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高三生物复习群落专题提升试题(含答案)生物群落是指具有干脆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困难的种间关系,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群落专题提升试题,请考生刚好进行练习。1.(2019海南单科,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2019课标Ⅰ,6,6分)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削减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3.(2019江苏单科,5,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更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4.(2019福建理综,3,6分)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复原和自然复原的探讨,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复原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复原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纳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复原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复原林比自然复原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复原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5.(2019海南单科,24,2分)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逝,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渐渐增多6.(2019海南单科,25,2分)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探讨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逝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削减7.(2019福建理综,3,6分)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更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养分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困难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变更茶园的群落结构8.(2019全国,4,6分)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9.(2019广东理综,4,4分)有关土壤动物探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10.(2019海南单科,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引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殊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简洁被小鸟发觉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为。(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供应了肯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2019课标Ⅰ,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起先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缘由。(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变更、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变更或未发生变更)。12.(2019课标Ⅰ,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复原。表为复原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复原的缘由,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复原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洁或困难),缘由是。1.D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两者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后仅捕食动物,可见幼体和成体所处的养分级有区分,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2.A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错误。3.C在肯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壁虎活动实力强,所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有变更,但一般变更不明显,C错误;由于地形的变更,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4.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等学问。退化林地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等,所以自然复原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常采纳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人工复原林比自然复原林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森林复原使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5.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渐渐增多,D正确。6.D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成活率上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正确、D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变更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逝,C正确。7.C此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实力。由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养分结构最简洁,反抗力稳定性最差,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题图只表明10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时养分结构最困难,C正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8.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学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选项D错误。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须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物的垂直分层确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选项A、B、C正确。9.C由于土壤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不同深度的土层分布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A错误;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体现为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生活的土壤动物种类有差异,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应当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不同土层的动物类群,D错误。10.答案(1)捕食和竞争(2分)(2)有利(1分)小鸟在捕食该害虫A的同时也捕食了害虫A的天敌(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调整(2分)解析(1)小蜂通过将卵产入害虫A体内获得养分,小鸟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故小鸟和小蜂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2)疯狂摇摆的害虫A易被敌害发觉,害虫A及其天敌被捕食,这对于害虫A的发展有利。(3)信息传递对于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11.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起先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须要肯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起先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须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变更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起先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起先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次生演替的速度快,经验的时间短。(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的最终方向是荒漠,由于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发生变更。12.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困难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困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