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34分)

1.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研究海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B.探究金刚石的内部结构

C.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氮肥

D.研究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种类全部相同的是()

A.CO和NOB.H2s和HC1

C.KC1和KCIO3D.KMnO4和K2MnO4

3.钙元素的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BaB.CaC.CD.Ga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B.SiC.FeD.0

5.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砂纸打磨镁带B.点燃烟火爆竹C.植物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B.木已成舟C.铁杵成针D.滴水成冰

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A.颜色改变B.发出光芒C.放出热量D.生成新物质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9.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10.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N02B.可吸入颗粒物C.C02D.S02

11.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海水C.冰水混合物D.盐酸

12.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盐水B.二氧化碳C.氢气D.铜

13.下列物质中,氢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A.氢气B.水C.氢氧化钙D.氧气

14.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锥形瓶B.药匙C.蒸发皿D.烧杯

15.取用块状药品时,应该使用()

A.药匙B.镜子C.玻璃棒D.纸槽

16.把液体放在容积为15mL的试管里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

A.5mLB.7.5mLC.10mLD.12mL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一

振K

方4

A./,振荡试管

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朝着有人的方向

B.洗净的胶头滴管横放在桌上

C.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干净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D.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19.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酒精灯

20.以下过滤操作正确的是(夹持仪器略,玻璃棒均已轻靠三层滤纸处)()

I—弓

21.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22.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B.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C.等到液体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D.加热后的蒸发皿取下放在陶土网上冷却

23.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中混有泥沙B,食盐中混有白糖C.碳酸钙中有石子D.蒸储水中混有酒精

2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体积小质量轻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氧气和液氧都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湿衣服在燥热的夏天干得较快,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5.可一次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D.加入澄清石灰水

26.下列对二氧化碳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中有碳原子和氧分子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相同的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8.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改进,用暖宝宝发热剂(主要成分是

铁粉、水和食盐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v一最终流入55mL水

图甲图乙

A.此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铁粉消耗氧气

B.此实验中发热剂过少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C.此实验测出氧气体积分数为21%

D.此实验需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进行测量

29.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易挥发B.镁带可燃烧C.食物易氧化D.食盐易溶解

30.物质名称与化学符号对应的是()

A.水银:AgB.硫酸铜:CuS04C.氯化钠:CINaD.氧气:0

31.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氯化钠、冰水混合物B.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镁带、氧化镁D.盐酸、大理石

32.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气体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固体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33.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D.空气

34.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B.纯净物、混合物按物质的种类划分

C.化合物中至少含两种物质D.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

二、非选择题(共66分)

35.根据要求填空。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氯元素、②硝酸根、③氮气④n个硅原子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氢氧化铜氧气氧化镁CaOHe

P2O5

36.认识化学仪器、掌握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H。

(2)量取15mL水,应选取量筒(选填“10mL”、“20mL”、“50mL”)进行量取,还需要的仪器

名称是o读数时量筒放,视线应与平齐。

(3)镁带燃烧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陶土网、火柴、、(填写仪器名称),实验现象是

(4)在盛有生石灰(填写物质化学式)的烧杯中加入少量蒸储水,实验现象是,生成的新物

质是O

(5)如何鉴别蒸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

步骤现象结论

———

37.疫情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消毒酒精,温度计等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根

据该生活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消毒酒精是75%的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①实验员通过计算,将8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得到的酒精溶液浓度大致为75%。观察发现,混合后的

体积(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100mLo说明o

②家用消毒酒精卫生湿巾,抽出一片后一定要将开口处粘贴紧,原因是(从微观角度分析)。

(2)温度计也是疫情期间的必备品,如水银温度计(水银是金属汞)。画出下列温度计,温度升高后的微粒模

(3)在抗击疫情中,医疗系统内的氧气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人们将氧气压缩到氧气瓶中进行

储存,从微观角度说明原理o

(4)上述物质都由微粒构成。根据微粒模型或化学式,完成下列表格。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O

”表示汞原子)

物质酒精水汞

模型

微粒名称酒精分子—汞原子

化学式

H20

38.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古人从海水制盐主要有煮盐和晒盐两种方法,宋代以前的

海盐制造都出于煎炼,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

(1)煮盐和晒盐等同于实验室中的操作。

(2)从能源、效率或便捷性的角度考虑,煮盐有不受环境天气限制、较为方便等优点,而晒盐的优点是(写出

一点即可)o

(3)通过煮盐和晒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及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某兴趣小组为除去粗盐中

的泥沙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I:量j约15mL水

粗盐--------►溶解-------►操作II=.~~►操作UI冷却♦精盐

滤渣

①图中操作H是,可以除去»

②在溶解、操作n和操作ni中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别分是、、。

③进行粗盐溶解操作时,甲同学认为不需要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水多或水少都没关系。你认可他的观点

