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其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
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
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
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
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
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
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粹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
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
主角?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
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
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
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
“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
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
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
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
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
态度等相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
生相应的复杂情绪和情感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
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
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
谱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
的。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
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
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
会和政治意义。
尽管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快速发展,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突破性的进步,但人工智能形成真正意义
上的类似人类思维过程的“意识”尚无可能。这种缺陷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始终停留在不断完善对信息和象
征形式进行分析和控制的层次,而无法发展出独立思考的“心灵”,也就不可能具备人类主体基于大脑神
经思维过程和以身心合一性为基础的主体意识所形成的意义建构能力、文化创造性和道德感。
(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
材料二:AI续写最近也火了。最近,记者发现,AI续写名著成了网友们的欢乐源泉,可是AI续写的
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I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AI写不了的。如真正的恐
怖故事《狼》则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
紧接下来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两只狼击败,全军覆没,于是这下人心惶惶,直
到后来有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而两年后,皇帝驾崩前却说
自己梦到了两只恶狼。看完故事网友纷纷觉得,这篇续写十分具有现实意义,让故事多了几分神秘和讽刺。
当然,AI续写还有另外一种画风:武松可以骑虎下山,却惨被王婆断臂;朱自清的父亲背影中,出现
了折叠宇宙...
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
曾赚足舆论的目光。
AI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张鹏在做客“新闻评谈”节目时表示:
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
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真正能够形成经典还是靠深度的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的情节中进行变化。
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
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无
法被超越一样。
(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续写经典小说,引发了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出现在文学创作领域,
也存在于其他领域。
B.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的差别,AI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这种状况基本上只存在科幻电
影的虚构剧情中。
C.虽然AI超越人类尚无可能,但是只要文学阅读变成了一种文化消费并得到普及,AI写作就能成为文化
商品或文化产品。
D.《狼》被AI赋予不一样的现实意义,但AI还是不能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
价值和意义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软件程序完成文学创作,虽然这只是AI深度学习的结果,却得到了一些网友的肯定
与认同。
B.在超越纯粹重复劳动的领域中,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成为文化生产
的主角。
C.关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创作的话题,有些专家认为AI不能超越人类,因为AI不可能具备人类的思维和
能力。
D.尽管人工智能在将来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步,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一定还是出自于人
类之手。
3.下列各项说法,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观点的一项是()
A.AI续写的《桃花源记》,硬生生地续写成了恐怖故事,这不仅颠覆了经典,而且还会误导读者。
B.AI续写的《孔乙己》,孔乙己学会了七种偷书的方法,最后被黑吃黑,情节悚人,内容令人担忧。
C.AI续写的《孔融让梨》,孔融和兄弟们互相让的东西也不断增多,从梨到核武器,直至局面失控。
D.AI续写的《后羿射日》,中国上古神话大战外星文明,借助穿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4.面对AI续写,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呢?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答案】1.C2.B3.D
4.可以。①人工智能有内在的局限性,它的“思考”不能等同于人类的思考,人工智能生产出来的文本产
品,其创造性或文化特征远逊于人类生产出来的。②人工智能在情感呈现上不具备人类情感表达的连贯性、
丰富性和深刻性。③真正能够形成文学的经典是靠深度的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的情节中进行变化,这
方面人工智能做不到。
5.①材料一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②先引岀话题“人工智能续写的出现,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③
