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知识纵横贯通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点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规定国体新民主主义性质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相同点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对点训练]1.(2019·衡阳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国家机构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这一文件()A.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化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答案A解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选出,在《共同纲领》中规定的,由此可知这一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对点训练]2.(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A.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B.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社会经济总体上有所增长,邓小平在1975年周恩来病重后才开始全面整顿经济,因此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并非1967-1976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中苏关系已近断交状态,苏联早已停止对华援助,故B项错误;“文革”后期,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可以集中调度有限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过渡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教育1.政治上:1949-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巩固政权;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并走向国际舞台,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化。2.经济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3.思想上: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4.教育上:新中国成立后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确立,另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点训练]3.(2019·陕西省高三二联)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受到个体经济的极大限制。据东北、华北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已出现中农化的趋势……东北局报告说东北农村有1%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华北局报告说,据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典型调查,新富农占总农户的2%。这一现象表明()A.土地改革未改变我国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中的土地集中现象已是非常严重C.迫切实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土改使农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土地改革之后农村出现新的富农,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为此实行农村合作化运动,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新富农现象,并不能说明土地集中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地改革后新阶层的出现,并不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故D项错误。我国科教、文艺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及主要表现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探索中前进(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对点训练]4.(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上学期高三联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陆续公布《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国外影片输入暂行办法》和《电影新片颁发上演执照暂行办法》等法规,其中规定旧片映演必须送电影局影片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发放上映执照方能上映;旧片内容如有妨碍新社会秩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要删剪或禁止上映。上述规定()A.推动了新中国影视业的繁荣B.表明了“双百”方针被中断C.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D.是针对文艺界的拨乱反正答案C解析材料“旧片内容如有妨碍新社会秩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要删剪或禁止上映”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此规定是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社会秩序,顺应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故C项正确。核心素养培优——选择题“干扰项”设计探秘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中,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现介绍几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干扰方式一:添枝加叶“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干扰项分析]本题的干扰项是A项。“消除了”使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20世纪50年代中国并未完全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A项错误。[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无论我们的外交方针、政策如何改变,我们坚持的外交原则始终不变,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A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故C、D两项错误。[启示]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才能”“开始”等具有绝对性或时间限制很强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干扰方式二: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2.(2019·江苏如皋调研)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干扰项分析]B、D两项均与题干无关;干扰最大的是C项,一般修改字词是为表达准确,但本题涉及的字词并非不准确,是文言文与普通百姓的表达习惯不同而易产生距离感,并且不易理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宪法的权威性,而是强调宪法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排除B项;力求表述准确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强调表述平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与社会转型相关的内容,排除D项。[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干扰方式三:舍本求末“舍本求末”(或称主次颠倒)原来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3.(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干扰项分析]本题的干扰项是C、D两项,题材多元化是表象,“弱化政治宣传功能”只是相对而言,不是本质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闻漫画题材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呈现曲折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A项正确。“双百”方针确立于1956年,与材料中“1951-1955年”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与现实环境影响有关,没有涉及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而是强调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排除D项。[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另外,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干扰。干扰方式四:因果倒置(或因果错误)在这类试题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或因果关系表述错误)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关系。4.(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上学期高三联模)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湖南、陕西、四川、广西等地区共审批了11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也搬迁了东部的一些企业,部分项目要求“靠山、分散、隐蔽”。我国采取这一措施的背景是当时()A.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B.“左”倾思想长期得不到纠正C.农业与重工业比例不协调D.面临比较恶劣的国际环境[干扰项分析]A、B、C三项均分析错误;干扰最大的是B、C两项,B项与“靠山、分散、隐蔽”的表述不符合题意;“审批了110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不能解决C项的农业与重工业的比例问题。[答案]D[解析]建设项目的选址,体现了注重安全性,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