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模拟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积累与运用
一、默写
1.按要求填空。
(工),谣泳谓余以善淫。(《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肠,o(李白《蜀道难》)
(3)杜甫的《蜀相》中诗人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对祠堂外景色的描写,
抒发凭吊情怀的诗句是:,。
【答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屈原磕崖转石万壑雷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
力。
易错字有:嫉、蛾、眯、壑。
二、选择题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文学具有感发人心、认识生活、针方乏时弊的功能,也是文艺理论教科书
解说文学社会作用时的老生常谈。文学再造生活,,,,
,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意味深长。而经过作家之笔重新勾勒、修
正和再造的生活,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对照媲美。
①但文学是对生活的千淘万漉、千锤百炼
②当然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
③因而其所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浓缩饱满
④甚或只是无边无际生活的一鳞半爪和挂一漏万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
③D.②④③①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②④是对“文学再造生活”的反面解释,④“甚或”表明④在②之后,排除
AB;
①与②④形成转折关系,③中”因而“表明此句为结果,应放在最后,排
除D。
故选C.
三、名著阅读
3.《红楼梦》下列回目中概括的情节均关联了两位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
A.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一一薛蟠与英莲8.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宝玉与金钏
C.尴尬人难免尴尬事一一贾琏与平儿D.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宝钗与黛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C.该回目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
偶“尴尬人",即蠢人,行为不正常的人。这里指贾赦、邢夫人。“尴
尬事。即蠢事。贾赦想娶鸳鸯为妾,让自己老婆去说合,邢夫人竟欣然
前往。
故选C.
阅读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什么是批评
张定浩
①什么是批评?一种深入人心且广为流布的观点,认为批评就是“好处说
好,坏处说坏”,据说来自鲁迅。1378年的《社会科学战线》发表过
王永生、戴翊合著的《"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学习鲁迅关
于文艺批评的论述与实践札记》一文,或许是这种“鲁迅批评观”的滥觞。
如今,四十年过去,这"八字真言”似乎始终成为套在“批评”这门行当头
顶的符咒,必要的时候就念几声,立刻海晏河清。
②但这未必是鲁迅的本意。
③考这八个字的出处,是在鲁迅1933年《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里,
收入《南腔北调集》中,是应编辑之约,回顾自己十年前写小说的初衷、
方法和得失,其中有一段谈到批评,这里不妨多引几行:还有一层,是
我每当写作,一律抹杀各种的批评。因为那时中国的创作界固然幼稚,
批评界更幼稚,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倘将这些放在眼里,就
要自命不凡,或觉得非自杀不足以谢天下的。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
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④我们可以看到,这“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本只是一句话的上半截,而
下半截的“才于作者有益”才是这句有关“批评”的论述的落脚点,但被拦
腰切断之后,就成了“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一个条件句式神
奇地变成了一个判断句式,这其中意思的大相径庭,就好比说“跑步必须
穿跑鞋,才对跑者有益“被简化成“跑步必须穿跑鞋进而又扭曲成“跑
步就是穿跑鞋”。
