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2/36/wKhkGWYa2OiADob0AAHU3jHVO1k636.jpg)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2/36/wKhkGWYa2OiADob0AAHU3jHVO1k6362.jpg)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2/36/wKhkGWYa2OiADob0AAHU3jHVO1k6363.jpg)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2/36/wKhkGWYa2OiADob0AAHU3jHVO1k6364.jpg)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2/36/wKhkGWYa2OiADob0AAHU3jHVO1k6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典08遗传的分子基础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知识导图
第三部分考点清单(六大考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12易错点)
第五部分真题赏析
PART.010高考考情速递
常考考点真题举例
转录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DNA分子的结构2023•海南•高考真题
表观遗传2023•海南•高考真题
细胞癌变、蛋白质的合成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
蛋白质的合成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
DNA的双螺旋结构2023•山东・高考真题
转录与翻译2023•山东・高考真题
基因控制生物性质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
中心法则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基因表达过程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
翻译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
PART.OP知识导图
―|每个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
肺炎链球菌
基
洲
的转化实验DNA基因通常基因与
DNNA因
主
要
是遗的DNA的
的是有遗传
传
遗
物基因通常是有遗传
传物
本效应的关系
质效应的DNA片段
质的质
噬菌体侵染DNA片段
证据
细菌的实验
遗传1基因中4种脱氧核甘酸的排列丽
信息
RNA
是遗
烟草花叶病毒DNA的DNA的
传物
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构复制
质的
证据
特点空间结构
双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在外
侧;碱基在内侧构成碱基对
构建者及时间
具有
|稳定性;多样4;特异性|1953年,沃森
和克里克
PART.OP考点道之
考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肺炎链球菌有两类:R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S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可使人和小鼠患肺
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
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P45“相关信息”)
4.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
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O(P46“科学方法”)
4^r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i.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并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
部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P45)
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②再用上述得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③然后,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
离心;
④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P45)
3.实验误差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
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4.搅拄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
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P45)
5.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
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P46)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遗传
物质是%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P46)
考点三DNA的结构
1.在对DNA结构的探索中,于1953年摘取桂冠的是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
理学家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P48)
2.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P50)
3.DNA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P50)
4.DNA分子内侧由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即A和工配对(氢键有2个),G和g配对
(氢键有二个)。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腺喋吟)
的量总是和T(胸腺嚏咤)的量相等,C(胞喀咤)的量总是和G(鸟喋吟)的量相等。(P50)
考点四DNA的复制
1.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了一个
巧妙的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P53)
2.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复制条件:①模板;②原料;③能量;④酶;(4)复制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5)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6)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
确地进行。
3.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T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厂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①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数为:a(r
-1)
②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数为:aX2「i
考点五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RNA有三种,它们分别是mRNA、tRNA和rRNA;核仁受损会影响rRNA的合成,进而影响核糖体
的形成。(P65)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P65)
3.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P65)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P66)
5.tRNA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二种氨基酸。tRNA比mRNA小得多,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
对,叫作反密码子。(P67)
6.核糖体是沿着mRNA移动的。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之个tRNA的结合位点。(P68)
7.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8.科学家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
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9.中心法则
DNA..(2)>RN^—蛋白质
(5)
(1)表示DNA复制(2)表示转录(3)表示翻译(4)表示RNA复制(5)表示逆转录。
考点六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
物性状
(2)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对应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2.柳穿鱼Lcyc基因和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如下图),抑
