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2/37/wKhkFmYlFXWAKSE2AAJgxWLUtyU008.jpg)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2/37/wKhkFmYlFXWAKSE2AAJgxWLUtyU0082.jpg)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2/37/wKhkFmYlFXWAKSE2AAJgxWLUtyU0083.jpg)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2/37/wKhkFmYlFXWAKSE2AAJgxWLUtyU0084.jpg)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2/37/wKhkFmYlFXWAKSE2AAJgxWLUtyU0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学第一课任课教师备课日期科目语文年级高二年级任教班级课时4教学目标必备知识深读文本,掌握基本字词,能翻译全篇关键能力深入挖掘文本的能力、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具体情境的实践与运用核心素养总体理解君子的形象(1、4、6、7、9)君子之学(1、3、5、8、12)和君子之仁(2、10、12)教学重点与难点总体理解君子的形象,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君子之学和君子之仁教学方法与工具PPT情境创设与演练传统文化介绍【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单元导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起或扑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会其妙处。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为实现抱负,曾经仕鲁,并从五十五岁起周游列国,历经十四年,但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论语》,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被称为“语”。二、研习文本1、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注释]敏:勤勉。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匡正自己。[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即六十四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三十二人。《八佾》第一章中的季氏是大夫。而:如果。如……何:怎么样。[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乐呢?”[解析]没有仁德的人,就不能按礼乐制度的规定行事,必然会做出破坏礼乐制度的事情。补充: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3、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注释]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4、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注释]喻:知晓,明白。[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5、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6、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注释]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译文]孔子说:“朴实超过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超过朴实,又未免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解析]质是内在,文是外在,两者要协调。7、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释]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指志向远大。[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8、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注释]篑:盛土的竹筐。[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9、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注释]知:同“智”。[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10、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注释]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11、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注释]一言:一个字。[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12、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注释]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兴:激发人的感情。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讽刺时政。迩:近。[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学得讽刺时政的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侍奉君上,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理解]1、“兴”这个词自《诗经》始,请同学举一个运用了“兴“的例子?2、什么是兴呢?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客体在前,主体在后。两者有比喻,类比的关系。3、举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双结对的关雎鸟在水州上和鸣,自然令人联想到爱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类比联想,水喻生命孔子强调学《诗》可以“起人之善意”,“观己之得失”,使人“和而不流”,“怨而不怒”,从而令学《诗》者领会礼乐文化精神并完善其道德人格。“兴、观、群、怨”有其内在逻辑,实际上体现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为己之学”。“为己之学”最后要“推己及人”,改造家庭与社会,即在完善君子人格的基础上“事父”“事君”,以实现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这是孔子对诗的社会教化作用的一个高度概括,更是他对诗的美学教育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富有开创性的认识。第二课时一、问题思考1、问:“君子”有性别要求吗?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君子强调的是人具有的高贵品格(傲、幽、坚、淡)2、问:你心中的“君子”是谁?(抽象的或具体的)他有哪些君子风范?3、结合文本分析,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风范?