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阜阳市南京路附属中学期中检测卷八年级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默写。(10分)(1)《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有很多,“,”(《诗经·关雎》)让我们感受到了因对心上人思念之深而痛苦难眠的心情;“,”(《诗经·蒹葭》)让我们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心情;“,”(《诗经·子衿》)让我们从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中感受到了热切期盼之情。

(2)“化用”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将他人作品中的内容根据表达的需要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形成自己作品中的一部分的方法。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诗句是“,”;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诗句是“,”。2.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甲】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

)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jì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jiàn、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

)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

),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乙】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毛公,一个毛苌,赵国人,人称为小毛公;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证诗。他们接受了孔子“无邪”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知人论世”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是什么时代作的,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jì祖(

)

讽jiàn(

)衰落(

)

作“笺”(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保存

通称

抬头B.保管

通称

抬手C.保存

统称

抬手D.保管

统称

抬头(3)从内容上看,《诗经》中的诗歌除了从民间搜集的歌谣,还有和两类诗。(2分)请结合《〈诗经〉第四》,简要介绍一下《诗经》。(4分)

3.复兴学校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新情境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4分)

学生:老师,本周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围绕哪个环节进行?

老师:本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围绕“分门别类辑古诗”进行,提高大家分门别类辑古诗的能力。学生:①

老师:可以。第一个小组可以在以下几个专题中任选一个:古诗词中的风、古诗词中的雨、古诗词中的雪、古诗词中的花、古诗词中的月。学生:②

老师:一是各小组应搜集不少于二十句与专题相关的古诗句,标明作者与出处;二是背诵所搜集到的古诗句。学生:好的。谢谢老师!

(2)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到的一则新闻报道,请你帮他修改。(4分)

2023年三季度开始,打开经典音乐广播,听众们就能听到来自基层学校合唱团孩子们清澈的歌声。【甲】该节目面向全国展播、征集了基层学生合唱团演唱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素材创作的优秀合唱作品,精心制作了20集广播专题节目。北京金帆音乐厅深空少年合唱团演唱的《渔歌子》,苏州吴韵少年艺术团合唱团演唱的《山居秋暝》,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鱼戏莲叶间》等优秀童声合唱作品被一一展示。【乙】除了继续邀请音乐专家、合唱团指挥解析音乐作品,普及合唱知识,节目还增加了“古诗词赏析”及《诗词诵读》等板块,由合唱团员诵读、合唱中国古典诗词,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吟诵、唱和诗词的优良传统。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3)新题型诗和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请从下面的选项中分别为两幅书法作品选出最恰当的评价。(2分)A.此作品为隶书,笔法严谨,笔势沉着,笔力遒劲,具有浓重的古朴金石气。

B.此作品为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给人以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C.此作品为行书,飘逸秀美,精湛散淡,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D.此作品为草书,连绵萦绕,奔放流畅,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

(4)对于如何学习古诗,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请你根据前三道小题概括出学习古诗的方法。(3分)二、阅读(55分)【一】(23分)父亲的三万七千个赞张军霞①同事小李的儿子很调皮,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他,时常会在课堂上搞点小动作,有时扯了同桌女生的小辫子,有时又故意藏起哪个同学的作业本。②老师多次向小李“告状”。换成别的家长,怕是早就按捺不住,要给孩子一顿胖揍了。小李却从不着急,说起儿子的调皮时,他还总是乐呵呵的。有一天上课,儿子给后排男生写纸条:“放学后去大树下玩。”纸条没传到男生手里,却被老师抓个正着。小李接儿子放学时,从老师手里拿到了那张纸条。当时他什么也没说,回到家却故意拿着纸条给爱人看:“你瞧,咱儿子写字大有进步,每一个字都这么工整!”又转身对儿子说:“不如咱们今天来变个魔术吧,你接着往下写,放学后去大树下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它变成一个闯关故事⋯⋯”儿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趣,竟然认真地把小纸条上的内容扩展成了一个小童话。

③我想,有这样一位幽默开明的父亲,相较于那些动不动就被家长怒吼、责骂的孩子,小李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另类的“点赞”,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