⑤如果再结合这篇文章的上下文,鲁迅原话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一个写
作者,对自己的写作得失其实是最有感觉的,但未必很清晰,或者说,
未必愿意直面,所以对于作者“有益的批评,不是捧和骂,而是那些可
以准确指陈其得失的批评,从而可以帮助他清醒地认识自我。倘若颠倒
一下句式,这句话的确切意思恐怕更清楚些:“于作者有益的批评,必须
坏处说坏,好处说好鲁迅在这里根本不是在给"批评下一个定义,而
只是从作者的角度,辨析何种批评是有益的。
⑥因此,鲁迅所说的“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这个"坏处"和”好处”的意
识,原本是明确来自作者,而非批评家——是作者意识到却企图蒙混过
去的缺陷,恰好被批评家指出来了;是作者呈现出却未必有自信的优长,
恰好被批评家加以印证了。批评遂成为作者的一面用以自照的镜子。倘
若脱离了作者,单纯地宣称批评就是“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这无形中
就假定从事批评领域的每一个人首先都先天性地知道何谓好坏,其次,
对这个“好坏”标准还都默认有一个共识,再者,“批评”的重心被放在了
"说上面。于是,批评,从一个艰难复杂的美学问题和能力问题,就很
轻易地滑至一个普通伦理问题,于是,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只要他们
自认是真诚的,并且还有愿意说话的那张嘴巴。
⑦在“批评X这个问题上,这种纠缠几十年的、低层次的概念混乱,并不
能归咎于鲁迅,同时,也不能归咎于现代汉语批评传统的薄弱。事实上,
早在193。年代初,林语堂在一次名为《论现代批评的职务》的大学公
开演讲中,就曾引用马修•阿诺德”批评是认清对象的真相”一语,作为时
人应当认识到的“批评的实质
⑧“认清对象的真相”,批评的这个意思,恰与“批”这个词的汉语古义也
相吻合。《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莪,因其固然”,这里庖丁所
谓的“批",是击中,其前提就是认清牛的真相,认清它的整体和每一个
细节。而我们现在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批''字,直接想到的,却是批斗的
批,如此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就罢了,专家也跟着望文生义,以其昏昏使
人昏昏。
⑨“认清对象的真相",与“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并不矛盾,但后者的表
述,很容易退化成一种"敢不敢”的问题,而前者,无法回避的是一个“有
没有能力”的问题。它强调批评并非从某种外在标准出发的褒贬,而是时
时刻刻以透彻理解批评对象为旨归,如庖丁之“批",并不是仗着刀刃的
锋利去解牛,相反,他是依赖对牛的透彻理解来确保刀刃始终"新发于硼。
4.第①段的“海晏河清”在文中的含义是。
5.比较两种批评观点,填写表格。
角度观点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认清对象的真相
理解误区(i)_____________简化为批斗
批评目的于作者有益(2)__________
6.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
7.依据文意能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鲁迅的本意被曲解不是源于中国批评界的落后。
B.批评界对批评的曲解主要源于对“批”的误解。
C.批评不能涉及伦理问题,因为它太简单、普通。
D.林语堂引入马修的观点是中国批评发展的关键。
8.作者围绕“什么是批评“逐层展开论证,请对论证过程加以分析。
【答案】4.(“鲁迅的批评观”)让观念纷杂的批评界不再争论/争论平
息。5.捧和骂清醒认清自我£.运用类比论证(比喻论
证),把“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变成“坏处说坏,好处说
好''的简化过程类比成“跑步必须穿鞋,才对跑者有益“到“跑步必须就是
穿鞋”的简化过程,通过把句子从条件句改为祈使句,再改为判断句呈现
出句子被断章取义、曲解扭曲的过程,体现出批评界曲解“好处说好,坏
处说坏”批评观的荒谬可笑,更为生活化,易于读者理解,生动形
象。7.A8.指出了“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批评观的事实;接着
澄清鲁迅批评观的本意,鲁迅的观点是批评建立在对作者有益的基础上,
而不是批评的定义;从而引入批评的定义:批评是认清作品的真相/透彻
理解作品/认清作品的整体和每一个细节;最后阐述鲁迅观点与林语堂观
点不是内涵差异,而是表述造成强调重点不同,清晰地回答了批评是从
内在标准出发的褒贬。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海晏河清”的本义是:天下太平。依据原文第一段“四十年过去,这,八
字真言,似乎始终成为套在,批评,这门行当头顶的符咒”可知,由于“鲁迅
批评观”的滥觞,“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八字让众说纷纭的批评界不再争
论,似乎有了统一的标准答案。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五段”如果再结合这篇文章的上下文,鲁迅原话的意思其实很
