文字”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发明的,“龟甲上的文字”黄河流域的古中国人发明的,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诞生于大河流域,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龟甲上的文字”均不是字母文字,排除A项;“草纸上的文字”产生于非洲,排除B项;“保存于史诗之中”与“龟甲上的文字”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罗马执法官在就职时都要发布告示,提出裁判方针和办案原则,这种告示在实际上创制新的规范,不但在该执法官任期内如此,而且被继任者因袭和援引。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决议,以及高级行政官员的命令,也是罗马法的渊源。这说明罗马法()A.具有随意性和排他性 B.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C.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 D.颇为接近自然法的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既有执法官提出的裁判方针和办案原则,也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决议,以及高级行政官员的命令,这说明罗马法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法律来源的多样性不能说明罗马法具有随意性和排他性,排除A项;罗马法也包括成文法,并不全是习惯法的汇编,B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内容,不能说明其接近自然法的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26.在北非今埃塞俄比亚地区,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的是()A.阿克苏姆王国 B.马里国家C.津巴布韦国家 D.桑海国家〖答案〗A〖解析〗时间限定在4世纪,地点限定在北非,这个国家是阿克苏姆国家,故A正确;B项马里国家,D项桑海国家都属于西非,C项津巴布韦国家在南非,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7.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忠君思想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督教在西欧的特殊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是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以及封建庄园,这三者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和主要内容,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忠君思想的传播,也没有涉及到民族国家,排除AC项。封君封臣制与基督教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8.下表是《中国社会经济通史》中的一个表格: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数额1582年300000元1586年500000元1598年1000000元1602年2000000元A.新航路开辟的促进 B.跨大西洋贸易形成C.三角贸易直接促进 D.中国对白银的渴求〖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82-1602年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通过这些金银与中国进行贸易,又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所以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得益于跨太平洋贸易,而非跨大西洋贸易,排除B项;白银流入中国和三角贸易无关,排除C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贸易,而非由于中国的渴求,排除D项。故选A项。29.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A.近代物理学得到发展 B.动摇封建神学的基础C.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D.促进理性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们把牛顿的物理分析方法应用于思想领域,使得人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科学一样拥有科学严密的体系,由此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做法是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而不是近代物理学得到发展,排除A项;动摇封建神学基础的是进化论,排除B项;将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思想层面是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30.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这一主张的直接作用在于A.推动民主教会的建立 B.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C.解除教会的思想束缚 D.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这大大削弱了牧师和教会的权威,从而有利于摆脱教会的思想束缚,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教会的建立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A、B项;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不是直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31.下图所示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A法律完善 B.君权神授 C.众生平等 D.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可知,汉谟拉比王接受神的权标,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律完善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众生平等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2.美国联邦党人麦迪逊谈美国制宪目的时说:“在一个多数人终会变成无产者的国家里,有产者的财产权在本质上是脆弱的。这种脆弱性成了制宪者们关注多数人暴政威胁的焦点。”麦迪逊意在说明美国A.民主共和制捍卫多数人利益 B.1787年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C.联邦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D.权力制衡原则存在一些缺陷〖答案〗C〖解析〗根据“在一个多数人终会变成无产者的国家里,有产者的财产权在本质上是脆弱的”可知,麦迪逊意在说明美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制定宪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根本目的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说明美国制宪目的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不能体现“主权在民”,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衡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33.“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用.赋税、征兵.战争感到厌倦,虽然法国统治通常意味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其质量印象更深刻。"《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法国对欧洲君主国的奴役 B.被侵略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D.欧洲封建君主势力的抵制〖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其质量印象更深刻”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扩张引起被侵略国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奴役的对象只是“欧洲君主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对占领国的殖民侵略,排除C项;材料信息欧洲封建君主势力的抵制,排除D项。故选B项。34.工业革命前夕,因为人口供给不足,英国工人的工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一状况客观上促进了A.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B.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C.资本原始积累的加快 D.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劳动力的不足导致英国人力成本高昂,因此为了减少成本,英国就必然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节省人力,所以这一状况客观上促进了技术革命和机器发明,B项正确;人力成本的高昂带来的是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发明,并不一定导致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排除A项;这一状况会增加生产的成本,实际上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经济的发展,排除C、D两项。故选B项。35.1862年夏,伦敦举行世界博览会,300多名法国工人代表前往参加,受到英国工会联合会的热情接待。