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清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
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
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
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
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
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
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
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
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
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
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
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
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
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
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此。”宝玉
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
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
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
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
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
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
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
“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
读理解中让薛宝4叉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
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
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
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
要说地成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
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
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
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
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牧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
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
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动画学精髓,融入丹
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
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
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
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
撵了茜雪。这看起来像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
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
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
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
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
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
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
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曹雪芹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
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
艺术空白点。
B.“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
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C.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
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
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写”与“不写之写”同等重要,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二者之
间相互配合,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
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C.《红楼梦》的叙述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作家'‘写”了很多,限定了我们的
理解和联想,使读者很难探求真相。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
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
“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后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
有”,后文转而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
C.第三十五回中,莺儿对宝玉说宝钗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宝玉正要问个究
竟,小说却写宝钗来了,莺儿不说了。后面的情节也没有再写莺儿对宝玉说这件事。
D.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
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李纨、薛宝钗、迎春等人的反应。
4、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
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
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
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
在横线上补写两条内容,并简要说明补写的理由。
①宝玉,宝玉,你好,理由:
②宝玉,宝玉,你好,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㈤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
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
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
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
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既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
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
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
“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
她要是发起火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
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
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
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
去。“小公主,另,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
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
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
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
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
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
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
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
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
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
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
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
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
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
“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
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
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
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
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
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
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
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
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
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
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
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叫来侍卫,把他带到
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
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
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
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
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
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
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
义。
D.文中多用反衬,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
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7、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
大。
B.“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
儿!”从这里可见精卫的自以为是、蛮横固执。
C.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
笔。
D.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
题。
8、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的?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
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晚下军,良说
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
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
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日:“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
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
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
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
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源布,楚枭
将,与项王有郊;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
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
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水利
而壁画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
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
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
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
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
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
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
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
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
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五万人具食”与“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食”字
含义不同。
B.“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
“何”字含义不同。
C.“未尝特将也”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
同。
D.“自择齐三万户”与“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择”字含义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
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B.张良在晓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献计刘邦,让沛公带兵和叛乱的秦
将一起攻打秦军,顺势一举拿下咸阳,取得大胜。
C.张良在败崂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方面运筹帷幄,
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D.高帝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
绝了,但还是被封为留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4、张良为什么拒绝三万户的封地?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
[唐]王维
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注]①擘(bo):分开。②白羽:箭。③五单于:原指西汉后期匈奴内乱争立的
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舍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
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等。
B.《少年行》(其一)第四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从侧面虚写了少
年游侠的英武豪迈,但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
C.《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技”“胆”“姿”“绩”等
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D.《少年行》(其三)中,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因武艺高强而视战
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但毫不畏惧,潇洒自如,耀武扬威。
16、同样是写少年形象,王维《少年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命运。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就用比喻的手法肯定了人民
的力量,这两句是:"”如果不重视人民的呼
声,则天下不太平,战争会持续不断,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用诗句
“—一,.”感慨战争令人伤感。战乱之后,统治者想
再获得胜利很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就回顾了元嘉年间的北伐,
宋文帝刘义隆本来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
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的事情都已成为
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
