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辛亥革命+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辛亥革命+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辛亥革命+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辛亥革命+课时规范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斗争策略C.反映了三民主义思想的缺陷D.证明了“天运”纪年法的正确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3.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4.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5.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毛泽东旨在()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必须得到肯定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6.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者,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7.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表示:“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前与各国所有之条约,皆作为有效”;“所借之外债,一概承认偿还”“各国租界,一律保全”。其意在()A.保证革命顺利开展 B.促使列强中立C.丑化满清政府形象 D.树立独立形象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9.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A.1911年10月 B.1911年11月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10.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主流媒体最初主张不干涉,后来态度发生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这些媒体的态度()A.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B.旨在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C.反映出美日在华竞争加剧D.说明日本已单独控制中国11.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一再提醒光绪帝对国会、议院等不可操之过急。至1901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屡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宪法、开设议院”的“本原”,并不断呼吁立宪。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维新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加深D.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12.1902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若何?今法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出()A.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B.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C.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1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价值观念崩溃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C.新式教育体系成型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14.下图漫画《革命奈何》发表于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九期。漫画反映了当时()A.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改良运动遭到压制 D.专制统治濒于崩溃15.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中国之现象》。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知识界对清政府的失望B.清政府主动顺应民主化潮流C.清政府企图挽救腐朽的统治D.立宪派主导清末预备立宪二、非选择题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逊位诏书》(1912.2.12)材料二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摘编自[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材料三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比较三组材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5年部分大事记4月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7月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9月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10月京张铁路开工材料二1904—1905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材料四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05年中国的认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与解析1.B据材料“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孙中山利用民间秘密会社组织号召反清力量,壮大革命力量,属于当时的斗争策略,故选B项;这一做法属于斗争策略,无法反映孙中山封建思想残余,排除A项;三民主义的缺陷是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纲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策略,无法判断该纪年法的正误,排除D项。2.D据材料“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平等和法制意识,故选D项;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是民主共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课本内容,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根本”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3.C4.B5.A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同时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选A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材料并未体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功绩被否定,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后,排除D项。6.B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立宪派由主张镇压革命到支持革命,这反映了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故选B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对本国的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此时立宪派并未放弃政治理想,排除D项。7.A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外债,可知,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强大,妄图干涉革命,为了保证革命的顺利,资产阶级革命派只能妥协,故选A项;促使列强中立的目的是保证革命的顺利,排除B项;对于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孙中山是承认的,不能体现丑化,排除C项;承认不平等条约,明显体现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排除D项。8.A材料“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可知辛亥革命的必要条件是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故选A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而非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9.D题干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帝退位,故选D项;1911年10月发生了武昌起义,当时清朝还存在,排除A项;题干中“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即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为1912年元旦,排除B项;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排除C项。10.B题干中主要述及了日本主流媒体对辛亥革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先是“主张不干涉”,后来发生大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说明日本主流媒体不论采取何种态度,其目的都是维护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故选B项;日本媒体的态度变化不会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要从中国内部来分析,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美国的任何信息,仅是述及日本媒体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当时中国仍处在被诸多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D项。11.C从材料可知,康有为由原来不积极主张清政府开国会设议院,转变为批评清政府不立宪法和设议院,可知当时清政府的君主专制不得人心,清王朝的拥护者也要求政治变革,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故选C项;从维新变法到清政府预备立党,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思想潮流日益高涨,故20世纪初社会主要潮流是民主革命思潮,而不是主张维护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排除B项;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主要是在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改革,材料内容是康有为的思想转变,不能体现出清末新政重心开始转移,排除D项。12.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902年的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试题内容中都涉及了西方法律中的“治外法权”,说明为呼应清末新政改革的诉求,在朝野上下要积极营造新政的氛围,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涉及江南和浙江乡试中关于“治外法权”的考题内容,不能扩大为“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排除B项;题干中所涉及的乡试题目中有关于西方法律的相关内容,与民族意识增强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仅是涉及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中涉及西方法律的相关试题,不能得出“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排除D项。13.D联系所学可知,传统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与题干废除科举制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针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时各个派别的态度,无法反映公民意识的觉醒状况,故B项错误;题干提及废除科举制,但并未反映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革命派、改良派、保守派并未就此而争论不休,只有部分下层读书人悲愤,但也无可奈何,联系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晚清时期科举制的存在使新式学校难以发展,为了顺应新政、维护统治,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这说明晚清社会矛盾重重且复杂,故D项正确。14.D漫画中清政府官员试图浇灭革命的火焰,但遏制不住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因而发出了无奈的感叹,说明清朝专制统治已濒于崩溃,无法挽回,故选D项;1908年中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不存在农民运动日益高涨的现象,排除A项;1908年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但并未深入人心,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的主旨是革命,与改良不符,排除C项。15.C图片信息中有的人用力拉房子,有的人用力推房子,根据“190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此时积极挽救统治危机,故选C项;1907年清政府正在实行新政、预备立宪,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知识分子对清政府持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