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与其他沿海省市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果表明,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五类,探索沿海开放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30年来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可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关键字:沿海开放城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目录一、引言 1二、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1(一)研究方法 1(二)指标体系构建 2(三)数据说明 3三、实证分析 3(一)因子分析 31.检验数据可行性 32.方差解释 33.确定因子 44.因子得分 4(二)聚类分析 5(三)时序分析 7四、结论与分析 7五、导致福建与其他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因素分析 8(一)宏观环境因素 81.国家区域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变化 82.各地对外开放的优惠措施趋同,“特区优势”不复存在 93.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已由亲情投资为主转向产业转移为主 9(二)资源禀赋结构方面 91.自然地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福建经济发展后劲 10(三)经济发展路径存在缺陷 101.工业化进程较慢,是福建与广东、浙江发展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102.省内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弱 103.在主导产业选择上未充分体现自身优势 104.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福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 115.县域经济发展相形见绌,进一步影响了福建经济活力 116.金融多元化程度较低,是福建金融业与广东、浙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的重要原因 11六、关于进一步提高福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12(一)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12(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 12(三)加强交通建设,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努力克服资源禀赋结构上的不利因素 12(四)创造条件,努力深化闽台产业合作 12(五)加快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13(六)实施金融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发挥资金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13结论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7一、引言1984年2月,邓小平在考察广东,福建之后,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方针是正确的,并提出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1984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沿海一些城市召开座谈会。5月4日,中央政府宣布从北向南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对外开放给沿海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和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他们既有外贸经验,又有内部合作网络,经济效益好。中国也是一个相对发达的经济体。这些城市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促进老企业的改造和改造,开发新产品,技术,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经济结合。2013年,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首批实现生产总值94224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56885.55亿元)的17%,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8.4%。国内学者宋红玲(2011)和孙晓松,朱鹏程(2012)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但缺乏必要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佘雪峰(2010)定量分析了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的表现和潜力,比较了沿海城市利用外资的绩效指标和潜在指标。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FDI业绩指数排名出现了变化。李海龙,梁红梅,潘英华(2014)运用熵方法和均方误差法对沿海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估。然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不处于经济水平。虽然距离发达港口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但沿海城市与上海,天津等市竞争力的竞争比例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借鉴上述学者在研究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方式和建立指标体系,选取反映2016年经济形势的最新数据,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我国福建省为代表的分析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二、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一)研究方法开展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分析。过去,笔者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因子分析的使用可以客观地赋予权力,使分析更加科学。基于因子分析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科学层次划分,可以使分析结果更直观、更深入。(二)指标体系构建本着合理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选取以下九个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表1-1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名称单位代码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1工业增加值亿元X2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X4投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X6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9生产、投资、消费三个方面建立的二级指标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有明显差异。两个指标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其他具体的三级指标体现,具体建立了九个具体的三个指标,用于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如下:生产水平。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和地方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生产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区GDP可以最好地反映这个水平。工业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工业的附加值反映了工业生产力。进出口业务是沿海开放城市的生命线,进出口总量是针对沿海开放城市的特殊生产力,地方财政收入体现了该地区政府提供生产基础设施的能力。投资水平。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境外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投资是扩大生产所必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企业改进新技术装备,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尤为重要。由于2013年数据有限,选择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作为公司贷款融资的反映,反过来又代表了投资能力。消费水平。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社会消费需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水平。(三)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福州市沿海开放城市(2016)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海市相关数据来自北海市政府经济动态。三、实证分析(一)因子分析1.检验数据可行性采用SPSS21进行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检验。