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_第1页
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_第2页
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_第3页
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_第4页
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1.1英国衡平法的历史背景与起源英国衡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其发展与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的建立和演变密切相关。衡平法作为一种补充普通法(CommonLaw)的法律体系,其核心在于强调公平与正义,尤其是在那些普通法无法提供有效救济的案件中。在12世纪,随着英格兰王国的中央集权化进程,国王需要一种机制来监督和指导普通法法院的判决,确保法律的执行符合王室的利益和国家的需要。大法官法院应运而生,起初作为国王的文书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文书和王室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法官法院开始介入法律争议的解决,特别是在那些普通法难以提供明确答案的案件中,大法官通过行使国王的特权,运用“衡平”原则来做出裁决。衡平法的原则和普通法的原则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普通法依赖于先例和严格的法律程序,而衡平法则更注重个案的公平性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衡平法的发展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使得法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和人们的需求。大法官法院在衡平法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法律实践和裁决,大法官法院逐渐确立了衡平法的原则和程序,如“衡平补救”(equitableremedies)和“清洁心”(cleanhands)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实践不仅丰富了英国的法律体系,也对后来的普通法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衡平法的历史背景与起源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它与大法官法院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了中世纪英格兰法律体系的演变和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1.2大法官法院在衡平法形成中的核心地位确立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在英国早期衡平法的形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法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国王的私人法庭,处理那些普通法法院无法解决的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法官法院逐渐发展成为衡平法的核心机构,其裁决和原则成为衡平法体系的基础。大法官法院的核心地位首先体现在其司法管辖权的独特性。与普通法法院不同,大法官法院处理的案件更多地涉及道德和公平的问题,而非仅仅是法律条文。这种司法管辖权的特色使得大法官法院能够在普通法体系之外提供一种补充,尤其是在处理土地、信托、婚姻和家庭关系等复杂案件时。大法官法院的法官——大法官(Chancellor)——在衡平法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法官通常由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或国王的顾问担任,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还拥有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在审理案件时,大法官不仅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则,还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公平原则,这使得衡平法成为一种灵活、适应性强的法律体系。大法官法院的裁决和原则被系统地编纂和整理,成为衡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裁决和原则被称为“衡平法规则”(rulesofequity),它们与普通法规则并行,共同构成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大法官法院的这些裁决和原则,如信托责任、公平正义等,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法官法院在英国早期衡平法的形成中确立了其核心地位。通过其独特的司法管辖权、大法官的个人品质以及衡平法规则的系统编纂,大法官法院不仅为衡平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1.3文章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历史追溯与理论建构:通过对英国早期衡平法的系统梳理,本研究旨在揭示其作为普通法体系内一种补充性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内在逻辑。衡平法的产生是对普通法局限性的直接回应,其发展史不仅反映了英国社会经济变迁对法律需求的推动,也展现了法律理念从形式主义向实质正义的演进。通过深入剖析大法官法院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文章将进一步丰富对衡平法起源与早期形态的认知,为理解现代英美法系中的衡平原则与救济机制提供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司法制度与程序创新:大法官法院作为衡平法的孕育地与主要实践场所,其独特的诉讼程序与救济手段对英国乃至全球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将详尽考察大法官法院的组织结构、案件受理范围、裁决原则与具体操作规程,旨在揭示其如何通过灵活且注重个案公平的司法实践,打破了普通法的某些形式主义束缚,开创了诸如禁令、信托等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衡平救济手段。这种对早期衡平司法制度的细致描绘,有助于揭示司法创新如何响应社会需求并推动法律体系的现代化。法治精神与社会价值:衡平法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对公平、正义与良知的不懈追求,这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义。大法官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秉持“衡平”原则,力图超越机械适用法律条文,实现个案的实质公正。通过对大法官法院案例的分析,本文将探讨这些判例如何塑造了衡平法的伦理内涵,进而影响了社会对公正司法的期待与理解。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衡平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独特价值,也为当今法律体系如何在尊重成文法的同时兼顾个案正义提供了历史镜鉴。比较法与法律移植视角:英国衡平法的形成与发展对全球法律体系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采纳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本研究将大法官法院置于国际法律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分析其司法实践与衡平原则如何被其他国家借鉴、吸收与本土化,从而深化对法律移植过程中文化适应性与制度创新性的认识。这对于理解不同法系间的互动、法律全球化现象,以及在构建本国法治体系时如何取长补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一文,旨在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揭示衡平法在英国早期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提炼其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为当代法律理论研究、司法改革实践以及全球法律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2.1衡平法的概念与特征英国衡平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渊源,起源于14世纪末期,它是对传统普通法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衡平法(Equity)这一概念根植于对法律公正性的深度追求,强调实质正义和个案正义,旨在弥补普通法规则在处理具体纠纷时可能产生的僵化和不公。