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0/29/wKhkGWYawX6AOSErAAFdSeNhq9c463.jpg)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0/29/wKhkGWYawX6AOSErAAFdSeNhq9c4632.jpg)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0/29/wKhkGWYawX6AOSErAAFdSeNhq9c4633.jpg)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0/29/wKhkGWYawX6AOSErAAFdSeNhq9c4634.jpg)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10/29/wKhkGWYawX6AOSErAAFdSeNhq9c4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大学之道》)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3)《〈老子〉四章》中老子以“”喻指“自是”“自伐”“自矜”等不良
品行。
(4)《论语•里仁》中“,”两句阐释了“君子”与“小
人”对于“义”与“利”的不同追求。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里的风景美得无与伦比,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杏叶、蔚蓝的海水。
B.先生写文章一向都是开门见山,下笔就能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
C.当时火势非常凶猛,瞬间大火就吞噬了整个房间,到了刻骨铭心的时候。
D.那一天清晨,阳光明媚,大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2)把下列标号的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教育学研究表明,。但倘若对偶像的崇拜趋于盲从、迷信,那么这种偶像崇
拜就走向了反面。
①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
②“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从最初的父母到老师到后来各个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
④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地寻找偶像
A.②③④①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文艺批评缘何变成文艺表扬
李舫
①任何一个时期,文艺批评都须恪守客观公正的最高原则。作家张炜曾说:“我们对一部作
品可以不谈,但不能把糟糕的作品说成好的作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底线。”然而今天,最高
原则的退据失守一定令他失望,准确地说,文艺批评也许忘记用最后的沉默来表达拒绝的尊
严。
②当下的文艺界,这样的场景似乎并不陌生:一出剧作问世,一些观摩会、座谈会便接踵而
至,“大师”“绝唱”“高山仰止”“辉煌史诗”的溢美之词扑面而来。对文艺家,这样的
景象几乎见怪不怪:一部新作出炉,一批充满阿谀、奉承的评论文章便蜂拥而上,“力作”
“经典”“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的重磅评语数不胜数。
③创作与批评俨然成为挛生兄弟、双子星座。在新书的腰封上,我们看得到文艺批评的深度
阐释;在新片的花絮里,我们听得到文艺批评的卖力唱和;在新剧的发布会中,我们看得到
文艺批评的躲闪腾挪;在新戏的研讨会上,我们听得到文艺批评的巧舌如簧一一在大大小小
的文艺创作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文艺批评如影随形般地鼓噪喧嚣,从难点答疑到热点聚焦,
从审美感悟到学科建设,文艺批评无所不能、无孔不入,“走穴”的文艺批评越来越多,“赶
场”的文艺批评越来越滥,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溢美现象汹涌成灾。不知从何时开始,文
艺批评演变为文艺表扬,文艺表扬退化为文艺吆喝,文艺吆喝沦落为文艺交易。
④文艺批评缘何变成文艺表扬?答案也许并不复杂,人情的传统、权力的寻租、利益的绑架、
原创的不足……这些造就了文化建设的好大喜功,也造就了文艺批评的虚假繁荣。文艺批评,
不再是在相互辩诘中彼此促进,而是借助肉麻吹捧,自说自话;不再是在相互交锋中认识真
理,而是捞取名声资本,哗众取宠:不再是在相互砥砺中辨别是非,而是变得顾影自怜,故
步自封。文艺批评的时尚化、边缘化、口语化、低俗化,批评家对于重大文化现象的缺席、
缺位、失语、乱语,使批评载体滑向媒体化、口号化、红包化、核心刊物化,这些是文艺批
评丧失生命力、降低文化品位的重要原因。大大小小的文艺圈子不仅在分割领地,更在瓜分
利益;愈来愈狭隘的文艺批评正在变成少数人的交易专利和交际工具。
⑤文艺批评本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借助文艺学剖析文艺或借助文本探讨文艺的研究方法。
“批评”包含着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批”与“评”。创作与批评,归根结底是一种架构于
相互信任之上的价值判断,文艺家因为信任建立了与批评家的阐释关系,受众因为信任建立
了与文艺家和批评家的鉴赏关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文艺批评已经丧失了这种基本的文化
自觉和道德自律,从狭隘的个人需要和利益驱动出发,表现为一种热热闹闹的肤浅,创作、
受众、批评之间由此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⑥历史上文化的昌盛也总是伴随着批评的活跃。批评的繁荣会将社会引向光明,批评的萧条
则会让社会滑向黑暗。曾有学者反思,何以20世纪早期文艺界出现了大师辈出、群星璀璨
的生动局面?应归功于当时尖锐的文艺批评、激烈的文艺争鸣。正是在这种批评和争鸣中,
一个又一个新学说纷纷涌现,一个又一个文艺家亮丽登场。然而今天,我们的文艺批评,不
再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拾遗补缺的宽厚,更不再有秉烛观幽的洞彻、怒剑出鞘的锋芒,文艺
创作的勇气和风骨,正在文艺表扬的温柔乡里慢慢消融。
⑦其实,文艺批评不仅是一种人文学科,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对于天地生死的追问和呈现,
关乎命运,关乎心灵,关乎希望,更关乎民族和未来。2013年秋天,93岁的文学批评家马
塞尔•赖希一拉尼茨基辞别尘世。他的离去让整个德国唏嘘不已,包括德国总统在内的数百
名社会政要、文化名流自发为他送行。这位挂满勋章的批评家是德国文化的“孤本”,他的
名字家喻户晓,他的面孔众所周知,一位小说家甚至用一句笛卡尔式的话来赞誉他的地位:
“他评论我,所以我存在。”可以说,对于德国来说,赖希一拉尼茨基的存在,不仅是文学
的一面旗帜,更是文化的一颗良心。
⑧期待我们的文艺批评,葆有更多这样的旗帜和良心。
(201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3.第③段中的“挛生兄弟、双子星座”是指O(2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前文艺批评的乱象与文艺批评者的不尽责是有关系的。
B.“表扬”不属于文艺批评,因“表扬”会造成虚假繁荣。
C.当前文艺批评沦为文艺赞美,其原因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D.文艺批评是借助文艺学剖析文艺或借助文本探讨文艺的研究方法。
5.能够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当下文艺批评界乱象丛生,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
B.文艺批评只要不再是“肉麻吹捧”就会走向繁荣。
C.创作者与批评者相互共生,没有批评就没有创作。
D.尖锐的文学批评和争鸣是有利于文艺大师出现的。
6.第⑥⑦两段中的两个事例能否相互替换?请加以分析。(4分)
7.《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在探春的倡议下,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宝玉、李纨等
七人成立了“海棠社”。他们各自起了雅号,然后黛玉、探春、宝钗、黛玉开始写诗,李纨
对四人的诗作进行评价。从此,一群富有才气的红楼儿女写诗评诗、吟咏唱酬,成为红楼中
的一抹亮色。
书中写道——宝玉道:“稻香老农(李纨)虽不善做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
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
依据全文信息,判断以上有关《红楼梦》“海棠社”的简介及''书中写道”的内容,是否属
于“文艺批评”的范畴?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
(2022•上海光明中学高二期中)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雪
蒋勋
①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分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
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②每年冬天都来V城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③在南方亚热带的岛屿长大的我,生活里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
片,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一群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奔跑。精致一点的,甚至在卡片上
洒了一层玻璃细粉,晶莹闪烁,更增加了我对美丽雪景的幻想。
④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在寒冷的北方住了半辈子。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
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
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⑤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在山上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滑雪技巧
都学了,可是等不到雪。别说是雪,连霜都没有,每天艳阳高照。我们就穿着雪鞋,在绿油
油的草地上滑来滑去,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⑥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冷空气来了,气温陡降。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
