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

共同体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雪芹有浓重的崇香情结,举凡家居熏香、饮食用香、计时用香、节日与庆

贺用香、陈设与配饰用香、礼物用香、药物用香以及相关的宗教活动用香等,

《红楼梦》无不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大观园内几乎时时处处充满香气,诚可谓

“香风飘拂使人迷”。

毋庸置疑,《红楼梦》是小说,它描写香文化,旨在使之成为小说创作的有机

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地用以展示香文化。香文化叙事对于《红楼梦》的艺术

描写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十三回写傻大姐捡到一个五彩绣香囊,引起抄检大观园这样的轩然大波,

成为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大转折。护花主人在第七十四回有评曰:“搜检

大观园,是抄家预兆。”该事件实成为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走向衰败的一

个重要标志。王夫人在抄检中比较怀疑晴雯,尤其不喜欢晴雯“花红柳绿”的

妆扮,晴雯的命运也由此改变,第七十七回即写晴雯的抱屈而死,引出贾宝玉

在下回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痛悼她的《芙蓉女儿诔》。晴雯在一定程度上是黛玉

的一个影子,因此,宝玉这篇诔,也不妨说是预先悼黛玉的。靖藏本此回脂批

则说:“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

便知。”此皆震撼人心。一个小小的五彩绣香囊,导致如此重要的故事情节的

发生,并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这从艺术上看,作为小说家的曹雪芹无疑非

常高明。诚然,并非别的物件、事件不可以引起大抄检,但五彩绣香囊遗落在

有众多不时发生真情与爱意的青年男女的大观园中有其充分的合理性。

第十七至十八回写林黛玉误会贾宝玉将她给宝玉的荷包给了别人,于是“赌

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

较”,黛玉之所以赌气较剪香囊,乃是因为她十分看重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

黛玉身子弱,大夫叫她好生静养。第三十二回袭人就说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工

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因此,她给宝玉做的杳囊,

虽没有完成,却颇精巧,费了很多工夫,可见黛玉对宝玉用情之深。后来黛玉

明白是误会了宝玉,宝玉伏低做小,央求她再做一个香囊,黛玉说“那也只瞧

我高兴罢了”,并不拒绝,可见她心中一直有宝玉,赌气只是一时的。又第十

六回,宝玉将北静王水溶送给他的黎苓香念珠一串转赠给黛玉。北静王的蒙苓

香念珠原是皇上亲赠的,自是非常名贵的香品。但是,在黛玉心中,他只有宝

玉,其他什么男人,无论地位有多么高贵,都不在她眼中。因此,黛玉说“什

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竟将之扔了。这一细节,不但显示黛玉重人不

重物,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的人,同时也说明她甚为耿介孤高,毫不世俗。《红楼

梦》的人物描写是一个奇迹,其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结合香文化的叙事与描

写,无疑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香既是物质性的,同时也是精神性的。贾天明先生在《中国香学》一书中指

出:“中国香学文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香物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内容和思想境界

上,这同以香水为代表的欧洲香文化和以熏香精油为代表的南亚香文化有很大

差异。”《红楼梦》描写了如此众多的香,可谓中国文学写香之集大成之作,

其“绝大章法”,就其实际,不只是艺术描写层面的,同时也必然载“道”。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在《葬花吟》一诗中深情地吟道:“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所谓的“香丘”,或者说

