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酝限(niang)着落(zhuo)粗犷(guang)侍弄(shi)
B.和蔼(ai)搓捻(nian)热区(chen)慷年(kai)
C.晕哆(xudn)蜷伏(quan)哺乳(pu)呈报(ch6ng)
D.称职(chen)缥缈(miao)掺和(chan)庇护(bi)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C.有误,晕眩(xudn)----xuan,哺孚L(pu)----buo
故选Co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秘、使人怀想、使人动情
的秋雨啊!
B.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爆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D.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冀冀地缓
慢地驶向对岸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静秘一一静谧;
C.爆怒----暴怒;
D.小心冀冀---小心翼翼;
故选Bo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过年了,平日里本就热闹的万兴广场更是人声鼎沸。神采奕奕的大妈迈着轻盈的步伐
跳起舞来。小姑娘打扮得花枝般展的,举着棉花糖跑着,追着。戴着小毡帽的新疆小哥拉
长声调叫卖着羊肉串,还不时地扮个鬼脸,逗得孩子们珍学木笺。
A.人声鼎沸B.神采奕奕
C.花枝招展D.哄堂大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A.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符合语境;
B.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句中“大妈迈着轻盈的步伐跳舞”,符合语境;
C.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用词恰当;
D.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该成语与语境不符;
故选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立根铸魂。
B.10月30日正式开放通车的金门大桥,从规划到完工耗时近30余年,斥资96亿新台
币,约合22亿元人民币。
C.秦国统一蜀、巴、蜜后,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成立郡县制,置宕渠郡,
治地蜜城(今土溪乡城坝村)
D.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把“推动”和“推进”交换位置;
B.语义矛盾,删去“近”或“余”;
D.成分残缺,“质量"后加''发展”。
故选C»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处写
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案】(1)①江春入旧年②一夜征人尽望乡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综合性学习
(1)下面是你班同学搜集的“跟名家学作文”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从名家的话中概
括出对写作有帮助的经验。
材料一“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
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
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我看,写作也是这
样。”老舍在《别怕动笔》中写到。
材料二莫言说:“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
多了,自然文风就会像名家。有很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像鲁迅的风格,是因为鲁迅的作品
在中学课文里比较多,他们背的多,学的多。”
(2)班上决定把教室的一角布置为文学角,请你为文学角拟一条标语。
(3)班刊新增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人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入《守望生命的麦田一一我读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
选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中的人生绿洲》
作
品《圣洁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一一读泰戈尔〈吉檀迦利〉有感》
A.成长笔记B.咬文嚼字
C.名作品悟D.名家访谈
【答案】(1)①写作文要勤动笔,下功夫练习,才能成功。②写作文可以从模仿名家作品开
始。
(2)示例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示例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我看,写作也是这
样”,可概括为:写作文要有坚定的目标,多动笔下功夫练习,才能成功;
根据材料二“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多了,自然
文风就会像名家”,可概括为:写作文要模仿名家作品。
(2)本题考查拟写标语。要紧扣文学角的用途,围绕文学或阅读思考,形象生动即可。不
宜过长,
示例:腹有诗书气自华
(3)本题考查栏目设计。
根据“入选作品”《守望生命麦田一一我读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三毛的“撒哈
拉”:沙漠中的人生绿洲I》《圣洁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一一读泰戈尔有感》都是读后感的性
质,属于名作品悟的范畴,故选C。
二、阅读•鉴赏。(60分)
7.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____________(山名)修行了三百年,炼成
三昧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人名),
号叫做圣婴大王。
(1)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应内容。
(2)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徒四人走进由妖怪变化的“小雷音寺”拜佛,悟空被合在金钱中,唐僧、八戒等人也
被擒。玉帝命亢金龙用角沿伏缝钻入,救出悟空。
B.悟空大闹蟠桃盛会,搅乱天宫后,玉帝派哪吒下界擒拿,悟空苦战不利,后又被观世音
的金刚琢打中天灵,被众天兵抓住,押至斩妖台。
