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里亚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宗教的洪福。(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和宗教都和人生有关系,宗教中包含着一些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学都是哲学的学派而不是宗教。B.大多数民族的生活中宗教都非常重要,中国文化精神不以宗教为基础,也不意味着中国人对超道德价值不追求。C.文中所引《老子》的话,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作者引用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二者的区别。D.文章最后提到的“宗教的洪福”是指人们通过宗教获得的超道德价值,实际上是并不纯粹的“准超道德价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虽然不讲创世纪、天堂地狱,但是能够使人们对人生有反思,指导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使人们获得超道德价值。B.中国在丧祭时,“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可见这里中国人对于佛教、道教的兴趣并不在恪守他们宗教的教条、仪式上。C.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所以他们都极其关心能提高心灵境界的哲学,都不大关心也不信奉宗教。D.在给予实际的信息方面,宗教随着科学的进展权威降低,放弃了宗教的人可以借助哲学获得更高的价值。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八段观点的一项是()A.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倡导“孝治”,而“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忠君”升华为儒家知识分子崇高标准。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可以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C.边远地区的傩戏中,水神河伯被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因为他缔造都江堰的功德而爱戴他,世世供奉,崇敬祭祀。D.李白诗里“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之句,涉及到了道教教人飞升、超脱死亡的方术,也说明人们超乎现世的追求。4.作者大胆预测说“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5.本文节选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开头部分,既体现了冯先生“全史在胸”的学术视野,又体现了他对史实的独到见解。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C2.C3.B4.①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
②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
③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
④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5.全史在胸:①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②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独到见解:③作者对哲学定义、超道德的价值标准、哲学的功用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错误,原文“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所引《老子》的话目的就是要表明为学和为道的区别。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第七、八段主要说的是对超道德价值的追求,超道德价值涉及到对自然万物的热爱。B.“和”的概念涉及对自然万物的爱,符合观点。ACD都不涉及及对自然万物的爱。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①“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②“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③“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④“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全史在胸:“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独到见解:“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表达自己对哲学定义的看法。“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表明自己对超道德的价值标准的看法。“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对哲学的功用有自己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维人乔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是福田庄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奶奶说。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父亲和叔叔,一个是书生,一个是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响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响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了麦茬。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奶奶讲的道理之所以能让人如此信服,固然是因为她会讲理,更是因为我们家处于福田庄的上层。而我们家之所以能在村里处于上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奶奶会维人。这个普通的乡村女人,尽管她很能干,但若想要在乡村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就必须用她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去好好维人。正因为此,哪怕丈夫长年不在家,哪怕自己成了拖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她也依然能让小门小户的地家在村里支撑住稳定的地位,保持住起码的体面。毋庸置疑,父亲能在那个年代被推荐去读大学,当上了名额极其宝贵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是因为她的维人。而等父亲在城里立定了脚跟,她更是抓牢了这个出息的长子来继续维人。她让他一件件地给村里人办事,也正因此,叔叔虽然瘸了腿,却还能顺利地娶上不错的媳妇。而父亲地宽作为奶奶后半辈子维人的支点,且是最重要的支点,也注定会被来自福田庄的人情线绑架着,陷入这泥淖一样的深网中。凭着父亲,奶奶在福田庄备受尊敬,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①当人上人就这么有瘾?怎么就不能过人中人的日子呢?怎么就那么好事儿呢?怎么就那么爱逞强出头呢?彼时的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奶奶,你干吗非得这样?②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有一次,目睹了村里人又来上门说要去象城找父亲办什么事而奶奶满口答应时,那人刚出门,我便忍无可忍地质问她。奶奶愣愣地看着我,眼神复杂,难以言喻。