接着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④最后得出结论,人工智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意
识”尚无可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只要文学阅读……或文化产品”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当文学阅读己经变成……有可能成为文化商
品或文化产品”可知,是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二段“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
是否意味着……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和材料一第三段“不可否认……显然为时过早”可知,人工智能
的介入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B、C三个选项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因其内在的局限性和自身的特点,续写的经典作品从内容上、形式上
和情感表达上都让人担忧,说明人工智能是不能超越人类的,人类不必因此而忧虑,因此不能成为支撑“未
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观点的论据。
D.AI续写的《后羿射日》在内容上具有可读性,在形式上采用了穿越的艺术形式,说明AI续写已经初步具
备人类创造的能力,这是令人忧虑的。因此可以成为支撑“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观
点的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然后阐明理由。
由原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
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可知,人工
智能有内在的局限性,它的“思考”不能等同于人类的思考,人工智能生产出来的文本产品,其创造性或
文化特征远逊于人类生产出来的。
由原文“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
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能够形成经典还
是靠深度的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的情节中进行变化”可知,真正能够形成文学的经典是靠深度的挖掘
人性,让人性在不同的情节中进行变化,这方面人工智能做不到。
由原文“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可知,人工智能在情感呈现上不具备人类情感表达的连
贯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由近来,人工智能续写经典小说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引出人类作家能否保住
饭碗这一话题。然后第二段说到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
现广泛应用。第三段说到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
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四、五段将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思维进行对比,说到机器的“思考”过程不能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
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
造性或文化特征;人工智能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
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
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阐释的可能性,并在
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谱系和文化史。
第六段说到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
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
所以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
第七段时对文章的总结,得出结论,即尽管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快速发展,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突破性
的进步,但人工智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类似人类思维过程的“意识”尚无可能。
所以材料一采用总一一分一一总式结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烟
傍晚,下起了雨。不大,细细的,绵绵的。
躲藏已久的雾,便借着暗淡的天,极胆怯地在荒山间抬起头来。战乱,让草木都不敢生长。
石洞内。大狗说,两天了,我们也该出去看看了。
墟子说,不行,枪声还没有停。壊子边说边挪动下身体,活动活动胳膊和腿。匍匐久了,连头发都在
发僵。石洞是壊子到后山放牛时发现的,能容纳三四人蔵身。若把洞口封严,活脱脱就是口棺材。
坡子与大狗同年,都过了十四岁,但壊子辈分比大狗高,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是权威。
塊子,你耳朵是不是有问题?我一说出去,你就说有枪声。你仔细听听,早没枪声了。
域子移开一块大石头,往洞口凑了凑,侧着脸,尽量把耳廓往外靠。还有!壊子肯定地说。
大狗心里一惊,学着壊子的样,认真听。他听到雨水聚集在草叶上落地的声音。
塊子,你太紧张了,太胆小了。你不是耳朵有问题,是心里有问题。大狗耸耸肩,把破烂的衣袖打了
个结。
我是你叔,不要壞子长坡子短的,要尊重长辈。坡子说,这年头,胆小才能活命。①唉,也不知楞子
哥如何了。提到楞子,俩人心中都慌慌的,同时伸出脑袋向外瞄。
山坡下的村子,被细雨一淋,更显得弱不禁风。就在这破败不堪的村子中间,忽地,一缕炊烟袅袅,升
起。
啊,有人在烧火。
是的,在煮饭。
俩人有些惊喜,互相望了望,都看到对方眼里的光。
有段时间,他们好怕冒烟,一冒,整个村子就是片火海。这些年,他们就是在火海中逃生,逃得苟延
残喘,上气不接下气。
几天前,村里就得到消息,说有队伍经过,大家晚上留点神,别睡得太死。一说过队伍,脚下土地都
会发抖。它们见证了太多的国军、地方军、保安团、还乡团,还有土匪等,拉锯似的你来我往。每过一次,
村子都会瘦一圈,人口、牲畜都会少几成。现在,方圆十里,想听声鸣叫都难。
为了能给村子留住香火,楞子爹找出一面破锣,主动到村头窝棚里放哨。楞子想阻拦,被爹喝住。我
一个老头子,这条贱命早活够了。你们不同,今后的村子还要靠你们。特别是你——爹盯着楞子,你大些,
要照顾好壊子和大狗。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爹走了,他们三人就睡在磨坊里。没想到,前天晚上,破锣突然响起。吭,呪呪,响得嘶哑,痺人,
如厉鬼般怪叫。
三人翻窗而逃。凭直觉,队伍应该从西边来。不曾想,东边也来了支队伍。两边人马交了火,子弹嗖
嗖地飞。三人凭着熟悉的地形,从空隙中穿过,向后山跑。②突然,楞子停住了,对展子说,你带大狗去
石洞,我去看看爹。
我们也去。俩人不走。
听话,快走。楞子吼了壊子一句,转身向黑暗深处跑去。
俩人气喘吁吁钻进石洞内,就听到村子里的枪声越来越密集。打了一个多时辰,枪声渐稀,天亮时,
还有零星的枪声。
俩人已在石洞内躲了两天了。大狗说,叔,我饿。壊子舔舔嘴唇说,忍忍。
忍不了。一看炊烟,就想到锅碗瓢盆,就想到家。大狗越说,肚子越发咕噜噜地响。叔,我们下去吧。
我就怕下去了,再也上不来了。
不会的,有人在煮饭,就说明不打仗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是有队伍在那里煮饭,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听壊子这么一说,大狗便把整个脑袋探出洞来,他想数数有几道炊烟。可惜,天色已暗下来,村子与
天空连成一片,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大狗的眼泪立马涌出来,他开始小声哭泣。
哭啥哭,都十四岁的人了,还哭。
叔,我想回家。大狗还想往下说,壊子猛地伸出手,捂住了他的嘴,并顺势把大狗搂在怀里。
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这边奔来,在泥水中踏得格外响。壊子摸到一块石头,紧紧握在手中。
脚步声越来越近,大狗身子开始发抖。陝子双眼紧盯外面,朦胧中,他看到一个人穿着带血的军装,
靠近了洞口。城子决定趁来人不备,将他砸倒。就在此时,来人叫了一声,壊子、大狗,你们在哪里?