计算的KMO值为0.714>0.7,符合因子分析的标准。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相应P值为0.00<0.05,表明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表3-1KMOandBartlett'sTest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714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Approx.Chi-Square224.488df36Sig..0002.方差解释表3-2总方差分解ComponentInitialEigenvaluesExtrac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RotationSumsofSquaredLoadingsTotal%ofVarianceCumulative%Total%ofVarianceCumulative%Total%ofVarianceCumulative%17.16679.62379.6237.16679.62379.6234.58850.98250.9822.8689.64289.265.8689.64289.2652.26725.19376.1763.6447.15296.417.6447.15296.4171.82220.24196.4174.1932.14998.5655.0991.10299.6686.020.22799.8947.005.05499.9498.004.04399.9919.001.009100.000从上表可以看出,前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417%>85%,可以代表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并分析了三个因素。3.确定因子为了使提取的因子在名义上更具可解释性,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表3-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123x1.800.384.436x2.675.394.614x3.930.268.159x4.911.174.335x5.310.239.914x6.897.332.282x7.787.456.313x8.492.821.129x9.189.902.296从因子加载矩阵的角度来看,第一个公因子X1、X2、X4、X5、X6、X9六个指标的负荷较大,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生产率,可以称为生产水平因子。第二,共同因素X7和X8这两个指标有较大的负荷,主要反映居民的收入能力,可以称为消费水平因子;X3这个指标的第三个共同因素是有较大的负荷,反映了社区的投资规模,可以将其命名为投资水平因素。可以看出,上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的要素命名与二级指标名称一致,不仅验证了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而且还表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4.因子得分表3-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123x1.150-.036.091x2-.004-.042.372x3.386-.101-.287x4.329-.243-.020x5-.297-.168.970x6.291-.069-.134x7.172.078-.086x8-.041.588-.313x9-.318.714.008根据因子分数系数矩阵,得到各因子的得分函数,然后使用各因素的得分,以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根据公式(1)对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和排序。结果如表3-5所示。F=0.50982F1+0.25193F2+0.20241F3(1)表3-5各沿海开放城市因子综合得分与排名城市生产因子消费因子投资因子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上海3.2210.255-0.3881.631广州0.6121.253-0.1070.612天津0.353-0.81102.8310.543宁波-0.3091.641-0.5290.164青岛-0.2160.2460.4530.045大连-0.54120.0371.2820.006烟台-0.96141.3220.064-0.147温州-0.57130.874-0.5510-0.188福州-0.248-0.239-0.046-0.199南通-0.4411-0.0280.055-0.2210连云港-0.3510-0.8211-0.5911-0.5011湛江-0.227-1.1212-0.7312-0.5412秦皇岛-0.174-1.2013-0.8914-0.5713北海-0.185-1.4214-0.8713-0.6214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海、广州和天津的整体得分遥遥领先,反映出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宁波、青岛、大连有积极成绩。上海、广州、天津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更大。烟台、温州、福州、南通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正常的。连云港、湛江、秦皇岛和北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未能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从通用因素看,上海、广州、天津在生产要素上表现良好,消费因素和投资因素表现良好,大连、烟台、温州生产要素表现不佳,但消费因素表现不佳,投资因素位居前列;而湛江、秦皇岛和北海在生产要素表现上的综合排名相当好,但其消费因素和投入因素在综合评分上下降。(二)聚类分析以因子分析得到的综合得分为变量,对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进行聚类分析。图3-1聚类分析系谱图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水平。上海只有一个城市被列入。综合得分排在第一位。该地区生产水平较高,消费和投资水平略有下降。第二类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包括广州和天津2,排名因素在总分上位,广州在生产和消费水平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天津在投资水平上有绝对的优势。第三类是宁波,青岛,大连等经济发展的潜力区域。这些城市利用沿海开放地区和国家特殊政策的优势,发展到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总体综合得分较高。第四类是经济发展的中等水平,包括烟台,温州,福州和南通。这四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综合得分为负,但接近于零。第五类在湛江,连云港,秦皇岛,北海等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落后。这些城市综合得分较低,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取得成功。其中,北海经济发展水平最差。表3-6聚类分析结果领先区地区上海排名1发达区地区广州天津排名23潜力区地区宁波青岛大连排名456中等区地区烟台温州福州南通排名78910滞后区地区连云港湛江秦皇岛北海排名11121314(三)时序分析根据上述五种类型划分,分析了2013年以来这五类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年份五大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以每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为分析单位,以9个指标作为各地区的分析变量,通过对所属地区的指标值进行平均,得到每个地区的指标值。然后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五个地区的因子得分,得到以下趋势图。20132014201520162013201420152016图3-2五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变动趋势从图3-2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一直稳步引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领先地区差距逐步缩小,中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稳定。潜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与中等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且增长不明显。具体分地区,五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差异很大。2013年以来,龙头地区保持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地位,2013年至2015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停止;2013年至2014年潜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016年略有下降,2016年有所回升.2013年至2016年中等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滞后带经济发展指数从2013年到2015年缓慢上升,但上升趋势失败维持到2016年。四、结论与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外开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良好。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进一步扩大了改革开放覆盖面,发挥了周边辐射扩散效应。这也是90年代以后在全国建立一系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区的基础,继续开放长江沿岸自由贸易区和边境城市的现实,甚至上海。2.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发展了30年。总体来说,这个成就是巨大的,但发展的步伐是不平衡的。尽管这些城市的对外开放,他们无一例外地扩大了地方的权力,并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待遇。