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含答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23届高三语文限时小测十三

月日星期姓名:

拓展阅读

“量变引起质变”主题

一、妙语箴言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2.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一一《荀子・劝学》

3.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一欧阳修

4.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一一俗语

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语

6.为山九仞,功亏一簧。一一《尚书》

二、作文素材

【正例】

1.《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年轻时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也

不十分好,读私塾时,常为背几十个字伤脑筋。但他日夜苦读,由少

积多,终于成为大学者。

2.三国时的董遇,家贫无力上学,靠卖柴糊口,但他利用“冬者

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抓紧时间勤学苦读,依靠自

学终成名重一时的学者。

3.一位青年画家专程请教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

只要不到一天,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笑着回答:

“请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功夫就

准能卖掉它了J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后认真苦练基

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经过周密的构思,用近一年功夫创作了一幅油

画。果然,这幅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4.智永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在永欣寺出家为僧,他效法王羲

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事迹,长期坚持练习书法,后来有十几

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前来求取墨迹、题写匾额的人多得

像吵闹的集市一样。他居住的屋子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

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它为“铁门槛”。后来他把笔头全部都埋了,

称它为“退笔冢”。

5.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其实有两个要点,蕴含着”量变和质

变“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心”,还要下“功夫”。如果“无心”,

日复一日的练习就成了机械的重复,很难从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提高。

没有足够的“功夫”,就难以练就扎实的功底,越过质变的临界点。

当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也不排除在下功夫的过程中逐步开窍、越

来越“有心”。

【反例】

1.一个抢劫杀人犯临刑前请求见母亲一面。他母亲来后,他以要

报母亲养育之恩为由要吮母亲的奶,母亲答应了,抢劫犯一口咬掉母

亲的乳头,痛苦地说:我小时候偷一根针拿回家,你老人家竟说我是

乖孩子,懂得顾家。于是,我偷之胆越来越大,偷之物越来越多,由

偷而抢,最终走上刑场,告别人间,妈妈,我恨你。

2.战国时,虞国虞学会造漆,他发现把漆树叶子熬成膏掺在漆中

能降低成本,以此成了富翁。一次,他带了一大批漆前去吴国,吴国

此时正与越国打仗,漆的来源断了。虞学大受吴人欢迎,成交时有人

见漆桶上封条很新,怀疑内中有假,就借故说二十天后取货,二十天

后,漆全部变质,虞学漆没卖出,盘缠也没有了,饿死吴国。

3.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口水很清,很甜的水井,过路人都愿意

在这里歇脚喝水。一天,一老者发现水井比以往浅了一些,便对村民

说,你们这口井该掏掏了,村民很不以为然,没有接受。第二年春大

旱,井水干枯,全村人只好外出逃荒讨饭。

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模拟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自雍丘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

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孙,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

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

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

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今

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

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让乃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二密部分严整,凡号

令士卒,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躬服俭素,所得金宝悉颁赐麾下,

由是人为之用。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

李密说翟让曰:“今东都空虚,若将军能用仆计,天下可指麾而定也。”

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备,且驰表

告江都。密谓让曰:“事势如此,不可不发。今百姓饥箧,洛口仓多

积粟,去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

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庚寅,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

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

属。

朝散大夫时德睿以尉氏应密,前宿城令祖君彦自昌平往归之。君

彦,博学强记,文辞赡敏,著名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尝荐之于高祖,

高祖曰:“是歌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不须此辈。“密素闻其名,得之,

大喜,引为上客,军中书檄,悉以委之。丁未,密使其幕府移檄郡县,

数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

尽。”祖君彦之辞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

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B.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

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C.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

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D.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

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威约有素”与“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

“素”字,含义不同。

B.襁负,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文中指年老与年轻的人背负兴

洛仓的粮食。

C.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的合称,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文中

指发布文告。

D.“祖君彦之辞也”与“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

两句中的“祖”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从雍丘逃出来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

