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
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
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
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
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
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
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
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
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
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
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烦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
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
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
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
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
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
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
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
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
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
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
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
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
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
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
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
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
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
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
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因具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让人们盲目崇拜,在较长时间内被许多人认为是能解决所有难题
的有效途径。
B.与科学技术相比,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
大的帮助。
C.科学技术渐渐从实验室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研究往往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这都说明科学越
来越依赖人文。
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
某些内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相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将来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之间的紧
密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
精神领域上来。
C.人们只要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就能跨越人文与科学
之间的鸿沟。
D.我们要注意科学各部门之间的对话,努力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
限,抛开学术术语。
3.关于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池田大作关于“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证明科学思维法不如人文的思想方法好。
B.叙述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举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科学和人文完全可能实
现良性互动。
D.杨振宁在著作中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人文和科学在人类心智上是同根同源的关系。
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科学崇拜”主要体现为: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分
析“科学崇拜”的危害。
【答案】1.C2.A3.C
4.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的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
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
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樊篱。
5.①相信科学的完美: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
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②视科学为万能:看不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
③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
的良性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科学似乎不再
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可知,是为了说明“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
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错误,原文只说“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
发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但并不是“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
来”,而是二者必须要共同协调发展.
C.“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
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注意科学各部
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己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见目
前只是一种尝试。
D.“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学科的界限其实
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
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表达的是不同学科的有些观念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实际上有共通处,
可以跨越学科,但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为了证明科学思维法不如人文的思想方法好”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为了证明科学应用“显然不
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因为“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并不意味着“不
如……好”。
B.”是为了证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根据原文“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
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
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D.“是为了证明人文和科学在人类心智上是同根同源的关系”错误,根据“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
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见,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
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先指出“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
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的问题,再提出科学技术”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
各种问题”,这是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必须“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接着详
细论述了科学为什么需要人文文化进行弥补,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最后提出“从人类整体而
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不过因为人类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已经赢得
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所以尤其要关注人文文化发展。故本
则材料是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
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则先指出“半个世纪前……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
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指出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
接着提出“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的观点,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
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
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科学
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可见,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
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由“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科学技术可以
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
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可见,如果只盲目崇拜科学,视科学为万能,则无法看到
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
由“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
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
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可见,如果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
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幸福
陈忠实
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一定要来。”署名是“幸福”。
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
周日,我去了小杨村。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
幸福订媳妇吧?
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咱幸福考上大学⑷咧!”
“叔!”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罗……”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
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
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那天,幸福奶走出来,
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
“幸福呢?”我问。
“吆车送菜去了。”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
“他怎么会吆车?”我不由一愣。
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
到他住的厦房里去。
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疏过我的门槛。
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顺炕站着,问我:“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
“唔,说不定。"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大约还在,不会全的……”
“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他说,“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
我找了几本残存的数理书,带给幸福。之后的夜晚,总看见邻居窗上亮着灯光。
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
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仓库门口,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
笔,一手打算盘。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
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幸福薄薄的嘴唇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会计和他算盘
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
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的细声,怎
样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
“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大婶烦怨地说。
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堀上空灰蓝的天上,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
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
哩!你闻,多香!走!”
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
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笑着:“队长,
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
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我叫了一声,他''嗯”了一下,并不看我。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
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
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迷遢。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
我和幸福一路回来。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我偏做
出一副下榻的姿式,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
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色彩的
名字----幸福。
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毕业回
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
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
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
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
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
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
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
杀狗聚餐,打拳练武……
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
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子。他
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啊呀,你鼻子真灵!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杳味咧?”
“我闻见狗肉咧!”
“你闻不见了,‘狗肉铺子'关门啰!”
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
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
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乱弹吧!