C.孙悟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五庄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斗法车迟国
等,体现了他随机应变的超凡智慧、爱憎分明的处事原则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D.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一孙悟空一一弼马温一一齐天大圣一一孙行者
——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答案】(1)火焰山红孩儿
(2)B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
“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
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
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
故事。
《西游记》中一段关于红孩儿的描述是这样说道: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
道。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却也
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乳名叫做红孩儿,号叫做圣婴大王。”据此回答即
可。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B.根据书中情节: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咤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
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
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可知,玉帝派四大
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咤太子下界擒拿,并被太上老君金刚琢打中天灵;
故选Bo
古代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歌描写的季节是()
A.早春B.暮春C.初夏D.盛夏
(2)分析诗歌第三句中“黄”字的妙处。
【答案】(1)A
(2)一个“黄”字,与下文的“菜花”相照应,一只黄蝶飞入一片金黄菜花,无处寻找,
让我们想象出一个搔首跳胭、不知所措的儿童。
【解析】
(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结合“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的意思”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
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等可知此时是早春;
故选Ao
(2)考查诗歌炼字的赏析。
“儿童急走追黄蝶”意思是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
思是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这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
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
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一个“黄”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菜花是
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
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
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课内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力劈狼首,又
数刀镜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牧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连接,紧跟B.型担持刀松弛
C.屠奉起突然D.安增笑耳只是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Z又数刀毙之B.某一犬坐于前屠自后断基股
C.以刀劈狼首盖以诱敌D.晅两狼之并驱如故晅顷刻两毙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B.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洞中,打算要钻洞进去,来
攻击屠夫的后面。
C.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那神情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D.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洞中,那神情要钻洞进去,
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勾画出危急的处境,营造了紧
张的气氛,为后文描述屠户与狼的斗争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屠夫因惧狼而采取的妥协退让的策略,而狼贪婪、狡诈的本性也暴露
无遗。
C.文章第四段写狼“目似瞑,意暇甚”,此时屠夫似乎明白了狼的意图,于是果断出击,
杀死两狼。
D.文章结尾采用诙谐风趣的议论,既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又间接
赞扬了屠夫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答案】(1)B(2)D(3)A(4)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
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B句意:放下担子拿起屠刀。弛:放下;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
的意思来判断。
A.文言助词,无实义/代词,它;
B.那里边的/代词,它的;
C.介词,用/介词,表目的,来;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洞:挖洞;意:打算;隧入:钻洞进去。句意: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
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故选Ao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