“花坟”,不是真正的坟墓,也不是佛教所谓的“香积净土”“香积世界”,

而是黛玉"心中的坟”,是她一生的热烈追求却难以企及的理想。简言之,此

天之尽头之“香丘”,其实是黛玉抗争荒唐现实、安顿灵魂的自由自在的遥远

的心灵故乡。进一步说,林黛玉之要飞翔到天尽头,迫切寻找她心灵故乡的

“香丘”,其实不只是所有天下不幸女子的理想追求,更是当时畸形、荒唐社

会中人们普遍而美好的精神诉求,因此无疑具有站在时代前沿礴•礴独绝的思想

价值。

惟是故,小说中的这一“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

曹雪芹站在时代前沿,在更高的哲学境界与更深的思想蕴涵上借用香文化,包

蕴着他摒弃俗世“污泥”、逃离社会“尘网”的想法,以及对个性独立、心灵

自由的极为深沉而热烈的追求,由此反叛当时现实社会“反认他乡是故乡”那

种荒唐的存在。这些无疑葆有鲜明昭著的焕发个性、张扬自我之明清之际时代

哲学色彩,以及女娟补天般救世、济世那样的民族精神情怀。这自是他非凡的

艺术创造,是他的卓特之处。

无论是生动的充满魅力的艺术描写,还是表达深邃的走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

想,西方小说绝无如此多香文化叙事的介入,而《红楼梦》之创作,则渗透了

浓重的香文化思维,也深具“中国趣味”。

(摘编自钟明奇《以“芥豆之微”,写“绝大章法”——〈红楼梦〉香文化

叙事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各种用香的活动,大观园内时时处处充满着

香气。

B.曹雪芹以香为技,以香载道,旨在展示香文化,使之成为小说创作的有机

组成部分。

C.晴雯抱屈而死,宝玉写下一篇《芙蓉女儿诔》,隐含他对黛玉的结局也早有

预感。

D.“这自是他非凡的艺术创造”中的“这”,指香文化对《红楼梦》思想价

值的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引发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导火线可以有多种

可能性,小说把“小小的五彩绣香囊”设置为导火线是其中比较合理的一种安

排。

B.林黛玉扔掉宝玉送给她的萋苓香念珠,是因为她对宝玉用情专一,重人不

重物;也可能是因为她由于误会贾宝玉将她给宝玉的荷包给了别人而余气未

消。

C.在作者看来,“‘香丘’堪称曹雪芹运用香文化思维的神来之笔”,因为

“香丘”代表着林黛玉的理想追求、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诉求,以及曹雪芹的

思想价值。

D.”反认他乡是故乡”出自《好了歌注》,比喻忘却生命本源,误将功名富

贵、妻妾儿孙等等当作人生的根本。曹雪芹借此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懑和失

望之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金钏死后,宝玉前往祭奠,觉得自己所带的两星沉速香不够好,要让茗烟

去买檀香、芸香、降真香来祭奠,以表示自己的虔诚、恭敬。

B.平儿遭误打后,宝玉将她接到怡红院,研碎紫茉莉花种后兑上香料制的花

粉,让平儿妆饰,宝玉这般为平儿忙,因为他尊崇青春少女。

C.宝钗制作了一首谜底是“更香”的灯谜诗,贾政看完后,觉得“不

祥”“非福寿之辈”,预示了她在宝玉出走后过着凄凉忧愁的生活。

D.宝钗要治疗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须服秃头和尚开的海上方“冷香

丸”,兼之其平日“罕言寡语,自云守拙”,故给人的印象是“冷”。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

5.路遥在谈小说创作经验时,认为“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

彰显高明之处”。请结合文本中的香文化叙事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哨探兵

李健吾

村外大道旁,石砌的斜坡上,有一个小茶馆。一天下午,两位服装不同、似

乎非一样职业的人,在那里喝茶。手谁也不理谁,谁都不讲话。他们全疑心生

暗鬼,以为谁都清楚谁的底细。其实,他们并不相识,谁也是谁的生客。屋子

里很静寂,只有啜吸浓茶的微响。

主人倚在门旁,眼睛向外直直地望着,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主顾,好像在吃

力地思索。

一位客人咳嗽几声,斜瞥桌旁那位一眼,耸了耸肩,好像自语似的嗫嚅着:

“唉,明天,明天还不知怎样呢。”“是啊,我们并不是神仙。”那位搁下茶

碗,不在意地答着。于是自语的客人好像不放过这个开始似的,向前移近些,

不露声色地问:“先生,你何处公干?”

那位并不以为唐突,端起茶碗,暗暗地从头到脚将邻客打量了一下,用诚实

不欺而带忧愁的口气缓缓道:“不要见笑,我生来就没有正经本事,开一间小

铺子,做点小本经营,姓郑。不敢问,你高就什么呀?”

他立即向郑商弯了弯腰,面上透出可爱的笑容,迅忙答道:“我是外省人,

姓赵,来投奔乡亲,不过那位亲戚不知去了什么地方——你没有在军队当过差

吗?”

这句话吓了姓郑的一跳,心里突突不已。但是他仍旧很镇静地摇了摇头。他

一面照常喝茶,一面细察赵某的姿态。他站起来,坦然向邻客斟了碗茶,微表

敬意,然后低声道:

“不,我从来没有干过军营的差使。不是吗?打仗是很怕人的。”

赵某叹了口气:“天下事就数这残忍了。我是一个胆小鬼,就连枪声——"

屋外吹起一阵和煦的微风。从斜坡四望,似乎万物宁静,生气勃勃,做着和

平的梦。主人无精打采,头俯垂胸前,他几乎忘记了还有主顾在屋里喝茶。

②这时屋里茶客全不说话了,在默然饮茶中间,都感到情绪的起落。他们以

为这是一个意外的甜蜜相逢,从未有过的友谊和同情。他真是个老实人,郑某

这样想着。同时,赵某也想,他实在比谁都有趣。

“掌柜,再泡壶茶来!”

