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腐蚀(shí)

粗糙(zào)

沙砾(lì)

浑(hūn)浊B.龟(guī)裂

沟壑(hè)

浑浊(zhuò)

掸(dǎn)C.琥(hǔ)珀(pò)

帷(wéi)幕

楔(qì)形

山麓(lù)D.踪(zōng)迹

裂缝(fèng)

孔隙(xì)

胶(jiāo)结2.下列书写完全无误的一组词是(

)(2分)A.祈祷

自曝自弃

糯夫

山穷水尽 B.灌概

不足为踞

创意

走头无路C.既然

埋头苦干

摧残

舍身求法 D.邈茫

自欺欺人

视查

不攻自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与建筑整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花枝招展。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一年的行程。C.梨花一朵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C.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D.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我吃过我自己种的菜。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③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④故乡的土壤是香的。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6.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5)班开展了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1)围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级要办一期板报,班长在征集板报名称,请你拟一个名称,并说明理由。(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探究结果。【材料一】14岁的小明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并带他去网吧玩游戏。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他,王大哥则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崇拜的对象。一天,王大哥突然对他议:“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激,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起木棍,朝那个人的头猛击一棒,致其重伤。【材料二】小刘、小彭、小陈都是某校七年级的学生,也曾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一次外出游玩时,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逐渐将他们拉拢成自己的小弟、三人跟随郑某四处游荡,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3)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古代交友的故事。二、阅读(46分)7.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6分)(1),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4)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5)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6)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8.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B.“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C.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名为演绎人事,实则阐释物理。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9.选出下列对白居易的《卖炭翁》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本诗的第一节,对卖炭翁的外貌和心理都进行了传神描写,表现了他的悲惨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构成强烈反差,暴露出“宫市”的掠夺本质。D.诗人除了把情感蕴含在叙事描写中,还直接表达了爱憎情感,这是本诗感人至深的原因。10.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错投猪胎。C.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①。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戚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越二载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1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B.投以骨((狼》)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13.与“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问女何所思(《木兰诗》)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二里头遗址——神秘的华夏源头①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现如今虽远离繁华,却在距今3800-3500年前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二里头遗址也被称为“最早的中国”,这里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随便一铲子下去,随时可能刷新华夏历史。这里出土了最早的中国龙、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容器、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文物。②二里头遗址的挖掘最早可以追溯到64年前,1959年4月,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出发,从文献史料中甄选出三十条关于夏朝都邑的记载,去河南的登封、禹县、巩县、偃师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邑。③当发现二里头的时候,上面绝大部分被村庄覆盖,而且村民们种地时,对不时挖出来的陶片不以为意,甚至直接丢弃到地上,徐旭生最初也是在麦田里发现大量陶片,才逐渐掀开夏王朝的神秘面纱。④从1959年至今,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二里头逐渐显露出其气势磅礴的都邑面貌。累计发掘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发现了大面积的宫殿建筑群、宫城城垣、道路遗迹,还发掘了青铜冶炼作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宗教建筑遗迹、大小墓葬以及大量的陶、石、骨、蚌、铜、玉、漆器等遗物。