④我的父亲不爱说话,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当中,他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而且他长期在外地工作,就算回家也总是忙着干活,我也就习惯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母亲交流,仿佛父亲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陌生人。

⑤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当成范文贴到校门口的报栏里。放学后,我飞跑着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正在和面,准备蒸馒头,她高兴地说:“闺女厉害呀,我给你蒸两个糖包吃!”当时,父亲好像正在扫院子,他什么也没说。

⑥第二天是周末,我起床后回想着前一天被老师表扬的情景,内心还是按捺不住小小的得意。于是,在去打猪草的路上,我又悄悄拐到学校门口,想再看看贴在那里的作文。没想到,有一个人比我去得更早,他手里拿着糍糊,正低着头,把报栏里我那篇粘得不太牢的作文认真地一点点粘得更牢。糍糊抹上去,他还用手指小心地去按平,每一个角都没有漏掉,每一处都抹得平整妥帖。这时,有出来挑水的人路过,在报栏前停下脚步,那人就对路过的那位老乡说:“这篇作文是我闺女写的。字写得挺漂亮吧?看她多会用词!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老师总夸她文笔好!”

⑦那位老乡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知道这是记忆当中第一次听到父亲夸我,而且是用这样一种背对着我的方式。我没等到父亲转身就悄悄溜走了。我那天割猪草时格外有力气,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甜蜜。

⑧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有位网友讲自己的故事,说她10年前有一次跟父亲说,同学们的QQ资料卡片的赞都很多,她很羡慕,就让父亲也给自己的资料卡点赞。说过之后,她就忘记了这件事,后来也有很多年不用QQ了。那天偶然登上去,收到无数条通知,才发现父亲几乎每天都在给她的资料卡点赞,而且有时一次点10个赞。10年的时间累积下来,这位父亲大约给女儿点了三万七千个赞。而这件事,他从来也没跟女儿提起过。

⑨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当年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的“点赞”。父亲至今仍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也没有和他交流过当年的事情,只是多年以后的我,仍然痴迷文字,并且一直走在用文字谋生的道路上。我深知,父亲对我的爱并不比别的父亲少,他只是不爱表达。一次偶然的真情流露,却悄然影响了我的一生。(选自2024年1月16日《齐鲁晚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中“另类的‘点赞’”表明小李的做法与众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特别。

B.周末“我”又拐到学校门口看报栏里自己的作文,体现了“我”爱慕虚荣的心理。

C.文中的三个事件有着共同的主题,都体现了浓浓的父爱。D.结尾一段总括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5.“点赞”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具体写了哪些“点赞”的行为?请简要概括。(6分)第④段中说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第⑥段却又写父亲主动和路人说了很多话,这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这种另类的“点赞”,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6分)【二】(16分)材料一:

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大要点。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近年来,古籍再生性保护取得突出成果,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13万部(件),39家单位参加联合发布。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资源数量超过10.3万部(件)。

目前,该库已拥有书籍影像资料逾2640万页,服务级别的数据总量达1013TB,近3年访问量超3亿人次,是目前国内古籍资源类型最多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全库实现了统一检索、高清呈现,免注册登录,公益服务,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构建起一个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选自202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一本古籍,如何从纸页“搬”到网页?

进入“识典古籍”平台,平台设计者、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浩开始演示:“古籍的数字化分为两步。一是图像化,我们与海内外古籍收藏单位合作,广泛收集古籍数字化图像资料。二是文本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古籍文字进行识别、排序、校对、结构整理、标点、实体识别等,对内容做精细化处理。”

杨浩上传了一页古籍图像,不一会儿,文字自动识别处理完成。古籍图像上显现出不同颜色的小方框,“每个方框对应一个文字,先切分再调整顺序。红色方框是提醒此处需要人工介入,来进一步判断和处理。”

与此同时,古籍图像旁已自动识别出一段文字,并可比照原图像进行修改调整。杨浩继续解释:“这个过程,主要使用了文字识别、自动标点和命名实体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是对古籍数字图像中的文字进行单个切分,再进行文字识别和顺序读出;自动标点技术,是通过序列标注的方式对古籍自动进行现代标点;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则是通过序列标注方法识别出文本中的人名、地名、书名、时间、官职等信息。”同时,在机器自动识别后,会有专人复查结果,进一步提升准确率。