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C.有误。”此时屠夫似乎明白了狼的意图”错误,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
假寐,盖以诱敌”可知,屠户杀死了这只狼以后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
诱引敌人的;
故选Co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己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
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己
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
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
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
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
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
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
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
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
笑料罢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①深惧晋宣王②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
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谪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
“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⑤,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①魏明帝:曹取。②晋宣王:司马懿。③诱濡:诱骗;欺诈。万方:千方百计。④
觇:窥视;刺探。⑤黄钺:兵器名,为天子专用,或赐给有主持征伐之权的大臣。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之次渭滨到B.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麻列阵
C.毅然长黄钺拿着D.当军门立面对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②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3)你认为这则故事讲的主要人物是谁?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A
(2)①魏明帝很害怕司马懿会出战,所以派遣辛毗做军队的司马。
②司马懿果然十分气愤,想以大量兵力与诸葛亮交战。
(3)主要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知己知彼。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有误。句意: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次”这里是驻扎的意思;
故选Ao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惧,怕;战,出站;乃,于是;遣,派。
②重点词:果,果然;忿,生气;应,应战;以,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本文主要人物是诸葛
亮。
由“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诱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分析,诸葛亮
设计想要诱骗司马懿迎战,果然一些计策使得司马懿勃然大怒,想要重兵出战。可见,诸
葛亮运筹帷幄、足智多谋;
由“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此必辛佐治也”可知,诸葛亮听到
“手执黄钺,站在军营门口”就知道是辛毗,可见他知己知彼。
参考译文:
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关中魏国的内外震动。当时魏
明帝曹取非常忧惧司马懿会出战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军中担任军师。司马懿和
诸葛亮隔着渭水分别陈列了军阵之后,诸葛亮设计想要诱骗司马懿迎战,果然一些计策使
得司马懿勃然大怒,想要重兵出战。诸葛亮派遣的间谍探听情报回来报告:“有一个老匹
夫,手执黄钺,站在军营门口,不让军队出来。”诸葛亮说:“这个人必定就是辛毗
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霜叶红于二月花
韩可胜
①霜降,全年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气肃
而凝,露结为霜矣。”《诗经》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名句。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
中无形无色的水汽,先是凝结成肉眼可见的白露,继而变成肉体可感的寒露,终于化为叫
“霜”的白色结晶体。霜,有肃杀之意,《汉书》说:“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②每个节气都分三候。霜降节气第一候,“豺祭兽”。豺狼大量捕获猎物,吃不完的
放在那里,就像在“祭兽”。豺与狼、狗都是犬科动物。但豺更神秘,传说中也更残忍。
豺狼虎豹,个头最小的豺居了首位。“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流血涂野草,豺狼尽
冠缨”,都是乱世的象征。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这种场景永远不见也罢。第二候,“草
木黄落”。“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曹丕的诗歌。与《三国演义》对
曹氏父子的描写不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慷慨悲凉、雄健深沉。
“诗言志”,从他们的诗歌里,我读到了“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一一这是电视
剧《三国演义》片尾曲的最后一句歌词。第三候,“蛰虫咸俯”,蛰伏在土里面的虫子趴
下不再进食。“岁寒昆虫蛰,日暮飞鸟还。”不仅仅是人,万物生存都很不易,这种状态
要横跨一个冬天,再次唤醒它们,需要来年惊蛰节气的那一声春雷。