很多年之后,我才有能力辨析其中的一二,有惊讶,还有困惑……但她是那么聪慧,很快就懂了——与泥潭火坑用在一起让她很快明白过来这其中所具备的关联性,她带着笑,甚至颇有幽默感地说,不是泥潭,能开莲花?坑里有火,冬天烤着才暖和哩。然后,她收住了笑,很慢地,一句一句地说,其实也是,没办法。都在一个村子里,他们没办法,我也没办法。人在人里,水在水里。遇事不帮,咋能算是乡亲。奶奶接着道。(节选自《宝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碾馔是我小时候在福田庄吃过的食品,小说详细介绍了它的制作过程,字里行间浸透着“我”对难以割舍的老家味道的怀恋。B.麦收时,奶奶与乡邻碰面时的几句寒暄,貌似平淡无奇,却反映出奶奶待人接物的熟稔和乡村社会中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C.面对“我”突然爆发的质问,奶奶先是不知所措,接着做出了“带着笑”的回答,表现了奶奶超出一般老人的机智、幽默与豁达。D.“人在人里,水在水里”,这句话生动形象,是奶奶对乡村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朴素而富有哲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回忆儿时吃碾馔的习俗开始,多次出现“当时”“多年以后”“很多年以后”等,让小说的叙事结构呈现出多时空交错并置的特征。B.“中”“值当”“贴响”“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等方言俚语的使用,使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具典型性。C.与《边城》中呈现的自然、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不同,在福田庄,邻里间的互助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这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之一。D.“我”是小说故事的叙事者,在“我”的叙事中呈现出了与故乡、奶奶、父亲相关的一系列故事,这与《祝福》中的“我”作用相似。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疑问句,一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一处却只在最后使用问号,二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9.这篇小说呈现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典型特征,既有以自我为中心,以人伦为特征的社会关系网络,又有熟人社会的温暖人情。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C8.同:都表现出“我”对奶奶自己维人的不解。
异:第二句是我对奶奶当面的质问,比第一句的质疑感情更为强烈,不加停顿的追问中充满了愤怒和仇视。9.①奶奶的维人和乡邻给予地家的帮助,都是从维护自身家族利益出发,也符合乡村道德伦理关系的规则。②奶奶与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是熟悉的乡邻,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回馈,充满了温暖的乡情。〖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奶奶超出一般老人的机智、幽默与豁达”错误,结合“这个普通的乡村女人,尽管她很能干,但若想要在乡村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就必须用她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去好好维人”可知,文中没有说奶奶比一般老人更机智、幽默与豁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邻里间的互助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错误,结合“人在人里,水在水里。遇事不帮,咋能算是乡亲。奶奶接着道”可知,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同:结合“当人上人就这么有瘾?怎么就不能过人中人的日子呢?怎么就那么好事儿呢?怎么就那么爱逞强出头呢?彼时的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可知,两处疑问句,都表现出“我”对奶奶自己维人的不解。异:结合“奶奶,你干吗非得这样?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有一次,目睹了村里人又来上门说要去象城找父亲办什么事而奶奶满口答应时,那人刚出门,我便忍无可忍地质问她”可知,第二句是我对奶奶当面的质问,比第一句的质疑感情更为强烈,不加停顿的追问中充满了愤怒和仇视。【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①结合“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可知,奶奶喊远在外地的儿子回来干活,是有象征意义的,奶奶的维人和乡邻给予地家的帮助,都是从维护自身家族利益出发,也符合乡村道德伦理关系的规则。②结合“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可知,割麦子的时节,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来帮我家干活,奶奶与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是熟悉的乡邻,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回馈,充满了温暖的乡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材料二: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卿所陈A谏B前后C二百余事D非卿至诚E奉国F何能G若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有“领,邀请”之意,和《苏武传》中的“虞常果引张胜”中的“引”意义不同。B.“责”有“责备、责怪”之意,和《促织》中的“因责常供”中的“责”意义相同。C.“瞿”是像鹰隼一样睁大眼睛惊视之意,文中是惊惧,大惊失色的意思。D.“萃”有“汇聚,聚集”之意,与成语“出类拔萃”中的“萃”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彦博认为作为臣子应该注意行迹,远避嫌疑,但魏征认为作为臣子如果只注意个人行迹,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说了。B.魏征认为良臣和忠臣有不同的地方,良臣对君臣皆有益,忠臣对君臣皆有害。他的观点深深打动了太宗,他也因此受赏。C.魏征不随意逢迎圣上的旨意,意见不同时,更不会当面顺从背后又有所议论,他认为这不是作为一名臣子的本分。D.庆历中钱君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后来司马光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他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讯,非是。(2)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14.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谏官应具备哪些品质。〖答案〗10.BDF11.B12.D13.(1)大臣有诽谤魏征包庇自己亲人的,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此案,结果不是这样。(2)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就如同在利益方面贪求的人一样,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14.①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②勇于面谏,言行一致。③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所陈述进谏的事,前后有二百多项,不是您诚心诚意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这样?