1863年1月22日,在伦敦召开支援波兰起义的群众大会,法国工人组织应邀参加,法国工人广泛地讨论了英国工人的呼吁书,热烈支持英国工人的倡议,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这表明欧洲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注重以议会为舞台进行斗争 B.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C.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步进行 D.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人热情接待法国工人,法国工人热烈支持英国工人,表明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下,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日益增强,D项正确;工人运动没有以议会为舞台进行斗争,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欧洲工人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排除B项;“同步进行”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36.“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B.德国吞并奥地利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德国突袭波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出卖小国主权,纵容纳粹侵略,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于第二年爆发等,描述的事件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项正确;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并非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表现,A项错误;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法西斯侵略,不是西方大国出卖小国主权的自保行为,B项错误;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与“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不符,D项错误。37.美国国会于1935年通过立法,规定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对未满65岁的死亡者提供一笔抚恤金,以作为其家属生活之用;对贫困的受抚养的儿童、残疾儿童、妇女保健以及致残者提供救助。该立法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工业生产 B.开展以工代赈C.建立社会保障 D.保护劳工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935年,以及材料关键语句“提供救济金”、“提供一笔抚恤金”以及“提供救助”可知,此立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中旨在恢复工业生产的立法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材料内容不是工业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是用提供就业机会来代替直接敦济,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人群包括老年人、死亡者家属以及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妇女保健以及致残者等,主体不是劳工,故D项错误。38.如图所示的内容为某一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部分措施。据此可以判断()·实行货币改革,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的自由发展A.苏俄政权推行新经济政策 B.大萧条时期美国激发民间活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减少政府干预 D.新时期中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实行货币改革”“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和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这是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项正确;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加强了国家干预,排除C项;中国没有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排除D项。故选A项。39.下表为某一国家若干历史片段的描述,这些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1945年,他们担忧着不确定的未来,在帝国的断壁残垣中竭力求生1946—1947年,西方国家对占领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惩罚变成了重建1949年,虽然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但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1989年11月9日,两边的人们团聚了,新的通道打开了,新的时代开始了A.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解进程B.中华民族摆脱危机并走向复兴C.日本重建并融入国际社会D.德国复苏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的统一、根据“1946-1947年,西方国家对占领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1949年,虽然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可知论述的是德国的分裂;根据“1989年11月9日,两边的人们团聚了”可知反映的是两德的统一,所以这些可以用来说明德国复苏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德国,与朝鲜半岛、中华民族和日本等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40.有学者认为: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它否定了一种或两种力量独领风骚、主宰世界的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由此可知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霸主义已不复存在C.多极化趋势成为必然 D.多极对抗是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多极化仍处于形成期,但随着其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间相互作用的加深,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C项正确;多极化正在形成,不是已经形成,排除A项;美国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霸权主义国家,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强调世界各国合作而不是对抗,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建立以后,打败了在北方称霸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疆域空前广大。唐朝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以通使、和亲、册封、互市等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策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进行招抚,从而达到“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目的。——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材料二清朝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仍然沿用元明时期的政教合一的政策,但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革除这一制度中的弊端。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世祖册封五世达赖,并恩赐金册金印,形成了达赖喇嘛必须经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定制。特别是乾隆时期,他对西藏原有的政教合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金瓶掣签”制度的出现和《钦定西藏善后章程》的出台。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和对宗教势力的合理掌控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和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摘编自许安平《从元清两代民族政策对比看民族关系状态的重要性》(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策略。结合所学,以唐朝与突厥的关系为例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和清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共同影响。〖答案〗(1)方针:偃武修文。策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说明:唐朝政府先后以武力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管理。(2)政策:政教合一。措施:册封达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3)共同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