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1.【流程一·开场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páng) (juàn)(2)下面词语的加点词和“禁不住”的禁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禁止 B.紫禁城 C.情难自禁2.【流程二·美景推荐】优美的古诗文最能体现景之美,请你帮助小甬完成以下题目。 ①东钱湖②樱花谷 ③动物园④九龙潭景古诗文填空①东钱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樱花谷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动物园,。(《诗经·关雎》)④九龙潭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感想:春意盎然之时,我们虽不见秋日“,白露为霜”(《诗经·蒹葭》)的秋日凄美之景,但水木草花、鱼虫鸟兽无不发散着独属于他们的春日魅力。待到疫情消散,便携同一两好友出去走走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也必定能感受到王勃与知己相处时的舒适与惬意。3.四时美景,古来共赏。请你帮助判断以下诗句分别在描写什么花。()①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 ②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A.樱桃花;蔷薇花;桃花;梅花 B.蔷薇花;樱桃花;桃花;梅花C.樱桃花;桃花;梅花;蔷薇花 D.蔷薇花;梅花;樱桃花;桃花二、阅读理解(48分)4.在阅读名著时,把握作品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请从下面任选一小题进行回答。(1)14岁的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信上的两句话是、。(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留欧求学期间,以为对象,以的方式撰写的谈人生方面的文章。5.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可以通过名家评论找到阅读的方向,把握主要内容: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金庸(著名作家)《傅雷家书》172通看似杂乱的书信,其实贯穿着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它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请你根据阅读所得,并以阅读印象深刻的书信内容为例对这一理念加以说明。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书琦君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⑨《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⑩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6.【散文·内容】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7.【散文·语言】散文语言的赏析主要可以从句式、修辞、表达方式以及关键性词语等角度出发,请结合提示,进行赏析。①“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修辞)②说说“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关键词语)8.【散文·人物】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非连续文本阅读

春季到来,许多人早已对各类新鲜“出土”的野菜“虎视眈眈”。为了科普野菜相关知识,学校特意做了一处“春季野菜专栏”。关于野菜,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板块一】野菜的妙用【板块二】吃不好,野菜也有危害【板块三】吃野菜的注意事项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野菜和蔬菜都含有膳食纤维,对去除体内残留物、治疗便秘和防止结肠癌有一定的效果。B.许多野菜除了食用功能以外,还有极大的药用功能,比如马齿菜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野菜经过热水焯烫能够去除里面的毒素和草酸,这样食用会更加安全。D.小语最近经常拉肚子,他她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野菜。10.根据板块一的内容,你能否推测一下现代人“富贵病”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11.“多数野菜富含草酸,多食易导致肾损伤”一句中“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12.清明期间正是野菜生长的旺盛时期。小甬妈妈最近迷上了野菜的味道,多次去山野田间挖菜。如果你是小甬,你会如何劝说妈妈适当采摘野菜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劝说。文言文阅读【甲】桃花源记(节选)(东晋)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与元微之①书(唐)白居易仆去年②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②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去年:指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③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便要还家:绝境:周于舍下:不能殚记: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16.两文作者都表达了对所描写景色的喜爱,但这份“喜爱”是完全一致的么?请结合两文,谈谈你的看法。古诗文阅读【甲】咏雪[元]吴澄腊转鸿钧①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②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注释】①鸿钧:指自然界的变化。②偃蹇(yǎnjiǎn):形容屈曲盘绕的状态。【乙】咏雪[南北朝]吴均①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注释】①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17.两首《咏雪》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甲诗通过将雪比作“琼花”,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乙诗通过将雪比作“雾”、“花”,写出了雪的特点。18.同样写雪,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三、写作(35分)19.作为双奥城市,北京两次风格迥异的开幕式倒计时方式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班级就你更喜欢哪一种倒计时方式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阐述理由。120字左右。20.请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五千年以前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说我们有很多家底,向世界介绍自己。但这次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就是全世界人类。开幕式不再只为我去表演,而是为了你去表演,为了大家去表演,文化自信就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节选自张艺谋知乎回答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磅;眷(2)C【解析】【分析】(1)磅礴:(气势)盛大,雄伟。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注意不要把“磅”写作“傍”等字。不要把“眷”写作“卷”等字。

(2)禁jīn1.禁受;耐;弱不~风2.忍住:不~jìn1.禁止:~赌,严~烟火,严~走私2.监禁:~闭3.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项:犯~,违~品,入国问~4.就是称皇帝居住的地方:~中,宫~禁不止是耐不住的意思,“禁”应读作jīn,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禁”应读作jīn,AB选项中两个词语中的“禁”读作jìn。

