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近几年全国及地方高考命题统计:考点要求考题统计(2021—2023)备考建议近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3年4考(选择题4次)考查较多,集中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方面,复习时候关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3年3考(非选择题3次)现代中国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年8考(选择题7次,非选择题1次)考查较多,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上,复习时多关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对外开放结合世界史内容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3年30考(选择题22次,非选择题8次)中共土地政策中共土地政策3年6考(选择题4次,非选择题2次)中共土地政策跨度较大,三年考查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的政策调整,复习时多关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目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2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3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4主题线索提示:线索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下,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随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曲折发展。线索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但也取得很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线索三: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海关税收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象征和保证。近代西方列强通过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攫取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税收权。新中国的成立,从帝国主义手里收回海关税收权,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保障。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线索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封建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抛弃,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新习俗、新风尚、新观念层出不穷。命题分析: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考查,多利用各种史料、图表等创设命题情境,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2)综合考查:命题时可能多角度结合考查。需注意本考点内容与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知识点的联系,以及近代中国经济变动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素养价值: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解释素养。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一、主干知识整合:类型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创建的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是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外商经济鸦片战争后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找商品、资本输出市场。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出现;甲午战争后,大规模建立。促进: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创办近代企业提供技术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不愿中国富强起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洋务经济19世纪60--90年代内忧外患师夷长技以自强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①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②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不改变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一、主干知识整合:类型时间原因表现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影响;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带来的条件主要在沿海地区,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列强争相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沿海向内地扩展;张謇(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1912-1919年)①中华民国建立、临时政府鼓励;②反帝爱国斗争;③西方列强放松侵略。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较快发展(1927-1937年)①民族资产阶级的热情;②反帝爱国运动;③国民政府的努力(法币改革、改订新约、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重重阻碍。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一、主干知识整合:类型时间原因表现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困境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战乱,社会动荡。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美国商品的冲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促使民主党派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合理调整至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合理调整,获得了又一“春天”。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化国营经济的一部分。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2)主要经济成分:二、核心考点突破: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二、核心考点突破:(1)经济形态: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内地城乡,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2)市场观念和意识:洋务运动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出现,向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通领域的现代化迈进;对外贸易呈转好趋势,“商战”初具成效。(3)经济政策:商业思想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商品结构:由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占主导到市场商品种类大增,洋货和机制品充斥市场,形成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商品结构。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5)商人主体的多元化:鸦片战争前,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鸦片战争以后,洋行、买办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6)社会阶层结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部分传统知识分子弃儒从商,投身实业。2.近代中国经济转型: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二、核心考点突破:3.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方式主要史实近代银行建立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其先后在各地设立分行股份制企业19世纪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证券机构出现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大型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二、核心考点突破:(1)特点:①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②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③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④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⑤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⑥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作用: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④处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作用: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二、核心考点突破:5.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社会环境: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1.(2023·全国新课标卷)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变式训练:(高三阶段练习)据如表信息,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行业统计表A.甲午战前列强取得在华设厂权 B.列强在华商业投资重于工业投资C.运输业的增长以水路交通为主 D.列强投资增长阻碍了中国的发展A【解析】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表格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B【解析】1894年到1914年,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分业中贸易业和运输业的资金和比重较大,矿业和制造业的资金和比重较小,说明在华商业投资重于工业投资,B项正确;材料图表无法得出在华设厂情况,排除A项。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2.(2023·山东卷)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变式训练:(河北衡水中学高三阶段考)下表为1914—1936年中国工业新式生产与旧式生产的增长额(1936年币值:亿元)及其比重变化情况。这表明A.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B.民国政府压制近代经济发展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解析】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表格可知甲从1871~1873的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BA【解析】根据材料1914到1936年新试生产年增长率明显高于旧式生产的,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A项正确。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3.(2021·福建卷)如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 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 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变式训练:(吉林长春高三阶段练习)如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这一时期军工企业具有A.官僚资本主义特征 B.半殖民地性质C.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D.政府主导特征【解析】洋务运动。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的主要军工企业资金来源是海关税款,说明的是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C项正确。CB【解析】根据材料数据“海关税款,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是海关税款,说明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即体现了这一时期军工企业具有政府主导特征,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前还未出现,官僚资本出现于1927年,排除A项。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命题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成就的考查,多利用各种史料、图表、数据等创设命题考境主考新中国立期复民经济的措施、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及成就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型均有出现。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国民经济恢复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背景、影响,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2)综合考查:命题时可能多角度结合考查,考查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对比、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3)素养价值: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一、主干知识整合:时间内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3):土地改革,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购统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交通事业: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56-1966-1976):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左”倾错误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交通事业:1965年,北京地铁开工建设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一、主干知识整合:时间内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开放:1980年,设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二、核心考点突破: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代工匠精神

