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一)》教学设计_第1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_第2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_第3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_第4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第1课时)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

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

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一

节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

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

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如何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

数和加权平均数•

四、教法建议

总体思路是:实际问题T平均数的概念一解决实际问题.

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

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

1/28

(-)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回忆平均数,还记得怎么求平均数吗?那什么又是算术平均数呢?

(观看《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新知讲解00:00-01:42)

任务2:做一做课本p137例题,结合例题,你理解了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吗?

(观看《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新知讲解01:43-05:52)

2•预习自测

一、选择题

1•一组数据2,3,5.7,8的平均数是()

A.2B,3C.4D,5

答案:D

解析:数据2,3,5,7.8的平均数==5

点拨: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2.某校调查了20名同学某一周玩手机游戏的次数,这20

名同学玩手机游戏次数的平均数为(

次数

人数

A.5B.5.5C.6.6.5

答案:B

2/28

解析:平均数为=5.5.

点拨:需先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列出式子,解出结果即可.

二、填空题

3•在校园歌手大赛中,参赛歌手的成绩为5位评委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各位评

委给某位歌手的分数分别是92,93,88,87,90,则这位歌手的成绩是.

答案:90

解析:这位参赛选手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的平均分为:(92+93+88+87+90-5=90

(分)•

点拨: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把这5个分数加起来,再除以5,即可得出答案.

4•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老师,甲、乙两位应试者经审查符合基本条件,参加了

笔试和面试,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请你按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

选出综合成绩较高的应试者是•

应试者笔试成面试成

绩绩

8090

乙85

86

答案:甲

解析:甲的平均成绩为:80X40%+9(X60%=86(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85X40%+8X60%=85.6(分),因为甲的平均分数最高,所以甲将被录

取•点拨:根据题意先算出甲、乙两人的加权平均数,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或点击

“随堂训练”,选择“《平均数(1)》预习自测”)

3/28

(-)课堂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究发现;第

三环节:知识运用;第四环节:随堂检测;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1.投影展示课本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男生们更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CBA

(中国篮球协会)2011—2012赛季冠军队”和亚军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

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

(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在学生的

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目的: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环境中,思考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数据的平均数作出判断的必要

性•在课题引入中,激发学生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注意事项:本环节一要“有趣”,二要“紧凑”,达到引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的目的既可,不宜将时间拖得过长•

第二环节:探究发现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11-2012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

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更高?哪支球队

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答案: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m,平均年龄为24.1岁.

4/28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高更高,更为年轻.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

一般地,对于n个数Xi,X2,…,Xn'我们把一(Xi+X2+—+Xn)>叫做这

n

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目的: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一个前提,所以学习算术平均数的过程中让先学生独立思

考,然后再与同伴交流.

小组之间竞争回答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竞争的过程,并以打星的方式给予评价,旨在激

发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1922232627282935

相应队员数14221221

平均年龄=(19M+229+23X2+26X2+27X1+28X2+29X2+35X1)十

(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

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

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成绩

测试项目

ABC

仓u新728567

综合知识507470

语言8845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

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从而认识由于测试的每一

5/28

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

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1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

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

试成绩的权,而称

724503881

431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目的:想一想”是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一个台阶,想让学生顺利完

成新知识的建构.例1是引导学生思考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平均数)的影响,以引入加权平均数

的概念并加以诠释.

注意事项:本环节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的层次要清楚,从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和平均年龄问题引入算术平均数概念,再从想一想”过渡到加权平

均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学会

新知.

第三环节:知识运用

内容: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9,3,9,1,9,5,9,4,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

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

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

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0012007200220062005

2006200120092008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6/28

(2)你能用新的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目的:第1,2题是课本上的题,分别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直接应用,巩固本节

课的双基”内容•第3题是补充的题,考查学生能否将大数据转化为小数据,用新的简便方法

求出平均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注意事项:对学生的练习结果做适当的评价.

第四环节:随堂检测

-、选择题

1.如果

一组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则a的值是()

A.8B,5C.4D,3

答案:A

解析:•••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二(3+7+2+a+4+6-6=5,解

得:a=8.

点拨: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出(3+7+2+a+4+6十6=5,再进行求解即可.

2.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A.12B.13C.14D.15

答案:C

解析: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总和为8X12+4X

18=168,故其平均数为」=14.

