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专攻1化学与传统文化热点精讲高考对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考查集中在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等方面,主要涉及古代化学工艺,如烧制陶器、造纸、酿酒、制醋、制黑火药等,以及古代经典史料专著,如《本草纲目》《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汉书》等。1.从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的角度考查根据我国古代典籍、科技成果等素材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的是CaCO3;“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2.从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角度考查根据我国古代典籍、古诗词等素材分析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例如,“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涉及Fe与Cu2+的置换反应;“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试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热点精练题型1传统文化中“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缣帛”是丝织品,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树肤”与“麻头”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C.造纸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D.现代渔网的主要成分是尼龙,属于纤维素D解析

“缣帛”是丝织品,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树肤”与“麻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属于糖类,B正确;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故造纸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C正确;现代渔网的主要成分是尼龙,尼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不属于纤维素,D错误。2.中华文化富载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是硝酸溶液B.“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生产“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蜡炬成灰泪始干”,“泪”是蜡烛燃烧的产物D.古剑“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C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银发生反应,“硇水”是硝酸溶液,A正确;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生产陶瓷主要用黏土为原料,B正确;蜡烛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燃烧时先变成液态,“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泪”是液态的蜡烛,C错误;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成分的金属,合金硬度较大,“剂钢”是铁的合金,D正确。3.化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客中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其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B.《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更低,转化为水需要吸热C.《太子少傅箴》中记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朱”指的是朱砂,主要成分是HgSD.《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飞絮”与“马尾”的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D解析

冰转化为水的过程会吸收热量,B正确;朱砂的主要成分是HgS,C正确;“飞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马尾”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错误。题型2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及变化”4.(2023·天津卷)《武备志》记载了古人提纯硫的方法,其中这样描写到具体流程:“先将硫打豆粒样碎块,每斤硫黄用麻油二斤,入锅烧滚,再下青柏叶半斤在油内,看柏枯黑色,捞去柏叶,然后入硫黄在滚油内。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打豆粒样”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B.“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C.“倒去硫上黄油”实现了固液分离D.流程用到了蒸馏原理D解析

“硫打豆粒样”过程是将固体粉碎,可增大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A正确。“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可推测麻油的温度较高,B正确。“倒去硫上黄油”,冷水中硫呈固体,实现了固液分离,C正确。整个过程涉及粉碎、固液分离等,不涉及蒸馏操作,D错误。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彰显了文化自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B.《天工开物》中“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使用了过滤的操作C.“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描述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D.《本草纲目》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溶液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C解析

金是不活泼的金属,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A正确;“漉入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