⑤随着发掘面积逐步扩大,挖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遗址之上交通纵横、楼房林立,涉及到拆迁、管网的工作,直到现在也才挖了总面积的1.5%,照着这个速度挖下去,全部挖完得4266年。虽然只露出了华夏第一都的冰山一角,但是其出土的文物,令中华文化中的种种文明找到了正统之源。二里头遗址中宫殿位于中央,全城布局横平竖直的网格结构,奠定了后世“以中为尊,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森严。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隋唐洛阳城也都是一样的建筑布局。⑥2002年这里出土了绿松石龙形器,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龙形象。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专家甚至将其直接命名为“中国龙”。⑦仅仅挖掘不足2%,就让二里头遗址的璀璨光华说不尽,道不完。泥沙之下藏着怎样一个惊艳世人的地底世界,现在无人可知。但是可以相信的是,这里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从此我们的民族与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绚丽明珠。(选自2023年6月21日《正观新闻》,有删改)[文本二]①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会透露,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了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③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④最新研究还发现,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玉器方面,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域突然集中出现璋、钺、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优质闪石玉制成的柄形饰等礼器,同时延续数千年的绿松石工艺突变,与青铜组合出现新型礼器。(选自2023年12月10日洛阳网,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第④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挖掘,二里头逐渐显露出其气势磅礴的都邑面貌。B.文本一第⑦段加点的“不足”,说明了二里头遗址挖掘的规模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C.文本二第②段补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的意义。D.两个文本都围绕二里头遗址的挖掘情况,阐述了其对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16.文本一是如何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说明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17.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④段都有关于绿松石工艺的说明,但是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却有所不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阅读《一块地的怀念》,完成小题一块地的怀念刘静峰⑴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⑵那时这块地就是庄稼地。一年四季,这块地都很忙。⑶春雨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华丽。眼见得麦子抽穗,麦田由绿而黄,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成熟的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⑷庄稼的色彩就是大地的色彩。麦子在轰隆的机器声里完成了生命。这块地的庄稼也会接茬长,没有间断。玉米的小苗躲在土窝里,只露两片叶芽,张开的手掌,如祈祷的仪式。玉米此时应该是个女巫,念动的是大地咒语,立的草睡的草能听见,爬的虫飞的虫也能听见。这些田野里以及田野以外的事物都会听从这咒语的召唤。⑸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纽,人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⑹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触动了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天真、纯洁。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⑺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庄稼没有竞争力。庄稼地被许多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眼光瓜分成一个个楼盘,就像一个弱女子遇到残忍的强盗马上溃不成军,支离破碎。这块庄稼地成了最后的黄金,谁都想分一杯羹。价格也因为处在城市内部而急速飙升。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及返青,这块地被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骼,冷硬的身躯。许多可能存活的生命被挤压到无人知晓的去处。⑻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了原来庄稼具有的纯净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着无序和放荡的味道。玉米秸秆成为这块地最后的记忆,此后这里只有林立的高楼。一切大地拥有的丰富韵味都消失,只有单调的尘世喧嚣盈耳。没有了建筑的地方,是野草的乐园。庄稼依靠人力与野草争锋,庄稼没有败过。没有了庄稼,野草开始肆意扩张。高高低低的土丘上,野草安营扎寨,野蛮地殖民。⑼这块地最终的归宿,就是一片巨资搭建的楼台。它将永远失去曾经的丰富性和可以觉察的活力。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本性就消泯了。农人多少年养熟的土地,现今只有僵硬的质地。即使若干年后此处复归还原,也不知需要多少年可以治愈伤痕。⑽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机。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的地的怀念,怀念一块长各种各样庄稼的地的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18.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上空了……”本文也有这样的文字:“玉米的小苗躲在土窝里,只露两片叶芽,合十的手掌,如祈祷的仪式。玉米此时应该是个女巫,念动的是大地咒语,立的草睡的草能听见,爬的虫飞的虫也能听见。”试比较这两处景物描写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异同。(3分)19.文章题为“一块地的怀念”,请结合文中相关文字,概述作者具体怀念了“这块地”的哪些方面?(4分)20.“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本性就消泯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内涵?