天下的计谋,逐渐获得这些首领的信任与尊重,被认为有志气。

B.因为翟让实力强大,李密拜见翟让,给他出谋划策,武力征

服其他小股盗匪,让他们归顺翟让,趁机劝说翟让起兵消灭暴君。

C.李密听从翟让的命令建立自己的营署,统帅自己的部众,他

的部队纪律严明;李密将珠宝全赏赐给部下,人们乐于为他效命。

D.李密劝说翟让攻打洛口仓,他们率领精兵从阳城北出发,越

过方山,从罗口袭击,攻破兴洛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

备,且驰表告江都。

(2)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

取之如拾遗耳

【参考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今主昏于上”“民

怨于下”是对称结构,故应在“民”前断开,从而排除AB。“诛灭”

的宾语是“暴虐”,此处形容词作名词,暴虐的国君,即在“暴虐”

之后断开,从而排除C项。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理解

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

的说法错误,应该将“嘉奖”改为“声讨”。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武力征服其

他小股盗匪”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往说诸小盗,皆下之“,即游说、

说服,而不是“武力征服二

13.(1)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

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驰马送奏表去江

都报告隋炀帝。

(2)将军如能亲率大军,轻装前进,突然袭击,他们因路远无

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攻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

【参考译文】

李密从雍丘逃出后,往来于各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

计谋,开始他们都不信任他。时间久了,逐渐觉得他的话很对,相互

告诉说:“这个人是朝廷公卿的子孙,才有这样的志气。现在人人都

说'杨氏将要灭亡,李氏即将兴起'。听说能称为王的人命大不会死,

这个人能再三得以解脱逃命,难道不就是要为王的人吗?”从此逐渐

对李密尊敬起来。李密观察各首领,只有翟让的实力最强大,于是靠

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匪,

(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翟让很高兴,逐渐亲近李密,和他谋划军

事。李密便劝翟让说:“现在,上有昏庸的君主,下有怨愤的百姓,

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皇帝)抛弃

东都不顾。凭借您的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横扫长安、

洛阳二京,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

翟让于是命李密建立牙帐,独立统率一部分军队,号称“蒲山公

营李密管理部众纪律严明,凡是向士兵下达号令,即使是在盛夏,

他们也像背负着霜雪一样时时寒栗而提高警惕。他自己节俭朴素,获

得的金银财宝全都颁发给了部下,因此人们都愿为他效力。他部下的

士卒很多人被翟让的部众欺辱,但因为平时纪律威严,无人敢进行报

复。李密劝说翟让:“现在东都空虚,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天下

可以挥师而定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

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驰马送奏表

去江都报告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军

不能不行动了。如今百姓闹饥荒,洛口仓有很多积存的粮食,距离东

都只有一百多里,将军如能亲率大军,轻装前进,突然袭击,他们因

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攻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

样容易。”庚寅(初九日),李密、翟让率领精兵七千人从阳城北面出

发,翻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兴洛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

粮,取粮的老弱妇孺,在路上接连不断。

朝散大夫时德睿在尉氏县响应李密,前宿城县令祖君彦从昌平前

往归附李密。祖君彦,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文章写得华美精敏,名

闻四海。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把他推荐给隋文帝,隋文帝说:“就是

编造歌谣害死斛律明月的那个人的儿子吗?我不需要这种人!”李密

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声,得到他后,十分高兴,待他为上宾,军中的案

卷文书、檄文等,全都委托他办理。丁未(二十七日),李密让他的

幕府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杨广的十大罪状,并且说:“即

使把南山的竹子都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恶;放开东海的波涛,

也洗刷不尽他的暴行。”这是祖君彦的文笔。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显王十年,卫鞅[注]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

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

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日:“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

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

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

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

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

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二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

公子虔,黑京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

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

民莫敢议令。

臣光日: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

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

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

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

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

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

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

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注】卫鞅,又称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

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B.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

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

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

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什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

B.太子,封建时代皇位继承人,一般是最年长的儿子成为太子。

C.黑京,古代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墨之刑。

D.“乡邑大治”与“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治”