主人被叫声唤醒,四面张望,以为听错了。他应了一声,挨到茶桌前,慢慢

地换了壶茶,那苍白的稀发如蓬草一样。

“真要开仗了吗?"主人忽然想起一件大事似的,冲口问两位茶客。

那两位茶客一齐折转身,诧异地望着主人,显然这个触动了他们的隐怀。

“是,快开战了。”赵某回道。

主人摇了摇头,只低低的、颤索的长叹一声。

这立刻引起茶客们的好奇心来,不觉全注意于这奇怪而有胆力的老人。高岗

以外,无论村镇,无论贫富,好像全在狮爪下嘶咽,慌慌忙忙地躲避恶运,惟

独他,还开着茶馆,多么不可思议!客人重新向屋子各处观察着,没有什么特

别,只是很静寂。

“你为什么不远避?有什么丢不开吗?”

老人似乎很难受,闭住下陷的眼睛,点了点头。他右手指着窗外,从苍白的

嘴唇发出悲咽的细声:“我舍不下这些地方。”

窗外金波似的麦穗,一望无涯。靠近麦田有棵娇小的松树,松影处是一座新

坟。

“那是我儿子的新坟,啊,前天我亲自埋的。他是让恶棍打死的,没有向我

说半句离别的话。为什么我要逃走呢?我舍不下麦子,舍不下孩子。”

两位茶客坐不住了,眼光闪闪,强自忍住火爆的性情,看着那可怜的老人。

“看,那恶棍来啦!”主人忽然哆嗦起来,喘吁不已。

窗外跃入一个人来,骄戾地直挺挺地立在屋子的中心,似乎谁也没有看进眼

中。他挤了挤眼,摇摆到茶客中间,故意失足踩在他们的脚上,摆出一副得意

的模样,端茶就喝,尽性哈哈大笑。③两位茶客不言语,彼此会意地望了望。

他们几乎同时解松了衣扣。

老人蜷在墙角,好像失去知觉的样子。这种待救的衰弱的呼吸,似乎有力地

挑动着茶客的沸血。他们静静的,等待着动手的机会。

恶棍刚转向老人,突然茶客们扔掉外褂,像飞鸟似的,直扑过去。但是恶棍

毫不容让他们,两臂平平将他们推开,预备伸拳还敬。赵某往后一闪,从腰间

拔出手枪,瞄准了恶棍的咽喉。此时郑某的手枪也飞擎到手中。

恶棍大惊,半步不敢前行。忽然,他灵机一动,微微惊讶地呼道:

“哈,你们不是仇敌吗?”

两位义愤的兄弟愣住了,彼此警醒地凝视起来。就在这时,恶棍纵步跳出,

飞奔而逃,隐隐还可听见他得意的笑声。

阳光从窗户射进,映照得两位茶客军服的铜扣、肩章都闪闪发光。

两人各自将手枪装插原处04回到桌前,你望一望我,我望一望你,默默无

造他们不同式不同色的军服很刺目,原来一个是这边的哨探兵,一个是那边

的哨探兵。

主人慌忙从暗般爬起,拣起外褂,拍去灰尘,送到桌前。他们各自穿起掩饰

军服的外褂,脸色通红,谁也不好意思抬头看谁一眼,茶桌中间仿佛有条十分

显明的界线。这无形的界线是什么?谁也说不明白,可是中间的确有些东西隔

阂着。

屋外的风加大起来,好像吹醒了两个茶客。他们几乎同时站起来,付清了茶

钱。

他们仍旧不相识的模样,不前不后地走出茶馆。老人送出馆门,高声祝道:

“愿你们打胜仗,打胜仗。”两位哨探兵走下土坡。不久,一个转身向东,一

个径往西去。

一九二四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姓赵的茶客自语“明天还不知怎样呢”,既是对战争即将发生的愤懑和抗

拒,也是对另一名茶客的试探。

B.茶馆主人“几乎忘记了”主顾,可见他因失去儿子而内心无比痛苦,因可

能开仗而陷入是否逃离的纠结。

C.小说两次写屋子里“很静寂”,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也是哨探兵的主观

感受,表现出他们慌张、警惕。

D.两位哨探兵最后“不前不后走出茶馆”,表明他们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

心中已有视对方为朋友的感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物描写常常为塑造人物服务。小说两次写风,“和煦的微风”烘托两位