竟然是楞子。
大狗这次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俩人爬出洞外,将楞子紧紧搂住。别哭,别哭,都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急事告诉你们。我准备跟队伍
走,去当兵。
啊,不是说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吗?
坡子急了,楞子只比他大两岁,楞子走了,他的世界就空了。
这支队伍不一样。他们打仗都是为了穷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国军抓住了。为了救爹,他们相牲了好
几个战士。看看我身上这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战士的。他和我同年,为了救爹,牺牲了。他临死时告诉我,
为穷苦人打天下,能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得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们一起走。
细雨中,村里再次响起铜锣声,这次的声音厚重且悠长。随着锣响,村内亮起了无数支火把,把阴暗
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红。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1年9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人物对话变成了叙事语言,既交代了情节,发展了故事,还体现了人物性格。
B.小说以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填子、大狗两人到山洞避难的原因和过程。
C.作者精准把握人物身份、年龄等特点,人物语言朴实自然又个性突出。
D.结尾以“村口亮起了无数支火把,把阴喑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红”的环境描写收束全文,既突出主题,渲
染烘托了热烈的革命气氛;又巧妙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环境的内容,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B.境子的“他死得值”这句话既解释了填子参加部队的原因,又体现了文章主旨。
C.理子批评大狗直呼其名是不尊重长辈,旨在批判特定时代里的落后的封建观念。
D.小说两次写到锣声,一次嘶哑,一次悠长,表现出了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8.人物出场的艺术手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对楞子出场的安排颇具匠心,请结合文中
三处画横线句子内容简要说明。
9.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这句话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
在望,人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有人认
为本小说的题目暗含了这一意象内涵,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6.B7.C
8.①设置悬念:通过填子与大狗的对话,表现对楞子命运的牵挂,牵动读者心弦;②陈述铺垫:通过插叙
交代楞子为救他爹放弃去山洞避险,为后文楞子参军作铺垫;③先声夺人:楞子出场前,从急促的脚步声
写起,使人物未出场就表现出果敢有力的鲜明个性。
9.①“夕烟”本指傍晚时的烟霭或黄昏时的炊烟,文中指村子上空的炊烟,是和平生活的象征;②这样的
生活是战士们牺牲生命换来的,这种牺牲又进一步唤醒民众加入队伍投身革命,因此“夕烟”又喻指由“无
数支火把”组成的强大革命力量;③由此,题目“夕烟”的内涵与毛泽东诗句中人民安居乐业是革命先烈
“换新天”理想的实现的主题一致。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以补叙的形式”错误,本文中间部分以大量篇幅交代到山洞避难的原因背景,是插叙而不是补叙。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旨在批判特定时代里的落后的封建观念”错,“我是你叔,不要填子长填子短的,要尊重长辈。填子
说,这年头,胆小才能活命”,填子是想让大狗听话,好保住性命。
故选C。
本【8题题考详查解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及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
设置悬念:境子和大狗躲在山洞里时提到了愣子,“唉,也不知楞子哥如何了。提到楞子,俩人心中都慌
慌的,同时伸出脑袋向外瞄”,为何填子和大狗会担心愣子?这样写设置了悬念,让填子和大狗以及读者
对楞子的命运牵挂,牵动读者心弦。
陈述铺垫:文章中间插叙了愣子的事,愣子爹在村口放哨防止有队伍进村,有一天他敲响了锣,“三人翻
窗而逃。凭直觉,队伍应该从西边来。不曾想,东边也来了支队伍。两边人马交了火,子弹嗖嗖地飞。三
人凭着熟悉的地形,从空隙中穿过,向后山跑。突然,楞子停住了,对填子说,你带大狗去石洞,我去看
看爹。我们也去。俩人不走。听话,快走。楞子吼了填子一句,转身向黑暗深处跑去”。这些插叙交代楞
子为救他爹放弃去山洞避险,为后文楞子参军作铺垫。
先声夺人:“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这边奔来,在泥水中踏得格外响”,楞子出场前,从急促的脚步声写起,
使人物未出场就表现出果敢有力的鲜明个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词语含义及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毛泽东诗词中的“下夕烟”指的是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人人奋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
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发展生产,建设祖国,人人争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
从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完全不同的景象,体现换了新天。再
看文本一中的“夕烟”,其本义是傍晚时的烟霭或黄昏时的炊烟;结合文本一中“忽地,一缕炊烟袅袅升
起。啊,有人在烧火。是的,在煮饭。俩人有些惊喜,互相望了望,都看到对方眼里的光”,这里的“夕
烟”指村子上空的炊烟,是和平生活的象征;这样的生活是如何得到的?文中愣子说“这支队伍不一样。
他们打仗都是为了穷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国军抓住了。为了救爹,他们牺牲了好几个战士。看看我身上
这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战士的。他和我同年,为了救爹,牺牲了。他临死时告诉我,为穷苦人打天下,能
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的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们一起走”;再结合文本一末尾“隨着
