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3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工厂/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项目/工厂/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工厂/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第二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项目/工厂/公司】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第三条响应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IV级)四级。对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级,【项目/工厂/公司】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发生或可能发生Ⅰ、Ⅱ级突发事件时,启动一级响应;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突发事件时,启动二级响应;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一般事故Ⅲ类及以下)突发事件时,启动三级响应,具体分级标准见附件1。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工厂/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具体如下:组长: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分管公共卫生负责人成员:【综合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党群工作部门、法务与合规部门、生产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等部门、【工区、场、站等】负责人。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人担任。【项目/工厂/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联系方式、下设工作组及职责见附件2和附件3。第三章应急响应第五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流程【项目/工厂/公司】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应对、快速反应、协调联动”原则,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流程见附件4。第六条信息报告与处置(一)信息接报1.预警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应通过以下途径,获取预警信息:(1)通过政府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2)上级单位或地方政府部门向公司告知的预报信息。(3)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监测到的预警信息。(4)经风险评估确定的可能发生事故的预警信息。2.突发事件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项目/工厂/公司】应当按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项目/工厂/公司】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0000-000000】。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工厂/公司】主要负责人应逐级报告,于0.5小时内电话报告上级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书面快报于1小时内报告。政府部门及相关应急机构联系方式见附件5。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失、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事件初步原因,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二)信息处置与研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或事发单位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组织分析评估,研判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信息处置建议,及时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并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达到预案设定的应急启动条件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作出响应决策。启动应急响应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持续跟踪事态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及时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控制、消除事态影响,严防次生、衍生事件造成事件扩大。若未达到响应启动的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作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并做好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预警级别或响应启动。第七条预警(一)预警启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预警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态变化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预警信息通过协同办公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有效渠道及时发布,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单位和时间等。(二)响应准备1.I级、Ⅱ级预警行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Ⅱ级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部分或全部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及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报告。(2)启动应急值班。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报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做好事件信息披露准备。(3)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调组织做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交通运输车辆、异常情况处置等工作。(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按本单位预案规定,加强重点工作场所和生活设施的监测、巡查和值班工作。(5)做好应急队伍和物资的统筹调配,全面转入防范的准备工作。(6)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2.Ⅲ级、Ⅳ级预警行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Ⅳ级预警信息后,应采取以下部分或全部措施:(1)加强与卫生专业机构的联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相关信息,必要时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报告。(2)做好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的准备工作。(3)有关职能部门据职责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后勤保障准备工作,做好事件处置和信息披露准备。(4)必要时积极采取相应防御措施。(5)及时向员工宣传相关防护和处置知识。(三)预警解除根据已预警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趋势,有关情况证明突发事件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解除,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由相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决定并发布解除预警。第八条响应启动(一)一级、二级响应符合一级、二级响应条件时,【项目/工厂/公司】立即召开应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内部资源,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寻求外部支援;全面掌握、控制人员的流动,员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及时查明缺勤者的原因,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或居家观察,暂停上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内部人员及车辆的出入,采取检测、消毒措施;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对预防性用药进行指导;在上级单位及地方政府现场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进入24小时应急值守状态,持续收集汇总事件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动态向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报送信息。(二)三级响应符合三级响应条件时,【项目/工厂/公司】立即召开应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内部资源,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积极配合、协助政府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分析事件原因;进一步加强苗头监测,密切注意疫情及事件动态,采取防范措施;按照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原则,在政府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力量做好场所设施封闭消杀、样品封存、食物销毁、人员隔离安置等工作,控制疫情或事件发展;积极组织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对可能感染的人员进行必要检查,及时送诊和上报;组织做好稳定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发放宣传材料,指导员工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动态向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第九条处置措施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逐级上报。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事件,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立即向属地卫生主管部门、疾病控制中心报告。2.隔离就医。发现病人对具备立即送诊条件的,在做好相关人员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具备立即就诊条件的,立即将其安顿进入紧急隔离区域进行封闭隔离,密切监测身体情况,联系医院,等待救援。其他人员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时,应积极配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密切关注健康状况。3.消毒消杀。对出现特定病例的重点场所及接触的物品立即进行封锁、消杀,对涉及的公共空间、交通工具、污染物、各类物资和设备进行有效消毒,对易感染公共区域、交叉场所增加消杀频次并做好消杀记录,必要时请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专业消毒。4.