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P74)
3.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P74“相
关信息”)
PART.OP易错易评
易错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
点拨: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是将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
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3)加热导致DNA变性后可复性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
恢复活性。
易错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三次涉及大肠杆菌和两个关键环节
点拨:
(1)三次涉及大肠杆菌
/一声盘先用含"P、3s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
一成)一目的
驾获得具有放射性的大肠杆菌
总流科噬菌体侵染上述带放射性的大肠杆菌
国虬获得分别被*与3ss标记的噬菌体
最后用分别用,午、32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
二大肠杆菌
.三吩目1Kl依据放射性进入上清液还是沉淀物,确
凹L认蛋白质和DNA是否“进入”大肠杆菌,
从而确认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
①保温时间要合适——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使32P组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未侵
染或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②“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
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
易错点3误认为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为RNA或认为某一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点拨:
(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⑵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易错点4误认为DNA分子都是双链结构或认为DNA分子中瞟口令一定等于嘴咤或认为喋聆'=喀咤时一定
为双链DNA分子
点拨:DNA分子一般为“双螺旋结构”,但也有些DNA分子呈“单链”结构,在此类DNA分子中喋吟
与喀咤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由此可见,双链DNA分子中喋吟“A+G”固然等于“T+C”或(A+C)/(T
+G)=1,但存在该等量或比例关系时,未必一定是双链DNA分子。
易错点5误认为DNA分子复制“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点拨:细胞生物中凡存在DNA分子的场所均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其场所除细胞核外,还包括叶绿体、
线粒体、原核细胞的拟核及质粒。
需特别注意的是,DNA病毒虽有DNA分子,但其不能独立完成DNA分子的复制——病毒的DNA复制
必须借助寄主细胞完成,在其DNA分子复制时,病毒只提供“模板链”,其他条件(包括场所、原料、酶、
能量)均由寄主细胞提供。
易错点6对DNA复制过程中“第n次”还是次”复制所需某种碱基数量的计算原理不清
点拨:第〃次复制是所有DNA只复制第〃次所需碱基数目;〃次复制是指由原来的DNA分子复制w次所
需碱基数目。
易错点7误认为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点拨:
(1)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
(2)原核细胞无染色体,拟核中的DNA分子和质粒DNA均是裸露的。
易错点8混淆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UNA
基因在染色体染色体是DNA
上星线性排列I染色体I的主要载体
易错点9对DNA和RNA合成的判断有误
点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判断DNA和RNA的合成。若大量消耗T,可推断正在发生DNA的
合成;若大量消耗U,可推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
易错点10不能准确界定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或误认为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均不能“同时”进
行
点拨:
⑴凡转录、翻译有核膜隔开或具有“时空差异”的应为真核细胞“核基因”指导的转录、翻译。
(2)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3)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DNA及核糖体,其转录、翻译能“同时进行”。
易错点11误认为逆转录酶同其他酶及能量、场所、原料一样,均由病毒的寄主细胞提供(在寄主细胞中
合成#由寄主细胞提供)
点拨:
(1)“1965年,科学家在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⑵“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由此可见,RNA复制酶、逆转录酶均来自病毒自身,当然该酶起初应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并由寄主
细胞提供原料而完成。
易错点12不能正确辨明六类酶——解旋酶、D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逆转
录酶
点拨:
⑴解旋酶在DNA分子复制时使氢键断裂。
(2)DNA聚合酶在DNA分子复制时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单个脱氧核甘酸连成脱氧核甘酸链。
⑶限制酶是使两个脱氧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4)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分子片段的末端“缝合”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
(5)RNA聚合酶是RNA复制或DNA转录时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单个核糖核甘酸连接成RNA链。
⑹逆转录酶是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脱氧核甘酸合成DNA的一种酶。
PART.。?真题赏析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细菌gi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细菌糖
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统的调节。CsrA蛋白可以结合gigmRNA分子,也可结合非编码RNA分子CsrB,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gigmRNA联不稳1构象
[吵席核酸酶
gigmRNA降解
A.细菌gig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gig基因的启动子并驱动转录
B.细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链时,核糖体沿gigmRNA从5,端向3,端移动
C.抑制CsrB基因的转录能促进细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结合到CsrB上,有利于细菌糖原合成
【答案】C
【分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1)模板:DNA的一条链;(2)原料:四种核糖核首
酸;(3)酶:RNA聚合酶;(4)能量(ATP)。
【详解】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启动转录,A正确;
B、基因表达中的翻译是核糖体沿着mRNA的5,端向3,端移动,B正确;
C、由题图可知,抑制CsrB基因转录会使CsrB的RNA减少,使CsrA更多地与gigmRNA结合形成不稳定构
象,最终核糖核酸酶会降解gigmRNA,而gi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故
抑制CxrB基因的转录能抑制细菌糖原合成,C错误;
D、由题图及C选项分析可知,若CsrA都结合到CsrB上,贝!]CsrA没有与gigmRNA结合,从而使gigmRNA
不被降解而正常进行,有利于细菌糖原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昔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
制如图所示。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患
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下列叙述簿误的是()
紫外线
5'i1~।~।~।~।-r-i~~।~।~।।"।13*
a......................................IIIII15,
........天/损伤一
5'i-r-]~i~rin~i-i~rn13,
w......................................................
包X切口小切口《§)
5,TTIlliIIFTTT3,
3”II।।।।।।।।।।।5'
5,TT缺口TT3,
3”III।।IJ।।।।」,5,
,,,,..............
