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1.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之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

钱穆所说的制度诞生于哪一朝代()

A.秦朝B,隋朝C.唐朝D.明朝

2.隋唐时期位于洛阳的含嘉仓有粮窖287座,其粮食来源地有江南的镇江、苏州等,也有来自华北一带的

邢州、德州等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当时()

A.大运河的开通B.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

C.都江堰的兴修D.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3.太宗亲眼看到富隋天亡,于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君臣共相匡辅,形成合力,加快了治世的步伐。“治

世”指()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据唐代李实描述,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由此可推断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B.交通运输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生活实用器具

5.如图是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从中能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大食金币波斯金币东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B.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C.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D.唐代与日本、新罗交往密切

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C.玄奘西行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如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腊的甚苕纹样,波斯

的产物连珠,常见于印度舞人,佛教的象征莲花,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多样的装饰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B.兼容并包C.民族和睦D.经济繁荣

8.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

转折点是()

忆昔(节选)垂老别(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万国尽征戍,

小邑犹藏万家室。烽火被冈峦。

稻米流脂粟米白,积尸草木腥,

公私仓廉俱丰实。流血川原丹。

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巾起义D.藩镇割据

9.在中国两千年的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

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武将”指的是()

A.赵匡胤B.赵构C.宋徽宗D.宋钦宗

10“尽管漕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

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

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漫渊之盟”()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11.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

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缓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

12.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

民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这个历史人物是()

A.寇准B.文天祥C.玄奘D.岳飞

1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

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B.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C.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D,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14.宋朝军官相对同级文官地位低,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

A.重文轻武的思想B.冶铁技术进步C.无为而治的思想D.社会风气开放

15.近年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接头游玩,公主可能

看到

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蹴鞠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

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16.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南北文化的交流B.经济重心的南移C.疆域面积的扩大D.商品经济的繁荣

17.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8.“除了腹里与吐蕃外,全国共设十一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小明在学习此内容时,想更好地

了解它在历史上的实行情况,那么他应该去查阅()

A.《旧唐书》B,《新唐书》C.《宋史》D.《元史》

19.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在搜集主题为中外交往的相关图片时,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可能入选

的是()

A.《步辇图》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

20.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如图为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

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二

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

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

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B.元朝交通便捷C.元朝商业繁荣D.元朝农业发展

2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强调“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该不足存”;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

言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

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

A.心存百姓思想B.农业为本思想C.农业科技思想D.农商并重思想

2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网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

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C.回族D.吐蕃

23.下列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历史()

朴奴源•卫法窣清炀由派人设澎湖运掾司郑成功收救机构加强对

格队到达此地三赴此电•¥•特此地复此地此地的f■蒋

三国元

A.台湾B.新疆C.西藏D.蒙古

24.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朝代秦朝西汉宋朝明朝清朝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解除地方节度使权设军

颁布“推恩令”废丞相、设内阁

措施度力机处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监察制度D.推进民族融合

25.“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

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

26.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27.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

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固守传统,重商抑农B.对外开放,积极交流

C.固步自封,闭关锁国D.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28.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

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臧,

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这表明()

A.个人手写稿质量急剧下滑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29.文物承载着历史,如图是“清朝开荒执照”,这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

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予印信执照。由此可知,清朝()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城镇经济发展

C.商帮资本快速增长

D.康乾盛世已经到来

30.下列左图是唐代敦煌文献中的《白描相扑图稿》,右图是唐代相扑传入日本后的线描图。它们可以用来

说明()

A.中日绘画风格渐趋一致B.相扑运动源于民间竞技

C.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31.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②唐中宗时.,应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的请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亲,尺带珠丹高兴地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

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③唐太宗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中①和②,说出唐朝统治者对吐蕃采取的民族政策,依据③说出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的特

征。

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

“酒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

万两。

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

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

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2)依据材料二,说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西北地区的管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册封

达赖和班禅②建立金瓶掣签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⑤设立伊犁将军。

(3)请从材料三中分别找出清朝管辖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措施各一项。(填写序号)

材料叫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

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

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

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谈谈你对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发展关系的理解。

32.【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一: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已设立,各项奖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大都属于中国人。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书目计量表(如表)

——摘编自伯淳《中华传统科学四大发现与四大学科》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总体上逐渐从先

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

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

会发展。

——摘编自《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如果诺贝尔奖在宋朝就己设立,你认为当时哪项科技成就可以入选?说一说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朝为例,举出图中频次最高的学科代表巨著一部,并说明其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33.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

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亡国之船】

若无水殿龙舟事①,共禹论功不较多。(注释①水殿龙舟事:大运河开凿后,隋炀帝修建如宫殿般的龙舟

多次临幸江南,纵情享乐。)

一一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繁盛之船】

南宋沉船“南海I号”残长22.95米、宽9.85米,船内舱室最深2.7米,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按照正

常成年人步速,绕船体一周也需5分钟左右……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

玻璃器以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一一摘编自光明日报《一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材料三【友好之船】

郑和宝船到达祖法儿国,当明朝官员赏赐完毕后,祖法儿国人尽出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