点拨:只要运用求平均数公式.•黑-----即可求出,为简单题.

n

二、填空题

3._组数据2,3,6.8,11

的平均数是.

答案:6

解析:(2+3+6+8+11-5=30-5=6,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点拨:首先求出2,3,6,8,11的和是多少;然后用2,3,6,8、11的和除以5,求

出一组数据2,3,6,8.11的平均数是多少即可.

4.某校规定

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晨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15%体育理论测试占

7/28

35%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明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是94分,90分,96分,则小明这学期的

体育成绩是.

答案:93.6

解析:由题意知,小明的体育成绩=94X15%+9(X35%+96<50%=93.6(分).故小

明的体育成绩是93.6分.

点拨:因为早晨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15%体育理论测试占

35%体育技能测试占50%禾I」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三、解答题

5.设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m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Xl+3,X2+3,…,Xn+3;

(2)2X1,2X2,,,,,2Xn.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一组数据Xi,X2,…,Xn的平均数是m即「二一

n

贝uX1+X2+…+Xn=mn

(1)vXi+X2+...+Xn=mr,

X1+3+%+3+…+Xn+3=mn+3n

•••Xi+3,X2+3,…,Xn+3的平均数是亚亟=01+3

n

(2)vXi+X2+...+Xn=mn

.2X1+2X2+…+2xn=2mn

•••2Xi,2X2,…,2Xn的平均数是q=2m

FL

_SE2我-1・0■1•

点拨:首先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八八,,得出Xl+X2+-+Xn

n

再利用此公式求出(1)Xi+3,X2+3,…,Xn+3以及(2)2X),2X2,…,2冷的平均数.

(或点击“随堂训练”,选择“《平均数(1)》随堂检测")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学会了…”我想我以后将…”的语言小结算术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注意事项:不要用教师

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群言堂”•

8/28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6.1的第1,2,3>4>5题・

2.为了反映你们的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请各小组自己命题,并设计方案,利用双休日展

开调查、汇总,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一、选择题

1•一组数据2,0,-2,1,3的平均数是()

A-2B-1.5C•1D•0.8

答案:D

解析:

9/28

=0.8,二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8.

点拨: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代入计算即可•

2.已知一组数据X、X?、X3、X,、Xs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组x汁1、Xz+2、X3+3、

X4+4、Xs+5的平均数是()

A-6B-8C-10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数Xi、X2、X3、X4、X5的平均数为5

•♦•数xi+X2+X3+X4+XS=5X5

...Xi+1'X2+2、X3+3、X4+4、Xs+5的平均数

KX1+I+X2+2+X3+3+X4+4+X5+5)*5

=(5X5+15)+5

=8.

点拨:根据平均数的性质知,要求X+1,Xz+2,X3+3,X,+4、35的平均数,只要把数X、

X2、X3、X4、X5的和表示出即可.

二、填空题

3.某小组10

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则这个

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答案:89

解析:•••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

10/28

的总成绩为:3X96+7X86=890,

•••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89•

点拨:先求出总成绩,再运用求平均数公式:

即可求出平均成绩•

4•如果数据1,4,x,5的平均数是3,那么x=______________

11/28

答案:2

解析:根据题意得:(1+4+X+5)=3>

解得x=2-

点拨: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建立关于x的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

三、解答题

5•某班有学生52人,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72分,有两名同学下学期要转学,已知他

俩的成绩分别为70分和80分,求他俩转学后该班的数学平均分•答案:71.88分

解析:根据题意得:52人总分为52X72=3744(分),则50人平均分为

=71.88(分)•

点拨:先求出52个人的总分数,再求出50人的总分数,最后除以总人数50即

可•

能力型一、选择题

1.Xi,X2,…,X。的平均数为a,X11,X12,…,Xso的平均数为b,Xso的平贝uX,X2,…,

均数为()

12/28

A.a+bB

C.

i3/28

D-

答案:D

解析:前10个数的和为10a,后40个数的和为40b,50个数的平均数为

点拨:先求前10个数的和,再求后40个数的和,然后利用平均数的定义求出

50个数的平均数•

2•某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整

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4/28

B-

C-

15/28

D-

答案:D

解析:设两地距离为S,从甲地行驶至乙地的时间为-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时间

为Ts'则有Ti=

16/28

T2=

・••平均

速度

17/28

点拨:由题意知,设两地距离为S,从甲地行驶至乙地的时间为「,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时间为

T2,则利用时间的计算公式求得不及丁2,再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3•某班在一次考试中,男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118分,女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122分♦若男

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则该班数学平均成绩120分(填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小于

解析: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依题意得:x>y,则120x-118x

>122y-120y,120(x+y)>118x+122y,因此

18/28

v120.