1979年4月(有删改)
[注]1977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也暗示了小说
的主题。
B.借助“我”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紧张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通过对比突出表现幸
福的聪明。
C.“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嫄上空灰蓝的天上”是对南嫄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
生存环境。
D.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上,预示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
的希望。
7.对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杨大叔发自内心的
无比的喜悦之情。
B.“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是“我”眼前的、也是“我”记忆中幸福的神态,“悄声抱怨”则隐晦
地表现了幸福的一丝不安。
C.“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的内心
活动,引出下文。
D.“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与“头发蓬乱,衣裤递遢”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幸福不为
人知的丑陋的一面。
8.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9.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
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C7.C
8.①打破了常规的叙述方式,有利于形成小说的波澜,如“我”在庆祝幸福上大学的喜宴上回忆有关幸福
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回忆中有回忆,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如文中由对两年前幸福的回忆,
引出对四年前幸福的回忆;③回忆与现实交错,表现幸福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使得人物更为立体,更
有利于揭示主题。
9.①少年时代,农业社的热火年月,给了幸福学习的机会,他积极向上;②搞科研被批评又不被推荐上大
学,幸福一度消沉,自暴自弃;③恢复高考,幸福终于考上了大学,他重拾自我,积极有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错误。此处就是环境描写,选项把它与“艰难的生存环境”联
系起来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通感”手法鉴赏不当,是比喻,把脸色的笑容比作“欢悦的浪花”。
B.表现了“幸福的一丝不安”分析不当,“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
罗……'",虽然是“抱怨”,却是幸福的“抱怨”,写出幸福考上大学之后的喜悦,没有“不安”。
D.展现“幸福不为人知的丑陋的一面”分析不当,幸福搞科研却被批是“修正主义路线”,考大学又被换
了下去,他有些自暴自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和审美意蕴的能力。
常规叙述方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小说则打破了这种叙述方式错,开头写收到幸福“留言”,到幸福
家去,原来幸福考上了大学,引出了“我”关于幸福的回忆,“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
中幸福的影子”。这样写一是打破了常规的叙述方式,有利于形成小说的波澜,而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幸福考上大学是有“故事”的;
小说回忆中有回忆,如“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
然后写大婶告诉“我”幸福吆车送菜去了,引发“我”对于四年前初见幸福的回忆“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
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可
见这是由对两年前幸福的回忆,引出对四年前幸福的回忆,使得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
回忆与现实交错,表现幸福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如四年前的幸福“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
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两年前的幸福“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
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递遢”,而现在的幸福“脸上泛着红晕,
腼腆地笑着”,这些写使得人物更为立体,更有利于揭示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
来”,意思是过程的欢乐或者痛苦,会使人物心境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
如幸福的少年时代,“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
止的兴趣。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
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
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农业社的热火年月,给了幸福学
习的机会,他积极向上;
“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
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
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
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后来“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跟一群青年吃狗肉,“他
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
发蓬乱,衣裤递遢”,搞科研被批评又不被推荐上大学,幸福一度消沉,自暴自弃;
结合注释“1977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可知,恢复高考,幸福终于考上了大学,“幸福脸
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他重拾自我,积极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坊®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
本斐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镶②衣食余三十年。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行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日:“粟,移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
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夫镶易能,可力焉,
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
者取焉。
“嘻!吾操镀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
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日:'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
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
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
我岂异于人哉?”
又口:“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恭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芳
彳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
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
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
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韩愈《行者王承福传》,有删改)
【注】①与wii:粉刷墙壁。②镀mAn:粉刷墙壁的工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舍于市A之主人B而归其屋C食之当焉D视时屋食之贵贱E而上下F其后之佣以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所管辖的地区,本文为后者。
B.人,唐人避太宗之讳而将“民”写作“人”,与下文“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用法相同。
C.稼,种植,常与表示“收割”含义的“稽”字组合使用,如《诗经•伐檀》中的“不稼不稽”。
D.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与《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的“劳力”一词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人物传记,但对传主的经历叙述简约,重在引述其观点,发表议论,实际上是一篇借故事说理的
杂文。
B.王承福之所以选择与这个职业,有迫于形势的不得已的原因,也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考量和对这一职业的
认知。
C.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事,依靠他人、才不配位、尸位素餐者都将受到上天的
惩罚。
D.作者给王承福作传,既表达了对他本人行事方式的鲜明态度,也借此警醒自己并委婉表达对某些世人的
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镇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
(2)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14.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具有辩证性,请简要分析。
【答案】10BDE11.B12.C
13.(1)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
报酬。
(2)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子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14.①批评他为自己打算多,为他人打算少,缺少担当。
②赞扬他独善其身,自食其力,远胜奸邪无道者。
③肯定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识,不患得患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拿所得工钱抵付与之相当的房租和伙食费用,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
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
“于市之主人”是“舍”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即B处;
“焉”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断开,即D处;
“时屋食之贵贱”是“视”的宾语,宾语后断开,即E处。
故在BDE三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错误。民,百姓;他人。句意:抽调百姓当兵。/难道会肯为其他人操劳心智吗?
