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脱节问题2011-03-2311:05:49来源: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学院浏览:1899次【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脱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道德知行矛盾的形成是受到社会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洞悉到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作用于个人心理的过程和机制,对这种机制的分析规制了实现知行合一的方式,也为实现知行合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可能性。【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生活
知行脱节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之中,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巨大变迁产生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影响。合法地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传统的义大于利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不能有效表征社会的变迁和时代要求,从而失却了它在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中的唯一正当性地位。当今大学生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为此,揭示大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知行脱节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对策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一、
知行脱节的根本原因:大学生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水平的低下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脱节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的自身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状况是根本性的内因。这些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动机错位由于学生们从小到大所学的道德知识只是教育者们的预设,有些甚至还缺乏起码的针对性,道德学习也只是一种有程序的安排,这就可能导致学生们的道德学习与自身的道德需要之间的脱节。而正是由于这种学习与需要之间的脱节,导致了学生们道德学习动机的多样化: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把道德当成一种知识来掌握: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将道德知识停留在纸面上;为了图个“懂道德”的名声而学习;为了获得某种奖赏而学习等等。在这种动机多样化的情况下,学生们的道德学习是难以落实到道德实践中去的。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所掌握的道德知识如果不是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道德学习如果不是基于道德实践的动机,则其道德之“知”就可能与道德之“行”脱节。目前大学里普遍存在一种重专业课、轻政治课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把上政治课当成一种不得已的义务,因此获得的只是一些肤浅的表层道理,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因为许多教学内容学生从小开始接触,有重复、听腻了之感,所以更是存在某种接受上的心理障碍。2、大学生道德自主性缺乏、思想自控力不强自控力是大学生为实现成才目标,凭借理智控制和支配自己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意志品质。大学生对自我情感的控制和对自我行为的驾驭,主要是通过自控力支配作用的发挥来实现的。人们某种价值观念的确立,其个人的生活经历是极其重要的。当代大学生虽然自我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提高,崇尚独立、自我、自主的意识在增强,求知、求新、求异的思想很突出,但是,由于他们毕竟涉世未深,受年龄、生活阅历和学校环境的局限,其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还未定型,对社会的体验还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目前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一种单一的成长过程,这种环境使他们容易脱离社会现实,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不了解改革、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和社会生活的考验,因而道德情感很不稳定,道德意志薄弱,在道德认识上缺乏判断能力,在道德自主性培养上自控力不强。道德实践的主体必须具有接受、认同、吸收、内化道德规范与道德知识的能力。然而,大学生中却有部分人缺乏主见和道德辨别力,盲目讨好、迎合和追从世俗的心态。它主要表现在:放弃原则,迎合或屈从于团体与权威的压力;缺乏主见与辨别力,简单认同,盲目追从不良时尚与习俗;缺乏道德意志力,害怕“枪打出头鸟”;易受暗示,盲目从众等等。在这种心态下,学生们完全有可能迷失心智,丧失道德意志力,有德而不能行德。事实上,它也确实是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公德心缺失、见怪不怪、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玩恋爱游戏等“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主要心理原因。总之,一个没有自控力的大学生,必然会造成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脱节,甚至其道德认知水平和甄别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出现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水平交替式下降的恶性循环。3、大学生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由于正处于心理发育上的第二个断乳期,具有一般青年心理不成熟的特点,虽然他们的知识相对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活跃,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又普遍缺乏成人意识,对于许多事物往往难辨真伪。尤其是他们正处于改革开放时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外来文化和转型时期复杂的思想、意识构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大背景。因此,在接受外来文化进步一面的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某些消极的、不健康的以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影响。强烈、丰富、不稳定的情绪,多样、微妙而复杂的气质,独立、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兴趣、能力、人生观的不同,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在其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出现道德认知上的矛盾现象。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是知、情、意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道德情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道德意志则直接决定着道德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它是道德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机制。现实的问题是,有部分学生不仅缺乏道德意志的锤炼,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力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而且缺乏基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的培养,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义务感、责任感与羞耻感,甚至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的生活准则也难以遵循,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道德心理素养残缺。正是这种残缺的心理素养,不仅使他们对道德知识与规范的认识和内化缺乏深度,而且使他们对道德之“行”的追求缺乏力度,尤其是影响了他们在道德生活中的抗惑力与排难力的提高,以致在外界的干扰下轻而易举地就放弃了对道德之“行”的追求,从而也就使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产生了“知行脱节”的现象。的现象,它们对学生的知行统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言教与身教的悖逆;道德范例选择的失实;对道德规范与原则诠释的失当;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想道德教育在各环节中存在脱节的现象,这主要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节中的脱节。