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

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寇》

《左传•哀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

公元年》无田从党。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防民之口,甚

《国语》

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2.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内重要人物的部分主张或改革措施。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诸侯国主张或改革措施

管仲齐国“以劳收禄”“收禄不过其功”“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乐毅燕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察能而授官”

申不害韩国“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内修政教,外应诸侯”

吴起楚国“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明法审令,,“砥砺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

A.实现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B.法律教化阻碍社会发展

C.军功爵禄与法律制度分离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3.“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日,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

A

看“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1执论……凡制,敕施

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

B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

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以遣之“

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

《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

C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

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

延误

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

D

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4.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分等标准

汉“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唐“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纳钱粮的数额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

员管理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5.唐代出现不少由皇帝差遣到各处负责专门事务的官员,称为“使职”,如礼仪使、南选使、吊祭使等,这些

使职没有具体的官品等级,但许多重要的使职出现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向,形成了“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的局面。这种“以特使治国”的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政治运作机制相对灵活B.与职官制度的发展需求相背离

C.官员形同虚设丧失权力D.皇帝集权被严重削弱

6.东晋时设有检校御史,属于拥有实权的常设正官。但隋朝及唐前期,在正式官职前加“检校”二字使其成

为代理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中期后,“检校官'’逐渐成为虚衔和加官。到宋代形成了检校太师、太尉、太傅、

太保、司徒、司空至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的十九阶体系。检校官制度的变化()

A.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策略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折射出集权政治发展趋势D.推动官僚体制的完善

7.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

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单位:部

府府府府府府府卫府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8.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年2月239151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不详194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482405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5600480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380040010.53%

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9.在重要岗位任用及广大官员升迁过程中,宋代普遍采用了荐举保任法,中、高级官员每年必须荐举三人,

于中书省登记入册,以备选用。如无推荐或推荐人数不够的官员,酌情降职或另行处分。如推荐不当者,

则连坐处罚。就此苏轼说:“夫天下之吏不可以人人而知也,故使长吏举之。又恐其举之以私而不得其人也,

故使长吏任之。''这一制度()

A.保障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B.改变了科举取士的制度

C.调动了举荐官员的积极性D.促进了官员队伍的建设

10.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

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

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II.运用时间轴,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对下面时间轴对应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取消考试制度D.2005年,公务员考试制度确立

12.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

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

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

A.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

C.增强了民众的参政热情D.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

13.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

的这一结构()

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德

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

共产党233203203547545

党派国民党17314317—333507

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14.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普遍采用举手和鼓掌的方式,表决选举、任免和进行重大公共决策等。

1954年后,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会议选举、通过议案和基层直接选举采用举手、无记名投票方式。20世纪90

年代后,全国人大对议案的表决方式以纸质投票、按电子表决器为主。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

A.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B.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

C.人民参政热情日益高涨D.民主政治须与科技结合

15.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将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干

部侧重能,主要考核干部的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干部的政治立

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于实行干部考

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

A.深入贯彻党管干部原则B.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

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D.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16.在古代雅典,津贴制度产生了一批以开会和表决为生的政治寄生虫;一味强调人民权利,导致了操纵

和煽动民意的民众领袖的出现:忽视对民主的教育使得这种建立在“人民”名义上的民主政治远离了政治正

义。材料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重视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津贴制度改变了民主发展进程

C.民主政治根基遭到根本动摇D.民主的泛滥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17.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

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

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

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18.法王腓力四世在1302年创设并召开三级会议,确定了王国政府有权向天主教会征税的原则。1314年召

开的第四次三级会议上,国王征收新税的要求得以通过。三级会议的召开()

A.加剧了王权与教权的冲突B.打开议会立法的进程

C.阻碍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D.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19.19世纪的英国文官皆为终身制,任期有法律保障,这种职业上的独立性,能够使他们立场居中,秉公

执法,取得公众的合作与支持,而非为一党派效力,这比起过去的“国王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无疑是一个

巨大的飞跃。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抑制了政党参与政治的热情B.体现了公平正义的选拔标准

C.终结了国家政局的周期动荡D.促进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20.如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光荣革命独立战争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国确立共和制

।美国确立联邦制德国统一

共和政稼,

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道题,40分:21题18分,22题12分,23题1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

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

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

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

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

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

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

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

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

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

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

启示。(10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

选举及被选举之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摘编自彭明《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史料二民初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寻求中国早期政治民主化途径的伟大尝试……政党政治实践之所

以会失败,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而言,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

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

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都是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

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

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摘编自陈宁生《论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1)根据史料一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但这种变革往往最能体现历史的演进轨迹。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迂趋势

时期政治制度变迁特征慨要说明

殷商确立了封建制和较完备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

夏商周贵族政治时代

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政治和血缘相互担结的分层治理结构

春秋

官僚制帝国过渡时代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崩溃。

战国

秦朝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

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汉代巩固。

汉朝权制时代

三国

魏晋贵族与皇权并行时代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

南北朝

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隋唐像是一对扣得很紧的锁链,前一个创制,后一个继承,

隋唐

成熟的时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制度转变。

矫五代之弊,重视权力的分散和制衔,但矫枉过正,形成了机

宋朝政治制度繁杂的时代

构庞杂、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体系

——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

围绕材料中中国古代有关朝代政治变迁的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

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历史答案

ADCDACAADDDABBBDCDDA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道题,40分:21题18分,22题12分,23题10分。)

21.(18分)(1)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强盛统一、吏治清明;推动了文化普及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选拔了

大量才智之士有利于官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扩大了统治基础。(答出三点即可)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明清

时期的)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学术进步。(答出一点即可)(8分)

(2)特征:摆脱了对权势的依附;政治上保持中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