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模拟卷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1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模拟卷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2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模拟卷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3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模拟卷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4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真题模拟卷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分)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2.(2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描述“政治结构”指的是()A.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B.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 D.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3.(2分)《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中提到: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C.促进了西域地区经济发展 D.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4.(2分)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一语使用了中国古代的两种纪年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 B.公元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C.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民国纪年法5.(2分)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6.(2分)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7.(2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9年,带动了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材料所述史事()A.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D.增进中国同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往来8.(2分)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9.(2分)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10.(2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外部势力入侵新疆,时任陕甘总督以“尺寸不可让人”的报国精神,最终率军收复了沦陷13年之久,占国土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材料中的这位“陕甘总督”是()A.张之洞 B.曾国藩 C.林则徐 D.左宗棠11.(2分)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12.(2分)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乙点到丙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经济建设缺少计划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13.(2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表所示西方航海家应是()姓名生卒年相关史事FerDinanDMagellan1480﹣1521船队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他叫它“太平洋”。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14.(2分)如图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爆发15.(2分)耶鲁大学美国史教授大卫•布莱特指出,北方的停战协议并没有解决内战的重要问题,19世纪中期的内战结束150年后,美国人仍在当初的一些问题上持续斗争。作者意在说明美国()A.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B.两党治国理念趋同 C.奴隶制度死灰复燃 D.种族歧视依旧存在16.(2分)世界上第一车水线的建成,使车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生产成本大大低,T型车的定价从最初的850美元逐步下降,最低的时候降到了每辆260美元,低廉的价格刺激了普通美国人购买汽车的欲望。当时为流水线生产汽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17.(2分)下表是《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该表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项目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英32%31德13%24法10%42美23%15A.爆发原因 B.双重性质 C.曲折过程 D.惨烈后果18.(2分)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后,列宁进行的调整是()A.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实行农业集体化19.(2分)如图是二战时期英国的宣传海报,图中的文字为“FREEDOMSHALLPREVAIL(自由将要战胜)。此宣传海报意在()A.揭露德国法西斯侵略罪行 B.彰显英国是最主要的反战国家 C.表明英国坚定的反共立场 D.号召盟国团结以唤起战争斗志20.(2分)一位同学围绕教材主题进行线上学习,查找“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材料。他学习的主题应是()A.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21.(2分)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这表明()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经济全球化影响扩大 C.国际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2.(2分)微标中的线条构成了桥形轮廓,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安全、互惠、合作、共赢 C.改革、创新、挑战、竞争 D.和平、发展、绿色、环保23.(2分)2021年9月,“工匠精神”被纳入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传承着“工匠精神”的湖南名人是()A.李冰 B.蔡伦 C.毕昇 D.蒯祥24.(2分)近代以来就有“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的俗语,新中国的十位开国大将中湖南籍的占60%。而其中的一位尤其善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被誉为“无冕元帅”。他是()A.陈赓 B.谭政 C.粟裕 D.肖劲光二、非选择题(25题13分,26题15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计52分。)25.(13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安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摘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二:元朝皇帝信奉喇嘛教,尊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因而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宣政院兼领吐蕃之地,下设三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清朝的西藏政策发端于顺治时期,发展完善于康熙、瘫正两朝,至乾隆年间基本实行,大致经历了从依赖西藏世俗贵族治藏到以驻藏大臣为主并会同达赖、班禅办理藏务的变化过程………1653年(顺治十年)皇帝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其在西藏的宗教领袖地位,赐给金册、金印。——摘自杨恕《评清朝的西藏政策》材料四: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1)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往的哪一史实?从中体现出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直接管辖西藏地区各项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加强西藏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知识,说明西藏得以“步入现代文明”,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重要政治制度?(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26.(15分)“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如图)。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提高企业活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摘编《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现代企业”,并简析洋务运动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该阶段“面粉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3)改变了材料三中的落后现象,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措施实施后在交通运输业取得重要成就。(4)根据材料四,指出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要实现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5)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为实现“实现中国梦”应该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左边的石柱浮雕表现的是某位国王从太阳神沙马什那里获得王权的情景,浮雕下面刻有四千行某法典的条文,右边是浮雕下面的部分法典条文。材料二: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法典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规定动产或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法典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体现——契约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条文。——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某法典”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的的重要地位。(2)材料二中,威廉接受的“基本原则”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法律文献颁布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典”体现的重要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典”颁布的重大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1)材料中的“三位伟人”分别创立了不同的理论,如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请问孙中山和邓小平分别创立了什么理论成果?(2)假如你是“中国少年讲述中国故事”活动的选手,请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中任选一个主题(或在主题内任选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写一篇讲解词。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2分)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故选:D。2.(2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描述“政治结构”指的是()A.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B.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 D.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为切入点,考查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由材料一“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秦朝的历史状况。材料中的“政治结构”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3.(2分)《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中提到: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C.促进了西域地区经济发展 D.