它以“正义、良心和公正”的基本原则为核心,倡导在法律裁决中体现“自然理性”和“自然正义”。衡平法的兴起与发展与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密切相关。大法官法院并不受限于普通法严格的令状制度与形式主义,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案件,为那些在普通法框架下无法得到救济的诉求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程序简便灵活:衡平法诉讼程序相较于普通法更为简便和灵活,注重迅速、经济地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允许更加便捷的救济方式。实质正义优先:衡平法注重实质正义,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允许法官在遵循一般法律原则的同时,依据公平、良知和个案的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补充性和矫正性:衡平法的功能在于弥补普通法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财产权益分配、信托关系、合同履行以及其他涉及个人权益保护的领域,当普通法无法提供充分救济时,衡平法则能提供额外的补救措施。大法官的权威:在早期的英国法律体系中,大法官作为衡平法的象征和执行者,其发布的命令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体现了衡平法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英国早期的衡平法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机制,在大法官法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为一种与普通法平行而又互补的法律体系,不仅丰富了英国法律的内容,也对整个英美法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2衡平法与普通法的关系辨析衡平法与普通法在英国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互补的角色。普通法,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是通过法官的判决和习惯法逐渐形成的一套法律规则体系。它强调先例原则(staredecisis),即法官在裁决案件时需参考以往的案例。普通法的特点是具体、明确,侧重于形式和程序,有时可能因为过于僵化而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相比之下,衡平法则起源于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法律体系。衡平法的核心原则是“衡平是公平的公主”(Aequitasestreginajustitiae),强调公平、正义和善意。大法官法院的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公平则来做出裁决,而不是严格依赖先例。衡平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辨析。两者在法律来源上有所不同。普通法主要来源于司法判例和习惯法,而衡平法则更多地依赖于大法官的裁量权和道德原则。在适用范围上,普通法适用于广泛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而衡平法则主要处理那些普通法难以解决的复杂或不公正的情况。在法律程序上,普通法的程序较为严格和固定,衡平法则更加灵活和非正式。尽管两者在历史上曾存在竞争和冲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法律体系逐渐实现了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融合。特别是在1873年和1875年的司法改革之后,大法官法院与其他普通法院合并,两者的程序和原则得到了整合和统一。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法律体系的效率,也增强了法律的公正性和适应性,使得英国法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民的需求。2.3衡平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衡平法(Equity)是英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中世纪的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它与普通法(CommonLaw)并列,构成了英国法律体系的两大支柱。衡平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平正义(EquityActsinPersonam):衡平法强调对个体的公平对待,尤其是在普通法无法提供救济的情况下。它通过对人的行为而非对物的控制来实现公平,例如,通过颁布禁令(injunctions)或特定履行令(specificperformance)来纠正不公平的行为。补充普通法(SupplementarytoCommonLaw):衡平法并不是要取代普通法,而是作为其补充存在。当普通法的规定无法满足公平正义的要求时,衡平法提供了额外的法律途径。例如,普通法中的“胜诉方支付全部费用”原则在衡平法中得到了修改,以确保败诉方不会因为诉讼费用而受到不公。灵活性与适应性(FlexibilityandAdaptability):衡平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大法官法院的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运用衡平法的原则来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判决。这种灵活性使得衡平法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和新兴法律问题。重视意图与良心(RegardforIntentandConscience):衡平法强调对当事人真实意图的尊重,以及法官在裁决时的良心和道德考量。这意味着在衡平法中,法官不仅要考虑法律条文,还要考虑道德和伦理因素,以确保裁决的公正性。救济的多样性(DiversityofRemedies):衡平法提供了多种救济方式,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公平正义需求。除了前述的禁令和特定履行令,还包括信托(trusts)、衡平法下的赔偿(equitablecompensation)等。这些救济方式使得衡平法能够针对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3.1大法官法院的设立与早期职能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作为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司法机构,其设立与发展对于英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大法官法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当时作为王室的秘书机构,主要负责处理国王的文书工作以及一些特殊的法律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法官法院的职能逐渐扩展。它开始处理一些普通法院无法解决的案件,尤其是那些涉及道德和公平原则的案件。这是因为普通法院主要依据成文法和先例进行判决,而大法官法院则更注重公平和正义的原则,通过衡平法(Equity)来弥补普通法的不足。大法官法院的法官,即大法官(LordChancellor),通常是国王的重要顾问,并且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大法官不仅负责司法工作,还涉及立法和行政事务,这使得大法官法院在中世纪英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早期,大法官法院的设立和职能的发展,反映了英国社会对于法律和司法公正需求的变化。它不仅为那些在普通法院无法得到公正裁决的人提供了救济,还推动了英国法律体系向更加复杂和成熟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法官法院的职能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英国司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2大法官法院行使衡平管辖权的历程大法官法院,作为英国衡平法的核心机构,其行使衡平管辖权的历程源远流长,深刻反映了英国法律体系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早期,大法官法院主要处理一些普通法院不予受理或难以处理的案件,例如涉及信托、遗嘱、地产权益等复杂案件。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公平正义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一种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法律解决方案。