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_第1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_第2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_第3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_第4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BCD2.一个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人,下列选项中他最不可能经历的是()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住的是干栏式木构建筑C.会使用彩色的陶器来盛粟米饭D.从木结构水井之中取水3.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4.商周青铜器制作采用泥范铸造技术,泥范的选料、制模、翻范、花纹都很考究;当时工匠熟练掌握了浑铸、分铸、铸接、叠铸、锡焊、铜焊等技术。这说明商周青铜器()A.铸造历史悠久B.装饰风格鲜明C.生产规模庞大D.制作工艺成熟5.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A司母戊鼎B勾践剑C铁农具D五铢钱6.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主持修建的工程是()ABCD7.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钟繇D.胡昭8.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出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情形。这些做法()A.扩大了科举考试影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落实了重文轻武政策D.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9.西夏崇宗在位时,建“国学”,学生300人,以习儒学为主。后来又建有宫学、太学,州县则普遍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宋夏矛盾B.学习先进文化C.推动北人南迁D.完成国家统一10.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军机处11.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上述史实反映()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12.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交子的出现B.市舶司的设置C.商帮的兴起D.十三行的设立13.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A.功能具有多样性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C.象征着皇权至上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14.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5.“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这说明鸦片战争()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B.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D.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16.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提出:“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C.促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17.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C.黄花岗起义失败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8.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下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D.平型关大捷19.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抗,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法、美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B.切断了列强对国民党的援助C.减少了列强对华侵略D.巩固了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2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共同发扬中华文化C.实现两岸“三通”D.维持海峡两岸交往21.如图为古埃及的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古埃及()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劳动者在扬场,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A.种姓制度的建立B.农业生产的状况C.统治区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实行22.古埃及人为了计算尼罗河涨水的时间,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情况表明()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君主政体加速科技进步C.宗教信仰推动经济繁荣D.农业经济阻碍历法革新23.古希腊古罗马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A.《荷马史诗》——了解古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B.亚里士多德——“原子论”的提出者C.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柏拉图D.《十二铜表法》——古代欧洲法学的渊源24.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选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A.城市的自由和自治B.选拔官吏的需要C.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25.15世纪,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呢绒商人的订货,有的将羊毛去污梳理,有的纺线,有的染色,有的织呢,而羊毛商人则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这反映的是()A.小作坊生产B.租地农场生产C.集中手工工场生产D.分散手工工场生产26.文艺复兴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是最好的见证()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27.有学者指出:“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为其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下列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A.克伦威尔实行护国主统治B.议会向国王呈递《王位继承法》C.英格兰颁布《自由大宪章》D.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28.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学生在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时,对两次战争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受到外国势力干涉B.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C.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D.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29.如表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失4年多30多个约15亿3000余万3400多亿美元A.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D.促进了科技发展30.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B.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C.提供了完备的道路安全系统D.解决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二、非选择题(40分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一司母戊鼎图二刻有文字的甲骨图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图四《论语》书影图五统一文字(1)阅读材料一图片,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分别对五幅图片内容进行论述说明,字数240字左右。(10分)材料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依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两点,4分)3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浮雕、图片、家信等都可以作为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浮雕历史】材料一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刻有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等为主题的浮雕。(1)分别写出浮雕中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事件名称。(3分)(2)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四幅浮雕内容归纳一个学习主题。(2分)【会议图鉴】材料二图1八七会议会址图2中共七大会场(3)材料二中图1中共八七会议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这个“新的出路”指的是?(2分)(4)材料二中图2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指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这个“光明的前途”指的是?(2分)【家书记忆】材料三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容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选。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5)综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5分)33.