据悉,“识典古籍”平台文字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以上,自动句读的准确率达到94%,命名实体识别在中古史料上的准确率接近98%。(选自2024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材料三:

古籍数字化工作近年来全面“开花”,但由于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标准,各个地方在古籍数字化时采用了不同的规范标准,导致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技术上的兼容性各不相同,难以实现整合和利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建议国家完善古籍数字化标准,并不断进行调整。各地应建立自己的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更具体、更深入。同时,研究和引入国际标准。”江苏苏州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孙中旺也提出:“标准要有前瞻性、兼容性,比如,苏州图书馆在字库、软件、数字化发布平台等方面已深耕20多年,数字化平台已成规模,不能为了上一个新系统,又从头开始做。”

古籍内容免费获取后如何保护数字版权,是制约古籍数据开放的因素之一,需要业界建立标准完成数据确权。同时,国内虽然有不少图书馆或其他单位在做古籍数字化产品,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数字化产品差错率太高,不能让这样的劣质产品覆盖优质产品。比如,《永乐大典》等重要文献,可以由政府牵头立项,出一个各方认可的权威数字化产品,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孙中旺说。(选自2023年12月28日《中国文化报》)材料四:

2022年10月上线的“识典古籍”平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尝试。该平台由北京大学与抖音合作共建,目前已陆续汇集经、史、子、集等2200余部古籍,面向海内外读者免费开放。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通过“识典古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古籍的前世今生、编纂方法、历史价值等信息,还可以实现繁简体文字随时切换。此外,读者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生僻词句,可选中文本,点击“查看引用”,出处清晰可考……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厚重典籍浓缩在方寸之间,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辅助开展学术研究。“识典古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古籍“打开”方式,借助数字化之力让古籍真正“活”了起来。(选自2024年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资源是由39家单位参加并联合发布的。

B.“识典古籍”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且准确率较高。

C.古籍数字化工作规范标准的不同,导致数字化古籍难以实现整合和利用。

D.上线的“识典古籍”平台能够让读者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感受到“好用”与“用好”。

10.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依据上述材料和你的积累,简要说说什么是“古籍数字化”。(4分)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古籍数字化工作目前还面临着哪些问题。(6分)【三】(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恋无以是于诸泉独甚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3)盖世间之色:(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1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2处)(2分)

青溪之

珠溅雪亦无

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赏水的感受,他们流露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4分)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生活中,我们不断告别,也不断成长。离家时,我们要同父母告别;毕业了,我们要同老师告别;失败时,我们要与伤心告别;取得成绩时,我们要与骄傲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预示着我们的成长。请以《别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1)祭

shuāi

jiān

(2)A

(3)典礼的诗

政治的诗

(4)[示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内容上看,《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常用的三种手法。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以此教给弟子做学问做人的道理。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的《诗传》和郑玄的《诗笺》。

3.(1)①老师,您能列举几个专题让我们选择吗?

②在查阅资料阶段,我们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2)①把“展播”与“征集”互换位置。②把句中的书名号改成引号。(3)图一:D图二:A

(4)[示例]①分门别类辑古诗,将相同题材古诗的内容、写法、情感进行比较,深入学习古诗;②诵读、吟唱,在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中品味诗歌;③把古诗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在艺术美感中感受古诗韵味。

4.

B(文中用词是“得意”,并非表现“我”爱慕虚荣的心理)

5.①小李给儿子的调皮“点赞”;②父亲给“我”的作文“点赞”;③网友的父亲给她的QQ资料卡片“点赞”。

6.不矛盾。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是就其性格而言,并不意味着父亲不会表达;当父亲得知女儿的作文被贴到报栏里展览时,默默地到报栏前把作文纸粘牢按平,并对路过的老乡夸赞自己的女儿,这体现了父亲激动、自豪的情感。所以,二者并不矛盾。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