锣响,村内亮起了无数支火把,把阴暗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红”可知,这样的生活是战士们牺牲生命换来的,
这种牺牲又进一步唤醒民众加入队伍投身革命,因此“夕烟”又喻指由“无数支火把”组成的强大革命力
量;
由此,题目“夕烟”的内涵就暗含了毛泽东诗句中革命先烈“换新天”的理想,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主
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日:“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
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壌。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日:“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
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
议,王必听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
日:'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日:'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日:
“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令感
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日:“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日:
“息壌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
谓甘茂日:“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例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穿矣。”攻宜阳,W尊之
而卒不上。向寿对日:“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
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于是出私金以革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中:即韩相公仲個,“中”通“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B.“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穷”含义不同。
C.“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岀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的“三
鼓”意思相同。
D.”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益”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王野心勃勃,觊觎周王室,想死后可以永垂不朽。他当即决定,任命甘茂为先锋,向寿为副使,进
攻三川,征伐韩国。
B.曾参的母亲最初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杀人,但因为不断有人前来报信,才最终相信并惊恐万分地“投
杼逾墙”而逃。
C,宜阳久攻不下,而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一致,反对甘茂攻打宜阳,导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
准备停止进攻。
D.进攻宜阳时,秦国士兵士气低落,属下左成劝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向寿则建议甘茂研究军事和兵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2)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14.甘茂在帮助秦国的过程中遭遇了多种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请简要概括。
【答案】10.D11.D12.A
13.①秦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
②明天再让我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就以宜阳城郊为我的葬身之地吧。
14.①制定联魏攻韩的计策,为秦国获取利益;②审时度势,制定盟约,防止秦武王反悔;③顶住压力,重
赏士兵,振奋士气,攻取宜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
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逃跑的。”
“王之信臣”是“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
“疑臣者”作句子“不适三人”的主语,不宜断开,故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B.正确。“走投无路/穷尽”;句意:如果您不能建立战功,就会走投无路了/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
长江的无穷无尽。
D.“含义相同”错误。“增加/好处”;句意: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加在公家的赏金里/如果灭掉郑国对您
有好处,怎敢那这件事劳烦您。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当即决定,任命甘茂为先锋”错误。秦武王没有立即决策,而是先让甘茂出使魏国,创造有利于伐
韩的外交形势。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听”,听信;“盟”,结盟;“盟于息壤”,状语后置,在息壤订立盟约。
(2)“鼓”,击鼓;“下”,攻下;“郭”,外城,城郊。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可知,在秦王打算攻击韩国时,甘茂制定联魏攻韩的计策,为秦国
获取利益。
从‘’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于是与之盟于息壤”可知,甘茂怕
秦王反悔,举出曾子例子,从而让秦王与自己盟誓,防止秦武王反悔。
从“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可知,在最初遭到韩军的坚决抵抗后,甘茂没有
退缩,而是顶住压力,将自己的私财加入公赏中,重赏士兵,振奋士气,攻取宜阳。
参考译文:
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来窺视周王朝的统治,我死后就可以永垂不朽了。”甘茂
说:“我要求出使魏国,与他们相约共同攻打韩国。”于是,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甘
