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
专题精讲
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氢气质量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铁中逐滴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A(酸不足)
分析方法:
⑴明确横纵坐标信息。
(2)看曲线陡缓,确定反应速率。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曲线越陡。
三种金属活动件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Fe。
⑶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
①酸不足: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
②酸足量: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由金属决定。公式:m(H2)=
m(金属)X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图A、图B中最终牛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Mg=Al=Fe、
Al>Mg>Feo
2,横坐标为酸或金属,纵坐标为氢气质量
CD
类型1向等质量的镁、锌、铁中分别滴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
过量。
分析方法:
⑴明确横纵坐标信息。
⑵确定不同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①刚开始反应时,酸不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此时三种金
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g=Zn=Fe。
②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酸过量,金属被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
属的质量决定,最终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Mg>Fe>Zn。
类型2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屮分别加入镁、铁、锌三种金
属至过量。分析过程,参考“类型1”。
特别提醒通过图C、图D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出镁、锌、铁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跟踪训练
1.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
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
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Y<Z生成氢气的质量/g
B.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Z
C.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Z>X
D.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Z<Y
名力4匚'圧nA丄亠£—4厶中冃.金属的质量X金属的化合价人『圧豆
斛析:选D。A.生成氧气的质堇=一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一,生属质重
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Y>Z,但是金属的化合价未知,故无法判断相对
原子质量的大小,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Y>Z,不符合题意;C.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
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X排
在氢后,Y、Z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Z反应速率快,说明在金属活动性
顺序里,Y、Z排在氢前,且Z比Y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
>Y>X,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ZVY,氢气中的氢
元素完全来自稀硫酸,故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Z<Y,符合题意。
2.取一定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等量盐酸中,生
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如图(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
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A>B
B.叫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C.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D.恤时,盐酸均没有剩余
解析:选D。A.此图像是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图像,无法体现
金属的活动性,选项错误;B.由题图可知,如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选项错误;C.由题图可知,产生等量的氢气,所消耗金属的质量:B>A,
山亠之£4厶中冃金属的质量X金属的化合价人口附左且丄口受入
生成氢气的质堇=一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近属的质重相寸,近属的
化合价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故相对原
子质量:AVB,选项错误;DM2时,不再产生气体,表示盐酸已反应完,
选项正确。
3.向盛有〃g铜、锌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加
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11SO4剩余固体质量/g
a\
B.N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M
入P
C.N-P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b------------------•——
)--------------------------
D.该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一份g稀硫酸质量/g
解析:选C。A.金属的活动性:锌>氢>铜,只有锌和硫酸反应,反应产
生硫酸锌和氢气,因此M点时锌剩余硫酸不足,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说法正确;B.N点时,全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则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
到最大,说法正确;C.N点时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硫酸
锌溶液,P点时所加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锌和硫酸,溶液
显酸性,pH<7,N-P点时,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说法错误;D.根
据A项的分析可知,锌完全反应,8是铜的质量,则锌的质量为(。一A)g,说
法正确。
4.烧杯屮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g,向其屮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
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
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A.加入VimL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八剩余固体质量/g
B.加入V2mL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FeCl3和ZnCh
C.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o匕v2
D.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2g稀盐酸的体积/mL
解析:选B。A.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
稀盐酸,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再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氢气,故加入XmL稀盐酸时,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中不含
锌,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B.加入V2mL稀盐酸时,铁恰好完全反应,溶
液中的溶质为Fed?和ZnCj结论错误,符合题意;C.两个反应均属于一种
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均属于置
换反应,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D.假设混合物全是锌,设生成的氢气质
量为工,则:
Zn+2HCl==ZnCl2+H2f
652
mgx
京=広,解得%=工g,假设混合物全是铁,设生成的氢气质量为y,贝U:
Fe+2HCl==FeCl2+H2t
562
mgy
京=広,解得尸费g,而烧杯屮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反应屮
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养g,大于罢g,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ZoOJ
5.某实验小组在相同条件下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装置如
图1,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溶液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幕质里稀硫酸金属粉末质量
①含H2s。49.8g6.5g铁
②含H2s049.8g6.5g锌
③含H2s。49.8g6.5g镁
温度传感器
探头
稀硫酸
金属粉末
图1
A.实验①对应图2屮曲线a
B.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②有金属粉末剩余
C.实验③能产生的氢气大于0.2g
D.图2说明金属越活泼,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析:选D。A.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相同的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
强,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Mg>Zn>Fe,故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
,故A不符合题意;
B.Fe+H2SO4===FeSO4+H2t,
5698
所以9.8g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5.6g;
Zn+H2SO4===ZnSO4+H2t,
6598
所以9.8g硫酸消耗锌的质量为6.5g;
Mg+H2SO4===MgSO4+H2f,
2498
所以9.8g硫酸消耗镁的质量为2.4g;故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③有金属粉
末剩余,故B不符合题意;C.由B项分析可知,实验③中镁过量,酸不足,
故能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Mg+H2SO4===MgSO4+H2f,
982
9.8g0.2g
故C不符合题意;D.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由图2
可知,金属越活泼,温度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故D
符合题意。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氢气的质量/g
沉淀的质量/g
Mg
Zn
。稀盐酸的质
量/g固体的质量/g稀硫酸的质量/g
AcD
A.向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镁、氧化镁固体
D.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s
解析:选D。A.Zn+2HCl===ZnCl2+H21,Mg+2HCl===MgCb+H2个,
且相对原子质量Zn>Mg,向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
酸,最终盐酸过量,故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大,不符合题意;B.一定温度
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少,由于反应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质继续析出,
溶质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