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_第1页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_第2页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_第3页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学期春季

课题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0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揭示课题(1)同学们,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和昆虫有关,齐读课题——蜜蜂。(2)书写指导:蜜蜂是一种昆虫,这两个字都有“虫字旁”,但却有不同的地方,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蜜"上中下3部分同宽,结构紧凑;卧钩写在横中线上,撇略长伸。“蜂”右上的折文要舒展,三横长短不等。2.初识作者(1)本文的作者是法布尔,轻声读读资料袋,你了解了什么?(P出示资料袋)资料袋介绍了作者的身份和代表作,法布尔是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写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光在中国就有上千种版本,你们也读过吧!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蜜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词语检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任务单上的词语会读了吗?大声地读一读。辨认阻力跨进包括检查沿途陌生大概超常确确实实准确无误逆风而飞“辨”字有几个形近字朋友,有没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呢?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小儿歌: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这样是不是不容易混淆啦!2.初读课文通过了词语关,请大家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3.交流: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是的,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关于蜜蜂的实验,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P出示: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4.你能根据这三个板块给课文分段吗?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此次实验的目的。2-7自然段,写的是实验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实验结论。(三)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实验步骤1.学习实验目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目的,谁来读?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去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老师有个疑问,法布尔早就“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P红出:听说)是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法布尔只是听说,所以他不轻易下结论。2.学习实验过程——做法布尔的小助手(1)实验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来做一回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边读边理一理,法布尔为了完成实验,做了哪些事情?(1分钟)很多同学找到了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读读这一句话,圈一圈,法布尔做了几件事?不错,你们抓住了关键词语,一下子找到了法布尔的步骤。能不能用几个字把这个步骤说得更简洁一些吗?预设:捉蜜蜂放纸袋小结:在长长的句子中找到关键词语,进行提炼,就能概括法布尔所做的事情。用这样的方法读读第二句话,先圈一圈,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法布尔还做了什么?写在学习任务单上(生思考、填写)(3)都写好了吗?我们来讨论一下。P出示关键词语,预设:叫女儿窝旁等、带着蜂走远路、标记号放蜜蜂等蜂回做统计现在能不能就看着这几个小标题,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连起来讲清楚。老师送给大家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先、再、接着、然后、最后”,可以合理选用,有条理地说一说。自己练练看。(30秒)预设:法布尔先捉了一些蜜蜂放进纸袋里,再让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接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然后打开纸袋,给蜜蜂做了白色记号,把蜜蜂放了出来。最后回家等待蜜蜂回来,统计有多少只蜜蜂飞回来了。你们看,抓住关键语句,就能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说得清楚、有条理。感受语言表达,凸显人物形象过渡:法布尔先介绍了实验目的,再具体叙述了实验过程,最后得出了实验结论。整个实验应该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课文还写了这几句话呢?究竟写了什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作者还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学写所见所思(1)默读这几句话,用“——"画出法布尔观察到的情况,用“~~~~~”画出他当时内心的想法。交流:观察到的情况:蜜蜂向四面飞散,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内心的想法: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小结;不错,先写观察的现象,再写由现象产生的思考,观察到的情况与内心的想法相结合,我们读起来就更明白了。(2)体会表达①法布尔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是用哪些词引出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了,法布尔用“好像"、“大概”引出自己的猜测,或者直接说“我想"。②去掉“好像”“大概"这样的词语,行不行呢?是的,不能去掉,因为这只是作者当时的猜想,这样表达反而更准确了。③这篇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请找一找。*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④你还知道这样表示猜测、不确定想法的词语吗?可能、也许、似乎、仿佛、估计、上下……小结: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有时表示对数量的估计,有时表示作者的猜测、推测,在我们无法精准统计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类词语。(3)法布尔的思考法布尔无时不刻都在思考,这些实验步骤的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挑选一个步骤,说说看,法布尔为什么这么做呢?P出示:法布尔为什么要捉了蜜蜂放在纸袋里,不放在透明的塑料袋或瓶子里呢?法布尔为什么叫小女儿在窝旁等着?法布尔为什么要走四公里路?法布尔为什么要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预设:捉蜜蜂放纸袋——可能蜜蜂是通过视觉来记得返回的路,这样放进纸袋里的蜜蜂就看不见返回的路啦,就能证明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叫女儿窝旁等——蜜蜂如果飞回来了,也许会比法布尔走得快,所以他让小女儿在家等着,方便统计。带着蜂走远路——蜜蜂不是无论飞到哪里都能飞回来吗?法布尔把蜜蜂放得远远的,估计这样它就没办法找到回来的路了。做记号放蜜蜂——我猜测法布尔把这些蜜蜂做好记号,更便于和其他蜜蜂区分,这样他就可以统计到底有多少蜜蜂回来啦。看来,这些实验步骤缺一不可!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考虑全面、安排周到!正如他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