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不顾秦人的反对,劝谏秦孝公变法,虽然遭到了甘龙的

驳斥,但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被任命为左庶长,制定变法命令。

B.法令制定后,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法令,将木杆立在南门,

并兑现了赏五十金给把木杆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的诺言。

C.商鞅变法十年之后,那些当初认为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

的好处,商鞅将这些人都驱赶到边境去,自此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

是非。

D.司马光认为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虽身处乱世,

但仍然做到了依靠树立信誉来笼络民众,堪称后世君主的榜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参考答案】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可……”“可……”

是一组对仗句子,应在“可与乐成”前断开,排除C、D;“论至德者

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B。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理解

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一般是最年长的儿子成为

太子”错。太子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而不是“最年长的儿子”。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堪称后世君

主的榜样”错。原文有“此四君者道非粹白”,意思是这四位君主治

国之道虽称不上完美,因此“堪称后世君主的榜样”违背了原文意思。

13.(1)变法推行了一年,秦国的百姓来到都城议论新法不便的

数以千计。

(2)获得的一点利益医治不了致命的创伤,得到的不能弥补失

去的,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参考译文】

周显王十年,卫鞅准备变法,秦国贵族们都反对。卫鞅对秦孝公

说:“对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一起商讨开创的事业,只能和他们分

享事业成功的快乐。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

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一起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如果想使国家富强,就

不能墨守成规。"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旧规章处理政事,官员

们做起来熟悉,百姓安定不乱。”卫鞅说:“普通人一般都安于旧习俗,

学者也局限在自己的见闻中。这两种人,可以任他们为官,使其守法,

但不能和他们讨论旧章以外开创的事。有智慧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

笨的人接受法规制约;贤能的人变革旧的礼制,庸碌的人死守成法。”

秦孝公说:“说得很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命令。新

法规定军队将五家编为“伍”、十家编为“什”,彼此监督,一家犯法,

株连什伍之家,检举揭发罪犯与杀敌立功受同等的赏赐,隐情不报藏

匿罪犯与叛国投敌受同样处罚。建立军功的人按军功标准给予封爵和

奖赏;私下斗殴,依据情节轻重给予惩罚。努力从事本业、辛勤耕织

使粮食布匹增加的人,免除其赋税徭役;因懒惰又不务正业而贫穷的

人,罚全家为国家的奴隶。即使是帝王宗室成员,没有军功也不能载

入宗室名册。明确尊卑爵秩的等级,并以等级确定田宅、奴隶、衣服

的数量。有功劳的可显示荣耀,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荣耀显达。

法令制定后,并未立即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株

阳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杆,招募百姓中能将它搬到北门的人赏给

他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卫鞅又说:“能搬走的

赏五十金。”有个人把木杆搬到北门,立刻获得五十金。这时,卫鞅

便下令颁布法令。

变法推行了一年,秦国的百姓来到都城议论新法不便的数以千计。

正在这时太子触犯法律。卫鞅说:“新法令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

位居上层的人带头犯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可能对他

实施刑罚,于是用刑罚处罚了他的右傅公子虔,又以腺刑(脸上刺字

涂墨)处罚了他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听说后,便都开始遵

守法令。法令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中无贼的景象,百姓

为国奋勇作战,不敢私下争斗,乡村城镇都得到治理。这时,那些当

初认为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的好处。卫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

法令的刁民。”把他们全都驱赶到边境去。自此之后,百姓不敢再议

论法令的是非。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信誉,是君主的法宝。国家的保卫要依靠民

众,民众的保护要依靠信誉。不守信誉,国家就不能驱使民众;失去

民众,国家就无法保住。所以古时的君王不敢欺骗天下人,建立霸业

的人不敢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的

人不欺骗亲人。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欺骗他的邻国,欺

骗他的百姓,甚至于欺骗他的兄弟、父子)。上级不信任下级,下级

不信任上级,上下之间离心离德,直到失败为止。获得的一点利益医

治不了致命的创伤,得到的不能弥补失去的,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当年齐桓公不违背与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伐原国的利益,魏