5,1IIIIIIIIIIIII3*
3,l।।।।।।।।।।।।1
A.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
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
【答案】C
【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
代DNA分子。
2、限制酶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对象都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A、由图可知,修复过程中需要将损伤部位的序列切断,因此需要限制酶的参与;同时修复过程
中,单个的脱氧核甘酸需要依次连接,要借助DNA聚合酶,A正确;
B、填补缺口时,新链即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到3,的方向进行,B正确;
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中进行修复,保证DNA复制的正确进行,对细胞最有利,C错误;
D、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累积突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
累积解释,D正确。
故选Co
3.(2023・海南,高考真题)噬菌体①X174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DNA分子,部分序列如图。
£基因起始«基因终止Met:甲硫氨酸
Vai:缴氨酸
12390Arg:精氨酸
MetVaiArgGluGlu:谷氨酸
SyA-^G'i…yrr-TTTLA-T华巧,W4不:才-(六••…'-讨3可二口讨生产41TG3,
MetVaiMet
159152
。基因起始。基因终止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基因包含456个碱基,编码152个氨基酸
B.E基因中编码第2个和第3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其互补DNA序列是5JGCGTAC-3Z
C.噬菌体0X174的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种核糖核甘酸
D.E基因和D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存在部分重叠,且重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答案】B
【分析】图示重叠基因的起始和终止位点不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不同;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首
酸;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D基因编码152个氨基酸,但D基因上包含终止密码子对应序列,故应包含
459个碱基,A错误;
B、分析图示信息,E基因中编码第2个和第3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5,-GTACGC-3,,根据DNA分子两条链反
向平行,其互补DNA序列是5,-GCGTAC-3,,B正确;
C、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噬菌体①X174的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糖核甘酸,
C错误;
D、E基因和D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存在部分重叠,但重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D错误。
故选Bo
4.(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植物的叶形与R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该植物的植株甲和乙,二者R基
因的序列相同。植株甲R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植株乙R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植株甲和乙的R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
B.植株甲和乙的R基因的序列相同,故叶形相同
C.植株乙自交,子一代的R基因不会出现高度甲基化
D.植株甲和乙杂交,子一代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
【答案】D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称为表观遗传。
题意分析:乙品种R基因甲基化,不能表达,即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相
应的蛋白,甲品种的R基因未甲基化,故可以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详解】A、题中显示植株甲和乙的R基因的序列相同,因此所含的碱基种类也相同,A错误;
B、植株甲和乙的R基因的序列相同,但植株甲R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植株乙R基因高度甲基化,
不能表达,因而叶形不同,B错误;
C、甲基化相关的性状可以遗传,因此,植株乙自交,子一代的R基因会出现高度甲基化,C错误;
D、植株甲含有未甲基化的R基因,故植株甲和杂交,子一代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与植株甲的叶形相同,
D正确。
故选D。
5.(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因不可能是()
A.该酶基因突变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
【答案】B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
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
减少。
【详解】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碱
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酶活性降低,A正确;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转录出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
译出蛋白质。若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无法进行,不能合成酶,B错误;
C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等
有关。故若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氨基酸种类变化)或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都
可能导致该酶的空间结构变化而导致功能改变,活性降低,CD正确。
故选Bo
6.(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
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
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该sup—tRNA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过程如下图。
正常读取恢复读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模板链上色氨酸对应的位点由UGG突变为UAG
B.该sup—tRNA修复了突变的基因A,从而逆转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
C.该Sup-tRNA能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插入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
D.若A基因无义突变导致出现UGA,贝U此sup—tRNA无法帮助恢复读取
【答案】D
【分析】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不含碱基U,A错误;
B、由图可知,该sup-tRNA并没有修复突变的基因A,但是在sup-tRNA作用下,能在翻译过程中恢复读取,
进而抵消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B错误;
C、由图可知,该sup-tRNA能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替换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C错误;
D、若A基因无义突变导致出现UGA,由于碱基互补原则,则此sup-tRNA只能帮助AUC恢复读取UAG,
无法帮助UGA突变恢复读取,D正确。
故选D。
7.(2023•山东•高考真题)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甘酸
的体系中进行复制。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
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
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
B.甲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
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
D.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
【答案】D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图乙时①比②长,因此可以说明①和②延伸
时均存在暂停现象,A正确;
B、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但②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
T,因此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B正确;
C、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新合成的单链①与②等长,图丙时①中A、
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C正确;
D、①和②两条单链由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而来,其中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
那么另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5,端指向解旋方向,D错误;
故选D。
8.(2023•山东•高考真题)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
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B.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D.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
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
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rRNA,A
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
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D错误。
故选Bo
9.(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
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02和水。头抱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
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
B.患者在服用头抱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
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
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
【答案】D
【分析】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
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
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
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
【详解】A、ALDH2基因某突变会使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
危害机体,东亚人群中ALDH2基因发生该种突变的频率较高,故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
的风险更IWJ,A正确;
B、头抱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使乙醛不能正常转化成乙酸,导致乙醛积累危害机体,故患者在服
用头胞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人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B正确;
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
体的性状,乙醛脱氢酶2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酶制剂会被胃蛋白酶消化,故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不能催化乙醛分解为乙酸,不能预防酒精中毒,
D错误。
故选D。
10.(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叠氮脱氧胸首(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下列过程可直接
被AZT阻断的是()
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
【答案】D
【分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
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
途径。
【详解】题中显示,叠氮脱氧胸背(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的催化,因而叠氮脱氧胸背(AZT)可直接阻断逆转录过程,而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均不需要逆转录酶,
即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1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见图。miRNA
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
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
---1抑制
DNA
X停止
I转录P基因mRNA_,,八、
上三------->P蛋白T细胞凋亡
前体mRNAmiRNA
P基因mRNA
回答下列问题:
⑴放射刺激心肌细胞产生的会攻击生物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零售业中的顾客安全保障措施
- DB3715T 69-2025研学旅游指导师服务规范
- 专业技术人才海外培训服务合同(版)
- 上海股权转让合同文本
- 二手房转让合同定金协议书范本
- 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个人保证担保融资合同协议
- NBA赛事中国区电视转播合同
- 互利共赢投资合作合同
- 个人物流配送服务合同模板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材分析
- 胎儿性别鉴定报告模板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及质量创优汇报
- 耳穴疗法治疗失眠
- GB 1886.1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