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探究问题(12分)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1857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人民与英军展开激战1860年美国北方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四,同年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2月美南方蓄奴州纷纷独立,并成立“美利坚诸州联盟”,定都里士满,戴维斯任总统1861年2月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65年4月美南部联盟军事领导人罗伯特·李所率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被迫投降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1)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从林肯的主要经历中,写写他对美国发展的重大影响。(6分)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四)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DAAAB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ADCBBBA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BDDCDAB1.【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C可以看出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打制石器反映了北京人生活状况,故选C项;A图片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鱼纹彩陶盆,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故A排除;根据所学可知,B项是干栏式房屋,是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反映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故排除B项;D是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骨耜,反映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状况,故D排除。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用彩色的陶器来盛粟米饭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使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会建造木结构水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根据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具有精心规划、庞大有序的特点,其中包括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此外,还发现了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些遗迹反映了夏朝时期社会的特点。夏朝时期的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夏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宫殿建筑群和大型墓葬等遗迹反映了社会存在着统治者和统治阶级,而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则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这表明夏朝社会存在着阶级和等级的差异,A选项正确;商朝的社会状况多是根据商代文献、墓葬和青铜器等资料进行推测和研究的,而二里头遗址主要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与商朝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无直接关系,排除B选项;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朝,与西周无直接关联。西周是夏朝之后的一个时期,西周的辉煌主要体现在其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无直接联系,排除C选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与东周无直接关系。东周是夏商周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分封制的衰败、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等,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无直接联系,排除D选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泥范铸造技术”“花纹都很考究”“工匠熟练掌握……等技术”可知,材料中主要说明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以及工匠熟练的技术,这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成熟,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青铜器的铸造历史悠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器装饰风格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青铜器生产规模庞大的相关信息,规模无法看出,排除C项。5.【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属于殷商时期的文物,故选A项;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不是商朝时期的,排除B项;铁农具是春秋后期出现,图片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不是殷商时期的,排除C项;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因此不是殷商时期的,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蜀人”“李王”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题干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即A图片中有“宝瓶口”“飞沙堰”等元素的工程,故选A项;B图展现的是秦长城的场景,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C图展现的是隋朝大运河,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D图展现的是隋朝的赵州桥,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尊为“书圣”,故选A项;王献之、钟繇、胡昭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但都没有获得“书圣”的赞誉,排除B项、C项、D项。8.【答案】B【解析】据“只有‘差遣’才掌握实际权力,州县长官也都由皇帝‘差遣’京官去担任”可知,地方权力均受制于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提及宋朝官僚受中央集权的掌控,与科举考试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整个宋代官僚系统,与文武无关,排除C项;“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不符,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西夏……以习儒学为主”可知,题干体现了西夏注意学习汉族较为的先进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B项;题干的做法不是缓和宋夏矛盾,是在强调西夏自身发展,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西夏崇宗注意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没有体现推动北人南迁,排除C项;完成国家统一的说法错误,当时与辽并立的政权还有北宋、辽等政权,并非大一统国家,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C项;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部门,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这些史实都是元明清各朝代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发展对外关系采取的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促进社会发展,故选C项;政治的成熟与稳定、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和外交的开放与危机在材料中均未体现出来,排除A、B、D项。12.【答案】C【解析】据“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故选C项;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据“屯田区”“多民族聚居区”可知,明长城不仅是一个军事防御设施,还承担着保护屯田区,促进农牧贸易的功能,故选A项;长城的确是旨在抵御外来侵略,但材料主要表达的不是这一内容,排除B项;象征着皇权至上的是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修建,排除C项;技术先进质量优异也是明长城的特点,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靖海门……销烟……烟馆一个也没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靖海门销烟体现了林则徐禁烟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反抗英国的鸦片入侵,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D项;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是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在题干中不体现,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林则徐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通过禁烟运动及鸦片战争,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和先进强大,倡导学习西方,促使“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反映了林则徐的探索精神与深刻反省,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但这与材料描述的观点无关,排除A项;材料表明,鸦片战争推动了传统观念的变化,但并未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唤醒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有先进思想和远见的人,并没有达到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据材料“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可知,甲午中日战争败于日本之后,国家的概念和意识增强,反映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觉意识,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主权进一步丧失,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此说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开始北洋政府统治,袁世凯进行了一系列复辟帝制的独裁活动,中国又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因此其原因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故选B项;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A项;黄花岗起义失败是在1911年,且