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接属地疾病防控部门实施人员健康状况动态监测,配合对易受感染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人群采取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应急接种等措施。5.现场隔离。应属地政府防控要求实行封闭或静态管理时,联系沟通属地政府和疾控部门,协调落实封控方案;配合落实事发场所封闭管控措施,封闭出入通道,做好人员转移,限制或停止使用有关公共场所。6.保障人员稳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严禁擅自对外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做好员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沟通引导,及时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加强员工教育引导,严禁传播或散布谣言,保证正常工作秩序。开展突发疫情期间的舆情监测工作,定期形成舆情监测报告,开展疫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针对负面舆情,及时启动应对程序。7.向当地医疗部门请求援助,同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8.对外部卫生事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按照响应级别进行预防、预控工作。第十条应急支援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时,应与有关机构、周边有关单位签订应急联动互助合作协议,最大限度发挥应急救援联动效应。当突发事件自身处置发生困难时,应联系相关单位开展互救,必要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社会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积极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参与社会应急救援,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力、物资和技术装备支持。第十一条响应终止根据已预警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趋势,有关情况证明突发事件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解除,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由相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决定并发布解除应急状态命令,转入常态管理。第四章应急保障第十二条应急保障(一)应急队伍保障【项目/工厂/公司】依法组建【专业或兼职】救援队伍(见附件6),并加强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状态时能及时有效实施救援。建立外部支援机制,开展周边应急队伍资源调查,便于及时启动和实施外部支援机制。(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项目/工厂/公司】建立和完善相关专业救援应急基础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见附件7),完善有关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各级物资装备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救援应急设施、设备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并监督、检查和掌握各级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三)医疗保障【项目/工厂/公司】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四)其他保障通信与信息保障、经费保障等其他保障措施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要求执行。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预案解释与实施本预案由【项目/工厂/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实施。附件:1.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标准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联系电话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工作组及职责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流程5.政府部门及有关应急机构联系方式6.应急队伍清单7.应急物资装备清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响应级别事件级别分级标准一级响应Ⅰ级(特别重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相关联的肺鼠疫、肺炭疽疫情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的疫情,出现明确的人间持续传播,且呈扩散趋势。3.出现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呈扩散趋势。4.我国既往未发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呈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并造成人员感染,且出现人员死亡或呈扩散趋势。6.有证据证明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流入多个省份或2个以上(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对2个以上省份或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为事件危害特别严重的。7.一起食物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2人以上死亡,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8.一起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出现5人以上死下的。9.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并呈扩散趋势,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10.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卫生事件。Ⅱ级(重大)1.肺鼠疫、肺炭疽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区)。2.腺鼠疫在1个市(地)范围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的疫情,并出现聚集性病例。4.霍乱在1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5.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1个月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3倍以上,出现危重病例或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6.我国既往未发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或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或我国发现已消灭的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或出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循环病例。7.出现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到2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或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并造成人员感染的。9.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出现危害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起事件病例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人员死亡。10.对1个省(区、市)内2个以上市(地)造成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我国出现新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11.一起食物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的,或出现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12.一起急性职业中毒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出现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的。13.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14.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Ⅲ级(较大)1.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例以上、4例以下。2.腺鼠疫在l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19例以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3.霍乱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29例以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4.出现聚集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5.出现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6.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1个月内发病水平达到前5年同期水平2倍以上。7.出现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8.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并涉及2个以上县(市、区),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9.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出现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的。10.一起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出现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的。11.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现危害较严重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2.群体性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出现危害较重的不良反应,一起事件病例数在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13.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Ⅳ级(一般)1.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例以上、9例以下。2.霍乱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周内发病I例以上、9例以下;或出现境内感染的死亡病例。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4.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5.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出现1人以上、3人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