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材料“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体现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促进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正确;A是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排除;C说法片面,排除;当时中国与欧洲的往来属于间接交往,D排除。故选:B。4.(2分)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一语使用了中国古代的两种纪年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 B.公元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C.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就是用来纪年的名号。永和是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就是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指中国传统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岁在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故A正确;公元纪年把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颁布,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故选:A。5.(2分)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解答】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选:D。6.(2分)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读懂表格是关键。表格说明了南方的户数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主要考查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解答】A、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C、城市经济活跃也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D、民族融合加强依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故选:A。7.(2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9年,带动了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材料所述史事()A.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D.增进中国同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到达地区、意义等相关史实。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解答】根据材料“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可知,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故A正确;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大西洋,故B错误;明朝时期国力强大,并不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故C说法错误;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是非洲,没有到达欧美国家,故D错误。故选:A。8.(2分)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评价为依托,考查《红楼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可知,这部书是《红楼梦》。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故选:D。9.(2分)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官僚资本极度膨胀【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可以得出近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手工业者的生存环境恶化,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生活艰辛。故选:B。10.(2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外部势力入侵新疆,时任陕甘总督以“尺寸不可让人”的报国精神,最终率军收复了沦陷13年之久,占国土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材料中的这位“陕甘总督”是()A.张之洞 B.曾国藩 C.林则徐 D.左宗棠【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解答】“陕甘总督”是左宗棠。依据“最终率军收复了沦陷13年之久,占国土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至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占领新疆、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西北形势危急。钦差大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清兵挺进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利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D项正确;张之洞是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林则徐是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这三人都不是“陕甘总督”,排除ABC项。故选:D。11.(2分)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相关知识。【解答】依据题干内容: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可知识对红军长征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进行了长征。故选:C。12.(2分)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乙点到丙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经济建设缺少计划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乙点到丙点即1956﹣1960年的农业生产大幅下降,出现图中乙点到丙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故选:B。13.(2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表所示西方航海家应是()姓名生卒年相关史事FerDinanDMagellan1480﹣1521船队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他叫它“太平洋”。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提取关键词找出人物。【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西方航海家”“船队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他叫它‘太平洋’”,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于1519到1522年,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是正确的,所以A项正确。B项于1497年到1498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于1487年到1488年到达非洲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14.(2分)如图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爆发【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题干关键信息“1848年”。【解答】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仔细观察图示,①处是1848年;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分)耶鲁大学美国史教授大卫•布莱特指出,北方的停战协议并没有解决内战的重要问题,19世纪中期的内战结束150年后,美国人仍在当初的一些问题上持续斗争。作者意在说明美国()A.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B.两党治国理念趋同 C.奴隶制度死灰复燃 D.种族歧视依旧存在【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南北矛盾不可调和是因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南北战争中已经解决,废除了奴隶制,巩固了南北统一,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两党治国理念趋同,并且两党治国理念趋同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C项;根据题干“北方的停战协议并没有解决内战的重要问题”“150年后,美国人仍在当初的一些问题上持续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没能解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直到今天种族歧视仍然存在,美国人仍在为此而斗争,因此,其意在反思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D项正确。故选:D。16.(2分)世界上第一车水线的建成,使车生产效率迅速提高,生产成本大大低,T型车的定价从最初的850美元逐步下降,最低的时候降到了每辆260美元,低廉的价格刺激了普通美国人购买汽车的欲望。当时为流水线生产汽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莱特兄弟【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重点掌握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解答】依据所学知识,1913年,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大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B项正确;斯蒂芬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蒸汽机车,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德国人卡尔•本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飞机,他们与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不符,排除CD项。故选:B。17.(2分)下表是《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该表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项目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英32%31德13%24法10%42美23%15A.爆发原因 B.双重性质 C.曲折过程 D.惨烈后果【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解答】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主要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工业发展与殖民地面积之间并不协调,英法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落后于美德,但殖民地面积远超美德,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项正确;图表信息未涉及战争性质、过程及结果,排除BCD项。故选:A。18.(2分)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后,列宁进行的调整是()A.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实行农业集体化【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词“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自1914年到1920年,战争一直不断,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暴动,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粮食产量大幅度上涨。故选:B。19.(2分)如图是二战时期英国的宣传海报,图中的文字为“FREEDOMSHALLPREVAIL(自由将要战胜)。此宣传海报意在()A.揭露德国法西斯侵略罪行 B.彰显英国是最主要的反战国家 C.表明英国坚定的反共立场 D.号召盟国团结以唤起战争斗志【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背景,注意题干图片的正确识读。【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期,各国各自为战,法西斯国家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许多国家深受其害。在此背景下,走向联合成为反抗法西斯的重要一步。结合图中文字可知,此海报意在号召盟国团结以唤起战争斗志,共同反抗法西斯的侵略,故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法西斯国家罪行,也没有提及英国的反共立场,也没有强调英国是主要反战国家,排除ABC项。故选:D。20.(2分)一位同学围绕教材主题进行线上学习,查找“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材料。他学习的主题应是()A.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的相关史实。