③霜是大自然的魔法师。它最成功的作品是二红,红果和红叶。先说红果,就是红彤
彤的柿子一一红是很多水果成熟的标志,但木榔没有什么水果比柿子颜色更红的了。霜降
吃柿子,是许多地方的习俗。据说,柿子有很多营养,吃了养肺、清热、润燥……我不清
楚这些道理。但是我知道,万物应时而动,当季的蔬菜、水果,总是最好的。“沙鸥径去
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柿子是鸟的最爱,也是我的最爱一一从不嘴馋的我,秋天总
是要买上几回柿子。如果我有一块田园,第一个想种的果树就是柿子树,最想看深秋树叶
落尽,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一样高高地挂在枝头。
④与柿子相比,红叶更加是霜降节气的主角。夏日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鲜亮的
绿色盖过了红色和黄色。随着霜降到来,白天缩短,气温下降,叶绿素大量分解,一些树
叶就变红了。不是每种树叶都变红的,我们常见的红叶主要是枫树、械树、黄护和乌柏。
赏红叶的地方很多。北京的香山红叶名气大,多年前我去过一次。安徽的塔川红叶是后起
之秀,皖南山清水秀,塔川红叶与田野、人家融成一片,特别有人间气。湖南的岳麓红叶
很美,可惜我去几次都不是季节,只看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碑和
由此得名的“爱晚亭”,但每次都疑惑,杜牧诗歌是不是写的此处。印象最深的红叶还有
英国的温德米尔湖,那年我去的时候正是深秋。纯净的天空,湛蓝的湖水,连绵的红叶,
长度达到几十公里,绮丽壮观,让我大饱眼福,简直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处美景。“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我曾告诉女儿,有志者志在四方,不仅仅是中国,到处都是“山河好
大”,到处都有“大好河山”。
⑤写红叶的诗歌,都有一种纯净。同样是美,秋叶的纯粹与春花的鲜艳形成了不同的
对照。“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劳
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浸江碧透,百舸争流”……多美啊,一首比
一首美。是的,那斑斓的红叶,奏响了秋天最美的音符。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曹丕的《燕歌行》。请用文章原句阐释
“露为霜”的过程。
(2)“先说红果,就是红彤彤的柿子一一红是很多水果成熟的标志,但大概没有什么水果
比柿子颜色更红的了”句中“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答案】(1)气温的下降,空气中无形无色的水汽,先是凝结成肉眼可见的白露,继而变成
肉体可感的寒露,形成白色结晶体。
(2)“大概”表示推测,是说“比柿子颜色更红的”的水果可能是没有什么了,不太确定,
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引用诗句,更富有诗意和美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根据第①段“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无形无色的水汽,先是凝结成肉眼可见的白露,继
而变成肉体可感的寒露,终于化为叫‘霜’的白色结晶体”可知,“露为霜”的过程是:
气温的下降,空气中无形无色的水汽,先是凝结成肉眼可见的白露,继而变成肉体可感的
寒露,形成白色结晶体。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及作用的分析。
阅读此句可知,“大概”是也许、大致的意思,表示推测、不确定之意,结合“先说红
果,就是红彤彤的柿子一一红是很多水果成熟的标志,但大概没有什么水果比柿子颜色更
红的了”句分析,其意思是说“比柿子颜色更红的”的水果可能是没有什么了,不太确
定,但并不能表示完全没有这种可能,只是说明“比柿子颜色更红的”的水果出现的可能
性很小,从中可以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引用了唐代杜牧《山行》中的诗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枫叶秋霜染
过,艳比二月春花。用在文章中增添了诗意和美感。再结合第③段“霜是大自然的魔法
师。它最成功的作品是二红,红果和红叶”,第④段”与柿子相比,红叶更加是霜降节气
的主角”句显示的内容可知,题目“霜叶红于二月花”概括了文章“红叶更加是霜降节气
的主角”的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动车向北
王剑冰
①深圳到商丘的动车上。
②比起京广线,京九线属于小字辈,但是与京广高铁相论,京九高铁毫不逊色。而且
这条线路多在山区出没,起伏更多,隧道更多,所以风景也更好。车上的旅客显得很兴
奋;不时地望向窗外,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这条线走的都是老区,过去别说铁路,公路
都很少通到山外。战争时期这些地方便于打游击,因而从江西到湖北,再到河南,出了不
少将军村、将军乡、将军县。而今,铁路为这些地方绕了弯,使得多少年没有出过大山的
人们越来越多地走出来,尤其是那些后生们。我注意看了看,一路上在这些地方上下车的
还真不少,快过年了,下车的尤为多。上车的时候,他们大包小包地塞满行李架,到了目
的地,又大包小包地将行李架卸空。车站多不大,站台就是山海峰浪中的一叶荷。那些向
出站口移动的大包小包成了荷上的水珠,出了车站,它们就散入连绵起伏的峻岭之中。这
些年轻人,已经没有多少山里人的特征,在广州、深圳的街头,你很难看出他们是来自老
区的山里人,甚至连口音都变了,直到踏上了回家的路,才让你听出浓浓的家乡味。
③我去深圳的时候乘的是飞机。出了深圳机场,上了一辆出租车,开出租的小伙子很
热情,主动跟我说这道那,得知我从中原来,禁不住用河南话说,老乡啊!我很惊讶,怎
么广东开出租的不是本地人?小伙子告诉我,这里开出租的很多都是咱老乡。不仅如此,
不少新兴的产业都由河南人主打。我听了更是惊奇。天南地北,河南人不再是面朝黄土背
朝天,新的一代完全融入了一个新天地。现在,这些人正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走在回家的
路上。他们兴高采烈,谈论着南方,谈论着家乡,谈论着回家过年。车厢里涌动着一股浓
浓的回乡情。
④我身边的一对小两口上车就睡,那长发女子怀抱着一个婴儿。邻座的短发女子照看
自己小孩之余,见婴儿的腿露了出来,赶紧拿了一件斗篷给盖上。长发妈妈醒了,连声道
谢,继而聊起了家常。“有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里那个热闹,那个喜庆!串门子、走
亲戚、逛庙会、舞龙灯、耍高跷,就是钻一钻老窑都觉得有意思。暧,俺们那个老窑,小
时候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跑来跑去,再往远一点,就去爬山沟钻山洞……俺也想俺娘
做的姜面条,想俺奶炸的油馍,还有俺二妗子家的馅馅面。”“俺家也是,俺那儿没有
窑,有磨,有碾子,过年了,大家愿意用磨用碾子,觉得那样做出来的饭香,那儿一到年
根就排着号,人们碾着磨着说着话,把一年的话都攒一块儿了,可有意思。”
⑤两个妈妈说的都是家乡的年事儿,睡意全跑到了九霄云外。长发妈妈说:“俺们今