由于各自的局限性,一些城市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根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领先地区,发达地区,潜在地区,中部地区和滞后地区5个层次。3.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主要是三个因素造成的:生产能力水平,投资能力水平和消费水平。其中,生产力的影响力最大,但投资和消费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要在沿海城市谋求均衡的经济发展,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的优势,积极吸引投资,引导企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发展效果。4.从沿海开放城市潜在城市的发展来看,消费和投资能够在不太有利的生产条件下,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滞后地带的城市,要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学习。五、导致福建与其他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因素分析(一)宏观环境因素1.国家区域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福建率先对外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的沿海经济区和台商投资区相继建成,高度外向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出台了上海浦东发展战略和沿江经济开放战略等区域经济政策。国家发展重点从南部沿海地区转移到整个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重点建设项目和外商投资开始关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江浙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政策。区域发展的中心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2004年以后,福建开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逐步升级为国家战略。国务院颁布了相关扶持措施,推动近期福建省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2.各地对外开放的优惠措施趋同,“特区优势”不复存在广东、福建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的省份。两省在对外经济中实行了一些特殊措施。如市场机制较早引入,外向型经济以经济特区为主导,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区域政策优势统称为“特区优势”。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两省原有的多项措施成为各地普遍适用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广东、福建两省的区位优势有所减弱,出现了“特区不是唯一”的现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12月,全国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措施趋于统一,部分优惠政策取消。“特区优势”不复存在。3.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已由亲情投资为主转向产业转移为主台湾在大陆投资的第一阶段,始于八十年代末,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基本属于家族投资。作为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人气旺盛,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重要地区。从1989年到1991年,台商在福建投资占大陆投资的41.62%。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台商开始把相关产业转移到大陆,主要是石化,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资金和设备对香港的影响,广东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地。从1992年到2000年,台湾在广东的投资占中国大陆投资的37.41%,对福建的投资下降到7.45%。2001年以来,台商投资进入新阶段,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定位于“长三角”地区。在大陆投资的1000家大型台商中,约有64%集中在广东和江苏。其中45%位于经济区的“长三角”,43%位于珠三角,4%位于渤海湾地区。这说明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更注重基础设施,产业转移能力和销售市场等投资环境。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被降到中等水平。因此,享有海峡两岸“小三通”的优势,福建在与邻近沿海省份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方面没有优势。(二)资源禀赋结构方面1.自然地理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福建的天然优势主要在于森林和海洋,森林的优势也带来生态优势。但与周边省份相比,福建的客观发展因素也是不利的。首先,山区和丘陵地区是东南沿海省份最高的地区,平原和盆地比例最低,可用土地有限。其次,与周边省份的交汇处多为山体堵塞,运输能力和货物集散能力受限,导致省内经济外部辐射能力有限。三是矿产资源匮乏,原辅材料存在劣势。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福建经济发展后劲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虽然现代交通网络已经建成,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9年福建省高速公路密度仅为浙江省的50%,广东为72.3%。公路总里程只有三分之二高于广东和浙江两省,超过80%。就港口资源而言,福建海岸线长,自然港口众多,但开发利用不足。港口吞吐量不足全国的5%。与此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发展缓慢。与周边省份相比,货运量偏低,运输瓶颈更为紧张。(三)经济发展路径存在缺陷1.工业化进程较慢,是福建与广东、浙江发展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1)福建三大产业结构不够先进合理。首先,与邻省相比,福建重化工业进程相对缓慢。二是第三产业落后。福建第三产业2016年分别比广东和浙江分别低3.6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连续10年徘徊在39%左右。(2)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滞后。我们选取当前区域GDP增长作为因变量,分别以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自变量,运用1996年至2008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在相关后数学测试,得出以下结论:目前,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第二产业。虽然广东和浙江的经济增长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经济发展正在逐渐转向依靠第三产业。2.省内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弱在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向“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的后续发展,经济金融总量有所增加。浦东发展战略实施后,上海在推进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都市圈建设的同时,将在支持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腹地结构调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浙江产业结构由传统加工型转向技术型转型强化转换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核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能力。福建省不仅接触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区乃至国家级经济金融中心,而且与广东,浙江在全省核心城市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和配套设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规模明显较小,区域经济影响较弱,发展空间有限。3.在主导产业选择上未充分体现自身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没有利用自身的海洋经济和绿色内陆地带来主导产业的选择,导致主导产业与周边地区的融合没有突出优势。我省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和石油化工。2016年,机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682.18亿元,增长20.14%;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378.33亿元,增长16.7%;石化工业增加值404.42亿元,增长12.1%。广东明确提出的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电机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建材,医药,汽车摩托车制造等。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880.8亿元。2016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788.8亿元。