清楚:一个写作者,对自己的写作得失其实是最有感觉的,但未必很清
晰,或者说,未必愿意直面,所以对于作者,有益'的批评,不是捧和骂”
可知,对于作者,有益’的批评,只是“捧和骂”是不行的,所以理解误区是
“捧和骂”。
依据原文第五段"而是那些可以准确指陈其得失的批评,从而可以帮助他
清醒地认识自我”可知,批评目的是“准确指陈其得失",“帮助他清醒地
认识自我这是对作者有益的地方。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论证效果的能力。
这句话运用类比论证或者说是比喻论证的方法。本体是前文所说的‘"坏
处说坏,好处说好'本只是一句话的上半截,而下半截的,才于作者有益'
才是这句有关吁比评'的论述的落脚点,但被拦腰切断之后,就成了吁比评
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口喻体为"跑步必须穿鞋,才对跑者有益”到,跑
步必须就是穿鞋’的简化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一些批评界曲解“好处
说好,坏处说坏‘‘批评观的荒谬可笑,说理精辟透彻;再依据“一个条件
句式神奇地变成了一个判断句式,这其中意思的大相径庭”可知,通过把
句子从条件句改为祈使句,再改为判断句,说明了曲解扭曲的过程。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依据原文“在今比评,这个问题上,这种纠缠几十年的、低层次的概念
混乱,并不能归咎于鲁迅,同时,也不能归咎于现代汉语批评传统的薄
弱”可知,现代汉语批评传统并不薄弱,所以鲁迅的本意被曲解不是源于
中国批评界的落后。
8依据原文第一段”或许是这种‘鲁迅批评观)的滥觞。如今,四十年过
去,这,八字真言,似乎始终成为套在吁比评,这门行当头顶的符咒”可知,批
评界对批评的曲解主要源于“鲁迅批评观”的滥觞,而不是对"批''的误解。
。依据原文第六段”于是,批评,从一个艰难复杂的美学问题和能力问
题,就很轻易地滑至一个普通伦理问题,于是,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
只要他们自认是真诚的,并且还有愿意说话的那张嘴巴”可知,批评可能
涉及伦理问题。
D.依据原文第七段”林语堂在一次名为《论现代批评的职务》的大学公
开演讲中,就曾引用马修•阿诺德批评是认清对象的真相一语,作为时人
应当认识到的,批评的实质”'可知,林语堂引入马修的观点目的是说明了
”批评的实质”,而不是说明中国批评发展的关键。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第1段从一个设问句“什么是批评?一种深入人心且广为流布的观
点,认为批评就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入手,说明了一些批评家认为
批评就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观点;第2段言简意赅,直接说明这
并不是鲁迅批评观的本意;第3、4、5、6四段具体阐述了鲁迅的观点,
那就是对于作者"有益’’的批评,不是捧和骂,而是那些可以准确指陈其
得失的批评,从而可以帮助他清醒地认识自我;第7段引出林语堂的观
点,那就是作为时人应当认识到的“批评的实质、最后8、3段阐述鲁
迅观点与林语堂观点不是内容上存在不同,而是表述造成强调重点的不
同,清晰地回答了批评并非从某种外在标准出发的褒贬,而是时时刻刻
以透彻理解批评对象为旨归,收束全文。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磨坊目击记
张承志
①在那一年的目击,使得我患了沉重的心病。
②黄河从一个拐弯处巡游而来,威风凛凛,磨坊就在拐弯下面的一个崖
坎上。它的木轮巨扇插在浊黄的泥水里,喑哑地吱嘎响着,溅起浓褐的
浪头和水雾。不知从哪里运来了一截千年老桧,把它凿成了磨轮的轴。
嵌进大轴里的每根斜撑,像车轮的辐条,都是一棵笔直的松树。工匠为
了不伤木头元气,刻意留下树皮枝杈,这木轮就随着水势,缓缓地、颂
歌般地在半空转动,转动,缓慢沉重,无止无休,像一个图腾,如一个
符咒。
③我画得不好,但画轮廓不难。费力气的,是怎么对付那凶恶翻卷、滚
滚泄下的黄河。速写强使我仔细察。我看见在水面上的木头,不论木造
的磨坊或是矗立的磨扇,都被厚厚的水碱裹住,呈着湿漉漉的一种白绿
或者黑黄。第一次,就在我的速写画完的那一天,咯轧转过的木轮上,
突然断了一根条。它从大轴上剥离的时候,好像落下了一个烂果,也像
滚沸的汤里,一根煮烂脱离的骨头。根本没有动静;它只是轻微地、呻
吟般哼了一声,如今忆起是好比低沉的叹息,它先是悄悄地从高高天空
上栽了下来,直到溅入水里,才轰然在浊浪上扬起爆炸般的声音。河面
上一下站立起两道水墙,半是泥巴半是透明,冲腾的水雾久久不散,染
黄了尖梢的树叶。顺流而下的三株巨木,正巧挡住几堆难画的浪花——
我刷刷几笔,第一张速写于是画成。
④第二次我带来的是油彩。可是磨坊已经毫无原木的本色,它在落日残
辉之下,呈着一抹铁锈的斑驳。突兀一眼瞥去,磨坊如一个不祥的黑架
子,准备好的土黄与赭石,都用不上了。
⑤河水猛烈地冲撞着,咬住一般摇撼着半颓的磨扇。磨坊这一刻是一头
绝望的骆驼,它死不躺倒,亡期还在以后。原木劈成的辐条般的放射线,
只剩下斜斜的几根,左一根右一条勉强支撑着。那个缺牙断齿的巨大轮
扇,这一回它不是一个圆,而是几块碎了的半扇,互不相干地嵌在千年
老桧树凿成的大轴上。我呆傻地痴痴望着。这么画,究竟要画一个什么?
