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古籍今译,是把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言文分离的时代,对前代典籍的字词改写与替换,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译”并不相同。真正的古籍今译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大规模展开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译的成果先后面世。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大量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赓续中华文脉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随着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将其作现代的阐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今译就是要实现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人们常用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作为古籍今译的标准,其实,这更可看作是对今译“现代阐释”性质的说明:“信”是求真,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古籍文本;“达”是求通,强调译文要全面准确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强调译文文辞的文雅优美,这更是说今译文本的现代形态。一句话,今译就是要忠实、完整、准确、优美地再现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形态多种多样。对社会大众而言,普通读者重视的是其阅读价值,今译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今译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材料二:古籍今译的根本不是古典文本的复制,今译古籍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替代古籍。实际上,今译的过程就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既不完全是古典文化文本,也不完全是现代文化文本,而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一种中介文本。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究其实质,翻译是一种旨在复制的阐释活动。整个翻译过程,可以划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者对翻译内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阶段是对它的转换表述。当然,这样的划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两个阶段常常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接受的同时就有转换,表述的过程加深着理解。第一阶段的理解接受,是力图与古典文本作者的心意沟通,客观、公正、全面地接受原有内容。但由于古代典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原有语境的丧失往往使它失去确定的含义,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义丛生的,阅读时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又总是由阅读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识结构决定的。这样一来,原以为客观的理解接受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主观色彩。第二阶段的转换表述更是如此,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自产生和使用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所荷载的文化信息也大为不同。仅就语词而言,许多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句。在实际翻译中,在转换表述的同时,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间难以存在一致性。从古籍今译的文化目的看,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阐释,而非复制。只有阐释才能使古典文本表达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新结构,从而达到文化转换的目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翻译者文化心理背景中潜在的现代性因素和新语词本身携带的现代文化信息,古典文本被改造成一种新文本,一种易于为现代社会接受,也易于融入新文化结构的文本。古籍今译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说它是创造性劳动,是因为今译古籍应该是一种完整的自足的文本。谈论翻译的人往往都讳言创造,他们常常只是空泛地高标“信”“达”“雅”,其实要“达”要“雅”,哪里离得开创造?古籍今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不只能读懂古书的字句,而且对翻译对象的产生、流传、演变、影响等有具体、细致、全面的研究;不只了解该古籍的历史价值,而且要明了它的当代意义。今译的创造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不仅要做到对古典文本的忠实,而且还要做到在不损害这种忠实的基础上,使新的文本自然、优美。(摘编自邵宁宁、王晶波《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籍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真正发展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的,大规模展开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B.我国古籍数量多,形态多种多样,今译文本是古籍的现代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因而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C.古籍今译的过程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是一种介于古典文化文本和现代文化文本之间的特殊文本。D.今译文本与古籍难免出现差异,但只有阐释才能使古典文本表达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新结构,从而达到文化转换的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典籍歧义丛生,阅读者由于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语义。B.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同,但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C.即使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完全对应文言词汇的词句,今译文本也可能与古籍存在文化信息差异。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局限于少数博识的学者,而一般人终难以接近,于此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B.“今译最重要的,是把原文的内容含义尽可能忠实地译为白话文,以利于大众阅读。这一点做起来尽管有困难,但还比较容易。”C.“以古籍文本为经,以出土古物证明为纬的学术理念,得到学界的肯定。考古学的学术发展,为古籍今译研究的进步提供条件。”D.“今译的学术价值显而易见。对专业研究者而言,优秀的今译能解决古籍文本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古籍的整理与研究。”4.材料二第二段论证严密,请简要分析。5.古风出版社拟对一部古代典籍进行文白对译,以期对非专业读者普及传统文化。出版社选用今译人员时应依据怎样的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B2.B3.A4.①结构严密,采用层进式结构,首先指出翻译的实质,接着从两个阶段阐述,进而得出今译文本与原作间存在差异性的结论,层层推进,逻辑严密。②语言严密,“往往”“尽管”“但”“完全对应”“某种程度”等词语,用语准确,逻辑性强。5.①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②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③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④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今译文本……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错。由原文“一句话,今译就是要忠实、完整、准确、优美地再现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可知,今译文本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并不能说它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同”错。由原文“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可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的主要观点是:①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②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A.“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最适合证明观点①。B.重在论述如何翻译。C.侧重考古学的作用。D.强调今译对专业研究者的价值。【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结构严密,采用层进式结构。