现实中不仅存在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主流道德的理解不统一的问题,这样就使思想道德教育在各环节中产生了脱节。三、知行脱节的社会成因:社会文化变迁和道德水平滑坡的影响1、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脱节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就是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转型,\o""[1]最终体现为社会的全面变化。\o""[2]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高度分化和社会矛盾凸显的过程。因而,这种现代性的转型内在地包含了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现代的价值理念的交互作用和国家道德传统的必然变迁或脱节,这种脱节致使社会道德环境和道德实践的变化、扩展和体现在大学生道德生活领域。就社会转型的特性而言,它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亦即“匿名社会”的转型过程。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里,“礼”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秩序维系的工具。\o""[3]与现代“匿名社会”相适应的是法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法律取代礼和道德称为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显而易见,在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传统的道德观和社会秩序维系工具正在建立根本上的转型或脱节。所以,当今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脱节问题是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的映射和必然结果。所以,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大学生道德生活模式的重建也必须以这种社会背景的存在和规制为基本前提。2、社会的异质化程度加剧和异质文化的存在(1)就社会的异质化程度而言,社会转型的发展程度与社会分层的复杂和异质程度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既表现在原有阶层内部也表现在原有阶层之间或外部。一般说来,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可划分为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以来,工人和农民无疑还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或阶层,但这两个阶层内部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阶层之间的分化指的是原有阶层结构从刚性向弹性转型,即从封闭走向开放,其表现:一是边缘化即产生介于原有阶层之间的边缘阶层或群体,如工人身份的农民、农民身份的工人等;二是异质化,即出现了不同于原有阶层的新兴阶层或群体,如个体劳动者群体、私营企业的雇主群体和雇工群体等原有阶层内部和原有阶层之间或外部的分化,使中国原有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复杂化和细化。工人阶层内部的分化,最突出的是因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分化。目前,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的理论很多,比较有影响的有路学艺的“五大等级十大阶层”理论\o""[4],李强的“四个利益群体”理论\o""[5]等。在笔者看来,主要的问题不在于社会分层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以及以此标准分出了多少个阶层,关键在于不同阶层由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到其思想观念上,会加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共识的分化和多元倾向。而且,随着中国社会分层的继续演进,由于处于各阶层的人们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其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将越来越分化,未来的道德教育必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局面。(2)就异质多元文化的存在而言,异质社会的产生必然产生多样的异质文化。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的独特品质就在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更替,它的整体形态会发生相应的嬗变,但其某种精神气质却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变迁中传承下来。迄今为止,虽然学者们对中国社会存在着的各种文化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有不同的提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异质的文化,这些文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笔者看来,当今的中国犹如一个历史大舞台,人类曾经有过的各种文化形态都在这里粉墨登场。具体讲,在当今这个舞台上至少可以找到几个角色:首先,儒家传统伦理文化。传统文化,也即是两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国儒家文化,其特点是把文化伦理化,因而可以称其为伦理性文化。当然,经过“五四运动”后,这种文化从总体上看日渐式微,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仍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支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开始出现,人们又开始眷恋这种传统文化,甚至有的人还要以此文化来拯救世界特别是拯救西方文化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其次,市场经济文化。所谓经济性文化,就是一种经济至上的文化,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时期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对传统伦理性文化和计划经济时期政治性文化的整体扬弃之上,其核心是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原则。经济性文化把文化世俗化。大众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性文化,在人的本能性欲望的驱使下,这种文化加剧了经济的躁动。新中国的成立,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传统伦理文化被整体性地解构,政治权力控制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即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按政治上的权力关系来运行的,甚至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按政治目标的需要来确定的。时至今日,这种政治文化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有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歧视”。最后,西方近现代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是指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开端的,在否定古典神圣性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崭新形态的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基本内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性文化是伴随世界历史的形成,即世界历史从传统农业社会(文明)到现代工业社会(文明)的现代社会转型中形成的,同时也是支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权。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脱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言之,首先,我们要研究人的道德问题,就不能不将视角投向影响人的社会外在条件,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教育、管理性因素。其次,道德的发展离开了独特的个人,亦即活动主体的生理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情感乃至需要和动机来论述又是不可思议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道德知行矛盾的形成是受到社会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洞悉到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作用于个人心理的过程和机制,对这种机制的分析规制了实现知行合一的方式,也为实现知行合一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可能性。四、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合一的实现(一)与时俱进地丰富“知”的内容1、建构科学的道德知识实现知行合一的前提在于“知”本身是科学的和合理的。