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52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52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52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52河北省邢台市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远古人类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A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2.“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夏启和商汤 D.老子和孔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项正确;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夏启和商汤为夏和商王朝的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出自《三字经》)从夏、商、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中我们得到的主要启示是()A.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B.失民心者.失天下C.轻徭薄赋,以德化民 D.严刑峻法.有利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夏、商、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中我们得到的主要启示是失民心者失天下。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B项正确;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与西周有关,排除A项;轻徭薄赋,以德化民与文景之治有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有利统治,且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以下博物馆的名称与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相关。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齐、晋、燕”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皇帝制是秦始皇创立的,从秦始皇开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5.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 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说明商代已经有文字,A项是有力证据,A项正确;玉器、二里头遗址、纸都不能证明有文字,排除BCD项。故选A项。6.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辉煌时期。下列哪幅图片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辉煌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所学知识可知,图A这件文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项正确;图B为四羊方尊。其重量34.5千克,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图C为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图D为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7.“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据此可知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A.严重破坏人民的生产生活 B.使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C.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原的“诸华”“诸夏”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交往和斗争中,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A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诸侯国数量的变化,排除B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人们努力耕织,不限耕地多少,生产最多的免除徭役,斩敌人一头、赐爵一级。”据此可知,商鞅变法目的在于实现()A.经济发展 B.灭掉周制 C.消灭蛮夷 D.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人们努力耕织,不限耕地多少,生产最多的免除徭役,斩敌人一头、赐爵一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题干反映了商鞅变法在经济上鼓励耕织,在军事上奖励军功,这些举措都为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不仅是商鞅变法的经济举措,还有政治举措,经济发展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灭掉周制无法体现题干主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消灭蛮夷题干无法印证,排除C项。故选D项。9.他的教育方针是德才并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重。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即加强弟子们的品德修养。他以“仁”为最高目标,为了使弟子们准确地把握“仁”、理解“仁”,曾多次详尽地回答过弟子们提出的问题。“他”应是()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A项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C项;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D项。故选A项。10.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评论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以下主张中,出自该书的是A.以德治国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德治国”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项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主张,C项符合题意;“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图漫画描绘了我国战国时期某种局面,这种局面应是()A.国人暴动 B.尊王攘夷 C.楚汉之争 D.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主张”“各种学派纷纷兴起,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争辩”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排除A项;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指的是()A.盘庚 B.周武王 C.嬴政 D.汉武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C项正确;商朝时期盘庚迁殷,排除A项;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排除B项;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13.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爆发。公元前207年处于()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一个世纪为一百年,10年为一个年代。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世纪的早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世纪的中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中段,大约是从第40年至第70年。世纪的晚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后30年。因此,公元前207年处于公元前3世纪末,B项正确;经上分析,公元前207年处于公元前3世纪末,而不是公元前3世纪初、公元前2世纪初和公元前2世纪末,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某位优秀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穿插成语典故、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受学生欢迎。他在讲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最可能用到以下哪个成语典故()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 B.背水一战、破釜沉舟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项正确;纸上谈兵是指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指挥,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完璧归赵”讲述了秦昭襄王称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排除A项;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排除B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排除D项。故选C项。15.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C.官吏素质的提高 D.道教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B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排除A项;汉代官吏考核制度促进了官吏素质的提高,排除C项;道教出现的时间为东汉末年,排除D项。故选B项。16.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A.独尊儒术 B.平定叛乱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C项正确;尊崇儒术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与卫青和霍去病无关,排除A项;平定叛乱与卫青和霍去病无关,排除B项;卫青和霍去病的贡献是北击匈奴而不是修筑长城,排除D项。故选C项。17.创建太平道的张角,历经十多年传教,积攒了数十万信徒,在东汉宋年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以下关于该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C建立了“张楚”政权 D.推翻了东汉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项正确,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项;黄巾起义没有建立新政权,排除C项;张角起义没有推翻东汉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8.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樱桃、杏子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等传入中原,这主要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丰富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B.促进了各地区人口流动C.推动了地区间物种交流 D.扩大了汉朝的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樱桃、杏子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等传入中原”,说明“丝绸之路”开通后,推动了地区间物种交流,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樱桃、杏子、葡萄、石榴等都不是粮食作物,不能丰富粮食作物的种类,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人口流动,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汉朝的统治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图建筑是为纪念一位古代名人而建。该名人的贡献是()医圣祠(河南南阳)A.撰写了《黄帝内经》 B.编写了《论语》C.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D.