大法官法院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衡平管辖权,以弥补普通法在某些领域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法官法院的衡平管辖权逐渐扩展,涉及到了更多的案件类型和法律问题。例如,在商业领域,大法官法院通过行使衡平管辖权,为商业纠纷提供了更为公正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在知识产权领域,大法官法院也通过行使衡平管辖权,保护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大法官法院在行使衡平管辖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这种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使得大法官法院的衡平管辖权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大法官法院行使衡平管辖权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法官法院不仅为英国的法律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3.3大法官法院对衡平法案例的创制与累积在探讨英国早期衡平法的形成与发展时,大法官法院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章节将重点分析大法官法院在衡平法案例创制与累积方面的贡献,从而揭示其在英国法律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早期,其最初的职能主要是作为国王的私人秘书处,负责处理与皇家特权相关的文件和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当普通法法院(CommonLawCourts)在处理某些类型的案件时显示出局限性时,大法官法院开始承担起解决纠纷的司法职能,逐渐发展成为衡平法的核心机构。大法官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创新能力。由于普通法法院严格遵循先例和形式主义,导致许多案件无法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大法官法院则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依据“衡平”(equity)原则处理案件,即在确保法律公正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裁决。这种做法为衡平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法官法院的法官们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简单地遵循先例,而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创造性地作出裁决。这些裁决逐渐累积形成了一系列的衡平法规则和原则。这些规则和原则往往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个案公正,与普通法的严格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大法官法院的案例不仅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法学教育和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案例成为后来法律人学习和研究衡平法的重要资源。大法官法院的裁决也对其他普通法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美国,衡平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其法律传统。大法官法院在衡平法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其司法创新和案例创制与累积,大法官法院不仅弥补了普通法的不足,而且为英国乃至世界的法律体系贡献了独特的衡平法原则。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对现代法律实践产生着深远影响。4.1衡平法的主要救济手段与程序创新在英国早期衡平法的研究中,大法官法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衡平法实践的核心舞台,更是推动衡平法救济手段与程序创新的源泉。1章节着重探讨衡平法在大法官法院中的主要救济手段及其所体现的程序革新。衡平法源于对普通法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与应对,尤其当普通法无法提供充分且适当的救济时,衡平法的救济手段显得尤为关键。其主要救济手段包括禁令(injunctions)、特定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衡平法上的信托(equitabletrusts)以及赔偿金的具体分配(amendmentstomonetaryremedies)等。禁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预防性措施,用于阻止某一行为的发生或继续,以保护权利不受侵犯特定履行则是在合同法领域内,衡平法允许法院要求一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而非仅限于金钱赔偿,这是对普通法赔偿原则的重要补充。程序上,大法官法院开创了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法法院的灵活机制。它强调实质正义,采用案例bycase的原则,允许法官基于具体案情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裁决。衡平法引入了更为便捷和直接的诉前救济(pretrialrelief),如临时禁令(interiminjunctions),使得权益受损方能够在正式庭审之前得到即时保护。大法官法院还推行了更加包容的证据规则,接受书证和其他形式的证据,打破了普通法严格的形式主义要求。随着时代的演进,大法官法院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判决,逐步构建和完善了衡平法的救济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程序改革,使衡平法得以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需求,体现了法律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有效保障。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内容,也为后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4.2特殊衡平法原则与制度的形成英国早期衡平法的核心在于其特殊的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法官法院的司法实践的产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原则与制度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了英国乃至后来的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发展。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在英国法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为了提供一种不同于普通法法院的救济方式。大法官,作为法院的首脑,拥有广泛的权力来处理那些普通法无法提供充分救济的案件。这种救济通常是基于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而非严格的法律法规。公平原则(Equity):这是衡平法的核心原则,强调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即使这可能意味着偏离严格的法定规则。禁止反言(Estoppel):这一原则禁止个人在法律诉讼中否认自己先前所作的陈述或行为,即使这些陈述或行为在法律上可能对其不利。信托责任(FiduciaryDuty):衡平法强调受托人对受益人负有高度的诚信和忠诚义务,这种义务在普通法中是找不到的。随着大法官法院的司法实践,这些特殊原则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制度,如:衡平法救济(EquitableRemedies):包括强制履行、禁令、撤销权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公平和正义而设计的,与普通法的救济方式有显著不同。信托制度(Trust):信托是衡平法的独特创造,它允许个人将财产交由另一个人管理,用于特定的目的或受益人。这些特殊原则和制度对英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普通法的救济方式,而且推动了英国法律体系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在财产法、合同法和公司法等领域。这些原则和制度也被后来的普通法系国家广泛采纳,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段落详细地阐述了英国早期衡平法中特殊原则与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英国法律体系乃至普通法系国家的深远影响。