“前后二百余事”指的是前面陈述进谏的事的数量,应与前面内容分开,在“前”前B处断开;“非卿至诚奉国”表意完整,与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其前D处断开;“何”,“怎么”,表反问,一般用在句首,其前F处断开,故应在BDF三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领,邀请;牵扯。句意:多次把魏征召到卧室里。/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B.错误。责备、责怪;要求、责令。句意:也应当受到责备。/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C.正确。句意:太宗大惊失色说。D.正确。汇聚,聚集;草丛生的样子。句意:都汇聚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出于那一类,超出那一群。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有误,原文表述为“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意思是“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里的“我”指作者司马光。选项中“他”是人称代词,可指代前文“钱君”和“司马光”任何一人,此处设题表述产生歧义,指代“钱君”是明显错误。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毁”,诋毁,诽谤;“阿党”,袒护,包庇;“按讯”,审问、调查、讯问;“是”,代词,这样。(2)“汲汲”,热衷,急切追求的样子;“去”,距离;“何”,多么。【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种魏征说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由此可知,谏官要勇于面谏,言行一致;材料二说到“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由此可见,身为谏官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刚继承皇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把魏征召到卧室里,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刚正不阿,从不退缩屈服。太宗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魏征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就殚精竭虑为他服务,知道的事全部说出来,毫不隐瞒。太宗曾经慰劳魏征说:“您所陈述进谏的事,前后有二百多项,不是您诚心诚意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这样?”那年,太宗又升任他为尚书左丞。大臣有诽谤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的,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此案,结果不是这样。温彦博向太宗奏道:“魏征作为一个臣子,应该使自己的行为显明,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招来这些诽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太宗命温彦博去责备魏征,并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存痕迹。”几天后,魏征入朝上奏太宗说:“我听说君臣一心,道义上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只追求行为显露痕迹,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大惊失色说:“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魏征又跪下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魏征说:“良臣是稷、契、咎陶那样的人,忠臣是龙逢、比干那样的人。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从这说来,忠臣、良臣相差就远了。”太宗被魏征深深地打动,赐给魏征五百匹绢。太宗在丹霄楼举行宴会,酒席间说:“每当魏征进谏而我不听从时,我说话他就不立即回应,为什么呢?”魏征说:“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进谏,如果不听从就随便答应,害怕就要去施行。”太宗说:“你只管答应一声,随后再另行陈述议论,难道不行吗?”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又有背后的话。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背后的话,这不是稷侍奉尧、舜的做法。”太宗大笑。材料二: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汇聚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就如同在利益方面贪求的人一样,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备注〗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春秋时期,齐景公登临牛山,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②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开阔,“更那堪”两句情感变得细腻低沉,接着又以磅礴之笔一扫低沉,将诗人的感慨抒发得深沉透彻。B.“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人只爱说前朝掌故的不满,表面上是谈写文章,实则表达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情感。C.词人在“春华落尽”中感叹年华老去,与“少年”壮志形成对比,满怀萧瑟,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风格迥异。D.词人目送飞鸿北去,对故国的思恋更加强烈,但南宋国势危殆,让人忧虑,此处以天际景物作结,意境萧瑟,感慨苍凉。16.前人评论说,本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请据此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①豪迈悲壮的风格(意境)与辛词相似。本词既有眺望所见的开阔空间又有追忆历史的深沉意绪,类似的风格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很典型。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中词人是少年壮志,如今却壮志成空;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③忧怀国家(爱国、家国之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词人为神州忧愁落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心怀国耻,满怀忠愤。④用典抒情的手法与辛词相似。本词多处用典,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方面非常典型。⑤以议论入词的特征与辛词相似。本词下片有大量的议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就是典型的议论。〖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风格迥异”错,两首词都表现词人对时事的担忧,以豪放见长,故风格相同。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豪迈悲壮的风格(意境)与辛词相似。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本词既有眺望所见的开阔空间又有追忆历史的深沉意绪,风格类似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本词“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词人是少年壮志,如今却壮志成空。