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
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0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抗原一抗体反应、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和肝糖原分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
D.内环境维持稳态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环
境代》废方
内环境也态
A.图中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
B.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不仅有③的作用,还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C.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②中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多细胞生物,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
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人体细胞氧化糖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D.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躯体的运动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均为自主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包含传出神经,可以随意支配躯体和内脏的活动
D.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躯体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5.自主神经系统通常分布于人体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部位,调节机体的消化、呼吸、分泌、生长和繁
殖等多种生理机能。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
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
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不少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神经调节可以看作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
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时瞳孔缩小,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
分泌
6.图1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组成的相关部分。若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
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X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
A.感受器位于①中,②表示传入神经
B.若②被刺激,则受刺激部位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兴奋在②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推断化学物质X的作用机理是增强神经元对K+的通透性
7.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
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
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注:DQtB受体和dDAI受体均为多巴胯受体)
A.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C.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非条件刺激一一气味”与“条件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
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8.如图为某同学注射疫苗时,缩手反射弧某突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5-羟色胺为抑制性递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的Na+内流大于内流
B.若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神经元A没有产生兴奋
C.突触前膜的Ca2+触发递质小泡移动并与前膜融合,此过程不消耗能量
D.上图中只有Na+内流会引起神经元C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9.如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甲乙
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
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
C.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缩小,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扩大
D.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10.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T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一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T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一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靶器官是胰腺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此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机就升高
下丘脑某
•区域
①
下丘脑另
•区域
血郎降低--------->②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细胞①可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C与B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12.如图表示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腺体。已知促性腺激素和雌
性激素分别为蛋白质类物质和固醇类物质。请依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
C.雌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D.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的活动将增强
13.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内分泌腺即内分泌系统,如小肠黏膜细胞
B.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可以接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和调节水盐代谢的功能
D.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4.如图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过程,甲、乙、丙代表激素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在下丘脑分泌的相关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下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B.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其细胞内也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丙表示大脑皮层,若其上S区受损,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D.图中所示的水平衡调节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
1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渴觉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③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既是重要的神经调节中枢,又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⑤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
⑥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A.①④⑤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6.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
经递质一一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
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
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与回收方式相同
B.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吸毒者产生持续的愉悦感
C.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敏感,从而产生依赖
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等症状
17.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
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e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
中正确的是()
神经
纤维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曲线处于②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③点
C.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乙、丙的电位峰值会变大
18.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广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析错误的
是()
A.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B.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1-内流,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C.局部麻醉药和上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9.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妇女妊娠期一种正常的
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数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胰岛素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
下图“一”表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
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
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胰
胰
岛<
<
腺
1素<
使其生理效应下降
A.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B.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上升
C.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葡萄糖
D.器官甲是下丘脑,其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20.如图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尿缸减少
A.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
B.C是抗利尿激素,由A分泌、B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
收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21.Ach是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如图甲、乙、丙表示人类大脑皮层中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以及
局部放大示意图。
(1)由、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叫作突触,图甲②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
突、轴突、细胞体)。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乙中的信息分子通过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
(3)已知图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部含有2个突触,则在④箭头处给予一个刺激,若电流表指针偏转
次,则可以证明阴影中含有突触。
(4)研究发现,学习与记忆涉及脑内Ach的作用,NO(气体)(可以/不可以)充当神经递质。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的
建立有关。
22.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
致外流。如图是与人体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大脑皮层⑦
尿道括约肌
(1)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填“脊髓”或“大脑皮层”),其对膀胱扩大
和缩小的控制是由支配的。
(2)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无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
是。
(3)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若该患者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
的(填数字)部位;若该患者受损部位是图中的④,则可能造成的现象是。
(4)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部位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
消失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简单反射会逐渐恢复。恢复后再次对动物第一次离断
水平的下方进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手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上述实验说明,脊休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0
23.I、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图中a、b、c、d代表四种激素;乙图表示垂
体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1)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会产生兴奋,通过传
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调节相关
生命活动。
(2)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图中激素(填字母)的分泌会增加,其中(填名称)作用于
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激素b、c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
增多,会抑制激素b、c的合成和分泌,以上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调节。
(3)乙图中垂体产生的激素TSH释放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但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
状腺细胞,原因是。
II、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同龄生理状态相近性别相同的健康成年鼠、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
