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住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立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2.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6.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7.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D.朝廷大兴“文字狱”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10.加强思想控制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二.解答题(共4小题)11.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四(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12.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材料二:(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期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撰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选为该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设立该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13.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元史•地理志》材料四朝代设立组织机构作用明朝(明太祖)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清朝(雍正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1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材料三如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住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立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解答】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选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进一步强化”,注意准确识记军机处的有关内容.2.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故选B.【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军机处的有关内容.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解答】据所学知识,军机处为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行政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提高.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选D.【点评】本题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相关知识.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解答】解决本题需要对这两句诗重点分析,关键是集中在明清二字,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题干史实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反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明清强化君权采取的主要措施.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从图1(汉)坐而论道到图2(宋)站议时政再到图3(清)跪受笔录,反映了古代君主权力的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历代统治者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6.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认识.【解答】由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的程序:“…接折…见面…述旨…过来…交发”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处只是起了个上传下达的作用而已.一日日程包括了从接折到交发,中间没有决策的痕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明清统治者强化君主集权的不同措施.7.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解答】本题要注意历史历史知识之间搭配关系,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表述正确,反映了历史知识之间正确的搭配关系,D项表述错误,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清朝没有丞相这一职位.故选D.【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丞相废除与军机处的有关内容.8.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D.朝廷大兴“文字狱”【分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解答】A项,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在瓦子中可以看戏、听书、看杂耍等.故A项看得到.B项,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地区成为重要的粮仓,交通运输也得到发展.故B项看得到.C项,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使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看得到.D项,宋代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实行以文制武的策略,格外优容士大夫.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故D项看不到.本题要求选择看不到的一项.故选D.【点评】本题掌握查宋元时期的社会风貌相关知识.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分析】学生对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政策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17、18世纪正是中国古代的明清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故选C.【点评】本题掌握明清加强思想控制政策相关知识.10.加强思想控制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解答】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故选A.【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八股取士的有关内容.二.解答题(共4小题)11.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四(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朝的政治制度.(2)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4)本题考查了清朝的相关知识.(5)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解答】(1)据所学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皇帝决断.(2)由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可知,唐都长安的特征是,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据所学知,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4)图1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图2反映的是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整饬、改革西藏行政管理体制,确立系统治藏法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管理大活佛的一项关键措施.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5)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故答案为:(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5)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点评】识记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12.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材料二:(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期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撰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选为该机构的大臣是哪些人?设立该机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了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解答】(1)由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可知这个最初为了用兵西北而设立的机构是军机处.由材料“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可知,选为军机处大臣是皇帝的亲臣、重臣.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由材料二“造野史甚多,期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可知,乾隆帝要销毁的是“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据所学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的实施其目的是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但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答案为:(1)军机处;皇帝的亲臣、重臣;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大兴文字狱;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一点即可)【点评】识记军机处设置相关知识及其标志性意义,识记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13.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元史•地理志》材料四朝代设立组织机构作用明朝(明太祖)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清朝(雍正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材料四表格中A、B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5)综上所述,自秦朝以来建立、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及汉武帝在地方上推行的政策.(2)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3)本题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4)本题考查了锦衣卫和军机处的相关知识.(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由材料一“(秦朝初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上”指的应是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据所学知,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3)由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由材料“明太祖”和“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可知,这反映的是明太祖时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由材料“雍正帝”和“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可知,这反映的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答案为:(1)人物:秦始皇(或秦王嬴政);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政策:推恩令.(2)隋炀帝;唐玄宗措施: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的考试内容.(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4)A:锦衣卫;B:军机处.(5)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识记这些措施及其影响.1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材料三如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有关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了军机处的有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加强君权的有关内容.【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置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分析材料可知,这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分析材料可知,这是明清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这些措施加强了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故答案为:(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八股取士、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2.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A.东厂的设置B.军机处的设立C.丞相的废除D.文字狱的兴起3.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皇权高度集中D.军政实现合一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5.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6.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完善法律体制7.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A.设立军机处B.实行八股取士C.制造文字狱D.设置厂卫机构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的空缺处应填()A.秦汉B.魏晋C.宋元D.明清二、填空题1、康熙时,设立①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②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2、①__三朝最残酷,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案。叫做“②”。三、材料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