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了雪,大概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
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⑦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四面八方都是人,山路早已拥塞不通。一堆堆的游客,戴着毡
帽,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
⑧天上灰云密布,有点要降雪的样子。再往山上走,山风很大,呼啸着,但仍看不见雪。偶
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
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⑨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
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⑩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我去V城看她的次数也愈来愈多。洗肾回来,睡了一
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母亲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
11我说:“是。”扶她从床上坐起,我问她:“要看吗?”她点点头。母亲的头发全
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12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
更大了。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只有马路上的雪,被车子轧过,
印下黑黑的车辙,其他的地方都成白色。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
的白色里。
13地上的雪积厚了,行人走路都特别小心。一个人独自一路走去,路上就留着长长的脚印,
渐行渐远。雪继续下,脚印慢慢被新雪覆盖,什么也看不出了。只有我一直凝视,知道曾经
有人走过。
14“好看吗?”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的雪漫天飞扬。
15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湎
在童年的梦里。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
的声音。
16有一群海鸥和乌鸦聒噪着,为了争食被车轧过的雪地上的鼠尸,扑扇着翅膀,一面锐声
厉叫,一面乘隙叼食地上的尸肉。雪,沉静在地面上的雪,被它们扑扇着的翅膀惊动,飞扬
起来。雪这么轻,一点点风,一点点不安骚动,就纷乱了起来。
17"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
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许多被惊扰的痕迹。
18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
帽子。被车轮轧过的雪结了冰,路上很滑,开车的人很小心,车子无声滑过。白色的雪掺杂
着黑色的泥,也不再纯白洁净了,看起来有一点遒遢。路上的行人怕摔跤,走路也特别谨慎,
每一步都踏得稳重。
19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
20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
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㉑没有想到在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的。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
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
的白。
㉒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一种心境,一种
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
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见。”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㉓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雪在光里迷离纷飞,像清
明时节山间祭拜亲人烧剩的纸灰,纷纷扬扬;又像千万只刚刚孵化的白蝴蝶,漫天飞舞。
㉔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8.⑤一⑧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9.文章对母亲的刻画富有表现力,请联系第⑰段浪线句对此进行赏析。(4分)
1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㉓段画线句在构思上的作用。(4分)
11.蒋勋曾说;“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阅读以下宋词,完成各题。(8分)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⑦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气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久
【注】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
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
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
12.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古诗源》B.《汉乐府》
C.《唐宋近体诗选》D.《历代长短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
A.恬淡悠远B.明丽清新
C.雄伟壮阔D.苍劲悲凉
14.有人认为诗歌起首两句“起调甚高”,结合全诗,赏析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
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
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
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
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璀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人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
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上。"高宗日:
“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
受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
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辛毗为人名,皆以善谏闻名。③象魏:宫
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先涕泣不自胜()(2)断善才罪止免官()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善才绳之()
A.捆绑B.准则C.继承D.制裁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仁杰固谏()A.固然B.本来C.长久D.坚决
18.文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B.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C.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D.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19.把文中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20.“高宗意乃解”中的“意”指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简析狄仁杰的劝谏艺术。(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让王(节选)
《庄子》
①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
试往观口。”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之盟日:“加富二等,就官一列。”
血牲而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七叶神安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疗器械消毒产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缺氧帐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机空穴传输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连续式锂电池热解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竞业限制合同协议书
- 家具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
- 房地产借款合同
- 提高谈判技巧的训练课程
-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 未婚生子的分手协议书
- 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范例
- 北京小客车指标租赁协议五篇
- 输液室运用PDCA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活动成果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20472-2006硫铝酸盐水泥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