合油、木别子诸物与华人交易。

一一译编自《瀛涯胜览》

材料四【收复之船】

郑成功致某总督的招降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1)你是否认同诗人皮日休关于“水殿龙舟事”的说法?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能找到哪些有关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4)你对以上哪艘“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感触最深?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在此制度之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可知,钱穆所说的制度是科举制。隋炀

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

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

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不是秦朝、唐朝、明朝,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科举制诞生于隋朝。

2.【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含嘉仓位于洛阳,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含

嘉仓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当时大运河的开通,A项正确;粮食属于农业,和手工业无关,排除B项;都

江堰位于四川,是战国时期兴修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含嘉仓的重要地位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A..“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排除A项。

B.“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

C.根据“太宗亲眼看到富隋天亡,于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开创了“贞观

之治”,C项正确。

D..“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识记贞观之治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

4.【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

上的水筒,自动庠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故选:Co

本题考查筒车,知道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

本题考查筒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可以看到,唐朝墓葬出土了多国的钱币,这说明唐代中外交往非常频繁,中外贸易十分

繁盛,故B符合题意;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的说法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排除A;图片显示了唐朝墓葬出土

了多国的钱币,并未发现其他类别,排除C;图片与日本、新罗无关,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说明唐朝中外贸易十分繁

盛。

6.【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ACDH

项都是历史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B项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有关鉴真东

渡意义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的异同。注意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的相关内容。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之一。

7.【答案】B

【解析】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

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所以唐青釉凤首龙柄壶有流行于希腊葭苕纹样,波斯的产物连珠,

常见的印度舞人,佛教的象征莲花,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特征。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要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表现,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盛唐的社会气象,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

答。

8.【答案】B

【解析】A.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发生的史实,排除。

B.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诗句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民遭受的灾

难与统治者的残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

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

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符合题意。

C.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排除。

D.安史之乱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安史之乱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答案】A

【解析】题干中“武将”指的是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定都开封,

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A符合题意。

故选:Ao

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知道北宋的建立者是宋太祖赵匡胤。

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

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

了澧渊之盟的积极作用,即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可知,材料体现

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汉族人饮茶的方法,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题干材

料最能证明宋辽时期民族间文化的交融,未涉及农业生产、海外贸易和民族矛盾缓和的相关信息,因此,

ABC项与材料题干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分析与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秦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奸臣,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因此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为切入点,考查岳飞的抗

金斗争。

本题以岳飞的抗金斗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B

【解析】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

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题干材料强调了“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故选:B。

本题考查交子的出现,知道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本题考查交子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解析】宋朝军官相对同级文官地位低,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重文轻武的

思想。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

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

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

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

内在表演蹴鞠,故A符合题意;《红楼梦》是清朝的小说,《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

郑和下西洋,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宋代的社会生活,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6.【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选项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

数己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

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解析】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②;元朝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

域,隋朝没有。排除③.①④是正确的。

故选:D。

本题以“相同之处”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和元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18.【答案】D

【解析】“除了腹里与吐蕃外,全国共设十一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小明在学习此内容时;想

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上的实行情况,那么他应该去查阅《元史》。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

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制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

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除了腹里与吐蕃外,全国共设十一个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

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

措施.

19.【答案】A

【解析】在搜集主题为中外交往的相关图片时,不可能入选的图片是《步辇图》。公元640年(贞观十四

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

时的场景。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步辇图》。隋唐时期,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绘画艺术高度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步辇图》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大量驿站的设立,反

映了元朝交通的便捷。“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也能够说明元朝国力的强盛。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时期的交通。

注意准确识记元朝时期的交通的内容。

21.【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重农抑商就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材料''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说明《齐民

要术》不重视工商业,材料“贵五谷而贱金玉”反映《天工开物》对农业的重视,材料“凡农本三卷,皆

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反映《农政全书》是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可见,以上材

料主要反映了农业为本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心存百姓思想,排除A项;材料无关农业科技思

想,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战国古代基本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掌握贾思勰的主要成就。

掌握贾思勰的主耍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可知是土尔

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

压迫。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本题以电影《东归英雄传》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初年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2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

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隋炀帝时,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为了加强与流

求的联系,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

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

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台湾;1684,清朝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

了对台湾的控制。综上所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台湾地区的历史,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新疆、西藏、蒙

古”的相关信息,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以不同时期与台湾交流、对台湾管理的措施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台湾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不同时期与台湾相关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4.【答案】A

【解析】依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加强

了中央集权。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有利于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时期实行废丞相,设三司,加

强了君权。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

家治理的趋势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故选:Ao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颁布“推恩令”、解除

地方节度使权利、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这些制度都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

识记我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

知识。

25.【答案】D

【解析】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

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

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据“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

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

利地开进北京。”及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李自成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及失败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

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D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红楼梦》。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

亡命运”。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红楼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27.【答案】C

【解析】根据“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

严。”可知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断绝中外贸易,而是进行严格的限制,''仅

限于广州一地”即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与国外进行普通商品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固步自封,

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选:Co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

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

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本题掌握有关闭关锁国的知识。另外还要考查对外开放及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28.【答案】D

【解析】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对传播知识和促进

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题干关键信息“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

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

并结合所学,这表明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印刷术。题干关键信息''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

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

解答本题要把握印刷术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