C.正确。句意: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既不耕种又不收割。
D.正确。句意: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依靠他人”错误,从原文“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中可以看出,王承福
认为人与人是需要相互依靠、协作来求得生存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易”,容易;“诚”,确实;“直”,通“值”,报酬。
(2)“所以",用来……的东西;“自奉”,供养(供给)自己;“养于我”,由自己供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可知,批评他为自己打算多,为他人打算少,缺少担当。
②由原文“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可知,赞扬
他独善其身,自食其力,远胜奸邪无道者。
③由原文“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可知,肯定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识,不患得患失。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
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
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他放弃官勋回
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铿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拿所得工钱
抵付与之相当的房租和伙食费用,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
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
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
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一
样(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
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是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
效的,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罢了!
“唉!我拿着镜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
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
他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
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
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自己才能相称的事却要贸然去做力不能及的事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
明知不行还要勉强去做的结果吗?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欢富贵为贫贱而
悲伤,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
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
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他这个人大概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
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
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做有利于天下的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
妻子儿女,难道会肯为其他人操劳心智吗?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
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欲望,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
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3(其一)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巴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外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
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蹊路高低”“乱山”“间关”等,形象表现门人送行道路的崎岖和漫长,自然照应标题。
B.颔联写溪云压帽,大风吹衣,雪落双鬓,营造苍凉氛围,渲染诗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C.颈联写诗人希望能再与门人畅谈于“花烛夜堂”,这份情谊在尾联“相思不作勤书礼”中也有体现。
D.由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到想象离别后的情况,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16.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5.B16.①(对学生)重情重义: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
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②(对工作)重学善教:诗人叮嘱学生们以后要戒除愚顽,勤勉钻研学问,期盼听到他们蟾宫折桂的好消
息,展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渲染诗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错,是渲染离别的伤感之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感情之凝重。前两联写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
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面对学生依依不
舍的送别,王守仁心怀感激,他称学生为“诸贤”,描写他们在乱山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相送,用“愧”字
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义的一面。
后两联写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等着听你们登科及弟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
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的研究学问。一方面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重要的是
勉励学生,“桂枝秋殿听跻攀”期望学生能在科举中蟾宫折桂;“别后吾言在订顽”,勉励学生要努力研
究学问。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修缮项脊轩,他动手“,”,使得项脊轩内一改之前
的昏暗,亮度大增。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为了保持树的天性,种树人应该“,”,
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通过听觉写栖鹘“”和鹳鹤""不同的
叫声,以渲染阴森气氛。
【答案】①.前辟四窗②.垣墙周庭③.其蔚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磔磔云霄间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辟、垣、蔚、磔、霄、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原始社会,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物和生存的
空间。与野兽的抗争问题可以依靠武器和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
①,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
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
②船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新局面.人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的
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而且在夏商周时期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
的文字记载。在②,人们的视线逐渐延伸到了海的那一边,他们发现了新的大陆,感受到了不同的文
化。再然后,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示例:①人们束手无策
②船的助力下19.示例:人们从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这海生贝壳层厚达2米,属于河姆
渡古人类遗址,这把木浆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与野兽的抗争问题可以依靠武器和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
测的大海”,可看出是一个转折复句,后文“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据此可推断出没有办
法解决,可填“人们束手无策。
第二空,要填的内容与“在”构成一个状语。根据前文“船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新局面”,此处
是状语,意思是借助了“船”使人们的视线逐渐延伸到了海的那一边,据此可填“船的助力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分析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干为“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人们从河姆渡古
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的”是修饰成分。
根据上述分析将句子主干以及修饰成分分别提取出来,先说“发现木桨”,然后说“贝壳层厚度”,再说
“古人类遗址”,最后说“船的历史”,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重组即可.
故改为:人们从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这海生贝壳层厚达2米,是河姆渡古人类遗址,这把
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刑”的小山城时,有
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岬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岬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
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
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
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个人珠宝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含版权内容、质押价值、质权实现
- 旅游推广合作合同实例
- 摄影棚居间服务合同样本
- 房屋销售合同模板手册
- 乐团合作合同范本大全
- 电子邮件服务租用协议
- 2024家教公司与兼职教师合作合同范本
- 企业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4保密合同样书范文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机配件产业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 2024年小学闽教版全册英语词汇表
- 课题开题汇报(省级课题)
- 清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协议书
- 2024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限公司招聘2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湖北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管理计划填报说明
- Unit6ADayintheLif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年个人劳务承包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