点拨:平均数的计算要用的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到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比

较常用.

三、解答题

4.将最小的31个自然数分成A8两组,10在A组中,如果把10从A组移到B

组,则A组中各数的算术平均数增加

19/28

B组中各数的算术平均数也增加•问A

组中原有多少个数?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于把10从A组移到B组后,算术平均数增加了,故我们不妨先假设A组中的数从

10开始至最大的数30-B组中的数为0至9,然后逐步调整•这时,

A组中有数21个,其平均数为20,8组中有数10个,平均数为4.5,将10调至B组后,B

组中的平均数为5,增加了0.5,调出10后,A组中的平均数为20.5,由此可知这样分组已符

合条件,故A组中原有21个数.

点拨:先将问题简单化,我们不妨先假设A组中的数从10开始至最大的数30,

B组中的数为0至9,然后逐步调整.若经调换后不符合条件,则可继续将A组

中的某些数进行调换,调出或调进或与B组对调.

探究型

一、填空题

1.10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数,并把自己想好的

数如实地告诉与他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将与他相邻的两个人告诉他的数的平均数报出

来.若报出来的数如图所示,则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

答案:-2

20/28

解析:设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x>因为报3与报5的两个人报的数的平均数是

4,所以报5的人心里想的数应是8-x,

于是报7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2-(8-x)=4+x,

报9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6-(4+x)=12-x,

报1的人心里想的数是20-(12-x)=8+x,

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4-(8+x)=-4-X,所以得x=-4-x,解得x=-2.

点拨:先设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为x,利用平均数的定义表示报5的人心里想的数;报7的人

心里想的数;报9的人心里想的数;报1的人心里想的数,最后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

二、解答题

2.某班

为了从甲、乙两同学中选出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A、

B、C、DE五位老师作为评委,对“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全班50位同学参与了民主测

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演讲答辩得分表(单位:分)

ABCDE

甲9092949588

乙8986879491

表2民主测评票数统计表(单位:张)

“好”票数“较好”票数“一般”票数

甲4073

乙4244

21/28

规定:演讲答辩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

民主测评得分=“好”票数X2分+“较好”票数X1分+“一般”票数X0分;综合得分=

演讲答辩得分x(1-a)+民主测评得分Xa(0.5<a<0.8),

(1)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多少?

(2)a在什么范围时,甲的综合得分高?a在什么范围时,乙的综合得分高?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甲的演讲答辩得分=甲的民主测评得分=40X2+7X1+3X0=87(分),(分)

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92X(1-0.6)+87X0.6=36.8+52.2=89(分);

答: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89分;

22/28

(2)v乙的演讲答辩得分=(分),

乙的民主测评得分=42X2+4X1+4X0=88(分),

•••乙的综合得分为:89(1-a)+88a,甲的综合得分为:92(1a)+87a>

当92(1-a)+87a>89(1-a)+88a时,即有

又0.5<a<0.8,

-0.5<av0.75时,甲的综合得分高;

当92(1-a)+87av89(1-a)+88a时,即有又0.5<a<0.8,

23/28

•••0.75va<0.8时,乙的综合得分高.

答:当0.5<av0.75时,甲的综合得分高,0.75va<0.8时,乙的综合得分高.点拨:(1)

由题意可知:分别计算出甲的演讲答辩得分以及甲的民主测评得分,再将a=0.6代入公式计

算可以求得甲的综合得分;(2)同(1)一样先计算出乙的演讲答辩得分以及乙的民主测评得分,

则乙的综合得分=89(1-a)+88a,甲

的综合得分=92(1-a)+87a,再分别比较甲、乙的综合得分,甲的综合得分高时即当甲的综

合得分〉乙的综合得分时,可以求得a的取值范围;同理甲的综合

得分高时即当甲的综合得分v乙的综合得分时,可以求得a的取值范围.

3.甲、乙两

同学做“投球进筐”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