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3.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

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A.战争B.世袭C.禅让D.自荐

4.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口口、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

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

A.夏朝、西周B.西周、东周C.春秋、战国D.夏朝、秦朝

5.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其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表彰功臣B.照顾亲戚C.维护统治D.选拔人才

6.如下文物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青铜器是()

7.通过如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A.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B.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8.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9.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

首达24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坑杀所俘赵军40多万。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

A.武器先进B.战术高超C.战况惨烈D.兵种增多

10.如图所示工程位于()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东北平原D.岭南地区

11.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体现在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焚书坑儒”政策的实施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推行D.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12.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D.“改革”法治”

13."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

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

A.反对周厉王的“国人”B.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C.刘邦、项羽D.陈胜、吴广

14.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

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发展C.优先发展商业D.休养生息

1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这表明统治者()

A.轻徭薄赋B.以法治国C.提倡节俭D.软弱无力

16.如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1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志,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

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

18.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以上说明西汉政府()

A.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B.首次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

C.在丝绸之路沿线征收赋税D.能够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

19.“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

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A.导致了物资匮乏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加剧了民族矛盾D.瓦解了匈奴势力

20.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蔡伦B.华佗C.张仲景D.祖冲之

2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

22.如图政权更替示意图中,①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23.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己:“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

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请回答,当时的洛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匈奴B.蒙古C.突厥D.鲜卑

2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发明改进工具B.改良作物品种C.顺应天时地利D.加工农副产品

25.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对峙,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和北方开凿的众多石窟说明当时南北方有一个共同

的社会现象()

A.佛教兴盛B.民族交融C.道教兴起D.儒学复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案2228金

-ill)))

材料二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

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

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一一摘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哪两个领域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改造儒术……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

思想。

材料三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

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1)材料一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位汉武帝时期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成果具有“开创性”。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

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变法效果最为显

著。

一一摘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一一摘自《资治通鉴》

(1)请将材料一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该变法对秦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请举出两项他的改革措施。

(3)据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改革起到的共同作用。

29.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农业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材料一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

材料二春秋后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

提IWJ。

材料三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

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形成时期,生活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代表。

(各举一例即可,)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春秋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中国是拥有原始人类

化石和遗址比较多的国家,因此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

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化石、遗址。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图片分别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故B符合题意;图

片反映的是北京人,不是元谋人、山顶洞人、蓝田人,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

3.【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他们采用

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故选:Co

本题以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为切入点,考查

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

商朝,建立西周。故A符合题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不是西周、春秋,排除BC;商朝灭亡

以后,建立的是西周,不是秦朝,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夏商周的更替顺序。

5.【答案】C

【解析】A.通过分封表彰了功臣,但表彰功臣不是分封的主要目,排除A。

B.分封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照顾亲戚,排除B。

C.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

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

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符合题意。

D.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与才能无关,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6.【答案】A

【解析】A是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符合题意;B是河姆渡人制作的猪

纹陶钵,排除;C是甲骨文,不是青铜器,排除;D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与商朝无关,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青铜器是司母

戊鼎。

7.【答案】A

【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

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己发现的古代文

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

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

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题干图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

以发现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

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o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道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需要准确识记齐桓公称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9.【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血腥惨烈;题干中描述的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等战争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这一特点;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该题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10.【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水利工程为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

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

府之国”。故B符合题意;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无关,排除AB;

岭南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是灵渠,排除D。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

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

响。A符合题意;B属于秦朝时期,CD属于汉朝时期,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解析】A.“为政以德”,是儒家孔子的主张。

B.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C.“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

D.“改革”“法治”,是法家的主张。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墨子”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13.【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

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

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

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是指陈胜吴广。

故选:D。

本题以“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

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注意以材料的解读,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14.【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公元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

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

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文景时期,政府大幅降低田赋标准,体现了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

现“以法治国”“提倡节俭”“软弱无力",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需要考生掌握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及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改善了国家

的财政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不会因此改善,排除A项;材料与军队的战斗力

无关,排除B项;题干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与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不符,排除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措施增强中央政府的

财力。

17.【答案】B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

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8.【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题干“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并结合所学分析可

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

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也

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o

19.【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

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可知,这说明丝绸之路的

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

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不

能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导致了物资匮乏、加剧了民族矛盾、瓦解了匈奴势力,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

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20.【答案】A

【解析】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

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A„

本题以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C

【解析】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

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

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赤壁之战的典故与影响。

2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0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

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司马懿未称帝,排除A项;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排除C项;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

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3.【答案】D

【解析】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所

以出现了题干中“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

的感慨。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24.【答案】C

【解析】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内容中说明发展农业要顺应天时和地利,故选C;根据材料内

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顺应天时地利,没有体现发明改进工具、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加工副产品,排除AB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在《齐民耍术》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5.【答案】A

【解析】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对峙,但“南朝四百八十寺”和北方开凿的众多石窟说明当时南北方有一

个共同的社会现象佛教兴盛。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

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

交融的产物。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佛教兴盛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佛教兴盛的相关史实。

26.【答案】【小题1]文化;经济。

【小题2】郡县制。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于国家政令在地方的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

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小题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