创编了“五禽戏”【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材料“医圣祠”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其著有《伤寒杂病论》,C项正确;成书于战国到东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作者不详,排除A项;《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记录的是孔子和孔子弟子们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排除B项;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排除D项。故选C项。20.《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下列史实能在这本书中查阅到的是()A.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B.武王伐纣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和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记述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可以在这本书中查阅到,B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不在范围之内,排除A项;华佗发明“麻沸散”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在范围之内,排除C项;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发生在东晋,不在范围之内,排除D项。故选B项。21.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说佛教的产生和来源,排除A项和B项;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图所示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历史阶段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项正确;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B项;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排除C项。故选D项。2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被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于()A.长安 B.建康 C.咸阳 D.安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589年,中国的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B项正确;西汉在长安建都,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C项;商朝在安阳建都,排除D项。故选B项。24.北朝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大明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朝贾思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排除B项;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排除D项。故选C项。25.右图所示的石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小明假期想去这里旅游。他应该去哪个省()云冈石窟(局部)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河北【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云冈石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所以小明应该去山西,A项正确;云冈石窟在山西不在陕西,排除B项;河南洛阳有龙门石窟,排除C项;云冈石窟在山西不在河北,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见下表。图一图二秦新破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一、图二分别是秦采取的什么统治措施。指出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材料二见下表。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公元前195年”到“公元前106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数量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源自汉武帝实施的哪一重要举措?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上述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答案】(1)统治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主要标志:实行郡县制。(2)变化: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大大增加。举措:实施“推恩令”。(3)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里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学说汉语)。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根本目的:巩固统治。【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一图一“秦半两钱”图二“秦、马”和所学知识可知,概括图一、图二分别是秦采取的统治措施为图一:统一货币;图二:统一文字。标志:根据材料一“但从制度本身来……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和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所以,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是实行郡县制。【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二“汉高祖十二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24郡”“汉景帝中元六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108郡、国”可知,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数量的变化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大大增加。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所以,指出这一变化源自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规定官员在朝廷里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学说汉语)。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民族交融、增加实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小问4详解】根本目的: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孝文帝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概括上述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出身农家,陈胜起义后,他集合三千子弟在沛县响应,自称沛公,后被项羽封为汉王,他能够知人善任,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最终迫使项羽兵败自刎,然后统一天下。汉朝初年,一些皇帝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他”的名字。材料一中的“盛世”指的是汉初哪一统治局面?材料二他是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他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也开始起兵。公元25年6月,他正式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史称东汉。——摘编自《历代帝王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名字和“□□”处的都城名称。该都城也是历史名城,多个朝代曾在此定都,请再举出一例在此定都的朝代。材料三他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曾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他献上了《隆中对》。后来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之联合迎战曹军。最终联军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这次战役对于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古代史》(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名字。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答案】27.名字:刘邦;局面:文景之治。28.名字:刘秀;名称:洛阳;朝代:东周、魏(曹魏)、西晋、北魏。(答出一个即可)29.名字:刘备;名称:赤壁之战。【解析】【小问1详解】名字:根据材料一“陈胜起义后,他集合三千子弟在沛县响应,自称沛公,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故材料一中的“他”的名字是刘邦;局面:根据材料一“汉朝初年,一些皇帝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其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和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小问2详解】名字:根据材料二“公元25年6月,他正式称帝,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和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他”名字是刘秀;名称: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定都洛阳;朝代: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洛阳定都得的还有东周、魏(曹魏)、西晋、北魏。【小问3详解】名字:根据材料三“他曾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他献上了《隆中对》,后来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述为三顾茅庐之事,故“他”的名字是刘备;名称:根据材料三“这次战役对于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距今约六七千年的原始居民和其所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材料二见如图。(2)材料二所示事物最早出现于何时?材料三公元前256年,泰国郡守李冰经过精心设计……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能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中国历史》(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材料四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历史》(4)根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答案】(1)表现: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原始居民及粮食作物: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等农作物(2)时间:春秋时期。(3)水利工程:都江堰。(4)有利因素: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5)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据材料“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原始居民及粮食作物: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小问2详解】时间:据图片“牛耕、铁制农具”可知,牛耕、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小问3详解】水利工程:据材料“公元前256年,泰国郡守李冰经过精心设计……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小问4详解】有利因素:据材料“当时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