已经没有浑圆磨轮、古朴木屋。对着峡口望去,几片庞大的扇面。宽窄
不均,直插半空。每当被水流猛撞,就危险地一歪,接着就向前一裁,
一歪,一倒,朝着水面跌倒移动。背后的天空是一派血红。油彩几下就
涂抹出一个黑框子。它活像一座歪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的黑牢。我一发
怒把它丢进了河里,盘算以后下力气重画。
⑥最后一次去磨坊,是在去年的七月初。磨坊的风情,当然不止我一人
留意。它已然被当“产品”推销,计划挤入全国旅游百强。火锅厅、小旅
社盖了半山沟,红漆在峭壁上刷着大标语,到处是"最后的磨坊”的广告,
甚至有一处写的是“磨坊之死L
⑦在这个月份,河床里突然涌进自融雪以来就蓄积不止的汛水,一条河
都洪水猛涨,水温冰冽。从遥远的昆仑山,以及所有冻土冰川奔流而至
的河水,七月进峡,陡然暴涨,攻打这座建在下游的磨坊。破旗碎扇的
磨坊,一瞬间落入劫难,瀑布宛如炮弹,对准了它狠砸猛轰。我蘸了些
调色油,正想画溜光的碱垢——那时分瞥见一道新鲜的裂缝。桧木上有
一道伤口,正静静地绽开。狂怒的水,涩塞了或吞没了开裂的声响。在
我的目击之下,它正一寸一寸地、无声无息地、微微颤动着劈成两半,
露出桧木的淡黄本色。裂缝和嵌着松树的凿口,慢慢酥碎了。力的平衡
一瞬崩溃,一片轮扇栽翻水里。但是没有溅起大浪,翻滚的河水,淹没
了浪头。尚还没有转上轮顶的磨扇,那一刻如迟疑般,停在了半空,先
静了一会儿,然后凭空加力,颓然后仰,一下子散了架!
⑧磨坊的木屋被一根巨木砸个正着,不吭声她坍塌了半边。碎木、石块、
土坯都哗哗倾入洪水,被疯狂的怒涛接住,一抱即席卷而去。每一根垮
塌下来的木头,都在我眼睑里爆皮裂骨,断成碎段。每一颗朽烂腐蚀的
铁钉,都在我的凝视中炸跳爆出,化为膏粉。失去了磨扇遮挡以后,天
空放晴了,露出紫红的太阳,恐怖至极。剩下的残扇,如可笑的羽翅,
倒垂着粘在轮轴上,在水流中横七竖八。随即,它们一根根被拆卸,并
撕扯一样把轴上的木头扯下。桧木的巨轴终于瓦解了,磨坊的最后,如
刀子宰割的一个羸羊骨架。此刻时辰已到,最后的进程已然开始,它清
晰且悲哀,像一场廉价的电影。
⑨水更加升涨迭溢,一直淹到我的脚下。踩着的石崖一阵工夫就塌了,
我的那张见鬼的画,连同画架子一块,霎时被水卷走,瞬间无影无踪。
——以上就是我对磨坊的回忆。它能算一篇写生笔记么?曾三次专命笔,
只落下最初的一幅。
⑩我还是挺喜欢这幅速写。画得不像,可是它能让我触景生情。在我心
里铭记的磨坊,连同它的山河人民,确实是美好的。
(原载《人民文学》有删节)
9.本文描写太阳,由"血红"到"紫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W.以第③或⑤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11.从全文来看,第①段作者“患了沉重的心病”的原因是什么?
