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_第1页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_第2页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_第3页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_第4页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第一单元敦厚3心包万物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________之身,_________之腹,_______之色,________之目,_________之手,_______之足,________之心,_________之骨。”泰山乔岳泰山乔岳海阔天空和风甘雨日照月临旋乾转坤磐石砥柱临深履薄玉洁冰清知识回顾

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位严先生指的是东汉名士__________。虽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甘愿在富春江边反披羊裘垂钓,也不愿入朝为官。严子陵知识回顾

第3课心包万物1.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理解“心包万物”的含义。2.阅读学习“晓事明理”中“孔子心广如天地”的故事,感悟其胸怀天下的仁德精神。3.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泛爱泛敬、心包万物,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第3课心包万物

——《荀子·非十二子》经典诵读

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以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jǐ

使…难堪

第3课心包万物

身份地位高而不傲视别人,聪明圣智而不逼人至困境,才思敏捷而不与人争先,刚毅勇猛而不伤害他人;不懂就虚心求教,不会的就去学,有能力而懂得谦让,这样就能成就德行了。对待君主,就按照臣下之义去做;对待乡人,就按照长幼的秩序去做;对待长者,就按照弟子恭敬之礼去做;对待朋友,就按照礼节辞让之义去做;遇到地位低、年龄小的人,就本着教导宽容的原则去做。与人相处,没有不仁爱的,没有不恭敬的,不与他人相争,心胸如同天地包容万物那样广大,如此,贤能的人就会尊崇他,不才不正之人也会亲近他。广大的样子经典诵读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以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荀子·非十二子》才思敏捷通“包”

文中论述了“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包万物”的品德,你是如何理解的?想一想???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是“约之以礼”,恭敬谦让。荀子倡导的“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包万物”,既是一种生活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尊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点睛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更是两位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斯、韩非的授业老师。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出性恶论,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共20卷,今存32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写。《荀子·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墨翟(dí)、孔伋(jí)、孟轲等十二人作的批判,而归结到应以推崇孔子的学说为主上。名著简介

第3课心包万物晓事明理孔子心广如天地

有一天,孔子师徒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迷了路,看到田野里有两个种田的人,孔子就让子路去问路。没想到其中一位叫桀溺的隐士说:“当今天下大势,像滔滔洪水,谁又能改变呢?与其跟着你老师奔波受苦,不如干脆像我们一样隐居山林,避开乱世算了。”子路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感慨地说:“我不和世人在一起又同谁在一起呢?有道德有智慧的人都隐居起来,那谁来担当改变社会的责任?”为了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建立理想社会,孔子率领弟子们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十四年,游说国君,实行仁政,推行王道。孔子“仁以为己任”,哪怕在陈蔡绝粮之际,他依旧不怨天,不尤人,“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胸怀天下,心胸像天地一样宽广,是万世之楷模。唐朝著名画家、“画圣”吴道子称赞孔子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孔子为后人所景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3课心包万物阅读故事并回答:1.你认为做一位与世隔绝的“隐士”好还是勇担社会责任的人好?2.孔子位后人所景仰、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晓事明理

孔子心广如天地孔子胸怀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心广如天地,其泛爱精神值得景仰。

第3课心包万物广闻博识圣人“圣”的繁体字是“聖”,左上为“耳”,表示闻道;右上为“口”,表示宣道;下面是“王”,表示统率天地万物而德行广施。因此,圣人就是指通晓天人之道并将此道广为传布的人。此外,儒家对圣人的德行有极高的要求,圣人的德行要圆满,至善至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是“人之极”;同时,圣人能够极尽人伦之道,是人伦的典范。在儒家文化中,以“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为圣人。其中,孔子集往圣之大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思考: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什么样的人?的人?

第3课心包万物阅读并思考: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什么样的人?广闻博识圣人德行完满、至善至美的人。孔子是千古圣人,是集“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往圣之大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第3课心包万物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荀子·非十二子》余力学文诬蔑

第3课心包万物

君子以道德不修为耻,而不以被人污蔑为耻;以不讲信义为耻,而不以不被人信任为耻;以没有能力为耻,而不以没有得到任用为耻。所以不被浮名所诱惑,不被诬蔑所吓倒,行为做事遵循道义,端正自己的言行,不为外物所动摇,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诗经》说:“多么宽厚谦恭的人呀,这是道德的基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经典诵读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荀子·非十二子》以…为耻

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