(1、4、6、7)第一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分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物质观;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观);好学——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一点。第四则: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角度一:义利观,义往往指向的是“公心”,与“私欲”“私利”相对,这是说君子要重社会道义,有以天下为己任得责任心。角度二:责备贤者喻:①告诉,使明白。“故作书以喻意”,“君子喻于义”,君子需要被告知其正义之道;反之需要被告知利的得失。在先秦时代,君子和小人分别指统治者和平民,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含义是后来才产生的。面对周天子统治秩序的崩塌,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随着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他退而著书、办学收徒,希望能够教化人心,重建君子人格。孔子一生的教化重点是统治者,君子就是对当时统治者的称呼。他认为只有统治者的道德好了,能够砥砺修身、克己复礼,社会才有希望。所以,孔子对于被他视为贤者的社会上层,要求更高,这就是所谓责备贤者。在孔子来看,君子作为贤者,已经获得了很多利益,如果他们再整天想着利益,只能更加贪得无厌,只能是横征暴敛,所以只能喻之以义。而小人(指普通百姓),他们的生存、沮饱尚有困难,只能用利益来引他们。“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第六则: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分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这属于君子的特点之一,是相对外在的形象气质要求,文质兼备、平衡适当。同时还要特别关注更重要的内在品质方面的诸多要求:展开:网络短视频的创造,内在的风骨内核和外在的形式,李子柒视频当中的文化内核加上对每一帧画面的精雕细琢。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4、第七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士”其实是君子的另一个称呼,但是不能完全对等。孔子认为君子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士”第八章曾子所说可以看作是儒家对君子的重要风范要求,“弘毅”“任重”“道远”总之要有远大志向、要有使命担当、要意志坚定。5、第九章,“知”“仁”“勇”乃君子必备的三素质,要有知本末、辨是非的大智慧,有仁爱之心,内心要强大、无所畏惧。综上所述,建构起一个古代君子的初步形象:重道义、有责任有担当、有仁爱有智慧、有勇气有毅力、胸怀高远、文质彬彬、虚心好学。三、如何才算是君子之“学”?(1、3、5、8、12)1、问:我今天学习好理科是不是好学?当然是好学。可是《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形也,意指君子不应该成为擅长某种具体技能的“器具”)。可见孔子的“君子之学”与我们现在的学科学习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2、问:在本课中对“君子之学”有较多的分析,到底什么是所谓“君子之学”呢?请学生找到与“君子之学”有关的章节。1、3、5、8、123、分析这五章分别谈的君子之“学”的哪些方面?学什么?第三章“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可知,古之“学”在“道”,但这个“道”又是指向何意呢?很多地方翻译成“真理”,这也只是无奈借用现代概念作一解释,《论语》中所说的“学”与现代的“学习”绝非同一概念,所学内容也不能简单理解成西方所谓物之“真理”。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不知谁之子,“老子”强名曰:“道”。如何学?要有“朝闻夕死”的献身精神;要克制物欲,排除干扰,专注于学。从具体的方法路径角度看,“就有道而正”突出主动从有道之师学习的一面;第五章则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两个角度涵盖了全体,强调人人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关键是内在方面要时时反躬自省。在“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敏于事而慎于言”侧重于说在行动中落实、践行德性,避免空谈议论;第八章以“为山”与“平地”两个比喻意在强调自身主观认识起重要作用,进退成败皆由己,学习要力避半途而废,初始不畏难,垂成不懈怠。学的意义?关于“学”的意义作用,《论语》中多有论述,但本文所选篇幅有限,难以覆盖。其中第十二章实际可以理解成是举学《诗》为例,来论述学之用。可以用“兴、观、群、怨、事、识"六个字来做一个概括,大体从个人到社会,从宙美、事功、知识等角度加以单述,可以看作是解决“为什么”问题的一个例证。总结:这样从学的内容、学的意义作用、学的方法途径等角度梳理解读,建构起了“君子之学”为论题的较为系统完整的“篇章”思路。四、君子必也仁乎?1、找出“仁”有关的章节2、10、112、何谓“仁”?学生大都会找到“克己复礼为仁”一句,补充“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会有学生会质疑这并非定义而应该是达于“仁”的方法途径。3、补充论语中对“仁”的解释的句子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最中心的一句与我们课内的哪一句很相似?既然要“终身行之”,那应该是与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含义也紧密相关。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4、请大家找一下这两句话的异同?同:都是在强调人与己的关系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施加的是“不欲”,这一般是不好的方面,强调待人要将心比心,最差你要做到这样,这是底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的“欲立”和“欲达”强调的是好的方面。“为人谋”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心为人,待人真诚忠心,这基本是做人的上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芒果采购合同模板
- 2025上海理工大学合同专用章使用申请表
- 中药材药品采购合同范本
- 深圳土地租赁合同
- 通信技术网络建设服务合同
-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同
- 2025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与流线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总部经济大楼联合投资合同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3张
- 品质部经理KRA KPI考核表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家校共育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 一个28岁的漂亮小媳妇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马工程教育哲学课件第十章 教育哲学与教师发展
- GB/T 11376-202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属的磷化膜
- 成功源于自律 主题班会课件(共34张ppt)
- 新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