第一段“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究其实质,翻译是一种旨在复制的阐释活动”,首先指出翻译的实质;“整个翻译过程,可以划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者对翻译内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阶段是对它的转换表述”,接着从两个阶段阐述;“在实际翻译中,在转换表述的同时,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间难以存在一致性”,进而得出今译文本与原作间存在差异性的结论,层层推进。逻辑严密。②语言严密,“但由于古代典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原有语境的丧失往往使它失去确定的含义”“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许多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句”“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中“往往”尽管”“但”“完全对应”“某种程度”等词语,用语准确,逻辑性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②由材料一“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③由材料二“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义丛生的,阅读时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又总是由阅读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识结构决定的”“古籍今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④由材料二“译的创造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不仅要做到对古典文本的忠实,而且还要做到在不损害这种忠实的基础上,使新的文本自然、优美”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过封锁线①茅盾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么来。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道封锁线。“是不是你送我们去?”“现在还没晓得。”“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他笑嘻嘻点着头。“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他很快的说着客家话。“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的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罢?”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的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可少的。”(写于1942年11月,有删改)〖备注〗①香港沦陷后,茅盾从香港脱险到达桂林,中间经历了两个月的奔波。茅盾曾不止一次地谈到党领导下的东江游击队抢救文化人的功劳,并称之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作”。本文即是以这段惊险且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为背景的短篇小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小说真实可信。B.本文在处理过封锁线这一情节时,未着笔于敌我双方的火力交锋,但情节张弛有致。C.文中客人所谈及的“秩序”“调度”等相关细节,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D.“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7.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众志成城,共同反击外敌入侵的主题。B.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C.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D.他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8.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9.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革命者群像有什么的共同特征。〖答案〗6.C7.D8.①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②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③突显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④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9.①大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②阿张: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③五位客人: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肩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④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错误。不是为了衬托革命战士们的沉着,这些细节反映客人善于吸取经验,及时改进的态度,更是在反复强调“秩序”和“调度”的重要性。【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错误。文中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他笑嘻嘻点着头”“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这些描写没有体现出他“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情节方面,根据“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可知,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人物方面,根据“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瞪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主题方面,根据“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可知,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读者感受方面,紧张的氛围逐步强化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随着叙事节奏的紧凑而紧张,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大孩子:根据“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大孩子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他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阿张:根据“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可知,阿张是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五位客人:根据“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可少的。’”可知,五位客人是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肩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群像特征:根据“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嘹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可知,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袜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论,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B.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C.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D.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望: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B.斛: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的前面,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和缘由。D.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就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飞天生神力,曾向周同学习射箭,岳飞的父亲岳和认为周同很有义气,赞扬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正义之事而献身的。B.岳飞通过良马和劣马的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的应具备的特点是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C.岳飞忠贞廉洁。吴玠很佩服他,看他没有姬妾,妆扮好美人送给他。岳飞以皇上尚勤于政事自己岂能贪图享乐为由,拒绝了吴玠。D.岳飞谋定后动,治军有方。每次打仗之前都会跟各个统制谋划,然后才开战;每次皇上要给他升职时,岳飞都会把功劳推给将士。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答案〗10.C11.C12.A13.(1)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2)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士兵,(岳飞)立刻(将他)斩首来示众。