12.赏析本文的标题。
【答案】/"血红"渲染了苍凉的气氛,而“紫红”渲染了恐怖的气氛,
写出了磨坊从破败不堪到垮塌的变化,寄予了作者对破败磨坊的伤感之
情与磨坊最后倒塌后的悲哀绝望之情。W.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
写出了我看到磨坊作画时的场景。
②"它活像一座歪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的黑牢”,使用比喻修辞,写出了
作画的内容。
③准确使用动词“冲撞摇撼”等,描写出当时磨坊受到的破坏。
④长句短句结合,语言富有意蕴等。ii.磨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因传统文化的衰落而伤痛。12.①与三次画磨坊相比,磨坊目
击记更突出了磨坊这一写作对象。
②目击表明是作者的亲眼目睹,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感(作者是见证人)。
③表现了作者对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坊命运的深切关注。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
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描写太阳,由,血红,到,紫红
这样写的作用是H考生需要浏览全文,立足文本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结合文本第⑤段内容”背后的天空是一派血红。油彩几下就涂抹出一个黑
框子。它活像一座歪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的黑牢"分析,“血红”主要为了
渲染苍凉的氛围;
原文第⑧段中“失去了磨扇遮挡以后,天空放晴了,露出紫红的太阳,恐
怖至极。剩下的残扇,如可笑的羽翅,倒垂着粘在轮轴上,在水流中横
七竖八紫红"渲染了恐怖的气氛,写出了磨坊从破败不堪到垮塌的变
化,寄予了作者的伤感绝望之情。
W.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本题要求“以第③或⑤段为例,分析本文的
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然后熟读文本,锁定答题区域,结合文本内容分
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
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
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
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如平实质朴、含蓄隽
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剌、富丽清新(清
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
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
文中“是怎么对付那凶恶翻卷、滚滚泄下的黄河它只是轻微地、呻吟
般哼了一声”等内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我看到磨坊作画时的场
景;
文中“它活像一座歪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的黑牢”,使用比喻修辞,写出
了作画的内容;
结合内容“河水猛烈地冲撞着,咬住一般摇撼着半颓的磨扇”等分析,准
确使用动词"冲撞”"摇撼”等,描写出当时磨坊受到的破坏;
结合原文“已经没有浑圆磨轮、古朴木屋。对着峡口望去,几片庞大的扇
面。宽窄不均,直插半空。每当被水流猛撞,就危险地一歪,接着就向
前一栽,一歪,一倒,朝着水面跌倒移动''等分析,长句短句结合,语言
富有意蕴等。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全文你看,第①段作者、患了沉重的
心病’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立足文本内容,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
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首段
中的“目击”一词。作者目击什么内容,才“患了沉重的心病,
文中写了作者多次去磨坊,每次看见的磨坊都不同,一次比一次破旧、
溃败,最后一次“颓然后仰,一下子散了架”,作者亲眼目睹了磨坊“不复
存在”。作者说“我心里铭记的磨坊,连同它的山河人民,确实是美好的L
磨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历史的记忆和价值,此刻的作者因传统
文化的衰落而伤痛。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
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本文的标题、然后浏览全文,整
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及作者情感;接着从内容、情感、技巧等方面来赏
析文章标题,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文中写作者三次画磨坊,”磨坊目击记”更突出了磨坊这一写作对象;“目
击”表明是作者的亲眼目睹,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感(作者是见证人);作
者面对磨坊从破败不堪到垮塌,内心悲哀伤感,表现了作者对象征中国
传统文化的磨坊命运的深切关注。
【点睛】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语言特色如:质朴、通俗、清丽、典雅等;
2、语体色彩:文言、口语、书面;
3、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4、句式:整散结合、骈散结合。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3.本诗押韵的字有几个?()
A.38.4C.5P.6
14.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
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
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
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
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3.B24.C25.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
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
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
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
③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
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
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
了解何为押韵,然后根据诗歌押韵规则进行判断即可。押韵,是指在诗
文中,把相同韵部(所为有韵部,就是把同韵母的字归为一类,这种类
别就叫韵部)之字放在不同句子的规定位置上,一般都把韵放在句尾,
所以又叫韵脚。本首诗押韵的字有"寒"、"端'>、"看"、"漫四个,韵母
为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
试题解答时,一般要先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要求“下面这首诗
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H然后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仔细辨识选项中
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整首诗歌的
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有诗歌的情感,
解答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理解有误,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
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本题要求“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
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然后通读诗句,锁定首联内容并加以分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赏析该诗首联,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
