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鉴政体第一全文翻译申鉴·政体第一汉⋅
荀悦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前鉴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笃序无强.谓之申鉴.圣汉统天.惟宗时亮.其功格宇宙.粤有虎臣乱政.虎臣汉兴辅弼之臣乱治也时亦惟荒圯湮.治荒曰荒兹洪轨仪.鉴于三代之典.王允迪厥德.迪蹈也功业有尚.天道在尔.惟帝茂止.陟降肤止.万国康止.允出兹.斯行远矣.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以统其精气.刚柔以品其群形.仁义以经其事业.是为道也.故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矣.教者.阳之化也.法者.阴之符也.仁也者.慈此者也.义也者.宜此者也.礼也者.履此者也.信也者.守此者也.智也者.知此者也.是故好恶以章之.喜怒以莅之.哀乐以恤之.若乃二端不愆.二端者教与法也五德不离.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六节不悖.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厘.庶绩咸熙.天作道.皇作极.臣作辅.民作基.惟先哲王之政.一曰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贤.四曰恤民.五曰明制.六曰立业.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民不畏死.不可惧以罪.民不乐生.不可观按汉书作劝字以善.虽使■布五教.咎繇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此政之当崇者一也君子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故在上者审则仪道以定好恶.善恶要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彰.俗无奸怪.民无淫风.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忒惑.外无异望.虑其睹去徼幸.无罪过不忧惧.请谒无所听.财赂无所用.则民志平矣.是谓正俗.此政之当崇者二也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夫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是谓章化.此政之当崇者三也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急.急则怨.怨则畔.危则谋乱.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此政之当崇者四也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才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赏及淫人则善无所劝而为善者止矣罚不惩.谓之纵恶.罚及善人则恶无所惩而为恶者纵矣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治国矣.是谓统法.此政之当崇者五也四患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治.垂拱揖逊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也.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以天道作中.以地道作和.以仁德作正.以事物作公.以身极作诚.以变量作通.易传曰通其变又曰变则通是谓道实.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讦奸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惟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无事惟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礼俗不一.位职不重.小臣谗嫉.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君好让.臣好逸.士好游.民好流.此弱国之风也.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士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以侈为博.以伉为高.以滥为通.遵礼谓之劬.守法谓之固.此荒国之风也.以苛为密.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上下相疏.内外相蒙.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上不访.