故答案为:(1)磅;眷

(2)C【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积累。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

(2)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语境判断。2.【答案】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落英缤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蒹葭苍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分析】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涵、雎鸠、洲、蒹葭、涯”等字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第1空、八月湖水平第2空、涵虚混太清第3空、落英缤纷第4空、关关雎鸠第5空、在河之洲第6空、斗折蛇行第7空、明灭可见第8空、蒹葭苍苍第9空、海内存知己第10空、天涯若比邻。【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3.【答案】A【解析】【分析】“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出自唐代李绅的《北楼樱桃花》;“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出自唐朝杜牧的《蔷薇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桃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其一》。据此选择即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因此平时学习时要多背诵,多积累,积累的多了,答题就非常容易了。4.【答案】(1)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2)青年读者;书信【解析】【分析】(1)《苏菲的世界》第一章伊甸园中有如下的情节:今天,信箱里却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写给苏菲的。信封上写着:“苜蓿巷三号,苏菲收”。仅此而已,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约摸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应该去看看是否有别的信。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纸上写着: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想:“我不知道。”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1)第1空、你是谁第2空、世界从哪里来?(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从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他在《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上,发表了总题为《给一个中学生的信》的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青年读者,书信【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这类题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较多。一般选取的片段应该是该名著中比较经典或者是特征明显的片段,建议考生对于课本提供的精彩片段阅读要认真阅读,烂熟于心。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5.【答案】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多次提到“做人”,经常以日常工作生活内容为例言传身教,小到进门时候脱大衣也要脱围巾、不要将双手放在大衣口袋、演奏的时候不要抖动等细节都加以关注,希望他成为一个君子。即使谈及音乐,也谆谆教导由音乐之境回归心性修养。【解析】【分析】《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所写,该书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这本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多次提到“做人”,经常以日常工作生活内容为例言传身教,小到进门时候脱大衣也要脱围巾、不要将双手放在大衣口袋、演奏的时候不要抖动等细节都加以关注,希望他成为一个君子。即使谈及音乐,也谆谆教导由音乐之境回归心性修养。【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答案】6.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和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7.①运用了夸张,突出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刺绣水平之高,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珍惜。②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8.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而骄傲的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2)①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②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散文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6.①母亲的这三本书分别是橡皮纸书、黄历、《本草纲目》根据第⑥段“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第⑦段“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可以概括出: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和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根据第⑧段“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可以概括出: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根据第⑨段可以概括出: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故答案为: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和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7.①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描写的是母亲橡皮纸书中夹的将近十年绣花鞋面上的樱桃,将近十年了,鞋面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很显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外婆的刺绣水平之高,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母亲保存得好,对外婆留给她的东西格外珍惜。②“偶然”不经常。认不得几个字的母亲不经常翻看《本草纲目》这本书,只是凭着之前听外公的传授和记忆但却能说得头头是道,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的聪明智慧,对此,我是深表敬佩和骄傲。

故答案为:①运用了夸张,突出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刺绣水平之高,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珍惜。②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8.这篇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这样几件事:①母亲把外婆绣花的图样和父亲从北平的来信夹在“橡皮纸”书里。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或《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再结合“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来分析,没有上过学的母亲却能做到这样,我赞美、欣赏母亲并为母亲骄傲。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而骄傲的感情。【答案】9.C10.形成原因: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表现形式:消化功能变弱、肠胃蠕动缓慢,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耗时更长。11.不可以。“多数”从范围上进行限制意味大部分野菜富含草酸。如果删去,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野菜富含草酸”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2.妈妈,野菜虽然好吃,也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却不宜多吃。有些野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吃的太多对健康有影响;而且许多野菜富含草酸,对于肾也有一定损害;现代的各种污染更是会被野菜吸收,或者在其表面沉积。更重要的是,野菜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当合理、可持续的挖掘。【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做这类题时先要表明态度,该词不能去掉,然后说出该词在这里表明什么意思,再说去掉以后意思变成怎样的,和文中或者现实不相符合,最后要说出该词的应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内容及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概括答题,也要主要语言方面的要求。9.A板块一第二段只是说大部分野菜的维生素含量都比一般蔬菜高,野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比普通蔬菜丰富,但并没有说“野菜和蔬菜都含有膳食纤维”,故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B板块一第三段只是说不少野菜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但并没有说许多野菜有极大的药用功能,因此这句话的说法错误。D板块一第三段说不少野菜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因此小语最近经常拉肚子,他可以适当吃些野菜。