〖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句式相同,意思相近,在“钱”“死”后分开,可排除AD;“师每休舍”是状语,“课”的主语是岳飞,故“课”的前面应断开,可排除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的前面,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和缘由”错。应是一种相当于‘后记’的一种文体,写在书籍的后面,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缘由。借助原文中“飞跋其后”就能够分析出“跋”应该写在书籍的后面。【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岳飞的父亲岳和认为周同很有义气,赞扬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正义之事而献身的”错。原文“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意思是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正”“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使……正直;“事”,侍奉;“间”,离间;“穷”,处境困窘。(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卒者”;“束刍”,捆草,扎草堆;“徇”,示众。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接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高宗听完岳飞的一番言论后道:“说得很有道理!”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召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1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B.《离骚》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D.《蜀相》中“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C.“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错误,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备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咏物”而视角各异,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第三人称,杜诗以第二人称抒情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C.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D.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16.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观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
②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
③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
④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错误,颈联意为: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意思是: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意思是: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尘中老尽力”,意思是: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意思是: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深刻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水石相激、山谷雷鸣的磅礴雄伟之势。(4)《蜀相》中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_______________。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的细腻与体贴,使社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_______________。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_______________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胜数将心比心息息相关杳无音信B.屈指可数将心比心息息相关杳无音信C.不可胜数设身处地利害相关遥遥无期D.屈指可数设身处地利害相关遥遥无期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B.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C.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D.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20.下列在文章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没有在文中多次出现,他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为杜甫所认同B.杜甫所称道的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C.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D.但杜甫所称道的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非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答案〗18.B19.D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可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二者语意不同。文中讲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说明“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少,该用“屈指可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二者语意侧重点不同。“设身处地”侧重想的是处境。用来修饰“细腻与体贴”的该用“将心比心”。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利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二者搭配对象不同。强调与“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不存在很多利害关系,该用“息息相关”。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二者语意不同,搭配对象不一样。修饰“亲人”应用“杳无音信”。【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结构混乱,应说“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或“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不合逻辑,前句不是杜甫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的原因,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应当是转折关系,用“却”字更合适。全部修改正确的是D项。【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文语境是“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后文说的是杜甫“反复吟咏”的内容。文段并没有针对诸葛亮的“智慧与巧算机谋”来写,选项说“只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和“除了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还包括……”都是不合语境的。排除BD。对比AC,用“但”作转折,用“不是……而是……”表明杜甫表意侧重的角度,前后语言更连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种草”还是“种韭菜”?广告植入值得管一管。时下,随着“种草”社交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消费之前,通过平台搜索别人的分享笔记,或是通过短视频博主的分享,了解产品的好坏,防止上当受骗。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平台“素人博主”悄悄提供植入“软广告”的内容,正在让“种草平台”成为“韭菜平台”,①。种草也好,测评也好,本质上是从消费者的视角来为产品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信息,因此,②。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为,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一种新方式,本该成为各方“皆大欢喜”的良性循环。然而当越来越多品牌方安排素人博主发软广告,营造“有大量普通人在使用”的虚假氛围;当越来越多的博主瞄准不菲的推广费,在笔记内容、视频作品中夹带私货,令人真假难辨;更有甚者,由于一些博主没有专业能力对产品功效进行甄别,这让一些“三无商家”见缝插针,过分渲染,夸大功效,诱导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仅污染了互联网生态,③。21.下列句子中引号和文中画横线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B.“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C.“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D.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能言善辩,同学们都称呼他为“辩论家”。