4.3衡平法在财产关系、信托关系等方面的适用信托关系:衡平法在信托法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托是一种财产安排,其中一方(设立人)将财产转移给另一方(受托人),以便为第三方(受益人)的利益进行管理和处置。衡平法为信托关系的建立、管理和终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则和原则,确保受益人的利益得到保护。财产分割:在涉及财产分割的案件中,如离婚或合伙解散,衡平法可以提供比普通法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衡平法允许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原则,对财产进行调整和分配,而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形式。救济措施:衡平法提供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如强制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禁令(injunction)和赔偿金(rectification)。这些救济措施在普通法难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公平和正义得到实现。衡平法原则:衡平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和善意”(equityactsinpersonam),意味着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会考虑当事人的行为和意图,而不仅仅是法律条文。“衡平法不会助长不公”(hewhocomestoequitymustdoequity)原则要求寻求衡平法救济的当事人自己也必须行为公正。5.1大法官法院对衡平法实施的推动作用在英国法律史的研究中,大法官法院对衡平法的实施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大法官法院(ChanceryCourt)这一制度起源于中世纪英格兰,最初是为了辅助国王处理行政和财政事务,但它后来逐渐演变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司法机制,并成为衡平法实践的核心舞台。大法官法院通过对普通法缺陷的弥补和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衡平法的兴起与发展。随着14世纪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普通法的形式主义原则和严格的诉讼程序常常无法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尤其在涉及信托、合同履行、不动产权益以及其他复杂的财产权益关系问题上,普通法有时显得过于僵硬和不适应实际需要。此时,大法官法院基于“公平、正义与良心”(EquityandGoodConscience)的原则,采取更为灵活的救济手段和程序,为那些在普通法下无法得到充分救济的当事人提供了新的法律途径。大法官,作为法院的领导者,凭借其特有的自由裁量权和对个案公正的深刻洞察,能够超越普通法条文的局限,创造并运用衡平法规则来实现个案正义。例如,大法官可以发出禁令(injunctions)、执行特定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等衡平法特有的救济措施,这些在普通法中并不常见或难以操作。大法官法院的诉讼程序相较于普通法法院更为便捷且易于接近,它允许较为宽松的证据规则和口头陈述,这无疑增强了衡平法的吸引力和适用性。大法官法院通过一系列案例积累,逐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衡平法体系,使得衡平法不仅在理论上与普通法并行不悖,更在实践中成为维护社会公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大法官法院的存在和发展是英国衡平法得以推广和深入人心的关键因素,它不仅推动了衡平法原则与规则的具体化和系统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英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中的衡平法传统。通过大法官法院的运作,衡平法从一种对普通法的补充和矫正机制上升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独立法律分支,对于英国法律体系的整体构造以及后世各国法律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2大法官法院裁判模式对衡平法理念的塑造在英国法律史中,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是衡平法(Equity)发展的重要中心。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特的分支,它起源于中世纪,与普通法(CommonLaw)并行发展,主要关注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尤其是在普通法无法提供充分救济的情况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衡平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与普通法法院严格遵循先例和法律条文不同,大法官法院的法官在裁决案件时,更多地考虑公平、正义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个案公正:衡平法强调个案的公正处理。大法官法院在裁决时,会考虑到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和动机,力求实现每个案件的公平解决。救济的多样性:衡平法提供了多种救济方式,如禁令(injunction)、特定履行(specificperformance)和账户清算(accounting)等,这些都是普通法所不具备的。公平原则:大法官法院的裁判模式强化了公平原则在法律中的地位。法官在裁决时不仅考虑法律条文,还考虑道德和公正,力求在每个案件中实现公平。灵活性和适应性:衡平法的发展体现了法律体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社会变迁和新问题的产生,大法官法院能够通过创新的救济方式和裁判理念来应对,从而推动了法律的发展。对普通法的补充和平衡:衡平法的存在和发展,为普通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平衡。在普通法无法提供有效救济的情况下,衡平法能够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确保法律体系的整体公正。法律文化的形成:大法官法院的裁判模式对英国乃至全球的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衡平法的理念和救济方式被许多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所借鉴和采纳。大法官法院的裁判模式对衡平法理念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丰富了英国法律体系,也为全球法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5.3大法官法院对英国乃至国际法律体系的影响大法官法院在英国法律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为衡平法的发源地,对英国乃至全球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早期的衡平法实践,尤其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运作,揭示了一种法律精神和司法理念的革新。大法官法院通过对普通法局限性的深刻洞察,运用“公平、正义和良心”的原则,灵活应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变化,填补了普通法无法满足新型案件需求的空白。大法官法院所创立的衡平法原则和救济手段,如禁令、特定履行以及信任法等领域的发展,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英国国内的司法救济途径,而且对后世各国的民商事法律制度产生了移植效应。特别是在信托、产权保障以及合同履行等方面,衡平法的理念和规则被广泛采纳和借鉴,成为构建现代民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法治传统的传播,衡平法的原则和制度通过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移植,影响到了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即使在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在商法和国际私法领域,衡平法的概念和某些具体制度也间接促进了法律多元化和法律整合进程,为全球法律体系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可以说大法官法院的历史贡献超越了本国范畴,对国际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6.1英国早期衡平法发展脉络的总结英国早期衡平法的发展脉络,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展现了一部曲折而丰富的法律史。