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
“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
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
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
浸其中,确有一种③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
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o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
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
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说到血液的颜色,我们马上会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①,比如虾
蟹的血液就是青色的,蜘蛛的血液是绿色的,常见昆虫的血液则无色。②
,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遇到充足的氧气,它就
成为猩红色了。
人体的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构成。其中,③
,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蛋白
质。血红蛋白是由两个a亚基和两个B亚基构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B.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C.其中每个亚基都结合了一个血红素辅基,正是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了红色
D.每个亚基都结合了其中一个血红素辅基,使得血液显现出红色的正是血红素辅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把这个人的“精神胜利法”称
为阿Q精神。阿Q与人打架打输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心里充
满了优越感。如果优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大人
物,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便又心满意足了。
在一次高三学习讨论会上,小钱同学认为:人生需要“阿Q精神”,在理想无法
实现的时候可以用想象中的胜利作为一种心理补偿。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在遇到
挫折失败时走极端。
小赵同学不赞同小钱的看法,他认为:“阿Q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自我麻醉、自
欺欺人的样子是十分可悲的,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精神胜利法”,勇敢面对现实,
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你赞同小钱还是小赵的看法呢?请你以一名高三毕业生的身份写一份信给小钱或者小
赵,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800字以上,自拟题目,文题不限,书信中不得出现学校和考生的名字。
参考答案
I、答案:c
解析:"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
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
'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2、答案:D
解析: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
“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
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
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
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
‘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
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
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溢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
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并没有说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据作者所
写的内容来解读。C.使读者很难探求真相,于文无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
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
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
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中傅
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
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A项暗示贾珍
与秦可卿之间的非同寻常的关系。C项让读者去想象宝钗的好处。D项李纨庄重、迎春
木讷、宝钗沉稳,不好表现她们的反应,故留白。
4、答案:①首先总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即“不写之写”。②然后分
析“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③接着,举
《红楼梦》宝玉和莺儿的对话来分析“不写之写”的妙处。④最后,总结“不写之
写”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特点。
解析:
5、答案: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理由:“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
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理由:“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
五味杂陈,融为一体,“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理由: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
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
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解析:
6、答案:D
解析:手法分析考查。这里用的是对比。
7、答案:D
解析:情节、主旨。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
现文章的主题。
8、答案:①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
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②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
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
富的想象空间。③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顽固任性、蛮横偏执的
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
精神。
解析:
9、答案: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
化鸟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
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
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
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少年教育成长存
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
10、答案:C
解析:句意: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
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
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壁固陵”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诸
侯皆至”也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汉六年正月”是时间状语,宜单独断
开;其中“汉”指的是朝代,不能做“至”的宾语,应在“汉”前断开,排除D。故
选C。
11、答案:C
解析:A.前句“食”是名词,食物;句意: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后句“食”是动词,
吃;句意:七十岁的人也可以吃到肉了。B.前句“何”,为什么;句意:大王为什么
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后句“何”,什么;句意: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C.
"'尝’字含义不同”错。两句中的“尝”,都是“曾经”;句意:不曾单独领兵。/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D.前句“择”,选择;句意:你自己在齐
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后句“择”,选择;句意:选择好的学习。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让沛公带兵和叛乱的秦将一起攻打秦军”错误,结合原文“此独其将欲叛
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可知,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
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和叛乱的秦将一起攻打秦军”也于文无据。
13、答案:(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
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2)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
封地。关键词:“用”,采纳;“愿”,希望;“当”,接受。
解析: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
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
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
击晚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
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
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
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
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
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
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
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
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
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源布是楚军的猛将,
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
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
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
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
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
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
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
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
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投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
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
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
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
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
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4、答案:①张良内心具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所以不要封地。②张良以拒绝三万
户的封地表达对高帝的无限忠诚,所以婉言拒绝。
解析:
15、答案:B
解析:“远不如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错。“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彩
的一笔。诗人本来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
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诗人只写到酒楼前的景象就戛然而止。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
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蓄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是写出一种少年游侠特有的
精神风貌,而这不是靠描摹宴饮场面所能达到的。虚处传神,本句所用的就是这种艺
术手法。
16、答案:少年形象的内涵:①王维《少年行》中的少年有着高楼纵饮的豪情和勇
猛
杀敌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②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少年神采
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具有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
神。
解析:《少年行》(其一)塑造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游侠形象,这些少年游侠在
“新丰美酒”的映衬下,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相逢意气为君饮”是说:这些
少年游侠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畅饮一番。“意气”所包含
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等都是游侠们所注重的意气。”系马
高楼垂柳边”这一句描写了一幅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画面。马是侠客的伴侣,通
过写马来衬托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马、高楼和垂柳共同创造了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
生活情调,突出了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少年行》(其三)描写了一个少年英雄临
阵杀敌的情景,诗人截取了少年英雄张弓射敌的特定动作,将主人公的形象描绘得丰
满高大。“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是说少年英雄技艺超群,浑身是胆,
能同时拉开两张大弓,进入敌军阵营如人无人之境。“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
单于”是说他偏坐在金马鞍上调试羽箭,连续射杀敌军首领。一个“偏”字,神气活
现地写出了少年英雄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但毫不畏惧,潇洒自
如,扬威耀武。《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概括了“同学少年”作为早期革
命者的雄姿英发的战斗形象,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17、答案:(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18、答案:①翻天覆地;②不可企及;③一览无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
博已物经馆发发生生了的……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答案大全及答案
- 2025年贵州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答案
- 2025年池州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巴彦淖尔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
- 病人护理服务合同(2篇)
-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听课评课记录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3向量的概念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4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作业设计新版湘教版
- 英语七年级听评课记录
- 西门子starter软件简易使用手册
- 畅捷通g6财务管理系统专业版使用手册
-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ppt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全套电子讲义
- 2022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规范清单汇总
- 桂花-作文ppt-PPT课件(共14张)
- 高一数学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
- 铁路运费计算方法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
- 免疫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 某风电场设备材料设备清单
-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