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4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1.维新派——康梁维新思想(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制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进化论民权君主立宪天赋人权启蒙2.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同盟会创立合众政府三民主义创立民国1894(5)实现:1912年1月1日,
成立。革命暴力共和国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6)评价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临时约法3.激进派——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掀起
逆流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
思想深入人心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中心北京大学指导思想(前期)尊孔复古民主共和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影响进步性(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开始在中国传播(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3)是一场全面的
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型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18年,李大钊发表《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2)1919年,李大钊发表《
》,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传播方式①三次论战: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进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剧烈交锋,这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②组织学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问题与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由学术思想向
指导思想的转变。(2)途径:各地
进一步扩大宣传。三、选修局部: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选修2)1.维新思想(1)康有为:托古改制①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等精神,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社会改造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③坚持渐进的改革,主张君主立宪。(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①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②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③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2.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2)“五权宪法”原那么: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根本内容,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根底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实行五权分立。(3)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详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主题一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及特点[解读史料]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主总之……——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导读史料表达了维新派的主张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制度,说明康梁维新思想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史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史料反映康有为以孔子作为思想宣传的旗帜,借助孔子来宣扬变法思想,也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埋下了隐患。[运用史料]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提示:减少变法的阻力。2.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维新变法的特点?提示:(1)学习西方的宪法政治,倡导三权分立;(2)借助孔子宣传维新思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进。[史论总结]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开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认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梦想“中西结合”。主题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评价[解读史料]史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开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
导读史料中袁世凯《祭孔令》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史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辩论书》导读史料主张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表达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史料三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成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自觉的女子》导读史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史料四“假设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假设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似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导读史料强调东西方文明的绝对对立性,反映了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否认的态度。[运用史料]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1)转变:由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2)主要因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史论总结]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①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主题三三民主义的内容、特点及评价[解读史料]史料一中国同盟会纲领: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导读史料表达了孙中山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内容,反映了孙中山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具有明显的民族狭隘性。史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联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导读史料表达了中华民国面临的困境,为改变这一局面,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表达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合作。[运用史料]根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推动因素又有哪些?提示:(1)变化:由效法英美到以俄为师;认识到民众的力量;由对帝国主义国家抱有梦想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2)因素: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史论总结]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视角一创设新情境,考查康梁维新变法的特点1.(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C2.(2014·课标全国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根底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材料显示梁启超“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受到“近万名”举人的竭力反对,A项表达的是众举人反对的原因,但只是事件的表象,实质说明康梁改制缺乏必要的思想发动及广泛的社会根底。故答案为B项。B视角二从通史角度考查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3.(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对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开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对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反映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伴随三次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来挽救民族危亡,应选择D项。答案D视角三运用学者评论,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4.(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辉。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据题干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未全盘否认传统文化,而且还开掘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文化,这可以论证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特点,应选D。A、B、C三项皆与题干无关。答案D视角四从比照角度考查古近代儒学的演变及认识5.(2015·课标全国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开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障性住房安置房产权交易合同范本
- 山区监控安装方案
- 场地开业延误责任及赔偿协议
- 成都二手房买卖合同中附属设施及公共区域使用协议
- 私营企业采购方案
- 超市厕所保洁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潍坊幼师面试题及答案
- 内科急诊处置流程
- 公路变迁调查方案
- 冠心病健康大讲堂
- 学生食堂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书籍保密协议书范文
- 2025年章鱼小丸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小学生每天至少2小时体育活动”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研究
- 2024年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成都市房产抵押合同模板2025年
- 2025年滨州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
- 肾穿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24年宁夏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文化考试数学试题
- 原材料管理制度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