从13世纪起,衡平法逐渐从普通法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法律原则和救济方式。大法官法院作为衡平法的发源地,其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在早期的衡平法实践中,大法官们以“良心”和“正义”为准则,对普通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为后来的衡平法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衡平法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民事纠纷扩展到刑事、海事、商事等领域。大法官法院也不断完善其组织和程序,提高了审判效率和公正性。到了17世纪,衡法平已经成为英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衡平法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与普通法的竞争和融合中,衡平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需求的变化,衡平法也在不断适应和创新。这种不断变化的特性使得衡平法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英国早期衡平法的发展脉络是一部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大法官法院作为衡平法的核心机构,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衡平法发展历程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法律体系的演变和发展,也为现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6.2大法官法院在衡平法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评价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中世纪,与普通法并行存在。衡平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和正义,它旨在补充普通法的不足,特别是在那些普通法无法提供有效救济的情况下。大法官法院(CourtofChancery)是衡平法的主要司法机构,由大法官领导,负责审理涉及衡平原则的案件。在衡平法的历史进程中,大法官法院的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衡平法原则的实践场所,也是这些原则发展和完善的推动力。大法官法院通过判例法(caselaw)的形式,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法律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则和程序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普通法。在某些情况下,衡平法甚至能够纠正普通法的不公,为当事人提供更为公正的解决方案。大法官法院在历史上也曾面临批评。其中之一是其诉讼程序的复杂性和冗长性,这使得衡平救济变得难以获取,尤其是在涉及普通法和衡平法交织的案件中。大法官法院的裁决在某些时期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这对其公正性和独立性构成了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法律体系经历了多次改革,旨在简化诉讼程序并提高司法效率。这些改革包括了衡平法和普通法的合并,以及法院结构的调整。尽管如此,大法官法院及其衡平法原则在英国法律史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3对现代法律实践与法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英国衡平法起源于对普通法僵化形式主义的矫正,强调在个案中实现实质正义。这一理念提醒现代法律体系,尽管程序规则对于确保司法公正至关重要,但不能忽视个案具体情境下公平、正义与良知的考量。现代司法实践应当在遵循既定程序的同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不公现象,避免机械适用法律导致实质不公。例如,通过引入公平听证、利益衡平、禁令救济等衡平法机制,确保弱势群体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防止强者滥用法律优势。大法官法院的设立与运作,展现了司法机关在法律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新型纠纷与法律需求,现代司法机构应当效仿衡平法传统,勇于担当法律创新者的角色,通过解释与适用法律填补立法空白,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同时,鼓励法官在遵循先例原则基础上,根据社会公共政策、道德观念以及国际法发展趋势,适时发展新的法律原则与规则,推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早期衡平法与普通法法院并存且相互补充的双轨制,反映了对多元化纠纷解决路径的尊重与需求。现代法治社会应借鉴这一经验,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争议解决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调解、仲裁、行政裁决以及不同层级和类型的法院系统,以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且符合当事人意愿的纠纷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减轻法院负担,提升司法效率,并满足社会对司法服务多样性的期待。衡平法以其丰富的救济手段,如禁令、信托、特定履行等,弥补了普通法在某些领域救济手段的不足。现代法治建设应重视司法救济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确保法律不仅能判断是非,更能有效修复被侵害的权利或利益。这要求法律体系内嵌入各种灵活、针对性强的救济措施,尤其是对于新型侵权行为和复杂财产权益结构,能够提供创新且具有执行力的司法回应。大法官作为衡平法的象征,以其深厚的法学造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树立了法官的理想典范。在现代法治环境中,法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责任感同样至关重要。加强法官的职业培训,提升其法律解释与适用能力,同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公正无私、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具有深远意义。英国早期衡平法及其大法官法院的历史经验,为现代法律实践与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参照。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国法律体系在追求法制统一与效率的同时,应积极汲取衡平法的精神内涵,不断创新和完善法律制度与司法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参考资料:在英国法律史上,大法官法院与普通法法院的管辖权冲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冲突不仅涉及到两个法院在司法管辖上的差异,更反映了衡平法与普通法这两种法律体系之间的内在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衡平法的胜利逐渐显现,它不仅调和了管辖权冲突,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法律的面貌。从历史背景来看,大法官法院和普通法法院的管辖权冲突起源于中世纪。普通法法院依据普通法审理案件,而大法官法院则依据衡平法。衡平法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不足而产生的,其特点在于大法官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判决。这使得衡平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兜底条款”,当普通法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时,人们便会求助于衡平法。这也带来了管辖权上的冲突。由于衡平法和普通法的性质和目的不同,同一案件在不同法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例如,对于一些涉及财产权益的案件,普通法法院可能更注重形式和先例,而大法官法院可能更注重实质正义和个案公平。这就使得当事人可能会在不同法院得到不同的判决,从而引发了管辖权冲突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衡平法的胜利逐渐显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衡平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案件开始适用衡平法。这不仅缓解了管辖权冲突的问题,更使得衡平法的价值得以更好地体现。衡平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实质正义和个案公平。