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专题广东省梅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所先后”出自《大学之道》,可理解为做人做事知道什么为先,什么为后。这句话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启迪。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作文(一)材料解析本次作文材料出自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材料两句话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句话阐释“知所先后”的含义,即做人做事知道什么为先,什么为后。比如,做人要以德为先,以才为后: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利益为后;做事以本为先,以末为后;以重为先,以轻为后等。做人做事的先后选择,体现了价值取向和修养智慧。第二句话点明这句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话在今天仍有价值和意义,“给我们以启迪”意味着考生要结合当下,思考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价值,或对青年一代的启发和影响。(二)立意解析立意参考:知轻重缓急,能先后有序重先轻后,方能进退有据本末有次,先后有序作文要围绕“知所先后”立意,可以结合现实讨论做人做事何者为先,何者为后,做人做事要区分轻重缓急、本末次序等,但不能抛开“先后”讨论轻重缓急或本末有次。要体现先后的区别和关系,不能只谈“先”或只谈“后”。同时,要能够联系当下来谈。以下情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在四类及以下打分:1.用“轻重缓急”“本末主次”代替“先”“后”,没有出现关键词或仅在开头或结尾出现关键词;2.只谈“先”或只谈“后”。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商君书·更法》中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为“成就大业的人不要去同众人谋划”,这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要敢于坚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第一段引用《商君书·更法》的言论,并进行了阐释,还指出这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要敢于坚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材料第二段引用俗话“一个好汉三个帮”,并指出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材料引导我们在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论和意见,学会倾听;但敢于追逐梦想,敢于坚持自我,有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为梦想和目标而不懈努力。参考立意:①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②学会倾听,但要有独立思考能力;③不盲从,为梦想努力;④敢于追逐梦想,敢于坚持自我。(二)写作任务和要求1.确定立意写作必须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2.结合材料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3.明确文体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教育家陶行知在《读书与用书》一文中指出:“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知行合一“路曼曼其修远兮”,有人渴望在“读书”中一劳永逸,找到方向,而陶行知却说:“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告诫我们应当在上下求索的实践中找到真理。背负行囊,行走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一扇扇人生之门,不断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蒙蔽着我们渴求的双眼。未来的路虽总是充溢着迷茫与孤独,漫长坎坷又布满荆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与流言蜚语,知行合一,便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践行锻炼。知道却不去行动,就是没有真正明白。正如战国时期的赵括,虽熟读兵书,却只知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死搬兵书上的教条,而不去脚踏实地的实践,终死于战场,为后人耻笑。我们常探求如何获得真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求得真知办法有很多,但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求知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若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在“行”上下功夫,就必须学会去知行合一。作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诗人,闻一多先生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社会风雨如磐,祖国水深火热,他由忧生爱,爱由忧生,他明白他需要给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如群蚁排衙密密麻麻的小楷。他向那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潜心贯注,锲而不舍,终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对知行合一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作品,闻一多先生也由此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道德,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储存。而在广泛的涉猎、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之后,我们便会得到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方向。而唯有不断地探索与追求,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捡拾起慎独,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征途中的山间幽径、坦途道路和深谷岔口。“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高举知行合一的信念火炬,脚踏实地,忠贞不渝,锲而不舍地去穿过并征服所有坎坷泥泞寒冷,方能获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为教育家陶行知著作中的一段话,由三个句子构成,从总体来看为总分关系。首先指出“用书”比“读书”更重要,然后从辨别知识真假的角度说明“用书”为何比读书重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材料所选文段体现了其一贯倡导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知行合一”理念,知识与实践呈现出“知一行一知”的过程。“读书”是初步的“知”,“用书”是行和更深层次的“知”。在写作时,要对“读书”与“用书”两个概念进行解读。材料中的“读书”,是指阅读并接受书中的知识,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在当今时代,“读书”的“书”可以做宽泛的理解,不仅仅指书本、书籍,还应包括网络信息、他人言论等。材料中的“用书”,是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书中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或将书中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互相印证。同样,在具体的写作情境中,“用书”也可以指对获取的非书本信息的运用或验证。陶行知的话“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这一观点,强调不能只读书、尽信书,而应学会在运用书中知识的过程中,辨别知识的真假,以免受到假知识的误导。此外,根据第二层意思可知,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这两句话是对前面观点的解释。为什么“用书”比“读书”更重要呢?因为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对于“书”,如果只采取“读”的方式,不能分辨“书”中知识的真假,唯有“用”才能分辨“书”中知识的真假,并从而判定一本书究竟是有价值还是误导人,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抛开材料泛谈实践的重要性,而是要着重阐述实践(“用”)来辨别知识的真假。围绕这则材料,写作时首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考:1.如何证明材料这一观点是正确的?2.为什么“用书”可以辨别知识的真假?3.既然“用书”很重要,在“用书”上我们应当如何做?4.对于“用书”有哪些要求?“用它一下”真的就能辨别知识的真假吗?