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统编九年级中考考前材料题练习【习题】(含解析)_第1页
初中历史统编九年级中考考前材料题练习【习题】(含解析)_第2页
初中历史统编九年级中考考前材料题练习【习题】(含解析)_第3页
初中历史统编九年级中考考前材料题练习【习题】(含解析)_第4页
初中历史统编九年级中考考前材料题练习【习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选择题1.(16分)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迎向侵略军。——部分内容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所使用的武器。(2分)并分析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4分)并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2分)材料三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愤怒地涌向了新华门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引发一场著名的爱国运动。——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面临着什么危险?(2分)愤怒的北平学生们引发的这场爱国运动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图2与图3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3)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4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条约主要内容条约危害条约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破坏?赔款2100万元增加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丧失关税自主权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习近平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条约的名称及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4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2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摘编自布莱恩《民主的历史马克思解读革命和议会民主》——摘编自张千芳《西方宪政政体主义及美国部分》(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开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价值下降了40%,持续三年的下降引发的大萧条不仅无比强烈,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它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中,最严重的是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同时,大萧条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引发了各国间的经济摩擦,也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人们尝试依靠团结来消弭影响,但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却以失败而告终。在美国,当选为总统的罗斯福实施了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了危机的阴影。在德国,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不安定的阴云笼罩在世界上空。——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经济大萧条开始的国家。(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的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摘编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2分)(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材料一20世纪下半叶世博会的主题(部分)时间举办地主题1964年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70年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4年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三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关于材料的认识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60字以上。)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非选择题1.【答案】(1)武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2分)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等。(每点2分,共4分。符合题意即可)(2)变化:前期学生是主力,后期工人阶级是主力;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每点2分,共4分。或其他符合题意内容)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开放题(2分,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答题思路一:可以答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例: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答题思路二:可以答五四运动的性质

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题思路三:可以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见教材相关内容)答题思路四:可以答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

例: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答题思路五:可以从五四精神或爱国主义,等方面回答。(3)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分,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作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分,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义和团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冒着枪林弹雨迎向侵略军”可知,义和团使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等。(2)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的变化是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人民群众的广泛斗争是五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力量。(3)根据材料三“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可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根据材料“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愤怒地涌向了新华门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引发一场著名的爱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愤怒的北平学生们引发的这场爱国运动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答案】(1)目标: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形态。表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2)事件: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联系: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解析】(1)根据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可知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形态。根据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种普遍共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图1浙江嘉兴红船明信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中国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二问:图3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图2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完成革命任务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3.【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1分)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作用:触动了传统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分)(3)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成就: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4)发展历程:从近代落后挨打到走向民族复兴;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开放)。(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即可,2分)【解析】(1)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以上这些均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是我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从材料“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可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作用之一是触动了传统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从“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归纳第二个作用是: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材料“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可归纳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一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根据材料“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可归纳成就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材料“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归纳三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国家主权角度来说:比如从近代落后挨打到走向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也可以从对外关系来说:比如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4.【答案】示例一。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为早期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保障。论述: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协商原则,为英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延续了这一原则,成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因此,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各项法律文献或宪法的制定,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示例二。观点:民主与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示例三。观点:政治革命推动社会制度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否定“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利由法律授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权。(2)示例一: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为早期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保障论述: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协商原则,为英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延续了这一原则,成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因此,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各项法律文献或宪法的制定,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示例二:观点:民主与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可根据材料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来论述。示例三:观点:政治革命推动社会制度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论述:可根据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来论述。5.【答案】(1)美国(2分)(2)(10分)【示例一】观点: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力保障。(2分)论述:1929年开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问题。面对危机,各国各自为政,如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危机更加严重。(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各国团结合作,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使人类渡过了战争的危机。所以,面对危机,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克时艰。(4分)【示例二】观点:各国面对危机应采取恰当的政策(各国面对危机要适时调整政策)。(2分)论述: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遭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的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4分)德国和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应采取合适的政策,避免危机加剧。(4分)【示例三】观点: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2分)【解析】(1)据材料一“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开始于1929年9月”可知经济大萧条开始于美国。(2)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比如依据材料从“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力保障。”提取观点。论述依据材料从经济危机的爆发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团结合作,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等分析回答。当然还可以从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从“各国面对危机要适时调整政策”提取观点,然后从罗斯福新政措施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示例一观点: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力保障。(2分)论述:1929年开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问题。面对危机,各国各自为政,如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危机更加严重。(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各国团结合作,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使人类渡过了战争的危机。所以,面对危机,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克时艰。(4分)示例二观点:各国面对危机应采取恰当的政策(各国面对危机要适时调整政策)。(2分)论述: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遭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的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4分)德国和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应采取合适的政策,避免危机加剧。(4分)示例三观点: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2分)6.【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2)观点: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执行要符合国情,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分)论述: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8—1937年,苏联实施的“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也造成苏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民生活也没有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4分)结论:只有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地对政策进行适时调整,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分)【解析】(1)据“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合斯大林模式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苏联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据“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