【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召开了亚非会议;非洲进行民族独立运动,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拉美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斗争,巴拿马最终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据“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材料可知,这位同学学习的主题应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1.(2分)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这表明()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B.经济全球化影响扩大 C.国际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表明美国的“与中东‘合作’”,只是一句空话,其实是实行强权政治,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战的内容,排除A;材料属于政治内容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材料中看不出,排除D。故选:C。22.(2分)微标中的线条构成了桥形轮廓,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安全、互惠、合作、共赢 C.改革、创新、挑战、竞争 D.和平、发展、绿色、环保【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这一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因此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经济向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材料“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出时代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A项正确;安全不符合“G20”精神,排除B;“改革、创新、挑战、竞争”“和平、发展、绿色、环保”也不符合“G20”精神,排除CD。故选:A。23.(2分)2021年9月,“工匠精神”被纳入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传承着“工匠精神”的湖南名人是()A.李冰 B.蔡伦 C.毕昇 D.蒯祥【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蔡伦是古代湖南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东汉桂阳郡(今湖南郴州)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B正确;李冰是山西运城人,排除A;毕昇是湖北英山县人,排除C;蒯祥江苏吴县人,排除D。故选:B。24.(2分)近代以来就有“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的俗语,新中国的十位开国大将中湖南籍的占60%。而其中的一位尤其善于大兵团作战,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被誉为“无冕元帅”。他是()A.陈赓 B.谭政 C.粟裕 D.肖劲光【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粟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可知,开国十大将中,粟裕排第一位,人称“无冕元帅”,指挥过孟良崮战役等许多经典战役,C项正确;陈赓主要参加南昌起义,排除A项;谭政主要参加了秋收起义,排除B项;肖劲光主要成就是领导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二、非选择题(25题13分,26题15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计52分。)25.(13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安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摘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二:元朝皇帝信奉喇嘛教,尊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因而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宣政院兼领吐蕃之地,下设三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清朝的西藏政策发端于顺治时期,发展完善于康熙、瘫正两朝,至乾隆年间基本实行,大致经历了从依赖西藏世俗贵族治藏到以驻藏大臣为主并会同达赖、班禅办理藏务的变化过程………1653年(顺治十年)皇帝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其在西藏的宗教领袖地位,赐给金册、金印。——摘自杨恕《评清朝的西藏政策》材料四: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1)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往的哪一史实?从中体现出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直接管辖西藏地区各项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加强西藏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知识,说明西藏得以“步入现代文明”,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重要政治制度?(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机构:宣政院;意义: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3)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等。(其中一例即可)(4)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融合。【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元朝宣政院的设置以及意义、清朝前期为加强西藏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具体史实。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2)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3)根据材料“大致经历了从依赖西藏世俗贵族治藏到以驻藏大臣为主并会同达赖、班禅办理藏务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为加强西藏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有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等。(4)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得以“步入现代文明”,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同等的民主权利,并且使少数民族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5)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融合;祖国统一是主流;各民族平等、友好、共同繁荣等。故答案为:(1)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机构:宣政院;意义: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3)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等。(其中一例即可)(4)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融合。26.(15分)“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如图)。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提高企业活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摘编《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现代企业”,并简析洋务运动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该阶段“面粉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3)改变了材料三中的落后现象,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措施实施后在交通运输业取得重要成就。(4)根据材料四,指出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要实现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5)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为实现“实现中国梦”应该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答案】(1)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等。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铁路等。(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要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分析】本题以“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为探究主题,考查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创办的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根据材料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3)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党和政府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建设,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在交通上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铁路等。(4)根据材料“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提高企业活力”表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根据材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表明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青少年为实现“实现中国梦”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等。故答案为:(1)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等。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铁路等。(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要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左边的石柱浮雕表现的是某位国王从太阳神沙马什那里获得王权的情景,浮雕下面刻有四千行某法典的条文,右边是浮雕下面的部分法典条文。材料二: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法典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规定动产或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法典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体现——契约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条文。——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某法典”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的的重要地位。(2)材料二中,威廉接受的“基本原则”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法律文献颁布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典”体现的重要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典”颁布的重大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答案】(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文献:《权利法案》。核心内容:限制王权。意义:使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3)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影响:在一定程度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影响后世民法的制定)。(4)认识: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或法律服务于统治者);近代资产阶级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法治本质是人治;从人治到法治经历了长期过程;法律具有规范社会秩序、协调矛盾的价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彰显公平正义;遵守法律,敬畏法律。【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石柱顶部浮雕表示出“君权神授”思想,法典文字为楔形文字,因此此法典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根据材料二“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原则来源于《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体现在由至高无上到受到法律制约,因此《权利法案》的核心思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