年过年回家,把女婿外孙儿一块带来了,俺家好贴‘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的春联,俺要让他们高兴得蹦到天上去!”有人插嘴说:“跟俺爹贴的一样,俺家还好贴
'五更分两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如意'。”短发妈妈说:“今年俺们回俺家来,就是
要让他爸感受一下河南过年的气象。俺听说公路一直修到俺家村头上了,村里也铺了水泥
路,一直铺到各家各户。以前回一趟家,泥里咔嚓的恨不得把鞋底粘掉,进一回山可难,
现在好了,明年俺准备开车回来,拉上俺爸妈去城里看看戏。”有人又插话说,今年过年
他们那里有焰火,村里还凑钱请了个戏班子。
⑥车上广播下一站的站名,列车减速了,窗外的山水景象更加真切。短发妈妈要下车
了,孩子爸在另一个车厢里,俩人行李都多。于是,同时下车的人除了自家箱子包裹,还
帮忙提上了母女俩的。长发妈妈慌着掀起斗篷还给人家,短发妈妈赶紧盖上:“可不敢猛
一掀,孩子会着凉的,你用吧,俺们出站有车接。”“可不中,可不中!”“不中啥,都
是老乡,还恁客气。”
⑦车内车外,两个年轻的妈妈在挥手。不唯两个妈妈,还有众多的北方老乡。
(1)联系文章标题,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方式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按要求作答:
①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②第③段采用了什么记叙方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学门子、串亲戚、逛庙会、舞龙灯、聚高晓,就是华下镇老窑都觉得有意思。(对加
点词语进行赏析)
②长发妈妈慌着掀起斗篷还给人家,短发妈妈赶紧盖上:“可不敢猛一掀,孩子会着
凉的,你用吧,俺们出站有车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1)春节前夕深圳到商丘的动车上两个年轻的妈妈和众多的北方老乡闲聊家乡的可
喜变化。
(2)①内容上:第②段记叙了春节前夕京九高铁沿线的革命老区的可喜变化,特别是青年
人的巨大变化;结构上:为下文通过细致描写两位年轻妈妈的对话来反映革命老区的可喜变
化做铺垫。由群体到个体,由概括到具体,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层次清晰,表达更有说服
力。
②第③段采用的记叙方法是:插叙;主要内容:“我”到深圳时与同为河南人的出租车司机
的交谈中,得知深圳不少新兴的产业都由河南人主打。表达作用:照应了第②段所写的内容,
突出京九高铁为河南人出行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发展的作用。这个小插曲,使文
章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情趣。
(3)①“串”“走”“逛”“舞”“耍”“钻一钻”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家过年的
“有意思”“热闹”和“喜庆”,抒发了长发妈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②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长发妈妈的朴实感恩和短发妈妈的善良真诚、朴质大方
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人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我注意看了看,一路上在这些地方上下车的还真不少,快过年了,下车的尤
为多”和第③段“他们兴高采烈,谈论着南方,谈论着家乡,谈论着回家过年”可确定该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春节前夕。
根据标题“动车向北”和第①段“深圳到商丘的动车上”可确定该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深
圳到商丘的动车上。
根据第④段“我身边的一对小两口上车就睡,那长发女子怀抱着一个婴儿。邻座的短发女
子照看自己小孩之余,见婴儿的腿露了出来,赶紧拿了一件斗篷给盖上”和第⑦段“车内
车外,两个年轻的妈妈在挥手。不唯两个妈妈,还有众多的北方老乡”该故事的人物是:
两个年轻的妈妈和众多的北方老乡。
根据第④段“邻座的短发女子照看自己小孩之余,见婴儿的腿露了出来,赶紧拿了一件斗
篷给盖上。长发妈妈醒了,连声道谢,继而聊起了家常”,第⑤段“两个妈妈说的都是家
乡的年事儿,睡意全跑到了九霄云外”,第⑥段“短发妈妈要下车了,孩子爸在另一个车
厢里,俩人行李都多。于是,同时下车的人除了自家箱子包裹,还帮忙提上了母女俩的。
长发妈妈慌着掀起斗篷还给人家,短发妈妈赶紧盖上”,再根据第④段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有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里那个热闹,那个喜庆!串门子、走亲戚、逛庙会、舞龙
灯、耍高跷,就是钻一钻老窑都觉得有意思”,第⑤段“俺听说公路一直修到俺家村头上
T,村里也铺了水泥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氟化锂蒸发材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针织翻边毛线帽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慧生态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自动小袋拆包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无人机技术研发项目合同
- 2025上海市房屋买卖合同书(简易范本)
- 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购销校服合同范本
- 仓储服务定金合同模板
- 2025合同模板化妆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小升初语文入学分班测试卷四(统编版)
-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2023年度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数据分析报告-2024年3月
- 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及设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 2024电力系统安全规定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 科技论文图表等规范表达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 华能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技术导则(2023年版)
- 基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附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