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
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L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
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
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L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
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处身于这种环境中,
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
此了。
【点睛】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径: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
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
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
3.看意象、炼字
读诗就是要抓关键词。实际上,这些关键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
这里的关键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
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
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
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
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
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
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番禺去
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的酷。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师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
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汹汹无乃犯上。我亦浙产,当
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乱卒咸涕泣谢。入见殷,公曰:“三千鸯勇,
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日:
“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
兵俱革还。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如此
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疏既入,诏下缓骑系公,
杖之内庭。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
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崎赴之。至恩平,县令毛
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
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
毛止公。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
遂告病去。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爆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
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
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
【注】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力沮不奉行()(2)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斥不收部()A.排挤B.罢免C.责备D.拒绝
(2)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B.反复C.反叛D.惶恐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
一剑单骑赴之。
19.请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第④段两次写到沈思孝“告病去请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1.第②段写沈思孝劝说士卒和尚书,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答案】工6.(工)阻止(2)错误17.(I)D(2)C工8.当
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
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独
自骑行前往神电卫。工人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
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20.第一次是因救海瑞,而且之前
有多次救言官行为,得罪了当权者,所以告病去,体现了他不顾个人安
危,敢于伸张正义;第二次是因为不愿与其他人一样欺瞒蒙蔽,被别人
所排挤而告病去,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21.劝说士卒,先指出士
卒千里跋涉之苦,提出不要犯上,然后用“亦浙产”与士卒拉近关系,以
情动之,以理晓之,有感染力,获得士卒的信任。劝说尚书则从国家层
面入手,强调局势严峻。用反问,强调语气,富有感染力。然后提出具
体措施,一是用法令制止招募失控的局面,二是发布招募骁勇之士的公
告。既顾全了主帅的威严,又具可操作性,很有说服力。
【解析】16.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
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沮:阻止;公力沮不奉行,译为:沈思孝极力阻止没有奉命行事。
(2)咎:错误;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译为:沈思孝上疏极力弹劾张居
正的错误。
17.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
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依据前面“殷以张募非己出。可知殷正茂因为这些士兵不是自己
下令招募而来的,所以拒绝把他们收入部队,由此判断“斥”是拒绝的意
思。
故选D。
(2)“反侧”是一个词语,意思是不正直、不顺从的人,由此推断“反"
是反叛之意,“而反侧潜消矣”,意思是并且那些闹事的人也会暗中消除
了。
故选C。
18.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册h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
得分点为:囚,拘捕;微,暗中,偷偷地;示,告知,告诉;赴,去,
前往。
译为: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
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
持一剑独自骑行前往神电卫。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
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
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
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句子大意是:他期望自己这样诚心诚意做些事情,然而他总是刚刚被起
用不久就又被贬官,没有一日让自己安静地站在朝廷之上,愈发可见沈
思孝特立独行毫不畏惧。
根据古代语言表达习惯,“然”往往放在句首,表示转折,“然旋起旋仆”,
是说沈思孝总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官,与后面”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
照应,沈思孝敢于指陈错误、毫不畏惧的精神让他"旋起旋仆''"不能一日
安其身于朝廷之上“,由此“愈见公独立不惧“愈见公独立不惧”,是
作者对沈思孝的赞美。经过以上分析,画线句子断句如下:务期实心如