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暂时不要进攻韩
国。'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
茂。甘茂到了息壊,武王问他为什么暂时不进攻韩国?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
郡间的财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
攻韩国,实在太难了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
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从前,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
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
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
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仓皇逃跑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
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怀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
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
子逃跑的。”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恰当,
武王打算听信他们的意见了,因而特别召回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对武王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
里!”武王也说:“是啊!”于是调动全部兵力,支持甘茂继续进攻。宜阳没有攻下,秦兵已死伤甚众,
甘茂准备停战。楚人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衍二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例结怨,
如果您不能建立战功,就会走投无路了。”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但士兵仍然不前进。
秦国右将军向寿说:“您如果不研究军事和兵法,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是一个寄居在秦
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现在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公孙衍、樗里疾百般阻挠,国外有韩彳朋大
力抵抗,陷我于困境。这是我的末日到了!明天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
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便被攻下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夜雨
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
万里波连蜀,三更雨到船。
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丛边。
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落叶,连波万里,所写景象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联较为相似。
B.第四句照应题目“夜雨”,看似纯为客观写景,其实不言情而情在言外。
C.颈联紧承上句而来,笔法简洁凝练,“愁积”二字将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
D.本诗语言刻意求工,记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6.夜雨江船,诗人感触万端,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时光流逝之感。又值深秋,风吹叶落,诗人行舟江上,深感流年似水,光阴易逝。
②羁旅行役之愁。诗人漂泊江湖,半夜梦醒,听到雨打孤篷之声,忧心如织。
③思亲思乡之苦。樵夫渔人,犹能全家团聚,诗人孤身一人,目睹此景倍加思亲。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语言刻意求工”错误,本诗语言比较平易自然。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写到深秋时节,江风吹落树叶,漂泊在外的游子行舟江上,感叹流年似水,
光阴易逝。所以又值深秋,风吹叶落,诗人行舟江上,深感流年似水,光阴易逝,表达诗人时光流逝之感。
“三更雨到船”是漂泊在外的诗人行舟江上,半夜无眠听到雨打孤篷之声;“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丛边”
写到诗人漂泊在外,内心的忧愁堆积在一起。所以写出了诗人的羁旅行役之愁。
“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写到自己就连那些樵夫渔夫都比不上,那些樵夫、渔夫的全家还能团聚,全
家住在渔岛或田间。所以诗人孤身一人,看到渔人和樵夫全家团聚,内心倍加思亲,所以表达了思亲思乡
之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并用
“,?”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
(3)杜甫在《登高》中采用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答案】①.如或知尔②.则何以哉③.为国以礼④.其言不让⑤.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哉”“礼”“啸”“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后来,更懂事了一点,我觉得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春,总有它较深的含义。除了她是一年之首,大
家都巴望有个良好的开端外,恐怕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经历了①的严篡之后.对温暖,对绿色,
对缤纷的色彩,对灿烂的阳光的无限期望。但是,春寒料峭,她的外第上总还带着一股冷气,有时会给人
以失望。不过,再细想想,这不是春的意愿。她刚来的时候,冬还控制着大地。人们不应该忘记,就在那_
②、雪花也吓得乱飞乱窜的时候,她却勇敢地、③地走来了。是她最先和严冬开始了搏斗。
在搏斗中,她丧失了她自己身上原有的一点暖意,有时也煞白了脸,用冰凌装饰了她的前额,凛凛然,不
可亲。我理解,这不是她,这是冬的阴影。吹着肃杀的风、冷笑着、躲藏在春熟逸的长袖中的冬,等待着
人们对春的失望。然而人们信赖她,欢迎她,因为她从前这样,现在也这样,年年都这样忘我地、艰巨地、
暗暗地把热闹而丰盛的夏背负过来。当夏站起身,睁开眼的时候,于是她就在大地上只留下她的光,她的