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4)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实验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
实验组。
②给各组鼠注射,并测定。
③分别给甲、乙、丙3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④将甲、乙、丙3组实验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5)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
②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0
24.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IR表示胰岛
素受体)。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o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含量稳定在0
(2)图中参与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除葡萄糖浓度变化外,还有①、②o
(3)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早期研究人员曾试图从胰腺研磨液提取胰岛素,但均
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o
(4)据图可知,胰岛素与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
融合,增加细胞膜上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5)据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填字母)。
A.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
B.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失
C.靶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不足
D.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发生障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内环境是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02和尿素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中的
成分,B正确;
C、抗原一抗体反应、碳酸氢钠与乳酸反应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但肝糖原分解只发生在肝细胞中,不能发
生于内环境中,C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Co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
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
境中的生理过程。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
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
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I,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h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含义,掌握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能
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D
【解析】解:A、图中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和内环境,A正确;
B、②是细胞内液,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不仅有③内环境的作用,还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
配合,B正确;
C、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②细胞中解的活性来发挥作用,C正确;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其中①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内环境。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掌握内环境的
组成及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答案】B
【解析】解: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A正
确;
B、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错误;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氧化糖类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氧化糖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
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C正确;
D、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而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若淋
巴管阻塞,组织液就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导致组织液积累,从而引起下肢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o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
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化境稳态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共同调控,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不全是自主神经,也有支配躯体运动的非自主神经,
B错误;
C、自主神经支配内脏或腺体等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大脑可以通过躯体运动神经随意支配四肢
运动,但不能随意支配内脏活动,C错误;
D、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代表区越大,精细复杂程度越高,D正确。
故选:D。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
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答案】B
【解析】解: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A正确;
B、不少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错误;
C、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关静后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
配瞳孔括约肌收缩,C正确;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
能下降,D正确。
故选:Bo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
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6.【答案】A
【解析】解:A、由图I中突触可判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③是神
经中枢(突触),A正确;
B、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若②被刺激,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
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错误;
C、兴奋在②神经纤维上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
错误;
D、由图示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X后在电刺激的作用下,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无法
恢复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为K+大量外流所致,降低K+的通透性会阻止K+外流,抑制静息电
位的产生,故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K+的通透性,D错误。
故选:Ao
图1结构中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图1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
应器、③是神经中枢(突触)。静息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所以感受
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由正电位一负电位。
图2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X后在电刺激的作用下,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无法恢复到
静息电位。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7.【答案】C
【解析】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
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A正确;
B、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
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B正确;
C、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则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
生学习和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
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D正确。
故选:C«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
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
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人脑
的高级功能、反射等内容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作答。
8.【答案】A
【解析[解:A、C神经元的Na+内流会引起兴奋,而内流会导致神经元抑制,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
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兴奋,故说明Na+内流大于C1-内流,A正确;
B、若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而非A神经元没有兴奋,B错误;
C、突触前膜的Ca2+触发递质小泡移动并与前膜融合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Na+内流与内流都会引起神经元C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一神经递质。神经
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
的神经冲动。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注射疫苗时与缩手反射有关的反射弧的局部结构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冲动的
产生和传导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9.【答案】A
【解析】解:A、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
因此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
B、肌肉收缩等运动的调节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
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
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
D、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故排尿受意识支配,D错误。
故选:Ao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
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0.【答案】B
【解析】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
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A正确;
B、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不受神经系统支配,靶器官是胰腺,B错误;
C、综合实验的结果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了某种物质随着体液的传送到达胰腺起作用,进而促进
了胰液的分泌。因此从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
D、此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D正确。
故选:B(.
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
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通过血液运输起作用。
2、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
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产生,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
实验继续探究。
3、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
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本题考查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
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
B、血糖浓度升高时,则刺激甲(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促进乙(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B正确;
C、下丘脑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C正确;
D、B(胰岛素降血糖),C(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二者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抗衡,D错误。
故选:D。
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可得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下丘脑对血
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
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
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
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①能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表示垂体,切除①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合成及分
泌量会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加,A错误: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被运输到②,只是性腺上没有相应的受体不能发挥作用,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存在分级调节,同时又有反馈调节,C正确;
D、促性腺激素本质为蛋白质,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会被水解而不起作用,②的活动将不变,D错
误。
故选:Co
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一垂体一促性腺激素一性腺T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
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据图可知,①表示垂体,②表示性腺。
本题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小肠黏膜上有分
泌促胰液素等的众多内分泌细胞,但不属于内分泌腺,A错误;
B、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可以接受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和调节有机物代谢的功能,C错误;