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发扬“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客观地说,这些内容确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全面要求和先进性,但是这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本身应该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认知心理模式的要求,这些内容还必须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否则,再高尚的道德知识也不会转化为道德实践,甚至还可能造成大学生的逆反。在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和支配着道德教育的其他内容,也决定着整个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性质和方向。2、丰富“知”的内容的基本方法(1)完善和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结构、突出道德教育核心内容。道德教育内容虽然很丰富,但诸多教育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是平行的。如上所述,在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和支配着道德教育的其他内容,也决定着整个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说,任何道德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内容时: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坚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就必须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第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就是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层次,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施,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总之,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淡化政治,降低层次,削弱道德教育的影响力。恰恰相反,要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主次分明,结构合理,增强道德教育的影响力。(2)完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优化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不仅要突出核心内容,而且要完善内容体系。前者是为了体现道德教育的根本性质与功能,后者是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整体效应。道德教育内容是一个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的系统。为了增强道德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必须拓宽道德教育领域,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道德教育诸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合理结构。现在,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就要拓宽道德教育的领域:第一,是要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四大内容子系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涵盖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领域;第二,要完善道德教育内容每一子系统的体系,拓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每一方面的领域。(3)实现道德教育内容更新。优化道德教育内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更新道德教育的内容,实现道德教育内容结构的升级:第一,从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行以人权保护为幌子的新干涉主义政策。因此,为了认清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新干涉主义的现象及其实质,就必须在政治教育中充实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新内容;第二,从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力加强创新精神、国际意识的培养,使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第三,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总之,只有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内容结构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优化,道德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效果才会更好。(4)深化道德教育内容改革。坚持、完善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使之成为能够适应、超越市场经济并在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新型道德。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多形态、多层次并存,其合理性根源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合理性,归根结底,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如判断各种经济形式合理与否应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样,判断各种道德观念存在的合理性应以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四个一切有利于”即: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作为道德评价的合理标准,凡是符合上述标准的道德都应该允许其存在,使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与大众性、少数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可接受性和普及性。(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拓展“行”的主体范围根据品德发展认知心理模型(参见本文图表及分析),所有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的展开都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同时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行为的过程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因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基础尤为重要。所以,一切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对人这个主体的考察为直接依据。1、保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促使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扩展“行”的主体范围,一方面是指尽量保证大学生在道德实践和道德知识发展中的作用,保证大学生在其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指要在全社会确保人民大众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实践机制,从根本上为知行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为此,在大学生道德生活领域尤其要信任和确保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全社会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民互动模式。只有一个生动有序、个人积极性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才能为道德知识信息和道德行为信息的整合提供展开的空间,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合一才具有可能性。传统的道德教化模式从根本上预设了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的分离,所以主张在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单向度的道德教化,这必然导致知行的脱节。我们主张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在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实现互动发展,从而为知行合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的沟通桥梁。这有利于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拓宽社会的参与程度。我们认为,大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的水平而不是道德知识的丰富是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志。