影,她的嫩芽新枝,然后悄悄离开,但等明年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时候再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她的”,能否只保留第一个,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简洁?请简要说明。
【答案】18.①冰天雪地/冰封雪冻②朔风怒号/寒风刺骨③坚定不移/坚忍不拔
19.①冬躲藏在春飘逸的长袖中。②冬冷笑着。③冬吹着肃杀的风。④冬等待着人们对春的失望。
20.不能。①连用三个定语“她的”,能形成排比句,增强表达的气势,强调了“春”的美好,传达出对“春”
的无比感激之情。②仅保留一个“她的”,语气较为平淡,表达不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用来形容寒冬,只要能表达出寒冬具有的特点就行,可填“冰天雪地”或“冰封雪冻”。“冰天
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冰封雪冻”,指江、河等冰冻覆盖冰封雪冻。
②本处是说初春的特点,后文“雪花也吓得乱飞乱窜的时候”中“乱飞乱窜”世因为有风的作用,所以这
里应该填和初春的风非常地猛烈、寒冷有关的成语,可填“朔风怒号”或“寒风刺骨”。“朔风怒号”,
猛烈的风。“寒风刺骨”,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入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③本处是说春天来了,根据前文“勇敢地”,说明春天排除了一切困难来到了人间,可用“坚定不移”或
“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坚忍不拔”,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常用抽取主干法,本句话的主语为冬,谓语为等待着,宾语为人们对春的失望,所以主干句为:
冬等待着人们对春的失望。
主语冬前面有三个定语,需要将这三个定语变成三个相应的句子。“吹着肃杀的风”可变为:冬吹着肃杀
的风。“冷笑着”可变为:冬冷笑着。“躲藏在春熟逸的长袖中”可变为:冬躲藏在春飘逸的长袖中。
然后可按照逻辑顺序整理一下句子的顺序。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首先要表明观点:不能,然后在阐述理由。
首先从句式上来看,连用了三个“她的”作后面中心语的定语,句式上比较整齐,构成了排比句,增强了
表达的气势。
从语义上来说,“她的”指的是“春天的”,通过描写春天的光,春天的影,春天的嫩芽新枝,从而强调
了“春”的美好,从而传达出对“春”的无比感激之情。
而仅保留一个“她的”虽然语义上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语气较为平淡,表达不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大家喜欢吃西瓜,但有传言说,西瓜放一夜,就会滋生很多细菌,吃了可能导致腹泻,甚至食
物中毒等健康问题。那么,①?隔夜西瓜是否影响健康,取决于西瓜上滋生的细菌是否有致病性。
导致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了被致病菌或其分泌毒素污染的食物造成的。
生活中,②,包括沙门菌属、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而这些细菌在西瓜里
很难独立存活。所以,使用干净的刀具和案板切西瓜,之后再包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就不容易被致病菌污
染了。如果切过肉类的刀用来切西瓜,③,过夜后,就不宜再吃。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B.此印章法匠心独具,不失为大家风范。
C.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凝心聚力才能办大事。
D.下午孙主任带领大家参观了新校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
【答案】21.C22.①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呢?
②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很多种
③就有可能使西瓜被刀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指众人、大伙儿。
A.“大家”指世家望族;
B.“大家”指行家;
C.“大家”指众人、大伙儿;
D.“大家”特指在场的人员。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文说到有传闻说隔夜的西瓜会滋生很多细菌,吃了可能会影响健康,而后文说到隔夜西瓜影响健康的
原因,所以本处提出了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这一疑问,可填“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呢”。
②后文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品种,而这些细菌在西瓜上很难独立存活,照应了前文“甚至食物中毒”
这一内容,所以可填”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很多种”。
③本处是一种假设,即切过肉类的刀用来切西瓜,而这样的话,过夜后,西瓜就不宜再吃了,因为切过肉
类的刀就可能被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可填“就有可能使西瓜被刀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复旦大学援藏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2012年7月6日在《复旦大学校刊》上发表了《生命
的高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教室墙面刷新油漆协议
- 化工原料煤炭配送合同模板
- 舞蹈教室装修合同样书
- 丽水市剧场装修合同模板
- 图书出版居间合同协议书版
- 产妇康复护理月嫂居间合同
- 医疗美容分期贷居间合同
- 写字楼翻新承揽合同模板
- 制药厂装修合同范本示例
- 健身房翻新改造合同范本
- 最新音标课件-带发音
- 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标准采购清单
- 乡镇对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代理村级财务的考核办法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五年级上册四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 韩昌黎文集韩愈文集
- 小学四年级美术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范本模板】
-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VFP数据库操作常用命令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3.2 第3课时 比例与和、差、倍、分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