下不谏.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故上必察乎国风也.惟慎庶狱以昭人情.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文万物之大极曰死.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死者不可以生.刑者不可以复.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周礼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又王制曰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击木之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刑斯断.乐不举.施刑之日则弛悬慎之至也.刑哉刑哉.其慎矣夫.惟稽五赦以绥民中.一曰原心.心可矜也二曰明德.德可释也三曰劝功.功可准也四曰褒化.化所关也五曰权计.权时之宜非常典也凡先王之攸赦.必是族也.非是族焉.刑兹无赦.族类也天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上有师傅.下有燕臣.大则讲业.小则咨询.不拒直辞.不耻下问.公私不愆.外内不贰.是谓有交.问明于治者其统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治乱之本在左右.内正立而四表定矣.问通于道者其守约.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万化存焉尔.是谓不思而得.不为而成.执之胸心之间.而功覆天下也.自天子达于庶人.好恶哀乐.其修一也.丰约劳佚.各有其制.上足以备礼.下足以备乐.夫是谓大道.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礼也.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问君以至美之道道民.民以至美之物养君.君降其惠.民升其功.此无往不复.相报之义也.故太平备物.非极欲也.物损礼阙.非谦约也.其数云耳.问人主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私求则下烦而无度.是谓伤清.私费则官耗而无限.是谓伤制.私使则民挠扰而无节.是谓伤义.私惠则下虚望而无准.是谓伤正.正谓赐予之正私怨则下疑惧而不安.是谓伤德.问善治民者.治其性也.或曰.冶金而流.去火则刚.激水而升.舍之则降.恶平声乎治.曰.不去其火则常流.激而不止则常升.故大冶之炉.可使无刚.则踊水之机.可使无降.善立教者若兹.则终身治矣.故凡器可使与颜冉同趋.投百金于前.白刃加其身.虽巨跖弗敢掇也.善立法者若兹.则终身不掇矣.故跖可使与伯夷同功.问民由水也.济大川者.太上乘舟.其次泅.泅浮行水上也泅者劳而危.乘舟者逸而安.虚入水则必溺矣.以知能治民者.泅也.以道德治民者.舟也.纵民之情谓之乱.绝民之情谓之荒.曰.然则如之何.曰.为之限.使弗越也.为之地亦勿越.故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谓理之源斯绝矣.自上御下.犹夫钓者焉.隐于手.按手下当有而字应于钩.则可以得鱼.自近御远.犹夫御马焉.和于手而调于衔.则可以使马.故至道之要.不于身非道也.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比近也?鸡志闲然后近之则不惊流缓而不安则食之.食之则不滞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太上不空市.其次不偷窃.其次不掠夺.上以功惠绥民.下以财力奉.是以上下相与.空市则民不与.民不与则为巧诈而取之.谓之偷窃.偷窃则民备之.备之而不得.则暴迫而取之.谓之掠夺.民必交争.则祸乱矣.或曰.圣王以天下为乐.曰.否.圣王以天下为忧.天下以圣王为乐.凡主以天下为乐.天下以凡主为忧.圣王屈己以申天下之乐.凡主伸己以屈天下之忧.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报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及之.天下之道也.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衰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以贵高人.二曰以富奉身.三曰以报肆心.治世之位.真位也.衰世之位.则生灾矣.苟高人.则必损之.灾也.苟奉身.则必遗之.灾也.苟肆心.则必否之.灾也.治世之臣.所贵乎顺者三.一曰心顺.二曰职顺.三曰道顺.治世之顺.真顺也.衰世之顺.生逆也.体苟顺则逆节.乱苟顺则逆忠事苟顺则逆道.高下失序则位轻.班级不固则位轻.汉爵有二十级禄薄卑宠则位轻.官职屡改则位轻.迁转烦渎则位轻.黜陟不明则位轻.待臣不以礼则位轻.夫位轻而政重者.未之有也.圣人之大宝曰位.轻则丧吾宝也.好恶之不行.其俗尚矣.嘉守节而轻狭陋.疾威福而尊权右.贱求欲而崇克济.贵求己而荣华誉.万物类是已.夫心与言.言与事.参相应也.好恶毁誉赏罚.参相福也.六者有失.则实乱矣.守实者益荣.