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1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2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3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4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2009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

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

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II-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

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

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

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

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

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

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

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

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

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

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

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

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

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

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

学设计,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

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

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请人共同商定并签字,经伦

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3.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

(1)临床试验应当在两家以上(含两家)临床试验机

构中进行,同一研究方案的研究机构不少于两家(含两

家)。

⑵对照组的选择:

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治疗仪器,或扩大适应症

的治疗仪器,必须与公认规范的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对照。

②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改进的器械,对照应选

择改进前的器械。

③开发与已有上市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功能主治相

同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必须与已上市仪器进行对照,

对照仪器的效应不应低于空白对照效应。

⑶样本量:

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针灸类仪器,其疗效非劣

于或优效于传统方法治疗,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

算,并结合安全性评价的考虑。

②在原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

开发的仪器,要证明其疗效优于改进前的仪器。样本量应

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

30例。

③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证明其疗

效非劣于已上市仪器,其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

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30例。

④预期适应症中的不同的中西医病证,应分别根据统

计学原则计算。

(4)盲法:应尽可能地采用盲法。无法实现过程盲法

时,应在盲态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

⑸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要制定受试者的入选标准和

排除标准。

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当针对具体受试仪器的特

性及所治疗疾病特点,选择公认的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科

学设计。

(7)对临床试验的适应症、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

事项应有明确的表述,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应

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8)设计统一的、规范的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知情

同意书和研究者手册等相关技术文件。

⑼数据资料应集中管理与分析,建立数据传递与核

查程序。

(10)制订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制订

完善的仪器操作规范。

(11)制订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计划。

(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应与试验方案一致,内容应包括:

1.不同治疗组间的基本情况比较,以确定可比性。

2.随机进入各治疗组的实际病例数,分析中途剔除

和脱落的病例及剔除理由。

3.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用文字、表、图及P值和/或95%的可信区间,表达各

治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对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对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

价。

5.临床试验效果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注:仪器预期用途的描述应体现到具体的中医病名、证候、症状

及或西医病名。如:“缓解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疼痛效

果较好”,“协助治疗糖尿病(血瘀证)”

(四)临床试验单位资质与资料保存

1.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应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

专业科室。

2.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必须具备该专业

特长、资格和能力。

3.临床试验单位应保证将数据准确、完整、及时、

合法地载入病例报告表。

4.临床试验完成后,主要研究者必须根据统计结果

写出总结报告,签名并注明日期后送申请人。病例报告表

作为原始资料,作任何更正时不得覆盖原始记录,只能采

用附加叙述并说明理由,由做出更改的研究者签名并注明

日期。

5.承担临床试验医疗机构应当保存试验资料至临床

试验结束后五年;申请人应当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仪器退

市后五年。

附件:样本量设计的考虑(资料性附件)

1.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

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按照试验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合

理计算确定样本量的大小,以保证临床试验的结果科学、

客观。如果临床验证多个终点指标,应根据每个终点指标

分别计算样本量,取其中最大值;如果临床验证多个适应

症,应针对每个适应症分别设计样本量,取所有适应症例

数之和。样本量的估计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⑴无效假设H0和备择假设Hlo

⑵基于无效假设中的结果变量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

法。

(3)与标准治疗(对照组)相比,估计合理的效应大小d(组

间治疗差异)。

⑶临床上可接受的等效界值△的确定。

(4)设定显著性水平和统计效能(%p),单侧或双侧检

验。

⑸样本量计算公式。

⑺考虑失访和脱离病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临床实际的

病例数应在计算样本量的基础上,再适当的增加一定比例

的样本。

样本量计算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⑶、⑷”的不确定。

对于组间治疗差异d,应从文献资料中获得,如果目前的

文献中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可供参考,则可以根据临床实践

经验或预试验结果确定,以用来估计两组间合理的效应大

小d(组间治疗差异)。如果在临床试验设计时,确无可

靠的对照治疗信息(即无法准确估计疗效差异d时),样

本量的大小应至少满足安全性的考虑,即要保证能够通过

临床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小概率的安全性问题。

等效界值△需由临床专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确

定。若△选大了,可能会将疗效达不到要求(疗效劣于对

照治疗)的医疗器械判断为非劣效或等效而推向市场;若

△选小了,则可能埋没一些本可推广(疗效与对照治疗实

质等同)的医疗器械。两个率(定性数据)比较时,△一

般不超过15%;两个均数(定量数据)比较时,△可取临

床指标1/5-L/2个标准差,或取阳性对照组优于安慰剂疗

效的30%左右;(以上△值的选取标准仅供参考,设计时

应根据临床实际意义讨论决定)。

2.不同分类仪器的样本量基本要求

(1)开发与已有上市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作用原理及

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疗效相似,试验设计类型应采取等

效或非劣效试验。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

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此时,估计的与标准治疗(对

照组)治疗效应差异d应小于等效/非劣效界值

⑵新开发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或在原中医针灸类

治疗仪器基础上改进所开发的针灸类仪器,要证明其疗效

好于对照组的,试验设计类型为优效性试验。其样本量应

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⑶若为诊疗仪器,诊断及治疗功能例数应分别计算。

3.样本量计算公式参考

⑴主要疗效指标定性

优效性试验:

H。:Pr-“°<0

H[:〃/一Pc>0

P-12

A,aJ2:(l-1)+4PTQ-PT)+Pc(1—Pc)

1----

n=------2-----------------------------------------------------

(Pr-Pc)2

非劣效试验:

H()•PT~Pc<△

Hj:>A

2

〃aJ2»(l—")+4PTQ-PT)+PCQ-PC)

I--

(△-(PT~Pc))

等效性试验:

H0].PT—Pc<-A,HO2,PT—Pc〉△

耳:\pT-pc\<^

〃aJ2员+〃0$PTQ-PT)+PcQ-Pc)

1-1--

MTPT-Pc『

⑵主要疗效指标一一定量

优效性试验:

Ho:xr-xc<0

H,:xT-xc>0

Ji—+4-夕

非劣效试验:

H():-xc<A

H]:xT-xc>A

/Y

2〃,a+〃”夕/

I--

I2,

(△—(xr-xc))

等效性试验:

HOI:xT-xc<-A;H02\XT-XC>A

H]:\xT-xc|<A

(Y

2

1--I--

122,

dA|-|xr-xc|)2

公式及变量说明:公式适用于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量比为

1:1,计算结果为每组至少需要例数

T-试验组

C:对照组

0:目标值

P:定性指标疗效

-.(PT+PC)

P.2

A:临床非劣效(等效)界值

x:定量指标疗效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合并方差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编制说明

一、规范制定的任务来源、背景和目的

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法规需要,结合既往中医医疗器械

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制定适合中医医疗器械

产品的临床试验规范。中医针灸类医疗器械产品,是中医

医疗器械产品中研制多、历史久、数量多、应用广的产品,

对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制定“中

医针灸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规范”为试点。

本规范旨在加强对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的

管理,维护受试者权益,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提高中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及审评

的科学性。

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试验的目的、意义,临床方案,临

床试验的开展、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统计,以及中医针

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命名等。规范中未提及的部分参照

国家相关法规。

二、规范制定的原则

(一)法规性原则

凡内容涉及现行的有关医疗器械注册规章,如《医疗

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等相关文件,均遵循

有关规定撰写。

(二)科学性原则

临床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是客观评价医疗器械效应的

基本保证,本规范将撰写内容的科学性作为最重要的基本

原则之一。

(三)可行性原则

规范的制订重视从国情实际出发,从中医针灸类产品

当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议采用的临床试验方法、标

准、指标等在当前国内临床实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