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D22.①令消费者防不胜防②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③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种韭菜”,网络语言,意思是将不懂的人带进圈子,成为言听计从的小白。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否定;D.表示特殊含义。【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上文有“种草平台”成为“韭菜平台”,可见软广告植入情况常见,应填:令消费者防不胜防。②处,“因此”结论,下句有“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为,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一种新方式”,可见这里是说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应填: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③处,“不仅”对应填“而且、也、还”等,表递进,强调素人博主发软广告的危害,前文有“诱导消费者”,此处应填: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苏省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古籍今译,是把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言文分离的时代,对前代典籍的字词改写与替换,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译”并不相同。真正的古籍今译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大规模展开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译的成果先后面世。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大量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赓续中华文脉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随着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将其作现代的阐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今译就是要实现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人们常用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作为古籍今译的标准,其实,这更可看作是对今译“现代阐释”性质的说明:“信”是求真,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古籍文本;“达”是求通,强调译文要全面准确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强调译文文辞的文雅优美,这更是说今译文本的现代形态。一句话,今译就是要忠实、完整、准确、优美地再现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形态多种多样。对社会大众而言,普通读者重视的是其阅读价值,今译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今译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材料二:古籍今译的根本不是古典文本的复制,今译古籍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替代古籍。实际上,今译的过程就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既不完全是古典文化文本,也不完全是现代文化文本,而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一种中介文本。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究其实质,翻译是一种旨在复制的阐释活动。整个翻译过程,可以划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者对翻译内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阶段是对它的转换表述。当然,这样的划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两个阶段常常相互渗透、难分彼此,接受的同时就有转换,表述的过程加深着理解。第一阶段的理解接受,是力图与古典文本作者的心意沟通,客观、公正、全面地接受原有内容。但由于古代典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原有语境的丧失往往使它失去确定的含义,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义丛生的,阅读时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又总是由阅读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识结构决定的。这样一来,原以为客观的理解接受就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主观色彩。第二阶段的转换表述更是如此,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自产生和使用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所荷载的文化信息也大为不同。仅就语词而言,许多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句。在实际翻译中,在转换表述的同时,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间难以存在一致性。从古籍今译的文化目的看,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阐释,而非复制。只有阐释才能使古典文本表达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新结构,从而达到文化转换的目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翻译者文化心理背景中潜在的现代性因素和新语词本身携带的现代文化信息,古典文本被改造成一种新文本,一种易于为现代社会接受,也易于融入新文化结构的文本。古籍今译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说它是创造性劳动,是因为今译古籍应该是一种完整的自足的文本。谈论翻译的人往往都讳言创造,他们常常只是空泛地高标“信”“达”“雅”,其实要“达”要“雅”,哪里离得开创造?古籍今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不只能读懂古书的字句,而且对翻译对象的产生、流传、演变、影响等有具体、细致、全面的研究;不只了解该古籍的历史价值,而且要明了它的当代意义。今译的创造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不仅要做到对古典文本的忠实,而且还要做到在不损害这种忠实的基础上,使新的文本自然、优美。(摘编自邵宁宁、王晶波《古籍今译与现代文化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籍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真正发展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的,大规模展开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B.我国古籍数量多,形态多种多样,今译文本是古籍的现代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因而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C.古籍今译的过程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是一种介于古典文化文本和现代文化文本之间的特殊文本。D.今译文本与古籍难免出现差异,但只有阐释才能使古典文本表达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新结构,从而达到文化转换的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典籍歧义丛生,阅读者由于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语义。B.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同,但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C.即使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完全对应文言词汇的词句,今译文本也可能与古籍存在文化信息差异。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局限于少数博识的学者,而一般人终难以接近,于此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B.“今译最重要的,是把原文的内容含义尽可能忠实地译为白话文,以利于大众阅读。这一点做起来尽管有困难,但还比较容易。”C.“以古籍文本为经,以出土古物证明为纬的学术理念,得到学界的肯定。考古学的学术发展,为古籍今译研究的进步提供条件。”D.“今译的学术价值显而易见。对专业研究者而言,优秀的今译能解决古籍文本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古籍的整理与研究。”4.材料二第二段论证严密,请简要分析。5.古风出版社拟对一部古代典籍进行文白对译,以期对非专业读者普及传统文化。出版社选用今译人员时应依据怎样的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B2.B3.A4.①结构严密,采用层进式结构,首先指出翻译的实质,接着从两个阶段阐述,进而得出今译文本与原作间存在差异性的结论,层层推进,逻辑严密。②语言严密,“往往”“尽管”“但”“完全对应”“某种程度”等词语,用语准确,逻辑性强。5.①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②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③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④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今译文本……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错。