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恩平黄冈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孟凡彬阶段特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是中国晚清时期。该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结合材料及图片,阐述晚清社会变化的表现。政治

西方对中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民族危机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经济结构变动——逐步解体与融入世界;求强求富——洋务运动与实业救国。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迈向近代化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学习器物与仿行制度。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经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到三民主义思想社会生活西方饮食、婚俗习惯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婚俗观念能力提升——从全球观思考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原因近代化的工业文明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完成殖民扩张自然经济为主封建化的农耕文明君主专制达到高峰闭关锁国外交政治经济西方中国外因: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对外侵略不断扩张内因:清政府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视角一: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导火线道光皇帝VS英军1842《南京条约》开始沦为1856,二鸦拒绝修约咸丰VS英法联军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加深1894,甲午战争朝鲜东学党起义光绪皇帝VS日本丰岛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光绪皇帝VS八国联军1901《辛丑条约》完全沦为视角一:屈辱史《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关税中国说不算《天津条约》公使驻京,十口通商舰船入江,游历通商《北京条约》天天九八《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和台澎

《辛丑条约》赔款白银四亿五,东交民巷不许住,拆除炮台守铁路,反帝官员永不录,总理衙门外务部。1840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割地赔款开埠其他香港岛2100万元广厦福宁上关税协定权口岸租土地九龙司英法各800万两10口+天津公使入京外民游历经商传教沿江通航其后设总理衙门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俄德法干涉还辽)2亿两苏杭沙重口岸设厂免内地税4.5亿两,本息9.8亿禁止反帝外务部使馆区驻兵商品输出资本输出19C中19C末20C初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反侵略反帝中华民族的危机器物制度天朝的危机视角一:屈辱史温故知新: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影响?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年代法、美、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方式: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纪初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1)侵华特点视角一:屈辱史温故知新: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影响?(2)双重性影响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视角一:屈辱史温故知新:如何全面认识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列强侵华是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本目的是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列强侵华呈现出阶段特征。两次鸦片战争反映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打开市场、商品输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3)除经济和军事政治侵略外,列强还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4)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受掠夺,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近代化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国在沉沦中缓慢进步。1.鸦片战争前夕,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中英印三角贸易圈。从商品种类可以看出:英国输出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输出茶叶和丝绸等初级产品,输入以鸦片为主,反映了清朝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下面是19世纪30年代亚洲地区某种贸易的“三角关系”示意图。该图能够反映出()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B.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D.中英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2.(2021·广东卷)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解析:鸦片战争后的50年中,产棉少的一些地区买洋纱多,而传统产棉区,买洋纱少,体现了洋纱园中国不同地区本土棉纱价格不同,洋纱面临的竞争力不同,因此销售情况也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并非要反映自然经济解体的问题,否则按材料应该是内地解体程度要比沿海快,故A项错误;上海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取代广州的贸易地位,迅速发展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3.1842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总值为96.9万英镑,此后增长至1845年的239.5万英镑;1845年中英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1864-1894年中国自英国进口值占进口总值的比重低为82%、高为95%,对英国出口值占出口总值比重低为53%,高为87%。这一现象反映出A.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得以解体B.中英之间的贸易是平等的、健康的C.中国是英国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国家D.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抢占中国市场从题干数据来看,鸦片战争后,英国迅速抢占中国市场,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不是自然经济的解体,A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材料无法判断中英之间的贸易是否平等健康,且据史实,此时中英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排除B项;题干也说明不了中国是英国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国家,排除C项。视角2:抗争史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

刘铭传、冯子材抗法北洋水师黄海海战、刘永福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1、人民群众的抗争史视角二

抗争史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时局的努力洋务运动(1)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教育(3)评价①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②局限: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清末新政(1)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①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②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③评价: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预备立宪运动①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②时间:1906年9月-1911年。③概况: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④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地主阶级视角2抗争史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时局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2)过程:金田村起义一占领武昌一占领南京一北伐、西征一天京变乱一浦口、三河大捷一安庆战役一天京运动天国太平陷落。(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都未能实施。(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义和团运动(1)背景: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口号:“扶清灭洋”。(3)结果: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运动(4)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农民阶级视角2抗争史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时局的努力维新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公车上书”(拉开了序幕)一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始)“百日维新”(变法高潮)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3)评价: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发展: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3)结果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②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性质: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资产阶级考向1清朝统治者新政的目的(知识)(2022·山东高考)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新政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创办一批近代企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说明清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A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排除B;洋务派主张“以兵强国、以商求富”,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排除C;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除D。真题练3(2023·广东卷·7)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B项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排除A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日本殖产兴业是建立官营工厂,扶持民营企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指导之下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考向2清末预备立宪(能力)(2023·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期间,地方士绅和谘议局“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说明士绅阶层的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如预备立宪骗局等,造成了立宪派的离心,并未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谘议局只是行使其建议权、监督权,并没有架空督抚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仅指出了地方士绅的请求,并未体现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排除C项。考向3经济发展推动民主革命的开展(素养)(2021·湖南高考)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较发达,结合史实武汉工业基础较好,资本主义发展较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根据材料“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只能看出汉口商业发达,并不能得出航运业发展水平超过上海,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错误;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故C错误。考向4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2021·山东高考)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由题干材料“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以判断戊戌变法的缺陷是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据所学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康有为等改革者没有实际经验,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故选:D。视角三

沉沦与上升1912-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和阶级等因素也在不断增长。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深渊至到了谷底,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社会“沉沦”。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渐渐走出“谷底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星,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向上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摘编自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历史样类(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并说明选择“谷底”这一时段的理由。18401860189519011912191919211927193719451949理由:《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统治黑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深渊至到了谷底,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社会“沉沦”。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渐渐走出“谷底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星,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向上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摘编自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历史样类(2)据材料,分析“上升”时段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结果的认识。积极因素: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民主(阶级)意识的觉醒。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历程中国

西方时期19C60—90S19C90—20C初1915年开始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14C—18C17C—18C18C—19C末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器物技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化晚于西方变革顺序正好相反特点

从学习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内因)列强的侵略(外因)视角三:中外近代化历程视角三

近代化认知深化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生产模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形成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经济政策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视角三

近代化认知深化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解释——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与局限(1)作用①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②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③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④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2)局限①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