哨探兵作为茶客的友谊,“风加大起来”则烘托他们作为军人的隔阂。

B.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法。小说时间间隔短,空间跨度小,增强了

情节的节奏感,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将读者更好地带进故事中。

C.小说结构严谨,注重前后照应。比如两位哨探兵解松衣扣的细节,为下文

他们脱掉外褂同恶棍搏斗并暴露自己军人身份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D.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茶馆主人是贯彻小说始终的线索,小说以他

的所见所闻串起发生在两位哨探兵身上的情节,使作品更具真实感。

8.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虽都写两位哨探兵不说话,却表现出他们在不同场景下

的不同心理活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有评论家评论这篇小说是“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富有‘戏剧味儿’的有思

想价值的作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日:“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近自建立太子遇物

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日:‘不知。’日:‘凡

稼不啬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日:’汝知

马乎?‘对日:‘不知。’日:‘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

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请日:‘汝知此树乎?‘对日:‘不

知。’日:‘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

可以自鉴。’"贞观七年,太宗命侍中魏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以赐诸王。

其序曰:“始封之君,时逢草昧,是以在上不骄,或设醴以求贤,或吵季而

接士。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完之迷途。今录自古诸

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从善则有誉,改过则

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太宗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

本。”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等日:“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

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层孽,不觉竦然敬异。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

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

更能比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

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贞观中,皇

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刺史师师,人仰以

安。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

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

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

审堪临州,然后遣出。”太宗嘉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

古有胎教A世子B朕C则不暇D近E自建立F太子G遇物H必有诲谕。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指失去,与《屈原列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中的“夺”词义相

同。

B.吐飨,典故源自于周公“一饭三吐哺”,后来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

求才。

C.虞舜,传说中的圣君,通常与黄帝、颛顼、帝售、尧帝并称五帝,后泛指

圣人。

D.克,指约束,与《V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词义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虽国事繁忙,但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他从吃饭、乘马等生活琐事

出发,教育太子要爱惜百姓,不夺民时,以期休养生息,使国家安定。

B.魏征受命于唐太宗辑录《诸王善恶录》,其序中对比分析了开国时受封的王

和后世继位的子孙的善恶得失,以此告诫诸王。此文得到太宗的认可。

C.唐太宗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君子和小人都并不常见,侍

臣应当加强修养,自我勉励,一天天地彰显善行,避免受刑罚或被处死。

D.针对皇子年龄尚小,且多授以都督、刺史等职的情况,谏议大夫褚遂良表

示反对,他认为这既不利于百姓的安宁,也不利于皇子自身的成人自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

(2)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不觉竦然敬异。

14.傅说所言“此木虽曲,得绳则正”这句话喻示什么道理?唐太宗借用这句

话的目的是什么?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注】

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注】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

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词人王寂,善写他人故事,本词即隐括

杜牧故事而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词人表达虽相隔久远,但期待重返湖州、与故人相逢。

B.词人觉得“春事成空”是因为自己回得太晚,词句中流露出自责之情。

C.词人使用“懊恼”两个字,意在强调岁月弄人、命运无情、空留怨愤。

D.词人以春为喻,来阐述他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6.“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虽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

灵犀一点通”,但两者词意迥异,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是王安石借盘

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

的高度概括。

(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

中。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

苏轼《赤壁赋》中“"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3)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贾谊在《过秦论》中归结为“”;苏

洵在《六国论》中则用四个字将六国灭亡的原因简练总结为“”。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是今年暑期档电影的主体。这类作品观照当下社会生活和民生现状,深刻

表现人们关注的社会议题,回应时代之需,触及观众心灵。例如,《热烈》聚焦

年轻人喜爱的街舞题材,《孤注一掷》表现电信反诈的社会议题,《学爸》将家

长对孩子的教育苦心搬上银幕,这些作品均聚焦现实热点,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①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其它题材影片中,②也努力与当下社会、当下观众的

情感对接,③映射当下社会情绪。④《长安三万里》上映期间,⑤观众在社交

平台上分享观影感受,⑥孩子们在影院吟诵唐诗。⑦影片表达的人们对理想不

懈追求以及年轻人如何实现人生抱负的精神,⑧是跨越历史时空的共情点。⑨

古装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表现年轻人自我寻找、自我确立的主题,进

而引发年轻观众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追求中,电影创作只有将视点立足当下中国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