③忧怀国家(爱国、家国之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本词“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④用典抒情的手法与辛词相似。本词“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多处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五个典故。⑤以议论入词的特征与辛词相似。本词以议论为主,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词人借眼前流水抒发议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中,女子隐藏起来,没有如约出现,男子只好“________”;《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自言心并非木石没有感触,却只能“_______”。(2)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傍晚时分登临远望,看见秀丽的徂徕山,写下了“_______,_______”。(3)“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鹿”有关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答案〗(1)搔首踟蹰吞声踯躅不敢言(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何服务残疾人运动员,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运动员村村长鲁杭春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过度服务”。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时,不少人总想给他们提供__(1)__的帮助。实际上,过度的帮助,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残疾人一生都在学习如何独立,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方案。①我们为他们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上提供帮助,②无疑是否定了他们多年的努力,③甚至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巨大的伤害,④而且,⑤那些过度的帮助中掺杂着,⑥往往是来自健全人的怜悯,⑦而非对他们的尊重。所以,相较于“事无巨细”的服务,__(2)__的服务才是对残疾人真正的尊重。杭州亚残运会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志愿者“小青荷”表示,自己在向运动员提供帮助时,观察和询问是__(3)__的环节。只有当运动员表示自己需要帮助时,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才会向他们提供帮助。“过度服务”看似热情,但实际上却将残疾人运动员放在了“弱者”的地位上——这是我们在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帮助时的大忌。因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平等对待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答案〗18.(1)无微不至(事无巨细)(2)恰到好处(恰如其分)(3)必不可少(不可或缺)19.①将“为”改为“在”;⑤将“掺杂着”改为“掺杂着的”,或者⑥去掉逗号和“往往是”。〖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说的是给予残疾人各个方面的帮助,可用“无微不至(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事无巨细: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②与“相较于‘事无巨细’的服务”不同,此处强调服务要适当,可用“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恰好达到了最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③语境强调在向运动员提供帮助时,需要观察和询问,可用“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搭配不当,“为……问题上”不搭配,改为“在……问题上”。⑤⑥结构混乱,“掺杂着……往往是”句式杂糅,⑤将“掺杂着”改为“掺杂着的”,或者⑥去掉逗号和“往往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了爱情,江河还跟死亡连结在一起。爱与死,是人类两大悲壮主题,也最能撩动诗人内心的感怀。江河既然是诗人们冥想生命、体会世界的温床,自然也是他们最理想的归所了。宫殿庙宇不属于他们,舞榭歌台不属于他们,甚至,连山间草庐也不属于他们。如果一定要将他们的生命物化,那最多也仅仅是一只老旧的木船。岸上到处都是腐恶的沙场,于是①。他们在不同的朝代里,以相同的方式漂泊。屈子乘着扁舟涉水行吟,在参透了人间一切悲欢之后,江河便是他灵魂的祭坛。杜甫驾着小船慷慨悲歌,在发出了国破家亡的哀叹后,就在湘江的江面上,黯然逝去。他最终埋葬在哪里,学术界争论不休,民间的推测更是不计其数。然而,②,重要的是他最后的岁月,属于江河。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宫殿庙宇、舞榭歌台、山间草庐都不属于他们”,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他们就这个有意思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B.她十八岁那年就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了。C.你好好想想,想起来就说。D.以前就你一个人知道,现在我也已经知道了。〖答案〗20.①江河是他们的归宿/他们选择漂泊江河②这些都不重要21.①原文采用短句,灵动活泼,形式整齐。②原句“不属于”使用三次(排比句式,也算对),强化了语意。③原文使用“甚至,连”突出强调与前两句的递进关系,强化了他们无路可走的困境。22.C〖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语段开篇的话题是“江河”,横线后说“他们在不同的朝代里,以相同的方式漂泊”“江河便是他灵魂的祭坛”,再结合横线前“岸上到处都是腐恶的沙场”可知,此处指“江河”是成了“他们”“漂泊的选择”或“归宿”,所以此处可填“江河是他们的归宿”(承接前文)或“他们选择漂泊江河”(联系后文);第二处,“然而”表转折关系,再结合后文“重要的是”可知,前文说的情况应该是不重要的,所以此处可填“这些都不重要”。【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从句式看,“宫殿庙宇不属于他们”“舞榭歌台不属于他们”“连山间草庐也不属于他们”均采用短句,形式整齐,读来灵动活泼。②从修辞看,“……不属于……”使用三次,构成排比句式,使内容充实,强化了很多东西不属于他们的语意。③从词语看,“甚至”“连”,副词,表示递进关系。原文运用这两个词语突出强调了后句与前两句的递进关系,不仅宫殿庙宇、舞榭歌台,山间草庐也不属于他们,强化了他们无路可走的困境。【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句:“就”,表示相承关系A.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B.表示决意或意图。C.表示相承关系D.意思是只、仅仅。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很多人都有如下经历:在某客户端,点击一条茶叶的消息,之后就会不停地收到各种关于茶的养生知识和广告推送……大数据兴起,技术越来越完善,算法越来越高级,我们已进入传播智能化的算法时代。显然,算法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确匹配,大大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但是,算法也可以轻易过滤掉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让我们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证明中固化认知,再难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里亚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宗教的洪福。