1.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工匠爱国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都浸润着我国优秀工匠们爱国家、爱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于职守、坚守岗位的职业操守。2.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工匠担当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工业落后,工匠勇担责任,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建成南京长江大桥;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等。3.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工匠合作精神。实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互相合作、互相帮助。4.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的品质。5.刻苦钻研,技术革新的工匠创新精神。1.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6年):①市场调节和计划调控并存,国家计划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共同存在。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1956-1978年):①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1978-1992年):①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同时,国家计划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②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私营经济不断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1992年-21世纪初):①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②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次探索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二、核心考点突破:(二)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名称时间背景内容影响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0-19521953-19561958-19781978以来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小农经济难满足工业化需要错误认为提高公有化规模程度可以促进生产力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制度(私有制)将小农土地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

(公有制)提高公有化规模和程度(公有制)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辟道路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超越生产力水平,挫伤积极性,破坏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调动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二、核心考点突破:(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78-198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是“分田单干”;②第二阶段(1985-1992):发展乡镇企业,核心是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本质是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③第三阶段(1993-2005):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本质是把农民从乡村解放出来允许农民在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创业发展;④第四阶段(2006-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二、核心考点突破:(四)1956-1978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五)世界主要经济发展模式。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和时代价值(1)背景:

①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也日益加深。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非常突出,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2)时代价值:

①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②反映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③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④指明了未来世界发展和人类前进的方向。2.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1)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2)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4)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二、核心考点突破:(六)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1.(2023·全国乙卷)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变式训练:(2023·湖南卷)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华社宣传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买了拖拉机,是一种肯定,也释放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继续延续的信号,C项正确。C【解析】考点: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演出盈余的60%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红,使得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这种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C项正确。C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2.(2023·山东卷)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变式训练:(苏州·高三统考)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某一次全国会议上提出∶“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这一主张(

)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B.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有利于我国走市场经济道路【解析】考点:三大改造。可知毛泽东认为国家与工厂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性,A项正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云提出要留用“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旧商人,利用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这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B项正确。BC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成就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3.(2023·湖北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变式训练:(黑龙江校联考一模)1990年到1999年间,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紧急迫降》为代表的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实现了真正的商业化、产业化,并充分借助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运作模式,不断构建新的故事模型。这主要得益于(

