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代诗歌五首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预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古来圣贤皆寂寞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幽州即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今北京城东南。由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诗骨”之称。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陈子昂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写作背景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或寓理于景,或融理入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哲理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读诗歌chuànɡ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念:想,考虑。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距离远。怆然:悲伤凄凉。涕:古时指眼泪。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意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哲理。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前不见”“后不见”,表示时间无止无休。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诗歌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诗歌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歌赏析①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也流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②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合作探究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产生了什么思考?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触景生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结构图解这首诗通过抒写诗人登楼远眺时吊古伤今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惆怅之情。主旨归纳“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拓展延伸“知人论世”是阅读作品的重要方法。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尽量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基本原则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理解、分析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透彻、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登临”类诗歌的阅读方法“七问”法何时登临何处?目见何景何物?生发何感何思?生此之思何故?“三步”法观其景——还原情景,把握景物特点。知其心——理解“景语”后的“情语”,把握所言之“志”。识其人——运用“知人论世”阅读法,读出诗人形象。有关“登临”的诗句读读下面有关“登临”的诗句,说说诗人登高望远时抒发了哪些情思。诗句情思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抒发豪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感怀身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思乡怀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怀古伤今望岳杜甫五
岳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中岳嵩山(河南省登封市)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春望》“三吏”“三别”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此时,24岁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鲁大地,他被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透露出诗人远大抱负的诗篇《望岳》。写作背景朗读诗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dàiliǎozì青:指山色。未了:不尽。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决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诗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如何理解这里的“归鸟”?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合作探究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合作探究远望近望细望想象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云涌云翻、鸟儿归林登上山顶,环顾四周望雄伟高大、神奇秀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赏析诗句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钟”是聚集之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从侧面体现出泰山风景的神奇秀丽。“钟”“割”二字好在哪里?诗歌赏析“割”字化静为动,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有力地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遮天蔽日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钟”“割”二字好在哪里?诗歌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联写凝(细)望之景。“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如何理解这里的“归鸟”?诗歌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诗歌赏析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杜甫。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领悟诗情望岳不怕困难敢攀顶峰远望泰山全貌,雄伟青翠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细望心情激荡,眼界开阔愿望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结构图解这首诗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主旨归纳《望岳》和《春望》,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请简要说明在两首诗中诗人分别望见了怎样的景观,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本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当时诗人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借指战事。拓展延伸沦陷后的国都长安的断壁残垣、荒芜破败《望岳》《春望》古诗所望景观表达情感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伤时、忧国(或:念家、悲己)[参考答案]登飞来峰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飞来峰简介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朗读诗歌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上耸立应天塔高耸入云,听说在鸡叫时可以望到旭日初升。不怕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意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合作探究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的应天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应天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合作探究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而“鸡鸣见日升”则是说鸡一鸣就见到太阳,从侧面渲染塔之高。此句与开头一句,一起造成峭拔之势。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诗歌赏析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补充资料“浮云”一词最早出于孔子之口,后被历代诗人所引用,常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浮云也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多用于不在意的事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最高层——字面上指应天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诗歌赏析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写作背景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领悟诗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学了这首诗,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领悟诗情登飞来峰写景议论、抒情千寻之塔——极言其高鸡鸣见日——衬塔高耸不畏云遮目身在最高层高瞻远瞩远大抱负不畏艰难站得高、望得远结构图解这首诗借写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旨归纳《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的异同比较拓展延伸《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相同点不同点所见景物所抒情感都是登高抒怀之作,同属于登临诗。陈子昂登幽州台,在幽州台上望到了天地宇宙的开阔壮美。杜甫望泰山,看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景色。王安石登飞来峰,看到飞来峰高耸入云,领略到顶峰风景。陈子昂的大孤独:被贬为军曹的陈子昂,抒发的是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抒悲情)杜甫的大追求:考试落第时,杜甫依然是满腔抱负,面对雄伟高大的泰山,他立下的是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决心。(抒豪情)王安石的大抱负:刚在官场崭露头角的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渴望实现自己经世报国的政治理想。(抒壮志)游山西村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陆游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朗诵诗歌腊酒: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足鸡豚:指菜肴丰足。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不要取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村庄。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意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赏析诗句,找出你认为写得妙的地方,进行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合作探究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合作探究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渲染出了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表达了农家待客的盛情。赏析首联诗歌赏析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赏析颔联诗歌赏析游山西村陆游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由写景转为写人、事,描摹了一幅农村风景画,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赏析颈联诗歌赏析游山西村陆游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诗人的愿望,写出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向往、恋恋不舍之情。赏析尾联诗歌赏析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看山穷水尽,忽而有柳暗花明。这句诗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豁然开朗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希望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在困境中要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前方将会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村民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村民、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合作探究游山西村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出游农家——热情好客村外之景——山环水绕村中之事——民风淳朴希望之事——随时做客喜庆欢悦无限向往结构图解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主旨归纳下面两首诗均描写了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拓展延伸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参考答案]①内容上都写了农家(田家)富有特色的丰盛菜肴和主人的热情款待。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龚自珍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背景链接
朗诵诗歌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诗人由京返杭,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的。天涯: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落红:落花。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意这组诗是作者辞官南下所作,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他的心情怎样?“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合作探究古诗写作时间:己亥年(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60年)甲午海战战败。(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写作背景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官”,辞官回乡。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合作探究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以“浩荡”下笔,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诗人的心情怎样?诗歌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足见诗人离京的决绝,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洒脱。诗人的心情怎样?诗歌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指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这两句正是诗人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歌赏析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执着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合作探究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不甘沉沦一心奉献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叙事、抒情)化作春泥,护育新花(比喻、明志)结构图解这首诗通过写诗人辞官离京、远去天涯时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主旨归纳(海南中考)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拓展延伸诗句摘抄与批注诗句摘抄批注修辞内容主题对偶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比喻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会化作春泥培育美丽的新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历代诗歌代表时代代表先秦《诗经》《楚辞》秦汉乐府魏晋南北朝建安体、永嘉体、陶渊明唐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宋北宋:苏轼、柳永、王安石南宋:陆游、辛弃疾、李清照元明清吴中四杰、纳兰性德、龚自珍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舞蹈艺术之魅力
- 人事部在企业战略中的角色计划
-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的演讲稿5篇
- 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满分必刷)
- 2023-2024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带答案(夺分金卷)
- 社团运营与成员发展
- 《本科心律失常》课件
- 教授能量转换守恒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 印刷设备智能化升级-第1篇-洞察分析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观点及论述题总结(统编版)
- 2024年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总结范文(2篇)
- 【MOOC】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青岛大学《英语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
- EPC工程总承包实施方案
- 新人模特经纪合同范例
- 电动车自燃应急预案
- 语法辨析-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辽宁版)(带答案)
-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驻车制动器(EPB)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