(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和宗教都和人生有关系,宗教中包含着一些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学都是哲学的学派而不是宗教。B.大多数民族的生活中宗教都非常重要,中国文化精神不以宗教为基础,也不意味着中国人对超道德价值不追求。C.文中所引《老子》的话,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作者引用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二者的区别。D.文章最后提到的“宗教的洪福”是指人们通过宗教获得的超道德价值,实际上是并不纯粹的“准超道德价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虽然不讲创世纪、天堂地狱,但是能够使人们对人生有反思,指导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使人们获得超道德价值。B.中国在丧祭时,“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可见这里中国人对于佛教、道教的兴趣并不在恪守他们宗教的教条、仪式上。C.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所以他们都极其关心能提高心灵境界的哲学,都不大关心也不信奉宗教。D.在给予实际的信息方面,宗教随着科学的进展权威降低,放弃了宗教的人可以借助哲学获得更高的价值。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八段观点的一项是()A.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倡导“孝治”,而“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忠君”升华为儒家知识分子崇高标准。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可以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C.边远地区的傩戏中,水神河伯被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因为他缔造都江堰的功德而爱戴他,世世供奉,崇敬祭祀。D.李白诗里“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之句,涉及到了道教教人飞升、超脱死亡的方术,也说明人们超乎现世的追求。4.作者大胆预测说“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5.本文节选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开头部分,既体现了冯先生“全史在胸”的学术视野,又体现了他对史实的独到见解。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C2.C3.B4.①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
②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
③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
④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5.全史在胸:①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②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独到见解:③作者对哲学定义、超道德的价值标准、哲学的功用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错误,原文“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所引《老子》的话目的就是要表明为学和为道的区别。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第七、八段主要说的是对超道德价值的追求,超道德价值涉及到对自然万物的热爱。B.“和”的概念涉及对自然万物的爱,符合观点。ACD都不涉及及对自然万物的爱。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①“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②“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价值能够替代宗教。③“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于宗教。④“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超道德价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全史在胸:“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展。“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独到见解:“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表达自己对哲学定义的看法。“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表明自己对超道德的价值标准的看法。“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对哲学的功用有自己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维人乔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是福田庄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奶奶说。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父亲和叔叔,一个是书生,一个是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响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响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了麦茬。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奶奶讲的道理之所以能让人如此信服,固然是因为她会讲理,更是因为我们家处于福田庄的上层。而我们家之所以能在村里处于上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奶奶会维人。这个普通的乡村女人,尽管她很能干,但若想要在乡村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就必须用她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去好好维人。正因为此,哪怕丈夫长年不在家,哪怕自己成了拖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她也依然能让小门小户的地家在村里支撑住稳定的地位,保持住起码的体面。毋庸置疑,父亲能在那个年代被推荐去读大学,当上了名额极其宝贵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是因为她的维人。而等父亲在城里立定了脚跟,她更是抓牢了这个出息的长子来继续维人。她让他一件件地给村里人办事,也正因此,叔叔虽然瘸了腿,却还能顺利地娶上不错的媳妇。而父亲地宽作为奶奶后半辈子维人的支点,且是最重要的支点,也注定会被来自福田庄的人情线绑架着,陷入这泥淖一样的深网中。凭着父亲,奶奶在福田庄备受尊敬,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①当人上人就这么有瘾?怎么就不能过人中人的日子呢?怎么就那么好事儿呢?怎么就那么爱逞强出头呢?彼时的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奶奶,你干吗非得这样?