求己者益达.处幽者益明.然后民知本也.译文[任何政治制度,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得到有贤德之人才就兴盛,否则就失败。所以我们首先简要地讨论了人才的品行道德。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论述政权的本体了。]古代设立帝王的原因,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贪欲,而是因为社会上的人总是强大的欺压弱小的,狡诈的欺侮老实的,因此才设立大子来管理他们,好让天下公平合理,万众一心。然而由于天子一人无论多么英明,也不能管到天下所有的地方,所以才设立三公九卿和各级官吏来辅佐他。因为风俗不同的偏远之地感受不到天子的恩泽,所以设立诸候来治理、教化他们。所以这种用教化来统治的方法是由来已久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管仲说:“使国家处于不被倾覆的稳固状态,是因为有了道德。”周武王问粥子:“我希望守住基业就一定成功,想获得就一定到手,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粥子回答说:“攻与守的道理相同,和睦与严厉是基本手段。然而,守业可以依靠和睦但不可以依靠严厉,严厉不能象和睦那样使国家稳固;和睦可以用来进取而严苛不能,用严厉的方法不如象和睦那样容易获得成功。诸侯发布政令,能对人民公正,是文政;对待士人,使用官吏都能做到恭敬有礼,是文礼;断案用刑,以仁义待人,就是文诛。以这三种政策作为国策,并作为基本理论统一国民的思想,守业不存,进取不得,这样的情况从古至今还未曾听说过。”战国时的法家尸佼在其所著的《尸子》一书中说:“德,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象征;义,是天地万物和谐融洽的象征;礼,是天地万物井然有序的象征。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使形式和本质相统一,就是最大的仁。”文子说:“人无廉耻就无法管理,不懂礼义就不能实行法治。法律能杀人,但不能使人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可以惩罚盗贼,但不能使人知廉耻。明君在上,应将善恶美丑明明白白的显示给人民大众,用批评和表扬来引导人民,亲近贤人并提拔他,蔑视小人并黜退他。不随便动用刑法,同时要修明礼义,任用贤能。”又说:“仁义并不能使普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但只要使某一个人得到好处,人民大众就会追随跟从;残暴也不可能危害所有的人,可是只要危害到某一个人,人民大众就会有反心。所以任何政策法令的实施或者放弃,不能不反复考虑,慎之又慎。”要想使粮仓内的粮食储蓄取之不尽,就必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晁错劝汉文帝说:“现在土地和人民不比古代少,而且没有尧、汤时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过去多。什么原因呢?因为土地没被充分开发,民众的劳力过剩,能生长庄稼的土地没有得到开垦,山林湖海的资源也没有全部利用,流民没有全部回乡务农。当务之急,在于重视粮食生产,其方法就是按照生产粮食的多少作为赏罚的标准。应当招募百姓到边疆去从事农业生产。凡是能这样做的,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升官,有罪判刑的可以免罪。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有了富余,国家就一定会财源富足。不过三年,边疆的粮食一定会多起来。”汉景帝下诏说:“制作只供玩赏、装饰一类的东西,将损害农业生产;华丽的刺绣只能消耗丝线,将影响成衣制作。农业受到损害将导致饥荒,缝纫受到损害就要挨冻。饥寒交迫而不为非作歹,难啊。我要亲自耕作,皇后要亲自采桑养蚕,以供奉宗庙,来带动大下民众,希望天下百姓都从事农业生产,使丝绸和粮食都有积蓄,以备灾荒。”晁错写的《盐铁论》说:“国家有肥沃、富饶的田野而人民却食物不足,是由于工商业发展了,而田野却荒芜了;有丰富的山林江海物产而人民却资财不足,是由于不致力于生产百姓所需要的日常用品,却过多地制作那些奢侈奇巧的东西。”]要想使府库里财富储备永不柘竭,就必须大力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汉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要命令各郡县和诸侯各国奖励农业生产,种桑养蚕,多植树造林,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民大众的衣食日用。官吏有征发、雇佣人开采黄金珠玉的,要按采集的数量多少与坐赃论罪;对盗窃千石以上的粮食而知情不报的要以与盗窃同罪论处。”]荀悦所写的《申鉴》中说:“不怕死的人用治罪来恐吓他,是不会起作用的;不热爱生命的人,无法用做好事来勉励他。执政的必须使人民生活富裕才能稳定人心。”必须针对治乱之根源制定方针政策,以顺应民心,方才有效。曾与商鞅一同参与秦国变法的尉缭子说:“颁布法令是为使万众一心。