而根据试题引导语中的“联想和思考”可知,考生可以由这段话联想与之相关的事例,并拓而广之,由“书本知识”联想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他人言论等,说明青少年要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但更要通过“行”来深入理解知识,指导行动;此外还可以强调应该尤其注重实践,实干,不要因惧怕而不敢行动、也不要因惰性而不想行动,同时,还需要在行动中善于总结反思等等。最后,可再次总结强调“知行合一”对于成就更美好的自我和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立意:1.“读书”诚可贵,“用书”价更高。2.在“用书”中辨别知识的真假。3.实践验真知。4.知行合一,获得真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父亲因担心“我”耽误做正事而反对“我”读闲书,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闲书不闲,人生因阅读而多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其中包括如何分配我们宝贵的时间。于是,当父亲担忧孩子因读闲书而耽误做正事时,这种担忧似乎有其合理性。然而,我坚信,闲书并非真的“闲”,而是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养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闲书不闲,它是知识的宝库。我们常常误解了“闲书”的含义,认为它们只是供人消遣的读物,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其实诸如四大名著、《时间简史》《名人传》等这些书籍涉及文学、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它们不仅能提供知识,还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说,许多被认为是“闲书”的书籍,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思考。闲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阅读闲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性,理解社会的多元性,增强我们的同理心。读《简·爱》,让我明白爱的前提是平等;读《月亮与六便士》,使我懂得生活还要追求诗和远方;读《巴黎圣母院》,令我领悟每美与丑的真正内涵。通过阅读这些闲书,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丰富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闲书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技能,需要长期地积累和实践。而闲书阅读,正是我们锻炼这种技能的好机会。通过阅读闲书,我们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理解能力,增强记忆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当然,我并不是在否认做正事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完全放弃闲书阅读。相反,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做好正事的同时,也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闲书。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为我们的未来积累宝贵的财富。最后,我想说的是,闲书并非真的“闲”,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提升着我们的素养,锻炼着我们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珍视闲书阅读的机会,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总之,人生因阅读而多彩。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闲书的阅读,都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抽出时间来阅读闲书,让我们的生活因阅读而更加丰富多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父亲反对“我”读闲书,是因为担心“我”耽误做正事,然后指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是普遍现象。可见,材料体现的是两代人的思想冲突:读闲书是否会影响做正事?这个问题具有思辨性。首先,要界定“闲书”的内涵:“闲书”本质上是好书,只是有别于教材教辅,同样能开阔眼界,丰富学识,陶冶情操。其次,材料的关键词是“闲书”“做正事”和“担心”。考生需要深入思考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父亲的担忧背后可能的原因,同时也要思考读闲书与做正事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闲书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价值。父亲担忧孩子读闲书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孩子沉迷于非学习类书籍而影响学业或责任。然而,孩子也需要在阅读和兴趣中找到平衡。其实做好正事和阅读闲书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并行不悖。因为闲书虽然不直接涉及工作或学习,但它们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是智慧的源泉。阅读闲书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虽然做正事(如学习、工作等)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至关重要,但阅读闲书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应该在做好正事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阅读闲书,实现两者的平衡。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行文中可紧紧围绕“闲书”带来的矛盾冲突展开,运用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凸显主题。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亮明观点,然后分析闲书对我们的好处和价值,最后阐述如何解决读闲书与做正事之间的平衡问题。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谈。立意:1.闲书不闲,人生因阅读而多彩。2.爸爸,请让我读闲书。3.读闲书,为学业保驾护航。4.课内学业,课外闲书,学习兴趣两不误。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Chat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踵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无法取代;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AI时代,我们当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位新青年的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材料主要围绕AI时代对人类职业和能力的挑战展开,提到了ChatGPT,Sora等AI工具的出现对文字从业者的影响,以及AI无法取代具有独特创意和人文情怀的个体的现象。材料皱励人们在AI时代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如编剧的巧妙构思、模特的独特气质,医生的人文情怀等,并指出这是未来新青年应当思考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职业的问题,更深层次地炒及人性、创造力、情感以及社会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思辨的机会,特别是关于技术与人性的关系、未来社会的走向以及个体在其中如何定住等问题。据此可以有如下立意:①“与AI和谐类生"。尽管AI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人类,但真正的创意和深度情感表达仍然是人类独有的,人类和AI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创意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我们应该学会与AI和谐共生,利用AI的优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②“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在AI时代,技术为生活带来便捷与创断,而人文则赋予了技术深度与温度。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找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新青年,我们应积极探索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之道,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③”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AI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新青年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