这使得衡平法的适用更加广泛,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衡平法的胜利也体现在它对普通法的影响上。在许多方面,衡平法的原则和理念已经渗透到普通法中,使得普通法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公正。大法官法院与普通法法院的管辖权冲突是英国法律史上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衡平法的胜利,这种冲突得到了有效的调和。衡平法的价值和理念不仅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应用,更对整个英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衡平法在英国法律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个案的公平和正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弗朗西斯·培根,一位卓越的英国大法官和法学家,对衡平法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智慧和贡献,在英国法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培根出生于1577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和法官。他的才华和智慧很快得到了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赏识,并在1613年被任命为大法官。培根在担任大法官期间,对衡平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律形式,起源于11世纪的教会法院和衡平法院。衡平法强调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原则,与普通法形成鲜明对比。培根认为衡平法是一种更加灵活和公正的法律形式,因此主张扩大衡平法的适用范围。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放宽衡平法的管辖权、提高衡平法院的独立性、强化衡平法的执行力度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衡平法的发展和完善。培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法官,还是一位卓越的法学家。他撰写了大量的法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崇学论》(TheAdvancementofLearning)。在这本书中,培根系统地阐述了法学思想,强调了法学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法律观点,如“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等。弗朗西斯·培根对英国衡平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思想、智慧和才华不仅推动了衡平法的发展和完善,还对整个英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看来,培根的贡献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衡平法(equity),是英国自14世纪末开始与普通法平行发展的、适用于民事案件的一种法律。英美法系中法的渊源之一。它以“正义、良心和公正”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体现自然正义为主要任务。同时,衡平法也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产生的。衡平法也只能像普通法一样,主要是大法官的判例形成的调整商品经济下财产关系的规范。衡平法的形式更加灵活,在审判中更加注重实际,而不固守僵化的形式。14世纪以前,按照英国的普通法制度,当事人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须先向大法官申请以国王的名义发出的令状。令状载明诉讼的条件和类别,法官只能在令状的范围内进行审判。但是令状的种类和范围都有限,许多争议往往由于无适当令状可资依据,而无法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有的讼案即使在普通法法院审理,也由于普通法规定的刻板和救济方式的有限而难以获得“公允”的解决。还有,普通法对于违反契约或侵权行为的诉讼,只能判处损害赔偿或准予回复动产与不动产,不能颁发执行令,强制履行契约,也不能颁布禁止令,防止重大不法行为的发生等。遇到上述情况,当事人为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古老的习惯,便向国王提出请愿。国王被看成是“正义的源泉”、“公正的化身”,而国王本人也借机表示自己的“恩典和仁爱”,于是便通过王权进行直接干预。开始通常是委托大法官根据国王的“公平正义”原则来审理;1349年起,允许原告人直接向大法官提出申请,由大法官审理。15世纪末又进一步设立衡平法院,专门负责审理衡平案件。大法官和衡平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采用“遵循先例”的原则,其判例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衡平法的基本原则或准则,如“衡平法决不许可过失者得以逍遥法外”、“求助于衡平者须自身清白”等。衡平法(Equity),也称平衡法、公平法、公正法。它是英美法系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根据公平与正义比普通法更重要的思想而建立的一些法则。在裁决法律诉讼时,如果在法律原则和公平原则之间产生分歧,那么公平原则应占上风,法庭并会按此作出裁决。现时,所有法院可同时适用衡平法和普通法。而当衡平法与普通法出现矛盾,便以衡平法为归依。衡平法与普通法形成的严格规则形成对照,它产生的理由是“法越严时无辜者伤害也就越大”(Summumjus,summainjuria,summalex,summacrux),通常指普通法过严,约束一人也就有害于他人,如无衡平法来调节,则不公道,所以衡平法代表公平(Equitydelegateequality)。要给英格兰的衡平法下一个定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梅特兰在总结了许多定义之后最终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衡平法是由今天的英国法院(而如果没有1875年的《司法法》的话就是由过去的衡平法院)实施的一套规则体系。如他本人所言,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因为它不符合我们下定义的要求,也没有揭示出衡平法的任何特征,而且还有循环定义之嫌。但这却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衡平法的最合适的定义。为了给衡平法下定义,梅特兰曾提供了另外两种选择:一种是将衡平法视为英国现行实体法中特定的一部分,但当我们力图将之与英国法的其他部分相区别时,还是必须提及先前的衡平法庭;另一个选择是列举出一系列的规则说这就是衡平法,但要探讨这些法律规则的一般特征和将之区别于其他法律规则时,我们又必须返回到它就是过去衡平法院实施的规则这一点上来。恰如我们只能如此定义普通法一样,我们也只能将衡平法定义为衡平法院(今天是英国的法院)实施的一套法律规则。衡平法的兴起与衡平法庭的兴起直接相关,与作为衡平法官的御前大臣(后被称为大法官)及其权力的性质与演变直接相关。简言之,大法官行使的实际上是国王的保留司法权……国王是一切公平正义的源泉,其司法权并不因为普通法法庭的建立而被穷尽。当当事人的权益因为各种原因(如普通法自身在程序方面的缺陷、对方当事人的强大影响力等)而无法在普通法法庭得到救济时,他就可以直接诉诸国王及其咨议会,后者逐渐将这类纠纷转给大法官处理。大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并不依循普通法的程序(而非不依循普通法),而是采取了与教会法院类似的程序,通过“刮擦当事人的良心”(scrapeone’sconscience)来探明事实,并依此作出判决,因此也被称为“良心法庭”(courtofconscience)。衡平法庭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很快成为了一个繁忙的法庭,而它对于事实的执著(这一点不同于通过陪审团解决事实问题的普通法法庭)也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后来它和普通法法庭一样采取了遵循先例的做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变得和普通法一样僵硬、保守。改革的呼声(主要针对其低效)随之而起,直至19世纪末,衡平法庭和普通法法庭最终合并,二者在分立几个世纪之后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自1066年法国诺曼人威廉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改革诉讼程序,宣布废除神明裁判制度,建立巡回法官,定期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审判,对有关国王财政、土地所有权和国王安宁秩序方面的案件进行主动追究,并监督地方的司法活动,而且容许骑士、平民和自由农民可以越过地方法院直接向王室法院提起诉讼,英国的普通法在全英国得到广泛的适用和发展。