上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近50%。另外,其他省(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福建龙头产业不仅规模小,技术水平也不占优势。4.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福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工业增加值一直以香港,澳门和澳门的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目前,全省经济维持这种所有制结构。2016年规模以上“三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8.7%。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形成各种形式的公有制。2016年,规模以上“三源”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53%和民营经济的37.17%,实现了“必要和有利补充”到“工业经济的重要部分”的大跃进。相比之下,福建民营经济比重仅为26.45%,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使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相对不足。5.县域经济发展相形见绌,进一步影响了福建经济活力浙江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一是率先实行“全省管理县”财政体制,把经济管理权下放到县(市),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各类大型专业市场,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特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竞争力大大增强。三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浙江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实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促进产业由多元化走向专业化。相比之下,福建的县域经济发展远不及浙江。6.金融多元化程度较低,是福建金融业与广东、浙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的重要原因广东和浙江金融业的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体系层次分明,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比例较高。二是更加重视非金融中介融资渠道的建设,鼓励企业扩大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工具的融资使用。六、关于进一步提高福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一)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一是在“地域优势”下开创新局面。根据发展目标,国务院提出了一些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扶持政策。福建要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和企业的沟通,并在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方面提供实质性支持。二是加强海西地区城市群经济合作与互补,实现福建与浙南,江西南部和广东东部经济合作和实力互补,提升海西地区的整体影响力。三要考虑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制定CEPA贸易优惠和投资便利化安排。四是强化现有台商投资集中区功能,争取税收,土地,物流等新的优惠政策。(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消耗少量能源和原材料,占地少,环境污染少。发展第三产业既能发挥福建的生态优势,又能顺应福建要素禀赋的结构特点。因此,从发挥区域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借鉴广东和浙江发展第三产业的有益经验,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和内涵,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金融,商业,技术咨询等新型现代服务网络,满足高端服务业消费者的需求。二是把软件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制造业和研发设计,物流和展览业的发展。三要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居民服务业和城市交通的需要,扩大农村基本服务设施覆盖面。同时,要积极借鉴浙江的有益经验,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广大民间投资者的重要出发点,营造法律框架允许的宽松环境,形成符合民营经济需要的投融资创新机制。制度创新,市场导向与法制相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协会完善相结合。(三)加强交通建设,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努力克服资源禀赋结构上的不利因素一是加强铁路,公路等交通走廊建设,采取海陆联运等运输方式,打通“长三角”,“珠三角”,西部中西部省区的战略通道海西地区,扩大福建港口内陆腹地。二是加强与江西,浙南,粤东等地的产业合作,吸引这些地区的企业共同利用福建口岸建设现代物流园区,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四是加快发展港口产业,培育港口产业集群。(四)创造条件,努力深化闽台产业合作一是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目前,福建要积极引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努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成为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其次,以福建,闽台为切入点,推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深入对接。第三,要利用台商投资逐步向新兴的高端服务业转移,加快闽台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五)加快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借鉴浙江实际,扩大部分县(市)经济决策权,事务协调权和社会管理权,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培育特色产业为目标,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打造优秀的区域生产中心,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培育支持经济的发展。通过促进合作配套产品,下游产品和为大企业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将融入大中城市产业链。(六)实施金融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发挥资金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一是整合海西经济发展规划,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扩大外部资金流入规模,促进金融业竞争力提升。支持社会资本根据有关要求,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升全省法律和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能力,加强海西服务建设。二是发挥金融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支持境内外有条件的公司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借鉴浙江经验,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配套作用,促进闲散资金向资本的社会转型,引导民间资金向有形经济有序调节。三是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拓宽台湾金融资本进入福建的渠道和形式,建立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优先审批设立台资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加福建省金融企业;进一步扩大跨货币双向交流范围,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结论1.国家应进一步支持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辆买卖协议合同样本
- 多污染物耦合机理-洞察及研究
- 衡水七年级数学试卷
- 兰州市一诊试题及答案
- 免疫心理交互机制-洞察及研究
- 河南高考三模数学试卷
- 贵州小学升学数学试卷
- 元数据自动化维护策略-洞察及研究
- 企业内部控制强化-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嘉中四校联考数学试卷
- 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妇产科学 妊娠合并心脏病
- -卫生资格-副高-疾病控制-副高-章节练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试题(单选题)(共1125题)
- 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 高中英语全国高考考纲词汇3600汇总
- GB/T 35068-2018油气管道运行规范
- GB/T 13277.7-2021压缩空气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 2023年娄底冷水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特劳特战略定位总裁课程课件
- 陈宝光-TTT课程开发与设计(讲义)V2.1
- 六年级开学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