文侯不背弃与虞人打猎的约会,秦孝公不废除搬木杆赏赐的承诺。这

四位君主治国之道虽称不上完美,而卫鞅可以说尤为刻薄,他们都处

在春秋战国的攻伐时代,社会都争相用欺诈来谋取利益,尚且不敢忘

记依靠树立信誉来笼络民众,更何况在天下安定时候的当政者呢!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霸先在京口,僧

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注工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

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

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

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

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阡告霸

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阡于京口,举兵袭僧辩。九月壬寅,召部

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

手巾绞棱,闷绝于地,因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

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

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阡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追霸先

骂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

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城

北门,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

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帅左右数

十人苦战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

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

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

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

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曰:“今所指,唯

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亲党,一无所问。”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乱亡》,有删改)

【注】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

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

为江阡/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B.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

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

为江阡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C.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

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

为江阡/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D.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

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

为江阡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西部,“狄”

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

B.“闷绝于地”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

含义相同。

C.女垣:即女墙,也称“女儿墙”,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是

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意思的词还

有“守”“假”“暑”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

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

B.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阡在征调军队抵

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

C.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

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

D.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表檄文列举其罪行,指明自己讨伐

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辩遣江阡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阡于京口,举

兵袭僧辩。

(2)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

【参考答案】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给将士

部署任务,分别赏赐金银丝帛,派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逼石头城,

陈霸先自己率领骑兵、步兵与他们会合。当天夜里,各路兵马都出发

了,召来杜棱随军同行。知道这次进军的真正目的的人,只有侯安都

等四个将领,外人都以为是江阡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的进犯,对军队

的出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召杜棱与同行”是兼语句式,“杜棱”既

是“召”的宾语,又是“与同行”的主语,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江阡征兵御齐”是主谓结构,共同作“以为”的宾语,“不之

怪也”的主语是“外人”,因此应从“征兵御齐”后面断开,再排除

Co故选B。

11.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理解

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闷绝于地”中“绝”的意

思是气息中止;晕死。“而绝江河”中“绝”的意思是横渡。二者含

义不同。故选B。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然后与

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错,根据“安都至石头城北,

投于女垣内,众随而入”“霸先兵亦自南门人”可知,从北门攻入的

是侯安都及其士兵,从南门攻入的是陈霸先及其士兵。故选C。

13.(1)王僧辩派江阡通知陈霸先,让陈霸先有所戒备。陈霸先

借这个机会把江阡扣留在京口,想举兵袭击王僧辩。

(2)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袭击,过了一会

儿有士兵从屋内冲了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备”,

戒备;“因”,趁,借;“是”,代词,文中指这个机会。(2)“视事”,

处理事务,办公;“白”,告诉,禀告;“遽”,急忙、突然。

【参考译文】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共同消灭了侯景,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

陈霸先居住在京口,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等到王僧辩迎纳贞阳

侯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派使者苦苦劝阻,使者为此在石头城和京口

往返了好几趟,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的劝说。陈霸先私下叹息,对他的

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乱,为祖宗报

仇雪耻。他的儿子有什么罪,为什么突然就废了他?我和王公僧辩共

同处于先帝托孤的重臣的地位,而王公现在改变主意,对外依附戎狄

之邦,不按次序扶立天子,他的志向是想要做什么呢?”于是秘密准

备了几千件战袍和丝帛金银等作为赏赐部下的物品。正好这时有人来

报告,北齐军队进行大调动,已经到达了寿春,将要进犯。王僧辩派

江阡通知陈霸先,让陈霸先有所戒备。陈霸先借这个机会把江阡扣留

在京口,想举兵袭击王僧辩。九月壬寅(二十五日),陈霸先召集部

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一起谋划这件事。杜棱认为这事很难

进行,陈霸先害怕秘密泄漏,用手巾绞住杜棱,使他晕倒在地上,然

后把他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给将士部署任务,分别赏赐金银丝帛,派

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逼石头城,陈霸先自己率领骑兵、步兵与他

们会合。当天夜里,各路兵马都出发了,召来杜棱随军同行。知道这

次进军的真正目的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个将领,外人都以为是江阡

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的进犯,对军队的出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甲辰(二十七日),侯安都率领船队奔赴石头城,陈霸先勒马停