D、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Bo
1、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最常见的是醛固酮,它的作用可以维持正常
血容量和血钠浓度;糖皮质激素可以参与调解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
2、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还能促进细胞
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使血压升高。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胰腺、下丘脑以及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过
程,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
14.【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可知,甲表示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其分泌和释放直接受到下丘脑
相关中枢的调控,A错误;
B、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几乎分布于体内所有细胞,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内也
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
C、丙表示大脑皮层,若S区受损,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C错误;
D、图示水平衡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即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而抗利尿激素含量增
加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Bo
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感使人主动饮水,
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15.【答案】D
【解析】解: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渴觉,①错误;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进而来调节体温,②错误;
③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呼吸中枢在
脑干,③错误;
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所以下丘脑是重要的神经调节中枢,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所以下丘脑是重要的内分泌腺,④正确;
⑤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体温调节时支配肾上腺的分泌,⑤正确;
⑥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
激素信号的刺激,⑥正确。
故选:D。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水平衡)调节中枢。
本题的知识点是下丘脑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6.【答案】BD
【解析】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回收是主动运输,两者方式不同,A错误;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多巴胺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
奋,B正确;
C、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不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入可卡因,才能维
持兴奋,从而对其产生依赖,C错误;
D、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的患者,不应立即停药,应缓慢减少药量,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失望、
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D正确。
故选BDo
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性和抑制性,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
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BC
【解析】解:A、由图可知,表1初始值为零电位,因此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
B、由图可知,乙图②点处于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③点,B正确;
C、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兴奋传递到b处,还没有传递到a处,因此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C正确;
D、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乙、丙的电位峰值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BC«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
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
息电位。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
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BC
【解析】解:A、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
膝跳反射,A正确:
B、由图甲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1-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错误;
C、上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但局部麻醉药不是神经递质,C错误;
D、根据乙图可知,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
确。
故选:BCo
分析甲图:1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
电位。
分析乙图:局麻药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
位变化。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
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9.【答案】CD
【解析】解:A:由图可知,雌激素促进肝脏细胞分泌SHBC,而胰岛素抑制肝脏细胞分泌SHBG,二者为
拮抗关系,A错误;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若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下降,则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会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减弱,B错误;
C: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降血糖的功能减弱,导致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增
多,从而使胎儿获得更多的葡萄糖,C正确;
D:由图可知,器官甲为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腺细胞,使其分泌相应激素对血糖浓度进行
调节,该过程为神经一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Do
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
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
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
用使血糖升高。
本题以胰岛素为素材,设置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问题,考查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的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
等知识,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涉及生物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0.【答案】B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A
正确;
B、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
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
C、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C错误;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都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正确。
故选:BCo
分析图示可知,A为下丘脑,B为垂体,E为大脑皮层,C是抗利尿激素,D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1.【答案】突触前膜细胞体胞吐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可以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新突触
【解析】解:(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乙是图甲②突触的局部放大图。由
图乙可知:图甲②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2)图乙中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将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3)图丙中的④位于传出神经上,阴影位于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之间。若阴影中含有突触,由于兴奋在突触
处是单向传递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在④箭头处给一个
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到电流表的右电极,但不能传到电流表的左电极,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1次。
(4)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
NO等,所以,NO可以充当神经递质。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
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故答案为:
(1)突触前膜细胞体
(2)胞吐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⑶1
(4)可以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新突触
分析题图:在图甲中,①与神经元B的轴突末梢相接触,②是突触;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
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的局部放大图为图乙所示。图
乙中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图内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的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
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解答。
22.【答案】脊髓自主神经系统不属于因为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
直接作出的①②⑦能产生尿意,但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
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其低级神经中枢
【解析】解:(1)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对膀胱的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通
过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2)医院做尿检时,在无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尿,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调
控下直接作出的,所以不属于反射。
(3)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若该患者不能自
主控制排尿而出现尿失禁,可能是图中①②⑦受损,导致大脑皮层不能控制脊髓形成的,④为传出神经,
若其受损,则患者可产生尿意,但不能完成排尿反射,导致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
(4)脊休克是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
以致消失的现象,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简单反射逐渐恢复,说明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会发生脊休克,
恢复后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不再出现,说明切断脊髓不会导致
脊休克。即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故答案为:
(1)脊髓自主神经系统
(2)不属于因为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直接作出的
(3)①②⑦能产生尿意,但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
(4)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其低级神经中枢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种排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感受器接受了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并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之后,经过脊髓里的上行传导束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
的感觉中枢,形成尿意,再下行传导到脊髓,由脊髓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导到效应器,完成反射。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
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答案】冷觉感受器下丘脑a、b、c、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负反馈(或反馈)只有甲状腺细胞
上存在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各组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生理盐水乙组
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利用放射性碘
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利用放射性碘
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解析】解:(1)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会产
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后调节相关生命活动,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皮肤散热量减少。
(2)甲图中,b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采购合同(31篇)
- 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析与应对方案
- 电信行业网络优化与数据安全保障方案
- 塑料产品买卖合同书
- 股份制企业合同审查与管理文书
- 物流运输承包合同
- 房地产合作销售开发协议书
- 管桩施工劳务合同
- 能源行业资源整合合作协议
- 承包餐厅合同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轴对称(易错必刷40题)解析版
- 教师安全工作培训
- (苏少版)综合实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孙有中)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抖音达人签约合同模板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