由原文“一句话,今译就是要忠实、完整、准确、优美地再现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可知,今译文本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并不能说它比古籍更具有生命力。【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同”错。由原文“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可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的主要观点是:①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②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A.“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最适合证明观点①。B.重在论述如何翻译。C.侧重考古学的作用。D.强调今译对专业研究者的价值。【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结构严密,采用层进式结构。第一段“任何一种翻译都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究其实质,翻译是一种旨在复制的阐释活动”,首先指出翻译的实质;“整个翻译过程,可以划分成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译者对翻译内容的理解接受,第二阶段是对它的转换表述”,接着从两个阶段阐述;“在实际翻译中,在转换表述的同时,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新文本和古籍之间难以存在一致性”,进而得出今译文本与原作间存在差异性的结论,层层推进。逻辑严密。②语言严密,“但由于古代典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原有语境的丧失往往使它失去确定的含义”“尽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属一种语言,但它们的语词系统、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许多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就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句”“古典文本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改造”中“往往”尽管”“但”“完全对应”“某种程度”等词语,用语准确,逻辑性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②由材料一“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自觉的读者意识。③由材料二“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古代典籍常常是歧义丛生的,阅读时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又总是由阅读者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知识结构决定的”“古籍今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④由材料二“译的创造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不仅要做到对古典文本的忠实,而且还要做到在不损害这种忠实的基础上,使新的文本自然、优美”可知,今译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过封锁线①茅盾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么来。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道封锁线。“是不是你送我们去?”“现在还没晓得。”“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他笑嘻嘻点着头。“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他很快的说着客家话。“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的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罢?”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的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可少的。”(写于1942年11月,有删改)〖备注〗①香港沦陷后,茅盾从香港脱险到达桂林,中间经历了两个月的奔波。茅盾曾不止一次地谈到党领导下的东江游击队抢救文化人的功劳,并称之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作”。本文即是以这段惊险且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为背景的短篇小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小说真实可信。B.本文在处理过封锁线这一情节时,未着笔于敌我双方的火力交锋,但情节张弛有致。C.文中客人所谈及的“秩序”“调度”等相关细节,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D.“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7.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众志成城,共同反击外敌入侵的主题。B.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C.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D.他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8.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9.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革命者群像有什么的共同特征。〖答案〗6.C7.D8.①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②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③突显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④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9.①大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②阿张: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③五位客人: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肩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④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错误。不是为了衬托革命战士们的沉着,这些细节反映客人善于吸取经验,及时改进的态度,更是在反复强调“秩序”和“调度”的重要性。【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错误。文中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他笑嘻嘻点着头”“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这些描写没有体现出他“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情节方面,根据“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可知,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人物方面,根据“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瞪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主题方面,根据“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可知,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读者感受方面,紧张的氛围逐步强化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随着叙事节奏的紧凑而紧张,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大孩子:根据“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大孩子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他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阿张:根据“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投资竞业书合同
- 大班数学《坐船去探险》课件
- 手足口病风趣幽默讲解
- 2024房屋修缮合同
- 小学课外活动记录20篇-20211116120635
- 2024新版家政保姆合同样本
- 2024安置房买卖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4离婚合同协议书范本范文有子女
- 2024学校食堂租赁合同
- 2024新版影视剧摄制委托贷款合同
- 医疗健康管理合作框架协议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心理健康专业面试》真题卷
- 2024年拖车服务合同范本
- 培训需求调研问卷
- (管理制度)某酒业公司经销商管理制度
- 2023-2024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9.1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 学习解读2024年《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课件
- 2024年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5.0-AUTOSEMO
- 车站调度员(高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