吗?请说明你的理由:o

④甲、乙小组同学用电子天平称得了以下实验数据。

生麦精盐质量1nAn/

粗盐的质量(g)蒸发皿的质量(g)蒸发皿+精盐的质量(g)产率=---------x100%

粗盐质量

甲5.050.452.4

乙5.051.556.6102%

I.实验小组称量精盐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其优点是。

n.甲小组同学得到的产率为。

HL全班同学实验结束后,老师进行了数据汇总。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甲、乙小组的

产率存在明显的偏差,请你结合实验中操作分析他们产生明显偏差的可能原因:甲组;乙组

⑤实验最终得到的精盐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9.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装置图。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过程:夹紧弹簧夹,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进橡胶塞,可以观察到的

现象。待火焰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3)实验结论:。

(4)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为,该气体在实验中体现出的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

(5)若某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6)利用图二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3条曲线,变化趋

X曲线表示(选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研究海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A正确;

B、探究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B正确;

C、利用空气中氮气制造氮肥,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故C正确;

D、研究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属于物理研究的对象,故D错误。

故选:Do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

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

会责任感。

2.【答案】D

【解析】解:A、CO和NO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

B、H2s和HQ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

C、KC1和KCIO3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

D、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KMnCU和QMnCU元素组成相同。

故选:Do

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情况.

根据化学式即可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的元素符号是Ca,观察选项B书写正确。

故选:Bo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

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车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

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A.

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5.【答案】A

【解析】解:A、砂纸打磨镁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点燃烟火爆竹,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o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

很容易解决。

6.【答案】A

【解析】解:A、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铁杵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o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

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7.【答案】D

【解析】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还是物理变化,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本质特征看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都是常常伴随的现象,故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生成新物质;

故选:D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最主要的是需抓住其本质特征看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

很容易解决。

8.【答案】A

【解析】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由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

于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生铁铸造铁锅,利用了生铁的导热性和延展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

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答案】B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它气体(包含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Bo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

质0.03%。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

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答案】C

【解析】解:题中可吸入颗粒物、NO2和S0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为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

故选:Co

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

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

废气.烟尘就是指的空气中的可吸收颗粒物.

本题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高考的热

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由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只含水--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

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B

【解析】解:A、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氧、碳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选项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选项错误;

D、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Bo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

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氢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A正确;

B、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B错;

C、氢氧化钙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错;

D、氧气中不含氢元素,故D错。

故选Ao

元素的存在状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游离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是以化合

物形式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存在状态,比较简单,只要能够区分元素存在于单质或化合物中即可。

14.【答案】C

【解析】解:A、锥形瓶在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中经常作反应容器,锥形瓶能进行加热,但需要垫陶土网,

因为它的底部的面积较大,直接加热会使底部受热不均匀,易破裂,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加热,故A错误;

B、药匙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材料在加热时会发生变形、破裂或释放有害物质,所以药匙不能用于加热,

故B错误;

C、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C正确;

D、烧杯可以盛放液体物质加热,加热时要垫陶土网,因为它的底部的面积较大,直接加热会使底部受热不

均匀,易破裂,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加热,故D错误。

故选:Co

实验室中加热的仪器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加热的仪器;二是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需垫陶土网。

15.【答案】B

【解析】解:在实验室里,取用固体药品可用药匙或镶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

药品可用镜子。

故选:Bo

根据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答案】A

【解析】解: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所以把液体放在容积为15mL的试管里加热,液体

一般不超过5mL。

故选:Ao

根据试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7.【答案】C

【解析】解:A、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A错误;

B、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过后不用清水冲洗,直接放在滴瓶上,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药品时,现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需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故D错误。

故选:Co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错误;

B.洗净的胶头滴管可放在洁净的烧杯中,不能横放在桌上,故B错误:

C.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干净的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C正确;

D.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应放入指定容器中,故D错误。

故选:Co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

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

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需用铁架台固定漏斗,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因为漏斗径的尖嘴部分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

B、因为漏斗径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错误;

C、玻璃棒的位置放错了,这样做很可能使液体外漏,故错误;

D、符合过滤操作的要求,故正确。

过滤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嘴要靠玻璃棒的中下部,为加快过滤的速度,防止

滤液溅出,漏斗末端的尖嘴要靠在烧杯的内壁.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

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

内壁.

21.【答案】A

【解析】解:根据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原则,其操作步骤应该是放好铁架台后,

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位置,再进行其他操作。

故选:A»

根据已有的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C

【解析】解: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等液体蒸干才停止加热,只要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就停止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应放在陶土网上冷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

关键。

23.【答案】A

【解析】解: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正确。

B、食盐、白糖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

C、石子和碳酸钙均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是液体,且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需要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必须具备:

一种不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能溶于水。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理解过滤的原理(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了解常见物质

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

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错误。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

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燥热的夏天干得较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o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会复燃,而伸入空气、二氧化碳瓶中变化不明显;故A不适

合;

B、氧气、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但二

氧化碳对人体有害,故此法不可取.故B不适合;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C适合;

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适

合.

故选C.

