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光现象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1.(2023山东枣庄)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水中桥的倒影
水中“弯折”的筷子D.雨后的彩虹
【答案】A
【解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水中“弯折”的筷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散射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湖南岳阳)下列现象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答案】D
【解析】A.天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的弯折,由光的折射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和猫能看见对方,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因为手挡住一部分光线所形成的影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四川广元)阳光照射下,嘉陵江畔树影婆娑、游鱼戏水。其中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直线传播虚
【解析】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水中鱼反
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4.(2023天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
验(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唐代诗句“潭清疑水浅”描绘了潭水清澈,让人感觉
水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折射
【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穿过小孔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由于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
去会感觉水变浅了。
考点2光的反射
5.(2023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B.墙上的手影
c.太阳光色散D.“折断”的铅笔
【答案】A
【解析】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光的色散是太阳光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折断”的铅笔,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江苏连云港)下列四个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平静水面下树木的倒影
B.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C.放在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
D.游泳池的底部看起来比实际深度浅
【答案】A
【解析】A.平静水面下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
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D.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
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四个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Ao
7.(2023山东滨州)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D.空中彩虹
【答案】A
【解析】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3四川内江)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海市蜃楼D.风雨过后出现彩虹
【答案】B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其本质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风雨过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本质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9.(2023四川自贡)小王同学在家里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V折叠的硬白纸板的
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测量他发现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50°夹角,如
图所示,则()
A.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
B.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
C.将纸板向后折叠,则反射光线会消失
I).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解析】A.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50°夹角,则入射角为90°-50°=40°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为4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40°=50°
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也增大1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故B符合题意;
C.因为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小衣向后折叠,在纸板川方上将看不到
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不会消失,故C不符合题意;
I).为了能在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线,纸板表面比较粗糙,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湖南衡阳)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的。点,请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解析】首先垂直于镜面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
11.(2023山东枣庄)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
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经过8、S?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Si
【答案】
【解析】如图过入射点作镜面,的垂线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
S2的交点作为入射点,再重复上述过程,做出反射光线,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射向,的入射光线平行
12.(2023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水平放置,附有
量角器的白纸板由昆尸两部分构成,始终竖直立在材上,可以绕QV翻折;
(1)如图甲,E、夕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射向镜面,量角器上显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
ZrN/(选填或“=");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3)若光沿加入射,经M反射后沿力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乙,把尸向前或向后翻折,则在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答案】(1)=(2)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或避免偶然性)(3)可逆(2)不能同
一平面内
【解析】(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此时反射角Nr=入射角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防止偶
然性)。
(3)如果将光源沿6〃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物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
光路是可逆的。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后折
叠,则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3平面镜成像
13.(2023山西)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一一影子和倒影,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答案】A
【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D错误;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鹤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即它的倒影
不变,故C错误。
故选A。
14.(2023四川南充)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经过光的反射映在杯子中的倒影,故A错误;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一叶障目”是指用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5.(2023江苏连云港)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远远望云,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
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答案】601406不变
【解析】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90°-30°=60。,所
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即反射角为变为60°+10°
=7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70°+70°=140°;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
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6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等,所以不管小鸟向下俯冲还是向上飞,像和小鸟等大,所以若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该“倒影”的
大小不变。
16.(2023江苏连云港)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46端点从8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4、万即为"在平面镜中的
像。
17.(2023山东泰安)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过4点,请作出这
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解析】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先
做S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4S'/f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S
点,即得入射光线
18.(2023四川广元)如图所示。从S点向平面镜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到达光屏上的
户点。请你作出此过程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光屏
〃〃〃〃〃〃〃〃〃〃〃〃〃〃平面铺
【答案】
【解析】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交平面镜于点。,则。为入射点,
沿“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画出入射光线
19.(2023湖北随州)王叔叔在理发店理发后想看看后脑勺的头发长短情况,他向服务员要来一面小镜子,
如图他背朝墙上的大镜子手握小镜子(未画出)略微仰头,当小镜子处于额头斜上方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后
脑勺。假设一条光线从后脑勺的4点射向大镜子上的,"点,反射到小镜子上的N点又反射到人眼。请画出"
到4之间的光线、小镜子上的法线以及小镜子的镜面(注意角度)。
【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过〃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量出入射角的大小,作反射光线光线
/V是另一个平面镜的入射光线,根据另一个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作出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
分线,即是另一个平面镜的法线,过力'点作法线的垂线,即是另一个平面镜所在的位置,用段斜线标出非
反射面
20.(2023山西)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述的画面如图甲所示。
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4点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
-----------------水面
*A'
甲
【解析】由题意知,*是蜻蜓在水中的像,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连接4与眼睛的直线,直线与水面
的交点为入射点,入射点到眼睛的线为反射光线,过作水面的垂线,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作出力点,即蜻蜓所在的位置,连接入射点与/点,这条线即为入射光线
21.(2023四川南充)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
(1)实验中小科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实验
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
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
平面镜的距离;
(3)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丙所
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该硬币的像(选填“向右移动3cm”、“在原位置”或“向左
移动3cm”)。
【答案】(1)用较薄的玻璃板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相等(3)在原位置
【解析】(1)实验中有重影,是因为玻璃板较厚,蜡烛通过玻璃板两个面都成像了,可采用较薄的玻璃板,
两个面所成的像几乎在一个位置,避免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用A、B同样大小的蜡烛进行实验,可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与A的像重合时,说明像与
物大小相等。
(2)由图乙知,每次记录的像距与物距的大小相等,所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硬币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也不变,在原位置。
22.(2023山东临沂)敬老爱亲的小明跟奶奶拉呱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
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选填"A”或"B”),并移动
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选填“左右”或“前
后”)位置不同;
(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
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
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答案】(1)垂直(2)A(3)前后(4)虚
【解析】(1)实验中,眼睛应该与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为使B与A的像重合,玻璃板必须与白纸垂直。
(2)实验中为了观察像与实物大小关系,应该点燃蜡烛A,在点燃的一侧观察,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
烛A的像重合。
(3)实验中为『证明像的大小与实物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小明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使蜡烛A到
镜面的前后距离不同。
(4)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看不到像。
考点4光的折射
23.(2023四川自贡)一束光线与水面成锐角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叫反射角为折射角为人
则()
A.丫B.Q=B>yC.。=£<YD.
【答案】B
【解析】一束光线与水面成锐角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二。;当光从空气斜
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则
故选B。
24.(2023湖南衡阳)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解析】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在物体后面就会呈现阴影区域,这就是影子,因此手影的
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在装有水的杯中发生错位,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拱桥在水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3山东泰安)“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
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D.阳光下人的影子
【答案】B
【解析】“海市蜃楼”形成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在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故B符合题意;
CD.树荫下圆形的光斑、阳光下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2023河北)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C
【解析】“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A.平面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为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手挡住了光的传播而在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手的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弯折”,看到水中的“筷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玩具租赁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个人承包工程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碳汇项目树木砍伐与碳交易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含配套设施)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节能型个人住宅装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耐腐蚀水泵购销与运输服务合同3篇
- 教育行业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灌溉水暖电设施分包合同范本3篇
- 家电行业营销总结创新科技引领生活潮流
- 2025版私人土地租赁合同(含租赁合同变更)3篇
- 合同签订执行风险管控培训
- DB43-T 3022-2024黄柏栽培技术规程
- 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