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
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
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第④段中,沈思孝因为“历救言官”,已经被调动了官职,再加上救海瑞,
“益忤当事大臣”,得罪了当权者的沈思孝无奈"遂告病去第二次是说
沈思孝穿上铠甲去平定“宁夏之乱。因为不能“扶同欺蔽即不愿与其
他人一样欺瞒蒙蔽,于是被“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刚正的沈思孝只好
再次"告病去第一次体现了他敢于伸张正义,第二次体现了他的刚正
不阿。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
明确语段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出语段中使用的表现手法,或者说话的角
度,最后指出精彩语言达到了什么效果。
第②段中沈思孝去劝说剑拔弩张的士卒,主要有三点打动了士卒:第一,
他首先指出,“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汹汹无乃犯上L即你们千里跋
涉之苦,提出不要犯上;第二,然后说自己也是浙江人,“亦浙产”一句
话拉近了与士卒的关系;第三点,“力为诸士卒谋之。沈思孝说要极力
为大家考虑,这样就把自己放到了士卒相同的一面,而不是敌对的一面。
总之,沈思孝以情动之,以理晓之,有感染力,获得士卒的信任。
沈思孝去劝说尚书殷正茂则从国家层面入手,强调局势严峻,“制府不暇
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并且这句话用反问,强调语气,富有感染力。
然后提出具体措施,一是用法令制止招募失控的局面,二是发布招募骁
勇之士的公告,“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X。既顾
全了主帅的威严,又让这些江浙远来的士卒有了从军立命的机会,很有
说服力。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
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
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
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是嘉兴人,丁卯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广东番
禺县县令。番禺距离京城万里,到此地为官之人,大都以多获钱财为能
事,唯独沈思孝凭借廉洁的品行闻名。
当时尚书殷正茂镇守两粤,所下之令大都对百姓不利。几次下令给番禺,
沈思孝都极力抗拒没有奉命行事,于是他与殷正茂不相投合。岭南地区
贼寇比较嚣张,殷正茂用公文通知浙江招募三千甲士,而大帅张元勋也
派人招募甲士到制置司府衙。等到士兵们都到达广州,殷正茂以张元勋
招募的士兵不是自己下令招来的为由,拒绝把他们收入部队。于是士兵
们(恼羞成怒)在辕门亮出兵器喧嚷闹事,沈思孝召见闹事的士兵说:“各
位士兵从万里外被募招而来,一路辛劳奔波,现在喧嚷闹事岂不是在犯
上作乱。我也是浙江人,我马上去制置司府衙,尽力为你们谋划。''作乱
的士兵都对他感激涕零。殷正茂进入府衙去见殷正茂,他说:"三千凶猛
的士兵,加上都有赴死的决心,祸乱眼看就要发生,府衙没有时间为自
己考虑,难道就不为朝廷考虑吗?”殷正茂说:“你用什么做计策?”公曰:
“只劳烦您下两道命令告谕他们。一是要告诉他们大帅没有皇帝命令,就
自行招募士兵,这些士兵都要回还老家。再告诉他们府衙正在大举征讨
贼寇,召募骁猛的士兵,想要应征的去测试等待招收录取。这样就不会
有损你的军令,并且那些闹事的人也会暗中消除了。”殷正茂听从了他的
建议,兵乱才被平定。
适逢张居正听到父亲死去的消息而没有回家为父亲奔丧,沈思孝上疏皇
帝极力弹劾张居正的罪过。奏疏呈上去之后,皇帝下诏锦衣卫去逮捕沈
思孝,在内廷杖责他。过了五天,遣送他到广东神电卫。当时粤抚知道
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
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独自骑行前往
神电卫。到了恩平县,县令毛凤彩在郊外慰问沈思孝,并且询问他来的
缘故。沈思孝说:“抚军年已将近八十,位在六卿之列,想要杀掉罪人来
取媚权相,我因此前来赴死,来成就他的功名。”毛凤彩看见沈思孝来意
不善,急速送信去报告粤抚,粤抚派毛凤彩制止沈思孝。御史孙继先上
奏章请求皇帝让沈思孝回去,他才得以回到京城。
第二年,沈思孝多次救言官。被调做了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瑞,更加
触犯了掌事的大臣,于是告病离开。壬辰年入关,爆发了宁夏之乱,他
亲自穿上甲胄远征边塞,而他不能伙同别人蒙蔽上下,被督臣排挤,被
调去做河南巡抚。他又告病离开。
沈思孝多次做官,他期望自己这样诚心诚意做些事情,然而他刚刚被起
用不久又被贬官,没有一日让自己安静地站在朝廷之上,愈发可见沈思
孝特立独行毫不畏惧。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情表》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
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
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
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
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
表以闻。
2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3.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二段的“生当陨首力就是牺牲生命感恩之意,其实是照应选
文第一段的“过蒙拔擢
&李密以治国纲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
提醒晋武帝不要自乱国本。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既写出了自己痛苦人神共知,又表明自己
的对皇上的忠心神明知晓。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本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
向君主陈请谢贺的奏章。
25."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
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2G.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22.C2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4.D25.以落
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
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
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
下26.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
后再效忠国家。
【解析】2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
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考生应结合具体的
语境分析,可以从词性上分析,可以从词义上分析。C项,”为君翻作《琵
琶行》L从语法上来看,“为”应为介词,解释为"替";ABD三项中的
"为"从语法上来看,应是动词,“况臣孤苦,特为尤甚L“为”意思是“是";
“独其为文犹可识"为"意思是"刻"冰,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测量平差》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中医药大学《通信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云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大数据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安徽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上海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组合图形面积》课件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Unit1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 车辆维修技术方案
- 中考古诗词鉴赏情感篇(田霞)课件
- 卵巢癌诊断和治疗课件
- 物业公司内部承包协议(挂靠协议)
- 输煤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管辖权异议仲裁申请书
- 2022神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