(4分)21.分析探究文章结尾处的“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这句话所蕴涵的思想情感。(4分)三、作文(50分)22.题目:把我说给你听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A.粗糙(zào)——cāo,浑(hūn)浊——hún;B.龟(guī)裂——jūn,浑浊(zhuò)——zhuó;C.楔(qì)形——xiē;故选D。2.C【详解】A项中“自曝自弃”应写作“自暴自弃”;“糯夫”应写作“懦夫”。B项中“灌概”应写作“灌溉”;“不足为踞”应写作“不足为据”;“走头无路”应写作“走投无路”。D项中“邈茫”应写作“渺茫”;“视查”应写作“视察”。3.A【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A项,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4.B【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B.一面对两面,应删去“好坏”,在“学生”前加“好”;故选B。5.C【详解】③“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总括全段,是领起句;然后用“我”在土地是的活动进行具体叙述,即②①句;最后得出结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因此排列为:③②①④。故选C。6.(1)写出名称即可(2)①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谨慎择友,择良友。(3)不唯一【解析】(1)考查拟名的能力。开放类试题,围绕主题,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言之成理即可。如:友谊漫谈、志同道合话友谊等。(2)考查材料探究。材料一:小明的朋友王大哥让小明替他教训一个人出气,小明没有仔细考虑事情的轻重,脑子一热就答应了,结果致使对方重伤,他也很有可能因此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由此可知,面对朋友提出的要求,一定要仔细考虑能不能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不符合法律和道德,就要勇敢的拒绝。如果只是想到哥们义气,脑子一热就答应下来,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材料二:根据材料中的“三人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可知,这个郑某是一个社会青年,根据“郑某通过钱和烟的诱惑”可知这个郑某除了本身品性不良之外,与小刘三人结交也有不纯的目的,结果这三个在郑某的影响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知:择友一定要谨慎。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品德端正的人做朋友。如果选择品德不端的人做朋友,就会引导自己走上邪路。(3)莫逆之交。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知音之交。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7.(1)树木丛生(2)闻道龙标过五溪(3)归雁洛阳边(4)学而不思则罔(5)必有我师焉(6)影入平羌江水流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句或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此题中重点注意“罔”“羌”等字的书写。8.D【详解】D.有误,应为: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故选D。9.D【详解】D.诗人没有直接发表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这是本诗感人至深的原因;故选D。10.B【详解】B.“失手打碎琉璃盏”的是沙僧,猪八戒被贬下凡是因为“醉酒调戏嫦娥”;故选B。11.A【解析】A.到了;B.走动/行为;C.过错/到;D.停止/制止。故选A。12.C【解析】例句的“以”是“拿、用”的意思。A.连词,因为;B.介词,把;C.介词,拿、用;D.来,表目的。故选C。13.B【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A.省略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被动句。故选B。14.(1)(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2)(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15.B【解析】B.有误,由文本一第⑦段原文“仅仅挖掘不足2%,就让二里头遗址的璀璨光华说不尽,道不完”句可知,“不足”指的是只挖掘了一小部分,说明的是挖掘的面积不大,并非挖掘的规模小。故选:B。16.示例:文章首先以挖掘出的文物为例说明随着二里头遗址的挖掘随时可能会更新华夏历史;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里头遗址从发现到挖掘的过程及出土文物的价值;最后点明二里头的发掘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从总体上说明了二里头遗址的挖掘对民族与文化的重要意义。17.示例:文本一第⑥段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传神地描摹了绿松石龙形器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文本二第④段提及绿松石工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绿松石工艺与青铜组合出现新型礼器的例子,具体说明二里头遗址的最新发现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的具体表现。18.相同点: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文字逼真而传神,画面生趣盎然,充满生命的张力,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都体现把个体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去,生活才更精彩,人生才有价值。不同点:前者着力表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由此驱除作者落寞、孤寂与悲观消沉,激发作者面对生与死的思考时,庆幸并感激“上帝”对生命的安排,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后者则着力表现庄稼地的祥和、平静的美好意境与蓬勃的生机。句中的“祈祷”与“咒语”是对万物生命的召唤,也是对万物生命避免天灾人祸的祈祷;暗示下文这块地的最终归宿,反衬人类在金钱面前而失去理智,对既是自然的也是精神的土地恣意地破坏。19.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以及庄稼的事情给人的快乐、悸动与成就感,让人迷醉的气息,每时每刻的童年境界。20.失去庄稼的土地将永远失去曾经的丰富性和可以觉察的活力;失去了庄稼,大地就失去了色彩和美感,也失去它滋养万物的价值。21.①体现自己对“土地”执著的热爱,不会因社会的某些原因而有所改变;②表明当今的许多人对土地“惨遭蹂躏”熟视无睹、无动于衷;③揭示并讽刺当今的许多人用金钱衡量的眼光来看待土地,自私、贪婪、“经济”至上的观念是一种贻害久远的“近视”;④当然,也体现作者在这种大背景下,内心的无奈与忧虑。22.例文把我说给你听我是一只猫,我是矫健的独行者。我游走在陡高的房檐上,月光下墙壁上闪过我寂寞的影子。除了同样寂寞的夕阳,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