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商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记载:帝乙的两个儿子长子启和少子辛为同母所生,但生启时其母是妃,启并非嫡子;商生辛时已是后,辛是嫡子。根据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最终立少子辛为帝,是为商纣王。故A项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可知,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传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也形象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民心民意的凭据”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仅仅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本身具有一定道理,但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秦朝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5.《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选B;郡县制是秦代取代周制的制度,排除C;宗法制是西周按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文化制度,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解题时要联系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分封制的发展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故D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而是强调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故C项错误。7.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在全国推行的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推行的;行省制是元代推行的制度。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名师点睛】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撤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第二,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8.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百姓的归属问题,而是强调秦朝政治体制构建反映的本质是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政治开始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缘政治的信息,无法推断出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9.“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行省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灭亡的原因是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两个“制”分别指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故A项正确。宗法制不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且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故BC错误。行省制是元朝才开始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10.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国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当时天下分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形成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还是要到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才基本形成。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意义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题考察学生对秦朝灭亡后影响的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12.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课本所述,从秦朝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所以排除BCD项,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存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宋朝强干弱枝到明清时期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所以A项较为正确。13.“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周朝松散政治联盟显然指的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因为分封制下,并未实现中央集权,周实际上是一个分权的国家,即天子与诸侯分权。秦朝实行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专制。题干“中间路线”的意思是汉初在地方制度上统治者共同吸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势,取长补短,联系教材内容可知汉初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朝制度14.下图显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在青藏高原设置机构加强统治。这个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教材插图的掌握和理解,根据所学,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四川和青海等地,本题选C项。15.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皇帝制度B.丞相制度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和结合所学可知,其中的“号”指的是“皇帝”称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是指西汉继承了皇帝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丞相制度,而是强调汉朝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郡县制度,而是强调汉朝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监察制度,而是强调汉朝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故D项错误。1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秦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C正确。西周没有设置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故A排除。秦朝也没有设置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故B排除。清朝也没有相关官制,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17.中国古代史上,从汉朝到明清,历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中朝”、“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
)。A.重用人才B.削弱相权C.加强君权D.关注军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汉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立中朝牵制外朝,以加强皇权,明清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所以他们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加强君权,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内外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军机处18.下列选官制度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③②【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①,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关键是掌握选官制度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正确答案。19.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十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绾认为科举制考试内容有失偏颇,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20.《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该制度()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C.保证了地方整治廉洁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监察制度。明代中央政府设有监察机关,巡按御史奉命巡按地方,在维护中央集权、监察整饬吏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相符,故D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巡按”,而没有涉及内阁,故A项错误;明朝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割据与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不符,故B项错误;虽然“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但不一定能保证地方吏治廉洁,故C项错误。2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识记性试题。秦朝掌握军权的是太尉,汉朝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唐朝的节度使是掌握地方大权,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本题答案为D,A、B、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名师点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的一对主要矛盾,不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在试图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削弱相权的。西汉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分工不同,但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最终权力集中到皇帝那里,从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宋朝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解决了中国两千多年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从中,学生要认识到历朝君主集权存在的两种方式,即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示例: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简析】(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三公九卿制丞相(中朝)(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其他答案。(0分)22.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D【解析】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说明丞相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这种平衡最终被明成祖通过废除丞相制度而打破,因为绳子只有一头有人拉,另一头——丞相一头已经没有了,故选D。点睛:这一题中的题干用拔河的双方来比喻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非常形象,考生只有理解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准确读出拔河的内容,而拔河中双方博弈的失衡最终是靠一方力量为零来结束的,据此结合史实就可以得出答案,就是没有丞相了,当然就彻底失衡了。2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的比较24.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这样规定体现的思想是A.天人合一B.国家一统C.皇权至上D.文明礼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可知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性,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神化君权的思想,但在客观上有利于限制君主暴政,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一统的信息,而是强调皇权至上,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明礼貌,而是强调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结合皇帝制度的特征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25.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答案】(1)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是皇权的高度集中。(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措施: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清朝。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1)制度:结合图一中出现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可知是秦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结合图二中出现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可知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特征: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体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提示可以发现,皇帝下面直接是六部而没有了丞相一级的机构设置,因此可以判断此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状况。(3)结合文字提示可以知道此图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当时的办公处所。(4)结合四部图片中中央机构官职的变化,反映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通过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到最后被废除,说明皇权不断增加的趋势。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3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4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1)材料1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2)材料2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3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分封王侯产生了什么影响?(4)据材料4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对象: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4)特点:疆域辽阔
制度:行省制度。【解析】(1)根据材料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即可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分封对象可从对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进行分封。(2)根据材料2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关于郡县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等方面思考作答。(3)根据材料3“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可知,汉初分封王侯的主要原因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王国问题,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方面思考作答。(4)根据材料4“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得出元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实行行省制以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科技大学《生产运作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航拍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结构英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实录
- 上海健康医学院《工程机械电气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建桥学院《运营管理品牌管理方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学综合实践报告范文
- 2024年中国尼龙静电毛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查房课件整理-002
- 进入答辩环节的高职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申报书(最终版)
- 高等数学(理工)Ι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重庆科技学院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瑶族
- 高考模拟作文“同舟共济渡难关团结合作创未来”导写及范文
- 翻译技术实践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
- 尾矿库基本知识
- 三年级体质健康数据
- 矿山企业新员工入职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必备教材(全套)
- 感染性休克指南
- GB/T 32891.2-2019旋转电机效率分级(IE代码)第2部分:变速交流电动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