假如在其出台时不反复审度,出台后又多次更改,那么法令即使颁布了,群众也不相信。所以凡是颁布的法令,即便有所不足,也不要随便更改。这样,人民群众就不会无所适从,三心二意,法令就会得以贯彻执行。”战国时的尹文在其所著的《尹文子》一书中说:“父亲给儿子下的命令,有的会照办,有的却不会。比方说命令他:‘赶走尊贵的妻子,卖掉喜爱的小妾。’儿子肯定会照办,因为他想再娶新欢;如果说:‘你不许有怨恨。你不许有思想。’这肯定不听。因为这无法做到。由此可知,作为最高决策者,对待法令的颁布一定要慎之又慎。”文子说:“治理国家有其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以有利于人民为出发点。政治与教化有其最基本的规律,那就以令行禁止为最高原则。”]使用官吏,必须选择那些不争权夺利的人,同时要使人民大众各自做他们所擅长的事。[荀子说:“察看地势高低,安排播种五谷,读书人不如农民;流通货源,掌握行情,读书人不如商人;搞技术设计,准备器材,读书人不如工匠。至于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以便恰当地任用他们,量能而安排官职,说话合情合理,做事能抓位要害,这却是读书人的特长。”文子说:“对其所承担的职责能胜任的就推荐他,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会成为负担;能专心致志去做的事就让他去做,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会成为困难。”]明确告诉人民群众死路是什么,这是为了树立国家法律之威严。[孔子说:“当权的丧失道义却杀部下,这是不符合礼义规范的。”所以三队大败,不斩将领;有法不依,不能动用刑罚。为什么呢?因为当权者对人民没有进行教育,责任不在民众。蔑视法律而自取灭亡的是盗贼;横征暴敛的是暴君;不预先告戒民众,却责备求全的是民贼。政治制度没有这三种弊端,然后才能实行法治。宣传文明道德来使人民心悦诚服,这样做行不通,那么就树立有德行的人作为榜样来教育人民;如果这样还达不到目的,那就证明世风日下,仍然有不法之徒为非作歹,这就得用刑罚严励制裁了。”东汉袁安说:“仁、义、礼、智,是法律的基础,法、令、刑、罚,是政治的延伸。没有基础,法治就无从建立,没有派生的东西,政治制度就无法完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实施以文明道德为教化的政治制度的方法,必须以仁义礼仪教育人,然后以有教养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给以示范,使人迁恶向善,使人民群众每日每时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自觉的行动。儒家看到这种情况,于是说:治理国家不需要刑法。他们不明白对下面实施法治,仁义礼让才会在上面形成。实施法治,是为了扬善抑恶,提倡文明,禁止荒淫。这是治国原理的关键。法家如商鞅和韩非子等人看到这种情况,于是说:治理国家无须以仁义为本,只须推行法治即可。结果因只有刑法而没有仁义,人民产生怨恨,有怨恨就要愤怒。有仁义而无刑法,人民就会轻慢,邪恶就会随之产生。以仁义为根本,靠法令来实现,双管齐下,二者并重,这才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所以东汉未哲学家仲长统说:“从前秦国因商殃变法,张弥天之法网以便严密控制天下苍生,然而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云从响应。举国上下都不愿为朝廷效力,这都是因为老百姓极度的怨恨郁结于心的缘故。”南北朝史学家桓范说:“夏桀、商纣使用刑罚,不是把人做成肉酱,就是剖人心腹;以至反叛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因此灭亡。就是因其不把仁义作为治国的根本。”所以说,法律是以仁的宽恕作为本体,以义作为断案依据。由此可以明白,孙子所说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得”,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向人民敞开有功必赏的大门,就必须赏罚有信。[《吕氏春秋》说:“信用建立后,整个国家就会井然有序。懂得这个道理的国王,他的基业就能长久;懂得这个道理的臣子,就可以作帝王的辅佐。”东汉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在《中论》里说:“上天孕育众生,其情感是彼此相同的。身体受到伤害,人人都感厌恶;生前显赫,死后留名,人人都很喜欢。可是有人受害,有人发达,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然而人们依然不认真修养自身,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该赏的不赏,该罚的不罚,结果使想行善的人也失去了信心,不但怨恨暗生,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善行产生了怀疑;而作恶之人则不但蔑视国法,而且对其恶行恬不知耻。倘若如此,即使每天在大街上砍头示众,犯罪的人还是层出不穷;每天都封官加禄,人们还是不做好事。”