止前进,侯安都非常惊恐,就大骂陈霸先:“今天我们造反,事到临

头,已经无法挽回了,生死关头必须作出决断,你拖在后面是想存什

么念头?如果失败,我们都得死,留在后头就能免去砍头吗!”陈霸

先说:“侯安都责怪我了。”于是进兵。侯安都到了石头城的北面,从

城墙进入,众人随着他入城,一直进到王僧辩的卧室,陈霸先的队伍

也从南门攻入了。王僧辩正在处理事务,外面禀告说有士兵袭击,过

了一会儿有士兵从屋内冲了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遇到儿子王,父

子二人率领身边几十人苦战,力竭不敌,被抓住。陈霸先问道:“我

有什么过错,你想和北齐军队一起来讨伐我?”而且还问:“北齐军

队来犯,你为什么全无戒备?”王僧辩说:“派你据守建康的北门,

怎么说我对北齐军队没有戒备?”这天夜里,陈霸先把王僧辩父子两

人绞杀了。前青州刺史程灵洗率领所部将士前来救援王僧辩,在石头

城西门奋力苦战,兵败,陈霸先派使者前去招谕他,过了很久他才投

降。陈霸先被程灵洗的忠义深深感动,让他暂代兰陵太守一职,协助

防守京口。乙巳(二十八日),陈霸先发布檄文,通告朝廷内外,列

举王僧辩的罪过,并且说:“我今天要讨伐的,只是王僧辩父子兄弟,

至于其他王氏亲戚党羽,一律不予追究。”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龟兹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上怒,使阿史那社尔将兵击之。阿

史那社尔引兵自焉耆之西趋龟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

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

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磺口

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余骑为前锋,左卫将军曹继叔次

之。至多褐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帅众五万拒战。

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龟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龟

兹惧,将却,继叔乘之,龟兹大败,逐北八十里。龟兹王布失毕既败,

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逼之,布失毕轻骑西走。社尔拔其城,使

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精骑追布

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保拨换城。社尔进军攻之四旬,闰月

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那利脱身走,潜引西突厥之众并其

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孝恪营于城外,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那利

奄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

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死于西门。城中大扰,仓

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

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击之。那利经宿乃退,斩首三千余级,

城中始定。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

大破之。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之,以诣军门。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

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

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

其王之弟叶护为主,龟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阑、安国争

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

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磺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B.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

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磺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C.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

职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磺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D.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

贡/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磺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龟兹,读音是qiUci,古西域国名,唐初内附。在今新疆

库车。

B.“大破之”与“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破”,

含义相同。

C.胡,指中国古代北边的游牧民族或西域的民族,包括匈奴、

鲜卑、羌等。

D.勒石,在石上刻字。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

刻石记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龟兹王对唐不敬,侵略邻国,太宗派遣阿史那社尔讨伐龟兹,

社尔出其不意,率兵经焉耆之西直抵龟兹北部边境。

B.龟兹王率领众将士在多褐城迎战唐军,中韩威之计,冒然出

兵追击三十里,后遭唐军痛击,兵败逃亡到了保都城。

C.郭孝恪驻守保都城,被那利联合西突厥的军队,与城内投降

的胡兵里应外合,难以抵挡攻势,最终在西门被杀死。

D.阿史那社尔先后攻破龟兹七百多城,向城中父老宣示朝廷威

严,立叶护为王,使西域各国争相送礼,后记功还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恪营于城外,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

(2)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

【参考答案】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社尔遣兵追击”,

主谓宾均有,单独成句;“擒而斩之”,承前省略主语“兵”,“擒而斩”

作谓语,“之”为宾语,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A、D。“父弟先

那准”复指短语(同位语),具体指一个人,之间不可分开,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