)A.我国已全面融入世界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C.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解析】考点:对外开放。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和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项正确。【解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且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因此材料“1990年到1999年间”“并充分借助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运作模式,不断构建新的故事模型”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C项正确。DC考点3: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命题分析: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偏少,多利用各种史料、图表、数据等创设命题情境,主要考查税收变化的趋势、原因及影响。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近代关税变化的趋势、原因及影响仍是考查的重点,关税自主权、个人所得税等新教材知识也需要关注。(2)综合考查:命题时可能多角度结合考查。考查不同时期的关税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出台的背景及意义。(3)素养价值: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考点3: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一、主干知识整合:(一)近现代中国关税:1.晚清时期:⑴变化:①协定关税(或丧失了关税主权;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②列强控制中国海关;重视关税征收(或谋求关税自主)⑵特征:①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际环境变化⑶影响: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关税起不到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一些行业甚至遭到毁灭性打击2.民国时期:①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②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改订新约”运动宣布关税自主。3.中华人民共和国:⑴过程:①颁布专门海关税法,统一全国关税制度;②改革开放后,强化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③1987年,进一步完善关税制度⑵意义: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③增加财政收入。考点3: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一、主干知识整合:(二)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1.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2.实施: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3.退出: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4.重建: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后经过数次修订完善。5.作用:增加财政收人,调节个人收人,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1.认识的变化: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对《南京条约》感到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中国的危害更大。2.出现变化的原因:①鸦片战争时期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未认识到关税主权和治外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不重视,只看到眼前“五口通商”较之前广州一口通商带来了诸多麻烦;②随着中国国门的不断打开,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认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国家主权的破坏远甚于“五口通商”。《南京条约》条款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二、核心考点突破:考点3: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1.(2023·湖南卷)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变式训练:(山西晋中二模)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 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B【解析】考点:抗战时期的税收。在中央苏区曾经开征过的一种税。这种税把商业税、农业税、工业税等合并征收,采用累进税制。主要对剥削阶级征税,对被剥削阶级与劳苦阶层的人民免税,B项正确。【解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征收厘金,但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这就会使督抚势力扩大,进而会造成中央权威的衰落,A项正确。A考点3:近现代中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三、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2.(2021·山东·高考真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B.C.D.变式训练:(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为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项目表,表中信息表明了(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 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解析】考点:一战期间中国的海关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A【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新增的税种都与商品、市场有关系,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于税制改革的要求,B项正确。B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命题分析:高考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较少,多利用各种史料、图表、数据等创设命题情境,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城市化等。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影响仍是高考考查重点。(2)综合考查:命题时可能多角度结合考查,考查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分析变迁的原因及意义。(3)素养价值: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主干知识整合:社会习俗用阳历,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改称呼等等1.商业经营①1865年,英国香港汇丰银行;②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办中国通商银行;③1870S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发行股票;④上海平准股票公司;⑤1900年,香港先施百货公司2.城市化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上海为例,1864年煤气公司,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水平有限,且不平衡3.交通①1881年,唐胥铁路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使用铁路;②1909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③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④1860S中期,“黄鹄号”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⑤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4.西医明末清初传入,影响有限。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主要表现有:①西式医院的建立,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②西医院校建立,培养了西医人才;③引入西方公共卫生措施。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主干知识整合:5.教育①留学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②京师大学堂: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建立,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期间成为“阵地”和重镇。③清华学堂:1911年创建,1912年清华学校,1928年清华大学6.图书馆、博物馆①京师图书馆:1909年始筹,1916年,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建国后叫北京图书馆,1998年叫国家图书馆。②南通博物苑:1905年,张謇,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③国立历史博物馆:1926年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到中国历史博物馆。④故宫博物院:1925年,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7.建国初期模范作用与劳动光荣8.改革开放后①小康社会:人均收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②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社会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建立起来。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核心考点突破:(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外因:鸦片战争后,洋货输入、传教灌输、租界展示、出洋考察以及民众的接受和传播,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民俗的变迁;②政治因素: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的导向;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③经济因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④思想因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传播了近代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⑤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增加,接受新式教育人员的规模扩大;⑥科技因素: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等传人中国。2.特点:①从地域看: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呈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②从过程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③从水平看: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广大农村变化缓慢;④从动力看:社会运动和上层人物的倡导引领起到了推动作用;⑤从趋势看: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核心考点突破:(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影响:①政治: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有利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工业化进程;③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了文明科学的内涵。(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的原因①苏联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深受苏联影响,教育、文学、艺术、电影、服饰、称呼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②劳动光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人们的服饰、婚姻、饮食等方面;③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类票据流行,勤俭持家成为社会时尚;④革命色彩:同志的称呼大行其道,列宁装、绿军装流行,军人为社会所推崇;⑤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城市化步伐加快;注重消除饥饿与粮食安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考点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核心考点突破:(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影响:①政治: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有利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工业化进程;③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了文明科学的内涵。(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的原因①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