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C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B项;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项;1938年的徐州会战予以日军以巨大打击,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排除C项;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对“擅自闯入长江解放军防线”的英军以武力反抗并要求“英法美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领水、领海、领空”,可见,材料所述解放军的行动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内河主权的侵犯,是对近代以来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选A项;材料突出了人民解放军对列强侵略的反抗,无法切断列强对国民党的援助,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解放军对侵犯“解放军防线”英军的反抗等,不能说明“减少了列强对华侵略”,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于1931年的江西瑞金,材料所述与巩固政权无关,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故选A项;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实现两岸“三通”、维持海峡两岸交往,均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稳定,但其前提都必须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B项、C项、D项。2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壁画“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以及“劳动者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可知反映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农耕文明相对发达,B项正确;种姓制度建立于古代印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没有体现统治区域的变化,排除C项;古埃及长期处于法老的专制统治之下,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埃及文明的太阳历和数学都与尼罗河有关,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古埃及的许多科学文化成就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影响着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所以,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故选A项;材料表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而君主政体是以君主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排除C项;古代很多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经济阻碍历法革新,说法错误,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D项;《荷马史诗》是了解古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不是了解古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A项;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的提出者,排除B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排除C项。2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官员,故选B项;城市的自由与自治,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排除A项;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排除C项;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材料中“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商人则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反映的是分散手工工场的生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加工,商人向农民收集并出售产品,与小作坊生产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与租地农场无关,排除B项;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集中的手工工场开始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2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莎士比亚是英国剧作家,是文艺复兴传播到英国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故选D项;但丁是意大利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A项;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诗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排除B项;薄伽丘是意大利作家,是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之一,排除C项。27.【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1688年之前,英国……完成了必要的铺垫”可知,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开始实行议会制,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上确立了议会制度,故选C项;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不是为宪政铺垫,排除A项;议会向国王呈递《王位继承法》发生于1701年,晚于材料时间,排除B项;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都扫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故选D项;受到外国势力干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美国没有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具有双重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9.【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说明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故选A项;题目没有体现一战对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题目没有反映一战削弱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也没有体现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排除C项;题目没有涉及科技发展内容,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从题干“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推断“安全网”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又称“福利国家”制度,它大体上包括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改善人们生活,是民生问题,并未涉及国家干预经济,排除A项;道路安全系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题目(1分),分别对五幅图片内容进行论述说明。(10分)参考例文:题目:灿烂的中华文化论述:商代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老子》是老子的学说集,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秦朝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做法:①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他概括性语言符合题意即可。(至少两点,4分)【解析】(1)题目:材料一图片主要是古代中国在器具、文字、著作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文明成就。因此,题目可从文化、文明这一角度入手,如题目可列为“灿烂的中华文明”。论述:论述则从各幅图片的内容、时间、历史地位、历史意义、作用等角度进行阐释,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老子》是老子的学说集,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秦朝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做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正确看待,继承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如①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他概括性语言符合题意即可。32.【答案】(1)事件名称:地主阶级——虎门销烟;农民阶级——金田起义;资产阶级——武昌起义。(2)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等。(3)“新的出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4)“光明的前途”: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5)主题:烽火家书抵万金。抗战家书是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的记忆,写的是温情,刻的是大义!1931年9月18日,日寇来袭,烽火连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一声轻唤,是赵一曼烈士对儿子的柔情;“三个人假如在一块,真痛快极了”,一丝期盼,是左权烈士对亲人的思念。谁不愿骨肉团聚,谁不恋家庭的温馨?但没有国,哪有家!家书中“伟大而生,光荣而死”“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铮铮誓言,是英雄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千千万万勇敢的中国人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家书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那位“匹夫”!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解析】(1)事件名称:据材料一“碑座四周刻有虎门销烟”可知,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据材料一“金田起义”可知,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标志,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利益;据材料一“武昌起义”可知,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而辛亥革命是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