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_第1页
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_第2页
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

古诗《厉鹗·渡河》原文赏析

北来始作泛槎游,晚色苍苍望中收。一线黄流奔禹甸,两涯残雪接徐州。古今沉璧知无限,天地浮萍各自谋。明日轻装又驴背,风前惭愧白沙鸥。

这是厉鹗康熙五十八年北游,途经黄河之作,抒写黄河景观和一己感想。

历史上黄河屡屡改道,从明万历初至清咸丰五年(1855)以前,黄河下游主道经河南兰考北铜瓦厢,东流出徐州泗水由淮河入海(即今地图上所标明的废黄河)。厉鹗既是北游,诗中又有“两涯残雪接徐州”之句,可知渡河之地应在徐州以南江苏境内。

前四句写渡河所见,笔力遒劲,景象阔大,尺幅千里,短短数语,就把黄河的气势和风貌勾勒出来了。诗人一路北上,何尝未作“泛槎(乘舟)游”(前者《宝应舟中月夜》可证)?然而只有横渡这烟波浩渺的黄河,才使他精神为之一振,产生了新鲜的奇异之感和难抑的漂泊之情。一个“始”字,将这种微妙的感情隐约带出。首句破题,起笔简洁,次句入景,写对周围景色的总体印象。渡河之际,正值日暮,环望四周,但见大河上下,浑浑茫茫,大河两岸,天低野旷,天、地、水在晚晖中呈现出一派共苍苍的色调。“晚色苍苍”,写景兼点时间;“望中收”三字,一纵一收,笔致跌宕,气韵不凡,为下面写远景创造了开阔的视力条件。三、四句承“望”而来,具体描画黄河景象。“禹甸”,指大禹治理过的地域。寻绎诗意,前一句视线顺流而下,写出黄河裹泥挟沙,奔腾而去,不可阻挡之势;后一句视线逆流而上,写出黄河两岸残雪未消,晚照犹明,遥接徐州之景。这两句有动有静,气势壮大,境界开阔,而形式上对仗工稳,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

后四句抒发渡河感情,全从空处落笔,感慨多端,情思无限。五、六句由景入情,因景抒臆。由于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改道,古时常以玉璧沉到河里奉祭河神,以祈安流(如《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沉白马、玉璧于河”)。诗人慨叹这样的事,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次而于事无补。接着由泛滥之水,联想到处于天地间的芸芸众生,他们多么像飘转不定的浮萍,各人都在为自己的事奔波、营谋。这里,诗人以“古今”对“天地”,把本不相属的人和事连缀在一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拓展开去,加大诗的内涵,从而创造出了比三、四句更为悠远阔大的意境,表达了胸中的万千感慨。倘若说“天地浮萍各自谋”所咏的是一般的社会现象,概括了所有的人,那么,作为天地间的一个分子——诗人自己,当然亦在其中。于是,引出末二句,进一步抒发身世之慨。“明日轻装又驴背,风前惭愧白沙鸥。”写的就是想像中自己明日的陆行情状。刚刚渡过了黄河,便又风尘仆仆地去赶路,同那些安闲地在河边戏水的白沙鸥相比,自己不正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为了“自谋”生计、出路而奔波不息吗?想到此,他不禁油然生出不如沙鸥的惭愧之情。

这首诗从眼下渡河写到黄河壮观,继写观感,最后再一笔兜回到自己明日陆行情状,掉转自如,关合无迹,纵横恣肆而脉络贯通。诗的语言苍劲有力,写景气势壮阔,醒人耳目,抒感深沉多端,悲而不伤。在古代歌咏黄河的诗作中,此篇虽算不上上乘之作,但也自具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