随着英国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人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普通法所没有规定的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当时现有的普通法以土地为中心的解释农业经济的产物,无论就其内容来看、还是就其诉讼方式来看,都过于保守、陈旧和僵化,而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新需要。普通法诉讼程序方面过于僵硬和残缺不全;如根据普通法的规定,当事人要向王室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先向大法官领取开审令状,王室法院才能开始审判。开审令状是大法官以国王名义发出的一种诉讼文书,责令被告人履行令状中所明示的要求,否则即应出庭答辩。不同的诉讼请求就有不同类型的开审令状,分别规定着不同的诉讼方式(到十二世纪来有各种令状75种,十三世纪末发展有上百种)。原告提起诉讼必须精心考虑适用哪一种令状。如果选错了。法院将拒绝接受受理他的控告,当事人的权益因此就得不到保证。普通法内容也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如普通法规定: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其抵押品全都归债权人所有,这就是说,不管抵押品的价值比所欠债款高多少,债权人都可以永久取得全部抵押品的所有权等等。再次,有些案件当事人的败诉,往往仅只由于技术上的错误,或因为证人受贿、诉讼程序的捉弄,及对手的个人政治影响和干涉,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这些案件判决生效后得到执行,必然会产生新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因素。于是,按照英格兰自古臣民有直接请求国王保护权利的习惯。早在14世纪,由于以上原因在皇家法院败诉的当事人,就向国王提出请求,请求国王命令对方根据道德和良心的要求行事。国王常常把这种请求委托他的最高行政官员(即大法官)代为处理,因为大法官负责签发令状。他通晓普通法及其救济手段,并且作为“国王良心的守护人”,大法官被认为最适合确定特殊案件的请愿者是否应获得所期望的“上帝之爱”和仁慈的恩典。大法官(僧侣担任)处理这类案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他既不受普通法诉讼程序的约束,也不遵循普通法的成例,而只依据其个人良心所认为的“公平”“正义”原则独立处理,无须陪审团参加,这样在普通法体系之外,就又产生了以大法官判例为法律规则的衡平法。不过初期的衡平法很不稳定,标准也不统一。如俗语所说,如大法官之足,其长短因人而异,大法官某种程度是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案件,裁决结果带有当时担任此职的僧侣的很强的个人倾向性。自从1529年托马斯·莫尔作为第一任世俗大法官担任此职后,衡平法院审判逐渐仿照普通法,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规则和学说;当类似的事实情节出现,大法官便求助于这些规则和学说去处理案件。这些规则和学说发展到16世纪末,大法官的判决开始定期公布,这样大法官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司法的性质,他的办事机构变成了独立的衡平法法院(大法官法院)。最初,大法官是独任法官,但从1730年开始,他便由他的直接下属,即衡平法院“案卷主事官”相辅助。到18世纪,经过大法官们和法学家的不断总结、整理、编纂,衡平法也像普通法一样,采取了遵循先例主义原则,使衡平法的规则也逐渐实现了规范化和条理化,从而将衡平法变成了英国所特有的一种法律形式。在英国法中,就形成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种法律规则。两种法院和两种诉讼程序并存的法律体制,分别适用不同的法院。当大法官发出的一个“禁令”,禁止某个当事人在普通法院提起或继续诉讼,或者停止执行当事人已经获得的普通法法院作出的升效判决时,就必然导致衡平法和普通法在适用上冲突,这就出现了(在17世纪)大法官埃尔斯米尔与王座法院首席法官柯克的激烈冲突。柯克法官认为,大法官无权粗暴地禁止在普通法法院管辖诉讼的继续进行、或禁止执行普通法院依合法方式作出的判决,借此对普通法法院的审判进行干预。埃尔斯米尔则答道:“如果普通法法院作出的一项判决是依靠压迫、错误和昧着良心取得的,大法官就要挫败它,并把它们搁到一边,这样做不是由于判决中的任何错误或缺陷,而是由于当事人一方昧着良心。”当这场争论提交给国王詹姆斯二世进行仲裁时,他作出了有利于大法官的裁决。那时起,当衡平法与普通法发生冲突时,前者优于后者并使其成为定制。在17世纪确定了衡平法效力优先原则。1852年和1858年英国国会制定《衡平法法院诉讼条例》和《衡平法修正条例》,从而使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诉讼程序趋于融合;直到18世纪末,衡平法院和普通法院一起纳入“最高法院”二者的对立和冲突始告结束。所谓“衡平法”是指大法官通过判决发展起来的一套独立于“普通法”之外特别规则。衡平法规则并不与普通法规则相对抗。也不旨在废除或取代普通法规则,相反,衡平法是普通法的拾遗,注释和补充;衡平法规则极为重要,它有时起到了有效地缓解普通法规则过于严苛的作用,从而克服普通法的保守僵化,弥补普通法的空缺陈旧。两者是法典与法典补充条款之间的关系,正文与注释之间的关系。“衡平法不是一种自立的制度——而是一些补充性规则的集合。普通法是一种完整的制度,如果衡平法法院的衡平审判权被撤销,仍有法律适用于每个案件,尽管这种法律可能有些粗糙,它不能完全适应我们时代的需要,但我们对每个案件毕竟有法律可适用”(英国著名法学家梅特兰语)。与此相反,如果废除了普通法,衡平法必定不复存在。因为它在每一点上都以庞大的普通法本体的存在为前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衡平法促进了使普通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起着完备英国的法律制度的作用。衡平法最早始于英国,当时它是由衡平法法院所实施的法律体系,与普通法相对。它作为和严厉的普通法规则选择使用。衡平法根据特定情况下的公平、正义、合理(公道),有它自己的系统规则和原则,或者说衡平法的作用是以公平、正义的原则弥补普通法不足之处。依靠衡平法系统,某人可以在法庭上寻求法律救济措施,而不是根据普通法。“衡平法”一词说明它的精神和习惯是公平、正义、公理;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衡平法是现代英美法系的重要组成,和普通法、制定法并称为三大法律渊源,它成为与普通法制度并列的第二大法律体系。衡平法有自己的一套法院裁判规程和管辖规定。它一开始就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与普通法不一样。衡平法可用这样一句格言来总结,“公正不会让在没有救济的情况下蒙受一种冤屈”。英国衡平法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法律形态:12~14世纪,这一阶段基本属于形成时期。衡平法的适用,是以被告的良心为基础。这成了典型的衡平法所具有的特殊观念,其实质是“自然正义”。衡平法为了弥补普通法之不足,而由大法官根据公平及正义的原则,在12~14世纪发展形成法律体系。此期间,普通法已显得保守、呆板而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于是,当事人只能请求国王裁判。到14世纪20年代,由于国王无法处理日益增多的案件,便交由枢密院和大法官审理。大约从1400年起,法律承认甚至扩大了大法官和枢密院的管辖权。普通法法官最初显得愿意与大法官和枢密院合作,后来普通法院里也出现了许多具有衡平法特征的规则。这种新式法庭并没有完全创造出衡平法,但至少以不同的方法发展了国王公平正义原则中固有的衡平法。衡平法逐渐发展起来弥补普通法的不足和纠正普通法不公平之处。其权利和救济手段主要有:用益权(uses)、禁止令(injunction)、特定履行令(specificperformance)。在英国,枢密院是指以前由一批被任命的显贵人物组成的就政府事务向王室提供建议的组织。此刻,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的司法委员会,即听取并裁决来自某些自治领和附属国以及来自英国国内某些法院和某些由国家授予司法权的专门组织的上述案件的最高法院。15~18世纪,该时期是衡平法独立、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衡平法由衡平法院专门适用,并加以发展。为了应付大量的案件,王座法院院长便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庭,即大法官法院(亦叫衡平法院)。大法官审理这些案件,并不受普通法的约束,而是根据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发展自己的法律,即“衡平法”。15~16世纪,衡平法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普通法本身所具有的种种弊端。从当时的发展状况看,通行全国的普通法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内容不全面,对某些社会关系缺乏相应的规定;规范性不足,条文本身含糊不清;适应机制不强,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在内容上作相应的变更。16世纪初,圣·热尔曼·克里斯托弗(St.Germain,Christopher,1460~1540)的著作《神学博士与学生对话录》(DoctorandStudent)从道德角度提出了衡平法的基本理论,对衡平法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实际上,16世纪时,各地普通法院常常采用衡平法的某些原则。