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根本指向就是要促进道德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只有在整体性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里,大学生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的同一才具有可能性和持久性。传统那种把道德知识的创造、传授和学习的任务完全单一地赋予某一方都不可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发展。2、积极扩展“行”的主体范围如前所述,我们在保障大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扩大道德教育的主体的范围,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实现知行合一的良好局面。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必须遵循多管齐下,综合为治的方针。新阶段,强调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执政为民的教育。一个关心人民利益,为民服务的政府是其合法性根据的重要来源,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二,要进一步对全体人民进行民主和法治教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做好以改革促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三,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教育。青年学生是思想最敏锐且最少保守的特殊群体,他们承受着学业、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成长不和谐的问题,更加迫切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为此,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力量;第四,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和育人功能。充满活力的社会赖以存在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离不开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达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也要借助道德教育的激励功能和育人功能来输导。党、政、工、团等组织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上述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扩展“行”的主体范围的现实要求:加快道德教育人才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毫无疑问,上述各项改革措施皆需教师来实施,道德教育有效性取决于道德教育教师高水平的素质。我国道德教育教师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第一部分是从辅导员、政工队伍转岗过来的。这部分教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思想工作经验,但相对说来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有所欠缺,对现实社会提出的伦理课题和学生的道德困惑,从理论上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指导有一定的困难;第二部分是近几年来充实到道德教育队伍中的年青教师。他们大都具有硕士以上的学位,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并不热爱道德教育专业,工作热情和态度大不如前者,甚至尚未坚定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他们中的小部分人被人们批评为“教马列的不信马列,搞道德教育的不讲道德”,大大损害了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如前所述,可信是道德教育的生命,而道德教育的可信(即教育对象的信知)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工作来达到的,其中教师本身的道德言行是最为重要的教育要素,起着导向的作用,对这部分人的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第三部分是长期从事道德教育专业的教师,素质很好,热爱道德教育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科研能力比较强,且能为人师表,是道德教育队伍中的骨干,但人数不多。道德教育师资的建设,提高道德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对此应有战略性的眼光。首先,整顿现有的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坚持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双重标准,宁少勿滥,可以第三部分教师为核心,聘请文科院系的优秀教师为兼职教师,或实行校际联聘,建立高素质道德教育师资的网络,保证道德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次,培养年青的道德教育人才,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学历的进修学习,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把青年教师推向教学第一线,教学科研上压担子,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再次,加强道德教育信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地区性的、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道德教育研讨会,开阔道德教育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4、扩展“行”的主体范围的目标:构建社会系统工程,形成道德教育合力邓小平在谈到关于教育问题时曾说过:除了教育部门搞好教育外,各级领导都要重视教育,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支持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全社会的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的理念,构建道德教育系统工程。首先,应改变社会上流行的人才观。社会上流行的单纯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和用人标准的片面人才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形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其次,全社会应该为青年学生提供高雅、健康的精神食粮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学、音乐、绘画等精神作品,还有网络等,都应有道德制约和法律规范。青年学生具有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辨别力弱、自我控制力弱的特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提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分重要。再次,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和渠道。例如:社会要统筹规划,建立由政府、单位、学校共同负责的必要的社会实践基地,应多建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主题公园等;在学生道德教育教学中要“拆围墙”,聘请社会成功人士给学生讲学,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建立社区青少年教育与保护机构,利用青少年业余时间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等等。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形成合力,取得道德教育实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丙烯酸酯乳液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风信子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远程中央监控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销售工作计划目标
- 2024年变频器维修及技术支持合同
- 2024年专业物流配送服务合同样本一
- 2024年个人借款担保合同标准模板
- 2024年廊坊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无锡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2024年工程领域专业劳务协议范本
- 中国铁建全面预算管理说明
- 《心肌梗死指南》PPT课件
- 球墨铸铁管试压方案
- 手机开发流程图
- 八式太极拳教案
- Q∕GDW 12080-2021 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 潜山第二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方案
- 柔性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机动车登记证书中英文模版(长春-别克HRV - 长城H3)
- PI-外贸PI-模板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