②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有一次,目睹了村里人又来上门说要去象城找父亲办什么事而奶奶满口答应时,那人刚出门,我便忍无可忍地质问她。奶奶愣愣地看着我,眼神复杂,难以言喻。很多年之后,我才有能力辨析其中的一二,有惊讶,还有困惑……但她是那么聪慧,很快就懂了——与泥潭火坑用在一起让她很快明白过来这其中所具备的关联性,她带着笑,甚至颇有幽默感地说,不是泥潭,能开莲花?坑里有火,冬天烤着才暖和哩。然后,她收住了笑,很慢地,一句一句地说,其实也是,没办法。都在一个村子里,他们没办法,我也没办法。人在人里,水在水里。遇事不帮,咋能算是乡亲。奶奶接着道。(节选自《宝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碾馔是我小时候在福田庄吃过的食品,小说详细介绍了它的制作过程,字里行间浸透着“我”对难以割舍的老家味道的怀恋。B.麦收时,奶奶与乡邻碰面时的几句寒暄,貌似平淡无奇,却反映出奶奶待人接物的熟稔和乡村社会中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C.面对“我”突然爆发的质问,奶奶先是不知所措,接着做出了“带着笑”的回答,表现了奶奶超出一般老人的机智、幽默与豁达。D.“人在人里,水在水里”,这句话生动形象,是奶奶对乡村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朴素而富有哲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从回忆儿时吃碾馔的习俗开始,多次出现“当时”“多年以后”“很多年以后”等,让小说的叙事结构呈现出多时空交错并置的特征。B.“中”“值当”“贴响”“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等方言俚语的使用,使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具典型性。C.与《边城》中呈现的自然、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不同,在福田庄,邻里间的互助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这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之一。D.“我”是小说故事的叙事者,在“我”的叙事中呈现出了与故乡、奶奶、父亲相关的一系列故事,这与《祝福》中的“我”作用相似。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疑问句,一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一处却只在最后使用问号,二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9.这篇小说呈现出中国乡土社会的典型特征,既有以自我为中心,以人伦为特征的社会关系网络,又有熟人社会的温暖人情。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C8.同:都表现出“我”对奶奶自己维人的不解。
异:第二句是我对奶奶当面的质问,比第一句的质疑感情更为强烈,不加停顿的追问中充满了愤怒和仇视。9.①奶奶的维人和乡邻给予地家的帮助,都是从维护自身家族利益出发,也符合乡村道德伦理关系的规则。②奶奶与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是熟悉的乡邻,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回馈,充满了温暖的乡情。〖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奶奶超出一般老人的机智、幽默与豁达”错误,结合“这个普通的乡村女人,尽管她很能干,但若想要在乡村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就必须用她全部的智慧和能力去好好维人”可知,文中没有说奶奶比一般老人更机智、幽默与豁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邻里间的互助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错误,结合“人在人里,水在水里。遇事不帮,咋能算是乡亲。奶奶接着道”可知,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同:结合“当人上人就这么有瘾?怎么就不能过人中人的日子呢?怎么就那么好事儿呢?怎么就那么爱逞强出头呢?彼时的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可知,两处疑问句,都表现出“我”对奶奶自己维人的不解。异:结合“奶奶,你干吗非得这样?为啥非要把我们家拖到深渊里拖到陷阱里拖到泥潭里拖到火坑里?有一次,目睹了村里人又来上门说要去象城找父亲办什么事而奶奶满口答应时,那人刚出门,我便忍无可忍地质问她”可知,第二句是我对奶奶当面的质问,比第一句的质疑感情更为强烈,不加停顿的追问中充满了愤怒和仇视。【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①结合“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可知,奶奶喊远在外地的儿子回来干活,是有象征意义的,奶奶的维人和乡邻给予地家的帮助,都是从维护自身家族利益出发,也符合乡村道德伦理关系的规则。②结合“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可知,割麦子的时节,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来帮我家干活,奶奶与秋旺、春旺、大耳朵全等人是熟悉的乡邻,他们之间的互助与回馈,充满了温暖的乡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材料二: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卿所陈A谏B前后C二百余事D非卿至诚E奉国F何能G若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有“领,邀请”之意,和《苏武传》中的“虞常果引张胜”中的“引”意义不同。B.“责”有“责备、责怪”之意,和《促织》中的“因责常供”中的“责”意义相同。C.“瞿”是像鹰隼一样睁大眼睛惊视之意,文中是惊惧,大惊失色的意思。D.“萃”有“汇聚,聚集”之意,与成语“出类拔萃”中的“萃”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彦博认为作为臣子应该注意行迹,远避嫌疑,但魏征认为作为臣子如果只注意个人行迹,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说了。B.魏征认为良臣和忠臣有不同的地方,良臣对君臣皆有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024版)城市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影视版权转让合同协议书3篇
- 二零二四年企业咨询服务及管理培训合同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连锁餐饮品牌与区域加盟商就经营权的特许合同3篇
- 二手数控机床交易合同书(2024版)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咨询与服务合同具体条款
- 2024年书店租赁运营合作合同版B版
- 商场展位装修工程转让合同(2024版)
- 2024年度版权买卖合同:影视作品版权交易与权益分配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标的招聘与培训要求
- 《安全员日常工作》课件
- 2024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合同
- 上海市杨浦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含答案)
- 颈椎肩盘突出护理
- 稻谷收购合同-早籼收购合同模板
- 第 10 章 时间管理
- 血液透析器课件
- 2024-2030年塑料编织袋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学科笔试试题(附答案)
-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一)-教学设计
- 2024年资格考试-PMP项目管理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