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2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精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干脆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2.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觉—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探讨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据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运用釉下彩瓷技术B.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C.注意市场营销策略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沟通渠道不畅通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始终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可能产自()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5.明清时期,在苏州和景德镇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依据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特别细密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快速发展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6.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记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明显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8.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哺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依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运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运用,部分投放市场10.南宋起先盛行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到元代发展为“诸色户计”,各色职业户均要向官府供应不同的劳役。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这反映出()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B.政府重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C.户籍政策的变动具有开放性D.私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11.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绵、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绵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起先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渐渐发生改变13.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其上记载:“……口饼行黄立,磨行人潘贵,绳行王立从,食行邓顺,磨行人曹庆……同已了毕,谨书姓名上石。”材料反映北宋时期()A.社会分工越来越细B.官员盘剥工商业者的现象严峻C.出现手工工场D.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管理14.“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B.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C.唐朝时期白瓷起先出现D.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5.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美()A.唐三彩B.青瓷C.白瓷D.粉彩瓷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独创的。这些独创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7.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独创)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B.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D.注意对生产工具的改进18.有人认为:中国在明朝时已经起先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趋势。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C.租佃关系的发展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19.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运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起先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0.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是()A.明朝前期B.明朝中叶以后C.清朝前期D.清朝中后期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清《长洲县志》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