故答案为:C10.板块一说明了野菜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价值(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较丰富,能促进消化液和肠胃蠕动,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比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结合富贵病的特点及野菜的作用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形成原因: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表现形式:消化功能变弱、肠胃蠕动缓慢,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耗时更长。11.“多数”超过半数的数量。是从范围上对野菜进行限制,多数野菜富含草酸,意思是大部分野菜富含草酸,有少部分野菜不含草酸,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野草都富含草酸,这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删去。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不可以。“多数”从范围上进行限制意味大部分野菜富含草酸。如果删去,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野菜富含草酸”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2.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板块一说明了野菜的使用价值,板块二说明多吃野菜也有危害的原因,板块三说明吃野菜的注意事项。由此看出,野菜虽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但是因为有些野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多数野菜富含草酸,还有些野菜会受到环境污染,因此野菜不宜多吃,即使吃,也要注意数量和使用方法及烹调方法等。据此分析再结合现实生活答题,另外,注意语言要得体,简明。

故答案为:妈妈,野菜虽然好吃,也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却不宜多吃。有些野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吃的太多对健康有影响;而且许多野菜富含草酸,对于肾也有一定损害;现代的各种污染更是会被野菜吸收,或者在其表面沉积。更重要的是,野菜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当合理、可持续的挖掘。【答案】13.邀请;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环绕;尽,全14.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15.①(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②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16.不一致。甲文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动乱生活的不满;乙文白居易和友人遭贬,寄情山水,信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一句不只流露出对山水的喜爱,更是朋友间的互相宽慰。【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13.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②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④不能详尽记述。据此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第1空、邀请;第2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第3空、环绕;第4空、尽,全。

故答案为:第1空、邀请第2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第3空、环绕第4空、尽,全14.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应为: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故答案为: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15.关键词语:①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②因:于是。置:建造。乔,高大。修竹:长竹。

故答案为:①(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②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16.结合选文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甲】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让人对桃源仙境产生向往,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乙】这封信,是作者被贬江州过着“笼鸟槛猿”的生活时写的,因而流露的情绪比较消沉。不但一再发出“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人间相会是何年”的哀号;即使是报告平安,陈述“三泰”,也不过是一家人“得同寒暖饥饱”,“身衣口食,且免求人”,庐山草堂“可以终老”而已!这部分是信的第三段,白居易向友人报告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表现出知足常乐、随遏而安的旷达情怀。这里写值得宽慰的事是:去年(元和十一年)秋,在庐山东西两林间香炉峰下,建造了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周围环境极其幽关,天下称绝。白居易每次入庐山,必在此草堂盘桓十余天。白居易认为:不但平生所好,尽在其中,而且可以终老。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故答案为:不一致。甲文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动乱生活的不满;乙文白居易和友人遭贬,寄情山水,信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一句不只流露出对山水的喜爱,更是朋友间的互相宽慰。【答案】17.密集、纷纷扬扬;轻盈、灵动18.同样写雪,甲诗通过先写雪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来表现雪大得遮天盖地的特点,然后通过比喻,展示了一幅竹枝积满雪花,松树身披素装的写生图景色。通过对雪及雪景的浪漫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雪的喜爱;乙诗作者在景中暗喻感伤之情。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表达了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落泪却“无人道”更是表达了诗人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的惆怅。【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主要信息,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17.“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意思是: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这里作者由雪的形象联想起仙人吹笛,琼花撒落,就将天地连成一片,突出了雪花非常密集、纷纷扬扬的特点。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意思是: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轻盈、灵动的特点。18.【甲】首联的意思是:季节已转到了腊月年底,东风把雪剪成一片片的,从天上刮下来了,点明了“咏雪”的题意。三、四句的意思是:盈空的大雪,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写雪大得遮天盖地。五、六句的意思是:微风吹拂雪压的竹枝,就象银凤在盘旋飞舞一般,高耸的松树就象屈曲宛转的玉龙一样寒气逼人。这两句写雪停后的景色迷人。最后两句的意思死:不知道是谁在天上吹起了笛声,把雪花撒满人间。这两句写由天空、地上漫漫皆白而引起的联想,是对雪景的赞美。据此分析可以概括出:甲诗通过先写雪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来表现雪大得遮天盖地的特点,然后通过比喻,展示了一幅竹枝积满雪花,松树身披素装的写生图景色。通过对雪及雪景的浪漫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雪的喜爱;【乙】诗歌一二句写江南雪景的特点,三四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三四句突出了雪后玉树琼枝的美丽景象,透露出诗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