蜀国的张裔对诸葛亮说:“先生赏赐不漏掉同自己关系疏远的人,惩罚不偏袒自己亲近的人。不让无功之人得到官位,不因有权有势就免去对他的惩罚。这就是无论贤愚都能舍生忘死的原因。”]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因为凡事都要量力而行。[文子说:“债少容易偿还,职务轻松容易完成,任务不重容易上进。最高统治者把握住简明扼要的国策,臣民就容易建立功业。这样一来,为君为臣就永远不会互相讨嫌。社会到了末世,其法律的特点是繁杂而苛刻,然而真正犯罪的人却捉不住,可是动不动还要严惩重罚,于是罚不胜罚,严重危害社会的却不敢杀。人民大众为这三种重负所困扰,就变着法子来欺骗上级,虽然采用严酷的刑法,也不能禁止奸诈与邪恶。”《新语》说:“秦始皇设立刑法,用车裂杀人,修筑大城以防备江南吴楚一带少数民族的入侵,举措越多,国家越乱,法令越多,恶人越放纵。秦始皇不是不想治理好国家,然而他的一系列举措恰恰失掉了天下,就是因为采取的措施太多、刑罚太严的缘故。”]不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勉强人做他们所厌恶的事。[所谓“政治”,意思是要顺应民心,政策法规才能得以贯彻执行,违背民心,政策法规就会被废弃。人民厌恶愁苦、劳累,就设法使他们安逸、快乐;人民厌恶困苦、贫贱,就设法使他们富裕、尊贵;人民厌恶危难、动荡,就设法使他们安全、稳定;人民害怕绝后、死亡,就设法使他们生育、长寿。能让人民安乐的人,人民也会为他分忧,为他劳苦;能让人民富贵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甘受贫贱;能让人民安定的人,人民也会为他承受危难;能让人民休养生息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经受死亡灭绝的考验。只要满足了人民的这四种欲望,远方的人自然会来亲近;相反,亲近的人也会背叛。晏子说:“依照正义来谋划,定有所得;根据仁爱去做事,定能成功。违背正义和仁爱去行动,没听说过有能成功的。”《吕氏春秋》说:“树木茂盛,禽兽才会来栖息;水流深沉,鱼鳖才会来归依;帝王贤明,豪杰才会追随。”所以,圣明的国君不刻意要求归依他的人,而是注重做好能使人才前来归依的那些事情。强迫让人笑,笑了也不快乐;强迫让人哭,哭了也不悲哀。强硬地推行某种政策,只有小成而不会有大成。]不要固守在不能久留的地方,不为一时方便而苟且敷衍。[董仲舒说:只用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策略来使边境安定,又以匈奴单于的爱子作为人质,这是达不到目的的。班固曾经认为,匈奴人凶暴、倔强,每当有人投降汉朝,他们便扣留汉朝使者来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拿爱子作人质呢?孝文帝时,匈奴单于娶了汉家女子为妻,可是屡次违背和约。他们如此利令智昏,怎么能希望他们不为重利而宁肯牺牲人质呢?谋略大事,议制国策,不求长治久安,只图一时的稳定。这样的人不可以策划长久大计。”晁错劝汉文帝发展农业生产,使之得以做官或赎罪,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苟悦说:“圣人的工作,是致力于法令制度的制定和阐明道德和义理。如果一切政策法规都要大家去评议,揣度它是否合乎时宜,迫不得已才采用它,若非有重大变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苏科新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版郑东新区房产抵押贷款合同3篇
-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日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2024年鲁科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少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4年华东师大版高三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版销售代理合同
- 《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课件
- 体检营销话术与技巧培训
- TSG 07-2019电梯安装修理维护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
- 养殖场巡查制度模板
-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2(占形考总分25%)-国开(SC)-参考资料
- 《期货市场发展之》课件
- 酒店旅游业OTA平台整合营销推广策略
- 淋巴水肿康复治疗技术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零星维修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10KV电力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