根据三种气体的不同性质,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鉴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

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26.【答案】D

【解析】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有碳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认识错误;

B、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为宏观概念,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认识错

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认识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认识正确。

故选:Do

A、根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为宏观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理解分子、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

27.【答案】D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其的原子的质量大,但分子不一定比所有的原子质量大,故B错误;

C.相同的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是由其构成的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D正确:

故选:Do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其的原子的质量大进行分析。

C、根据相同的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进行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是由其构成的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进行分

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28.【答案】C

【解析】解:A.铁生锈能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水,此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故选项正确。

B.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影响测量结果,必须保证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此实验中发热剂过少,

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会使实验结果偏小,故选项正确。

C.最终进入的水为55mL,集气瓶的体积为300mL,则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碧x100%=

300ml

18.33%,故选项正确。

D.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会导致气体膨胀占据掉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使实验结果偏小,所以此实验需要等装

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进行测量,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o

暖宝宝氧化、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

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

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9.【答案】AD

【解析】解:A、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镁带可燃烧,需要通过镁带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食物易氧化,需要通过食物缓慢氧化变质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解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

质的物理性质。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

30.【答案】B

【解析】解:A、汞俗称水银,用元素符号Hg表示,故A错误;

B、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铜用化学式CUSO4表示,故B正确;

C、氯化钠用NaCl表示,故C错误;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故D错误。

故选:Bo

A、根据汞俗称水银,用元素符号Hg表示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铜用化学式CuSC>4表示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钠用NaCl表示进行分析。

D、根据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1.【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镁带和氧化镁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均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

物质的组成。

32.【答案】CD

【解析】解: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无色气体,故选项不正确。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不正确。

C、酚酸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和酚酷反应的现象为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可以看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CDo

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C、酚配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和酚献反应的现象为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33.【答案】B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A不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水是纯净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C不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有氧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因此氧气或含有氧气的空气中含有氧分子。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34.【答案】BD

【解析】解:A、纯净物是指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

的混合物,故A说法不正确:

B、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即纯净物、混合物按物质的种类划分,故B说法正确;

C、化合物属于纯净物,则只含一种物质,故C说法不正确;

D、单质中只含一种物质,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则单质、化合物按组成元素种类划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

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5.【答案】CINO]N2nSiCu(OH)202MgO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氯气

【解析】解:(1)①氯元素用元素符号Q表示;

②硝酸根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用NO]表示;

③氮气由氮分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所以氮气用电表示:

④硅原子用元素符号Si表示,n个硅原子即nSi。

(2)氢氧化铜中铜元素为+2价,氢氧根离子为-1价,所以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氧气用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所以

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CaO名称为氧化钙;P2O5名称为五氧化二磷;由于氯气由氮原子构成,所以He名称

为氧气。

故答案为:(1)①C1;

②NO];

③电:

④nSi;

(2)CU(OH)2;02;MgO;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氨气。

根据硝酸根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硅原子用元素符号Si表示,化学式的名

称,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36.【答案】烧杯广口瓶20mL胶头滴管平放凹液面面最低处用烟钳酒精灯发出耀眼的白光,冒

白烟生成白色固体CaO固体减少,放热氢氧化钙/Ca(OH)2分别滴入酚猷;试液一只烧杯液体内变红,

另一只不变色使酚酷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是酚酷变红的是蒸储水(合理即可)

【解析】解:(1)如图示,B是烧杯,H是广口瓶;故答案为:烧杯;广口瓶;

(2)量取液体时量筒应大于所量取液体体积且最接近,故量取量取15mL水,应选取量筒20mL量取;还需要

胶头滴管,用于最终精确量取,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故答案为:20mL;胶头滴管;

平;凹液面最低处;

(3)镁带燃烧时需要用用蜗钳加持,用酒精灯引燃,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故答

案为:生烟钳;酒精灯;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4)生石灰即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是:CaO;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答

案为:CaO;固体减少,放热;氢氧化钙/Ca(OH)2;

(5)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是酚酸变红,而蒸储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酸变色,故操作是:分别滴入酚醐试液现

象是:一只烧杯液体内变红,另一只不变色结论是:使酚醐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是酚儆变红的是

蒸福水:故答案为分别滴入酚儆试液;一只烧杯液体内变红,另一只不变色:使酚酰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

液,不能是酚献变红的是蒸储水(合理即可)。

(1)(2)(3)(4)根据仪器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7.【答案】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隔减小水分

OO

子C2H50HHg

【解析】解:⑴①将8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在酒精和

水混合时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

②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家用消毒酒精卫生湿巾,抽出一片后一定要将开口处粘贴紧,以防酒精挥发。

(2)由于原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后,汞原子间间隔变大,微粒模型图为OO。(3)由于分子

OO

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所以将氧气压缩到氧气瓶中进行储存。

(4)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的模型是―<;汞原子的模型是O;水的微

粒名称是水分子;汞的微粒名称是汞原子;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0H;汞的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