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家族史2000字_第1页
广东中山市家族史2000字_第2页
广东中山市家族史2000字_第3页
广东中山市家族史20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广东中山市家族史2000字

解读中山姓氏变迁

开篇的话

中山的建设,中山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那街、那园、那楼、那路??不时会让您生发“生疏”的感觉。颇有意味的是,在这张“生疏”的大网里,姓氏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您的留意:有的让“老中山”感到生疏,有的连“外来客”也觉得新颖。

姓氏的变迁,往往与当前、当地的政治、经济密不行分。中山历千百年疗养生息,由远古时代的一个小渔村,进展为今日富强昌盛的中等城市,其间姓氏的变化从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她的历史。

由姓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社会文化和精神,中山姓氏结构的变动,正是社会经济不断进展,社会文化不断丰富,社会精神不断凝集的一个反映。

今日,我们试图去解析这一变迁,旨在了解中山姓氏历史,感受中山前进脚步。

资料学问

姓氏的由来

赵、钱、孙、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头,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母权制氏族社会以姓为氏;春秋战国时期以国名为氏;诸侯国以邑名为氏;以乡、亭之名为氏;以居住地为姓,如赵、西门、郑、苏等;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以次第为氏,如伯、仲、叔、季等;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以谥号为氏,如戴、召等;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中华姓符》收录有姓氏6363个;明代凌迪知说,自古至今,姓氏将近万数;又有人认为,华人姓氏约有12000个。这些说法,看来都不过分。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全国最大的1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第二大的10个姓是: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第三大的10个姓是: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

寻根追究

移居中山“百姓”繁衍

据中山地方志记载,从历史文物分析,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代香山境内就有人类生息。从秦至隋唐时期,香山人口稀有,居民多以渔盐为生。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有钱、石等姓人氏从南海、番禺迁至黄圃北头村,孟、赵等姓人氏从浙江、江西迁至黄圃灵会村。到唐代,先有彭、关两姓居三乡乌石村,继之有来自沙溪源兴里之汤姓迁三乡白石村,汪、林两姓迁三乡茅湾外埔,不久再有郑、陆、陈等姓人氏迁来。此外,陕西长安人周疆宦迁至张家边神涌建村,李凤腾从五华县迁至环城分花水建村。

南汉后期,由于西、北江改道出海口的积累,加快海岸渐移至今港口和象角一带,宋代渐渐淤浅成黄圃西北部的沙田。当时,北方长期战乱,大批移民南下,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进入香山的高潮,使当时全县人口高达万户,村落增至83个。据有关历史资料,宋代有陈、林、阮、程、简、严、李、欧阳、缪、蔡、高、方、刘、郑、王、黄、罗、余、胡、芦、彭、杜、毛、曹、古、袁、魏、梁、吴、冯、杨、周、黎、马、郭、何、张、徐、汪、温、甘、陆、孔、容、蓝、侯、邓、唐、潘等49姓,分别从南雄珠玑巷、福建莆田和福清县、广西、广州、南海县、新会县、顺德县等地迁来,分布在香山的五桂山周缘,包

括叠石、濠涌、沙涌、长洲、库充、牛起湾、宫花、林屋边、沙岗、雍陌、平岚等地,以及北部的古镇、曹步、小榄、横栏四沙贴边等。

元代,石岐以西的象角和横栏一带的西海十八沙渐淤浅为田,先后有张凤光、谭虔源、谭溪山、陈孟义、萧景春等人以及甘、何、龙、区、五、冉、聂、唐、郑、布、董、蔡、梁等姓人士,分别从福建的福州、福清、莆田等地以及广州简竹园、新会周郡、南雄珠玑巷、东莞大宁、五华长乐、南海、三水、顺德陈村、紫金等地迁来。

明代,香山的经济有所进展,并实行了沙田三年免税的政策,吸引了更多外地农夫前来筑堤围田,加上军队的屯田活动,使得当时的围田数量比宋元两代增加近一倍。同时,北部地区已开展了桑基鱼塘连环生产,农业渐趋发达,石岐已有商号50多家。此时香山形成了较宋代更为大规模的第二次移民进入的高潮。据资料反映,当时有陈、甘、李、刘、梁、许、廖、温、古、杨、叶、马、林、蔡、王、郑、麦、周、潘、张、胡、曾、黄、邓、汤、萧、黎、苏、欧、雷、罗、盛、赵、吴、唐、范、郭、方、汪、孙、龚、朱、卢、伍、阮、吕、曹、彭、毛、冯、蒋、何、左、侯、谭、江、石、詹、岑、韦、柳、柯、崔、颜、章、杜、蒲、苏、樊、韩、区等姓从浙江余姚、山西太原、福建的福州、莆田、福清,本省的广州盐仓街、南雄珠玑巷、江门白石村、曲江布恩都、遂溪迈典村及开平、紫金、新会、五华、东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迁来,同时也有不少有官籍和军籍的人士如小榄罗嫦、盛德华、杨氏等转为民籍,定居于宋元两代时已建立的村落中。

清代,香山滨海地区沙坦积累和河口不断演化,致使原东海十六沙在清末时,除十五村外,各沙均因农成村,因村成市,成为圩市者十余沙。其中最大的圩市是坡头沙之南头圩和浮圩。这时期有甘、练、谭、徐、谢、陆、余、凌、刘、范、林、蔡、杨、贺、梁、黄、王、苏、石、陈、吴、赵、孙、张、叶、曾、易、卢、罗、周、郭、胡、文、杜、何、麦、钟、赖、伍、廖、黎、龙、蓝、关、古、毛、温、邱、吕、骆、巫、姚、崔、高、唐、尹、李、游、袁、许、程、雷、梅、任、彭、简、区、欧、邓、冯、庞、白、潘、方、翁、霍、洪、甯、曹、邹、聂、邝、戚、董、孔、龚等姓,从福建永定、广西桂县、山西霍县以及本省的广州、紫金、梅县、兴宁、五华、增城、恩平、开平、三水、新会、陆丰、鹤山、东莞、佛山、番禺、顺德、南海、南雄珠玑巷等地迁来。

民国时期,又有郭、罗、梁、吴、蒋、卢、杨、黄、赖、马等姓从顺德、东莞迁来。解放后,由当地政府支配成批移民到中山的有高鹤(鹤山、高超两县)、信宜等县人氏。上世纪80年月初期,中山主要姓氏的地域分布状况(图表一)。

据中山市公安局户籍科90年月初的统计,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