16世纪末,大法官法院按衡平原则审理了大量案件,衡平法最初的任意性特征已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1616年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英王,在位期为1603~1625年,并于1567~1603年为苏格兰王,称作詹姆斯六世)亲自确认了大法官权利,保证了英联邦下衡平法没有被废除,保存了人们认为能够给予公平救济的法院。其掌玺大臣和大法官埃杰顿·托马斯爵士(Egerto,SirThomas,1540~1617)主张衡平法是法而不是任意决定,其后任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帮助恢复了衡平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协调,处理了积压的案件,制定了大法官法院诉讼法典,这部法典使用了两个世纪之久。后来的掌玺大臣和大法官诺丁汉伯爵(Nottingham,Earlof1621~1682)系统地整理衡平法院活动原则,衡平法开始呈现出它的确定形式。他还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使衡平法规则融成一个规范的法律制度,传统上,他被称之为现代衡平法之父。17世纪后期大法官实际上已经不再执行含糊不清的衡平法,而是明显地倾向于系统地阐述那些以此为基础给予救济的原则,明确其范围,并使衡平法形成体系。至此,衡平法管辖范围包括:执行信托,干预抵押,行使对未成年人的管辖权,监督账目和遗产管理,对欺诈、意外事故、过错、威胁手段等造成的损害给予公平的救济和制订家庭财产协定等。衡平法逐渐变成了有其特点的稳定的规范体系。衡平法案例汇编开始于16世纪后期,但直到18世纪才得以持续发表。衡平法的发展表明衡平法的原则一直在实施。18世纪衡平法与普通法关系是融合的,双方在内容上相互渗透。默里威廉爵士、曼斯菲尔德伯爵(Murray,SirWilliam,LordMansfield,1705~1793)作为王座法院首席法官曾试图把某些衡平原则引入普通法,但没有成功。18世纪最杰出的大法官是约克·菲利蒲·哈德威克第一伯爵(Yorke,Philip,lstEarlofHardnicke,1690~1764)。他的伟大成就是以近代形式确定了许多衡平法原则,统一与系统化了衡平法自诺丁汉伯爵以来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的发展,因而使衡平法发展成为一个确定的但仍有灵活性与成长和适应能力的原则与规则体系。他坚定地确立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则,衡平法官应该遵循从大量判例中形成的原则,而不是单个的判例。衡平法的最终结果是经过大法官斯克特·约翰·埃尔登勋爵(Scott,John,LordEldon,1751~1838)的努力而确立的,他对衡平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设法确立衡平法的原则,使衡平法的规则与普通法一样确定,他的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诺丁汉伯爵和哈德威克伯爵的工作。并且确定了衡平法规则与法律的关系。衡平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衡平法成为有明确范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将遵循判例原则。最终发展的结果,衡平法在信托、已婚妇女财产分割等方面经常享有专属管辖权;在合同强制履行、欺诈、过错和意外事故等方面享有与普通法的共同管辖权;特别是在发布禁令、指定管理人上享有辅助管辖权。1873~1875年司法制度法撤销了大法官法院,实现了普通法与衡平法管辖权的融合。但是又规定,除专门对冲突情况下作出的规定以外,在所有事务中衡平规则应优于普通法规则。即衡平法不属于普通法体系的一部分,当两套原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处于优势。19世纪~此刻,《1873年司法制度法》虽然通过将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并入新的最高法院,而统一了普通法和衡平法的管辖权,使高等法院的各个法庭都可以作出相应的不论是普通法的,还是衡平法的任何补偿判决。但它没有规定在权利、财产及收益等方面衡平法与普通法处理原则的归并和统一,根据《1925年财产法》规定,普通法与衡平法在处理原则上仍然不一样。(1)衡平法上的财产利益,特别是信托、抵押人在衡平法上的赎回权;衡平法上的抵押和负担;动产与合同中衡平法上的利益;产生于衡平法上的土地利益的限制条款和衡平法上的转让。(2)衡平法上的有关财产原则,如变更原则、选择原则、清偿与撤销原则、履行原则、调配原则、财产与负担合一原则和替代权原则。(4)衡平法上的保护,如衡平法上的相抵、解除与放弃、默认与疏忽等。现代衡平法的内含与外延有着不同往日的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根据《1925年财产法》,衡平法之财产和利益的概念被扩展到以前由普通法加以认可的某些财产利益上去。在衡平法上的请求与辩护方面,《1873年司法制度法》以后,某人在任何法院都可以提出衡平法上的或普通法上的请求与辩护,并且可以获得普通法上的或衡平法上的救济措施。已往的衡平法上的专属管辖权、共同管辖权和辅助管辖权此刻变为“三位一体”,即扩大的共同管辖权。在现代实践中,高等法院既可以行使普通法上的管辖权,也行使衡平法上的管辖权,并授予当事人以在他看来是正当的、任何形式的补救,而不论是普通法上的,还是衡平法上的。现代衡平法所审理的案件,仍旧是民事初审和上诉审,其诉讼程序许多方面与普通法诉讼程序相近,但在审判活动的原则和方式上仍然是以书面的、审问式的方式进行审判,陪审团只起顾问性的作用。现代衡平法对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7~18世纪某些重要的衡平法领域,在制定法的配合下,许多已成为现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都有了新的发展,甚至有某些部门,已独当一面了,如信托法、公司法等。它的理论和救济手段在现代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且已深入公法领域,如在契约法中广泛使用的特别履行、部分履行的救济手段,不当压迫、对未得到通知的已给付价格的善良购买人的衡平理论,“重意图而轻形式”、“平等”的衡平原则,“不把时间条款作为契约的要素”等。在现代侵权法中,大量运用各种衡平禁止令,涉及社会公益、无形财产、个人权利等各方面的侵权案件。衡平法上的抵押在现代社会也广为利用,并发展成为一种“留置权”理论。现代衡平法还发展了一种“夫妻财产分别制”理论,旨在保护已婚妇女的财产,维护男女平等的财产观念。现代衡平法依旧建筑在司法判例原则的基础上,由司法解释和法定原则的适用所组成。衡平法通过规定新的权利和救济方法以及软化普通法中过于呆板之处来补充普通法,在信托法、合同法、继承法等方面,对普通法起着重要作用。(1)确立了“同等权能”和“衡平法优先”原则,“遵循先例”原则伴随现代法院组织体系的完善也最后确立和巩固,它们是现代衡平法适用上的特征,也是英美法系的基本原则。(2)现代衡平法观念已由中世纪的“自然主义”、近代的“个人主义”过渡到现代的“社会主义”。(3)以前衡平法和普通法时有冲突,此刻基本上和平共处、相互融合渗透。(4)在现代法庭,法官以衡平法审理案件的权力正日益扩大,法官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衡平法不完全固守自己单一的传统救济措施,往往交叉使用某些彼此有联系的、穿插的、混合调整方式。(1)吸收过程:主要表现在衡平法对罗马法、教会法、普通法和商法的吸收,衡平法是在全面、广泛吸收其他法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法律体系的。(2)分离过程:主要表现为衡平法院与行政权力的分离;衡平法与普通法分离;衡平法与宗教、伦理的分离。时代的发展使衡平法进步,表现为新的形式和新的充分内容。分离使衡平法得以发展,从而具备纯法律特征,成为与普通法制度并列的第二大法律体系。(3)组合过程:主要表现自我组合上。衡平法在司法组织上有专门法院,即衡平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形成了一套与普通法诉讼程序相区别的独特的诉讼法,在实体内容上,进行案例报告、汇编,形成体系,力求原则、理论和规则上的制度化。表现在混杂组合上。一是将来源不一的法律渊源组合在一起;二是通过立法进行改革,同国家其他的司法组织在行政管理上和司法管辖权上的合并,使其在诉讼程度上趋于一致,以及在实体原则、规则上相互渗透,合二为一。虽然英国的衡平法院在19世纪后半叶已被撤销,取而代之以高等法院中设立的大法官分院,但衡平法的许多原则,却被保留下来,沿用至今。同普通法相比较,衡平法的诉讼程序比较简单,不设陪审团,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审理,判决由衡平法院直接负责执行,违抗者以蔑视法庭论处,重者可下狱。在民事案件中便形成了两种法律、两种法院、两种诉讼程序。尽管“衡平法遵从法律”,不得有意推翻普通法,只是补充普通法,但衡平法院毕竟拥有干预普通法院审判的手段,特别是执行令和禁止令。如原告在普通法院控诉被告,被告可以以这种控诉违背衡平原则为由向衡平法院请愿。衡平法院可以借此向原告发出禁止令,使原告放弃起诉,结果往往引起两种法院之间的对立。到19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加剧,这种繁琐复杂而又不时发生对立的双轨法制已明显地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为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